读书随笔(通用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随笔(通⽤5篇)
⽆论是⾝处学校还是步⼊社会,⼤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散⽂的⼀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格。
为了让⼤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便,下⾯是⼩编整理的读书随笔(通⽤5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读书随笔篇1
看过了《暮⿎晨钟》,再看《慈禧前传》,⼤清朝的历史,就是⼀部尔虞我诈、勾⼼⽃⾓、争权夺利的剧本。
也许,哪个朝代都是如此,就算是在当下,亦不例外。
想起⼀句话:男⼈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靠征服男⼈来征服世界。
孝庄也好,慈禧也罢,不过都是踩在了多⽽滚和恭亲王肩上得到那万⼈之上的地位。
孝庄是个太不平凡的有⼤智慧的⼥⼈,注定了不能寂寞。
⼆⼗多岁的皇太后,⽤尽了多少⼼⾎耗尽了多少⼼⼒,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算计着先后将顺治和康熙送上帝位的宝座。
还要让⼀个可唾⼿可得⼤清江⼭的男⼈多尔衮⼼⽢情愿放弃帝位,辅佐⾃⼰的⼉⼦做皇帝,更不是⼀般⼈可以做到的。
即便是她与多尔衮有旧情,这期间也失去太多,值得与否只有她⾃⼰才能体会深切。
与孝庄的不能寂寞相⽐,慈禧则是⼀个不⽢寂寞的⼥⼈。
从“天地⼀家春”到垂帘听政,也是机关算尽。
如果⽂宗与恭亲王之间兄弟失和,慈禧是不会有可趁之机。
假设顾命⼤⾂中有恭亲王,能够和肃顺相互牵制,祖宗的法制不会变,⼤清末期的历史恐怕也会改写了。
⼥⼈和男⼈同台演出,演绎了⼀场历史的戏。
只是,荣华富贵⼀⼿遮天的权利亦不能帮助她们多活⼀天。
不幸⽣在帝王家啊。
成天算计着别⼈,⼜提防着别⼈算计,⽣亦⽆欢。
那⽇,看了⾹港电视台的《⾦枝⽟孽》,剧情早已经被改的⾯⽬全⾮,可谁⼜能说那深深的帝王之家中,不是最能藏污纳垢的地⽅?不知道⽣活在帝王家中,⾯对那么多的你争我⽃是怎样的⼼情?不知道那时候的⼥⼦,怎么去容忍男⼈的三妻四妾七⼗⼆嫔妃?有得宽容才叫贤淑,能够容忍才叫有德。
我想,就是现在的男⼈,也都希望⾃⼰是古时候的九五之尊,能够坐享齐⼈之福的。
现在的⼥⼈,都希望⾃⼰能如杨⽟环,三千宠爱在⼀⾝。
各⾃⼼怀⿁胎,机关算尽。
男⼈和⼥⼈,都有着不同的贪婪欲望,不过是有些⼈的欲望没有被现实所勾起罢了。
⼈,活着到底是为什么?越⼤,却越是不明⽩了。
司马迁在《史记》⾥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为名为利,到了也就只能占个⼀⾝之地。
⼈分三六九等。
男⼈⼤多数⼀⽣都在追求地位名利,就像马原所说的那样,不过是为了得到权利给⾃⼰带来的那种征服的欲望。
他们需要别⼈⽤敬仰的眼神去看待他们,他们需要那种运筹帷幄指点江⼭的成就感,到最后,就是为了征服他们所要征服的⼈,和⼀切!得到了,还得要更加费⼼地巩固地位,担⼼有朝⼀⽇会失去这令⼈炫⽬的权利地位。
做⼈真的很累很累,有⼏个⼈是真正为⾃⼰⽽活呢?有时候会想,若是我出⽣在古时候官宦家庭,会不会也有很⼤的野⼼呢?和朋友聊天的时候问起,他们居然说都我⼀定是有野⼼的⼥⼈,⽽且武断刚愎⾃⽤。
有些道理吧,毕竟他们旁观者清。
只是有⼀点,我倒觉得没有⼥⼈天⽣野⼼⼤,⼤多是⽣活的经历逼得她们不得不如此。
⼗五年前的我,做梦也不会想到⾃⼰会象今天这样。
看着以前的照⽚和录像,真的做梦想不到⾃⼰那时候单纯得近似于蛋⽩质。
可能是我的脾⽓越来越不好,才会让他们有这样的感受吧。
江⼭易改本性难移,既便有⼼想再回到从前的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我能做的,是要好好再多读点书,让⾃⼰变得充实⼀些。
我既不要做孝庄,更不要做慈禧,我只想做⼀个普通平凡的⼩⼥⼈,就连做好这点,都不太容易呢。
收回⾃⼰不切实际的梦想和幻想,务实⼀些,回到⾃⼰的轨道上。
不能改变什么,但可以倒空忧伤,让⾃⼰快乐⽣活。
不为凡尘俗世的事情浪费更多的精⼒和时间。
该来的让他来,该⾛的让他⾛。
巴尔扎克说:“⽣活本来就是⼀场烦恼,我们还在不停地制造灾难”。
多么尖锐啊!世间本⽆事,庸⼈⾃扰之。
我应该知⾜了。
⽇⼦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下去吧。
⾄少,⾐⾷⽆忧。
其他的,少想或者不想为妙。
闲得⽆聊的时候,想想那些挣扎在贫困线上⾷不果腹、⾐不蔽体的⼈吧,⽐起他们,我简直就是在天堂⾥⽣活,不知道要强到哪⾥去了。
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切。
写下如此⽂字,仅以⾃勉!
读书随笔篇2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斧男孩》整套书,分别有《⼿斧男孩》、《冒险河》、《⼀个⼈的冬天》、《寻找⿅精灵》和《猎杀布莱恩》五个故事。
当我拿起第⼀本《⼿斧男孩》时,我发现它竟有如此强⼤的魅⼒,让我爱不释⼿。
于是,我就如饥似渴地看了下去。
《⼿斧男孩》这套书是盖瑞。
伯森写的,他于1939年出⽣于美国的明尼苏达州。
他先后当过卡车司机、猎⼿、⼸箭⼿、导演、演员、歌⼿、⽔⼿、⼯程师、农夫和教师,多种职业经历造就了他丰富的⼈⽣经验。
《⼿斧男孩》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个只凭⼀把⼿斧在丛林中挣扎着度过54天的勇敢男孩的故事。
这个名叫布莱恩。
罗伯逊的13岁男孩,因为⽗母离异,所以他平时跟妈妈住,每逢寒暑假就坐⼩型飞机去爸爸那⼉。
但有⼀次发⽣了意外,飞⾏员突发⼼脏病去世,布莱恩只能独⾃驾驶飞机,被迫坠落到了⼀个荒⽆⼈烟的⼤森林⾥,⽽此时布莱恩⾝上唯⼀的武器就是临⾛前妈妈给他的⼀把⼿斧。
在这⾥,布莱恩饥寒交迫,不得不以野果当⾷物,还要提防“吸⾎⿁”蚊⼦的进攻。
但是,他⽤⼿斧制作出了打猎⽤的⼸、箭,制作出了捕鱼⽤的鱼叉,找到了临时的“家”——⽯屋,成功地⽤⼿斧、燧⽯、桦树⽪⽣起了⽕,甚⾄只凭⼀⼰之⼒学会了打猎。
在这⾥,布莱恩先后被满⾝刚⽑的豪猪偷袭,被有强⼤⿅⾓的驼⿅的袭击,被臭⽓熏天的臭鼬屁熏到,被横扫⼀切的龙卷风卷⾛好多“家当”……但是,这⼀切他都挺过来了!布莱恩真正成长了,他明⽩了两个道理:⾃怜⾃哀毫⽆⽤处,对任何⽣物来说进⾷是最重要的⽣存⽅式。
和其它冒险⼩说⼀样,主⼈公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最终获救了,布莱恩获救的情节设计得⼗分巧妙。
当布莱恩在森林中⽣存的第54天,他突然想起坠毁的飞机中有个急救包,于是他冒着危险潜⼊坠毁的飞机⾥,找到了急救包。
打开⼀看,⾥⾯竟有那么多好东西!有⾷物、果汁,有杯⼦、锅、勺⼦,有钓鱼⽤的鱼线、鱼饵,还有打⽕机、枪。
突然,他发现包⾥竟有⼀个应急⽆线电发报机!布莱恩按了⼀下,没有反应,估计是摔坏了。
这时,⼀驾⼩型飞机忽然降落,驾驶员对布莱恩说:“我收到了你发的⽆线电,我是来接你的。
”布莱恩看了看飞⾏员,清了清嗓⼦说:“我叫布莱恩。
罗伯逊。
”于是,他获救了。
看完这本书,我⾮常敬佩布莱恩。
他凭借⾃⼰的能⼒,孤⾝⼀⼈在森林中度过了54天,换做是我,恐怕连5。
4天都⽆法度过。
我佩服他的勇⽓、信⼼、沉着,佩服他的顽强、机智、聪明,还佩服他超强的⽣存能⼒。
我经常想,如果我是布莱恩,我能像他⼀样化险为夷吗?
书中的⼀句话⾮常吸引我:
困境之中,⼀把⼿斧可以化险为夷。
但是,即使没有⼿斧,还是要有勇⽓!
读完这本书,我更明⽩了⼀个道理:
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磨难,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读书随笔篇3
今天,我读了《佐贺的超级阿嬷》。
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洋七先⽣与他的外婆⼀起度过的那⼋年时光。
在物质缺乏的时代,作者从外婆⾝上感受到的,是乐观的⼒量。
外婆的⼀⽣经历贵族的光彩和失去丈夫后独⾃抚养七个⼦⼥和⼀个外孙的艰⾟。
在⽣活的巨⼤落差⾯前,乐观的态度让艰苦的⽣活变得快乐,她说:“穷有两种:穷的消沉和穷的开朗。
我们家是穷的开朗。
”于是,在贫穷的⽇⼦中,作者⼀样感受到了幸福,这也许便说明了前⾔中的“幸福
不是⾦钱左右的,⽽是取决于你的⼼态”,正是乐观的⼼态带来了幸福。
作者洋七先⽣曾是作为棒球特招⽣进⼊棒球强校⼴陵⾼中,怀有成为职业棒球⼿的梦想,但却在⾼⼆时因伤未能如愿,极⼤的失落中,他选择去闯荡天下,应聘歌⼿、汽车修理⼯、出租司机等职位⼀⼀失败。
乐观的⼼态⼜给了他⼒量,从跑龙套做起,终于成为喜剧泰⽃。
任何时候都能开朗乐观的孩⼦与"欺负事件"⽆缘。
如果被别⼈说到痛处⽐如"肥蛋"、"穷光蛋"等,你或许会受到伤害,但是,以前的孩⼦具有将这些难堪转化为笑声的开朗与坚强。
"穷光蛋!""你说什么?如果不服⽓,你也做做看呀。
你想做穷光蛋还做不上呢。
"
外婆给我们的,便是这样⼀份精神财。
读书随笔篇4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这篇课⽂主要讲的是14岁的乌塔独⾃⼀⼈游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遇见作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
表现了乌塔的⾃⽴意识和独⽴⽣活的能⼒,以及她对⽣活的热爱。
当我读到“她⼀见我,⽴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的`怎么样”和她很⾃然地回答我的问题时,我感到乌塔很有礼貌,对⼈热情,善于交朋友。
⽽我却恰恰相反,不要说见陌⽣⼈了,就是见到⾃⼰的亲朋好友,也要⽗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个招呼,让别⼈觉得⾃⼰很不礼貌,冷冰冰的。
从乌塔14岁就能⼀个⼈游欧洲这件事,我联想到中外⽗母爱孩⼦的不同⽅式。
外国的⽗母会⽐中国⽗母给孩⼦更多的⾃由。
⽐如:刚学会⾛路的⼩孩⼦不⼩⼼摔倒了,外国的家长会只说⼏句⿎励的话,就各忙各的去了。
⽽中国的家长会⽴刻放下⼿中的活,抱起孩⼦,亲亲搂搂。
我⼜想起发⽣在我⾝上的⼀件事情:三年级的时候,腾钰含约我到新华书店,我向爸爸妈妈说明情况准备⾛的时候,却遭到了他们的极⼒反对:“没有⼀个⼤⼈的陪同,万⼀出了事咋办?”爷爷也急着说:“就是就是,万⼀出了事,我就见不到我孙⼦了,别去了,宝贝!”
不就是新华书店嘛,红绿灯都不过,哪有多远啊!后来,我使出独家绝门秘籍:哭,拼命地哭!但⽆济于事,书店之⾏就这样泡汤了。
哎,我和⼤胆、独⽴性强的乌塔差的有⼗万⼋千⾥呀!真希望我的爸爸妈妈,所有中国的爸爸妈妈也都好好读读《乌塔》这篇⽂章。
《乌塔》这篇课⽂让我感受很深,⾸先我想对家长说:“给孩⼦多⼀些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理能⼒吧!”其次,我想对和我⼀样⼤的中国孩⼦说:“我们不要做温室⾥的花朵,要像雏鹰⼀样在风⾬中成长!”最后,我还要对乌塔说:“我⼀定要向你学习,遇到问题,⾃⼰解决,在⽣活中不断地锻炼⾃⼰,把⾃⼰培养成⾃⽴、⾃强的⼈。
”
读书随笔篇5
《赏识你的学⽣》中⽆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向。
学⽣的成长应该是学⽣⾃⼰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岁时写了第⼀⾸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
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量,于是不时提醒⾃⼰“⼩⼼、注意、总结、提⾼”。
在这两种⼒量的⿎励下,他终于成为⼀个著名的作家。
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种,它能够激励、唤醒、⿎舞学⽣内在的积极因素,从⽽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埋怨学⽣不够聪明,埋怨好⼼得不到好报,静下⼼来,想想平⽇⾥那些毫不起眼的孩⼦,那些尽惹我⽣⽓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
猛然醒悟:其实,每⼀个孩⼦都有⾃⼰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扰乱了我们的⼼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的缺点,⽽忽略了那⼀双双天真的眼睛,那⼀颗颗纯洁的⼼灵。
他们需要⽼师的关⼼和认可,需要⽼师的呵护和⿎励,即使因为⽆⼼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不是指责,是真诚⽽不是伪善。
他们是成长中的孩⼦,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
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
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
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先学会从⼼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把他们当作⾃⼰的孩⼦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相信学⽣,不断地⿎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定会得到⽪格马利翁效应的。
美国著名⼼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赏识的渴望。
”⽆论年龄⼤⼩,地位⾼低,⼈们都希望得到别⼈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的赞扬,来⾃别⼈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也⼀定会朝着你引导的⽅向前进的。
【读书随笔(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