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本土资源于主题活动中,促中班幼儿创造性发展——本土资源在中班主题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本土资源于主题活动中,促中班幼儿创造性发展——本土资源在中班主题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26T00:54:39.30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月3期作者:李子峻
[导读] 《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李子峻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幼儿园邮编:215628
【概要】《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土资源是孩子熟悉的,合理挖掘本土资源,让资源与幼儿产生互动,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
本文阐述教师们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中班主题活动的做法,旨在促进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本土资源;中班;主题;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师应重视本土资源的利用,因为本土资源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特别是中班幼儿认知和经验还很缺乏,利用本土资源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孩子感到熟悉、自然和亲切,让本土资源与幼儿产生互动,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教育效果更佳。
否则教师在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孩子接受的教育内容脱离了幼儿实际生活,孩子出现不知道、没见过、习得很懵懂,导致教育的失败。
所以面对实际,教师深刻应该树立大教育观,更新教育资源观,开发当地本土资源,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拓展教育主题活动。
一、我园本土资源的内容和理解
本土资源是幼儿成长的摇篮,也是中班主题活动教育的最佳内容。
我园位于苏南农村的南丰镇,这里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水陆交通发达:出名的四干河、204国道、沪通高铁穿梭而过;广袤的田园风光:千亩示范农田、农耕园;古朴别具的小园林、古街;云霞落日,水天一色的长江就在附近。
这里的田间地头,农房村舍,联排小区,以及花草树木,沙土泥石、甚至一颗贝壳,一粒种子等等,尤其是“华夏第一钢村”的永联村,这里人们精神文化和文明程度较高,是中国农村“强富美高”的集中体现。
这些本土资源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所喜欢的。
这些大大小小的本土资源都是好题材,好内容,都是开展主题活动的好材料。
教师利用这些本土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二、挖掘本土资源,开展本土化主题活动
1、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主题活动
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教师发挥农村特有的优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探索获得知识。
在春天,我们开设主题活动“认识马兰头”。
本次活动直接在野外进行,幼儿身临其境感受自然,通过寻找采摘,知道了马兰头的特征、作用,并且知道马兰头是农村的一种特有自然物,它能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回到教室后我们教给幼儿干制马兰头标本的方法,以及和幼儿共同品尝炒熟的、凉拌的马兰头等一系列活动。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观察、辨别,大大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
夏天,带着孩子们到野外野炊,到田里去捉小虫,把捕捉到的小动物放到幼儿园的养殖区喂养。
金秋十月,田野里的稻谷都成熟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淡淡的稻谷香。
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孩子们就像放飞的小鸟,欢快地欣赏着农民丰收的场景。
到了田野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冲向农田:有的捡稻穗,有的捉蟋蟀,有的逗青蛙……田野里到处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冬天,我带孩子们去寻找风中轻轻摇晃的芦苇……在快乐的追寻中,孩子们不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在教室里学不到的知识,也使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让大自然给予孩子的感知永远地存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2、顺应孩子兴趣,开展主题活动
初冬了的一天,笔者从村民那要来一捆麦秆,准备给幼儿园的小树穿上棉衣。
孩子们见了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你要这个干什么?”“老师,这些东西是给小兔子做窝的吧”……我有意识地问“你们说,这些麦秆有什么用?”“可以做麦秆鸭子。
”“可以烧饭。
”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
这时,振振说:“老师,我会用麦秆做鸭子。
”孩子们听了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振振急忙补充说:“我奶奶教我的,不信,你们可以问我奶奶。
”我马上说:“那请你的奶奶明天来教小朋友,好吗?” 振振使劲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振振的奶奶来到幼儿园,当起了我班的老师,耐心地教孩子们用麦秆做鸭子。
奶奶一边示范,孩子一边模仿,当孩子不会时,奶奶就手把手地教。
奶奶真是一位大能手,制作栩栩如生的麦秆鸭子,麦秆蚱蜢、麦秆坐垫,麦秆小包包,望着眼前这些实物,大家怦然心动,似乎也找回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接下来开展“稻草芦苇编造”主题活动,孩子们主动收集稻草,芦苇,竹枝等等,再邀请振振的奶奶给孩子展示教学。
在不断尝试中,孩子们也在学习用稻草编织草鞋、扫帚,草垫、小草帽、芦苇制作小栅栏、芦苇晒垫,……,孩子用颜色、彩带去装扮,虽然这些作品充满着稚气,但显示出孩子独特的创作灵感与智慧。
三、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本土化家庭教育
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家长充分认识到大自然对孩子的影响力,开展本土化家庭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家长将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拍照,视频),以填表的方式进行。
1、带孩子走一走,玩一玩
教师指导家长开展“亲亲大自然”的主题活动,比如夏天里,家长跟孩子一起捉蚱蜢、挖螃蟹等活动;,家长带孩子去野外砍些细竹子,做竹哨,用竹节做只水桶,再如利用小树枝、麦杆等,作为孩子练习立定跳远的操作材料等等。
还鼓励孩子把小虫子(蚯蚓,瓢虫,萤火虫)、小动物(蚱蜢,蟋蟀)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看,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小朋友,这些事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3、让孩子做一做,玩一玩
让孩子参与田间地头劳动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么劳动的,又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比如种菜时让孩子帮着拣石块、点菜种、浇水等;带孩子看西瓜、摘茄子、收果子。
在劳动中,孩子们学到简单的劳动技能,还能培养幼儿认真负责、持久的、细心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爱护劳动成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
而且可以学到许多幼儿园里、书本里无法学到的知识。
以上主题活动内容的开展,我们都充分考虑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地方特色,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因地制宜地开展各主题活动,将主题内容和区域活动有机的联系起来,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幼儿在活
动在中感受了南丰本地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彭杨,基于幼儿园主题活动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实践探索与分析[J].中国教工2020年(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