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国际投资课程2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价 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自身的优势与发展中国家
的自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 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优势解释为相对优势。 摒弃了只能以技术垄断优势进行对外投资的观点。 将发展中国家技术的创新活动局限于对现有技术的
继承和使用。
2019/7/8
26
跨国公司凭借其拥有的所有权获取技术知识
和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
资。这一点吸收了前面介绍过的垄断优势理
论的观点。 2019/7/8
4
第二,内部化优势。
用一个完善的内部市场取代原来不完善的外部市场, 取得内部化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主要包括企业的多国体系组织结构和市场机制等, 这使跨国公司能够利用所有权优势直接到国外去投 资生产,企业使这些所有权内部化必须比出售或出 租给外国公司更有利。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生的背景 邓宁(John·H·Dunning)试图建立一种全面的理论说明
对外直接投资的起因和影响对外投资发展方向的因素 1977年邓宁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术会议上,发表《贸
在邓宁那里,区位因素也是动态的,各国经 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均会改变区位 因素,从而影响跨国公司生产区位的选择。
2019/7/8
11
近年来,西方学者对生产折衷理论继续进行 着探讨。有的学者将内部化优势和所有权优 势看成是可移动性优势,并指出这种优势是 公司特定优势即不同公司可以有不同组合的 优势,而将区位优势看成是固定性优势,并 指出这种优势是国家特定优势即因国家而异 的优势,以说明同一部门的跨国公司在同一 国家里激烈竞争的原因。
7
所有权优势是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的基
础,尤其是无形资产的流动性使它可以在
任何地方加以利用。因此,拥有无形资产
所形成的企业优势对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
产极为重要。但是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能
力不是来自对技术的占有,也不是来自传
统的垄断优势,而是来自技术优势的内部
化,只有在国外区位优势较大时,企业才
可能从事国外生产。区位优势不仅决定企
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被西方理论界认为是该领域 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
他把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 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在理论上给后人提供了一个 充分的分析空间。
2019/7/8
12
邓宁的折衷理论虽然选取了以往各种理 论中重合采用的三个最关键的解释变量, 并且注重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弥 补以往一些理论的片面性缺陷,但折衷 理论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使之不 能成为一种能够解释所有类型直接投资 的一般理论。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 两方面
2019/7/8
2019/7/8
9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把垄断优势论、 内部化理论、生产要素论、比较利益论 和生产区位论等理论结合在一起,对国 际直接投资作出一般的解释。它的理论 并非是对其它理论的简单归纳,而是将 它们系统地联系起来,从跨国公司国际 生产这个角度,讨论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2019/7/8
10
他还从动态分析角度提出只要资产所有权、 内在化和区位三个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就能 参与对外直接投资,因此发展中国家也可以 相对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可用来说明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所 以它对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这一点吸收了区位理论的观点。
2019/7/8
6
邓宁认为,这三类优势都不能单独用来 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或从事国际生产 的倾向。对于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来说,最重要的是上述3种优势能否构成 合理的组合,而不取决于某一方面优势 的大小。企业只有具备这三类优势时, 才可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
2019/7/8
国际生产是指由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所 形成的直接生产活动,邓宁通过分析跨国 公司国际生产格局形成的基础,阐述了对 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2019/7/8
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假定是,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由三种特殊优 势决定的。
2019/7/8
3
第一,所有权优势
企业拥有其它国家企业所没有的优势,这些 优势主要采取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形式,如产 品和工艺方面的专利等工业产权、制造产品 的专门知识、管理和推销技巧、发明创造能 力、产品多样化的程度、企业生产和市场的 网络等,这类资产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为该企 业所垄断。
2019/7/8
19
占主流的西方微观投资理论强调跨国发展的企业
需具有垄断性的竞争优势地位。如按照这种论断, 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企业都不可能产生跨国发展 的动因。因为无论从规模、资本还是技术水平和 经营管理技能等方面,发展中国家企业同发达国 家企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事实上,发 展中国家的大、中、小企业都分别开始走上了跨 国经营道路,不少企业还直接打入了发达国家的 内部市场,对于这种现实应寻求新的理论解释。
2019/7/8
24
(3)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产品相比,物美价廉是发展中 国家产品最大的特点。这一特点也自然成为了发展中 国家跨国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武器。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往往是投入大量的广 告费用,树立产品形象,以创造名牌产品效应。美国 学者Busjeet对毛里求斯出口加工区外国制造业公司 的调查证实,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推销产品的广告费 用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同行公司。在被调查的企业中, 96%的发展中国家公司广告费用占其销售额的比例低 于1%,而在发达国家的同行公司中,21%的子公司 广告费用占其销售额的比例超过2%。
2019/7/8
14
(2)OIL理论虽然是对以往各种理论的综合,邓 宁称为“折衷主义”。但事实上它并不是完全意 义的折衷,其基本论点仍然有所侧重,它主要依 据的是内部化理论。在厂商特定资产优势、内部 化优势和国家区位优势三者相互联系、共同决定 的关系中,内部化优势起着核心作用。因此,OIL 理论适宜于解释大规模跨国企业,不适宜于解释 中小投资厂商。事实上,OIL理论仍然是以工业发 达国家跨国企业为背景,没有充分注意到新兴工 业化国家(20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20世纪 80~90年代的新加坡和韩国)中小投资厂商的情 况,这也使其不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
2019/7/8
16
局限性 该理论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
标与近些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多元化的现实不符。 该理论几乎综合了其他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缺乏一个
统一的理论基础,缺乏独创性。 将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优势三个因素等量对待,未强调
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直接投资的影响,仍然停留在静态分析。 探讨了选择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种
业从事国际生产的倾向,而且也决定对外
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和国际生产的类型。
2019/7/8
8
所有权优势是厂商以各种方式参与国际 市场活动的必要条件,区位优势是进行 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只具备所有权优 势和内部化优势而不具备区位优势时, 厂商选择出口;如果只具备所有权优势, 即没有能力使之内部化,也不能利用国 外区位优势,那就只能采取许可经营的 方式;当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厂商才 有可能进行直接投资。
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跨国企业:一种理论探索》,提出 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厂商特定资产所有权、内部化、 国家区位三方面综合解释直接投资。邓宁的不断努力, 使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IL理论)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综 合研究方面影响最大的理论。
2019/7/8
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战后国际贸易与国际 直接投资理论的日益合流为起点,主张用 统一的国际经济活动、实证的分析方法来 解释战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格局和变化, 建立国际生产的统一的综合的理论。
内部化优势决定着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目的与 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从而实现企业全球化经营的 经济效益。
这一点吸收了内部化理论的观点。
2019/7/8
5
第三,区位优势
跨国公司由于对外直接投资所获得的来自投资接受国方面的优 势,这是指地区的特殊秉赋,包括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 优越的投资环境,广阔的销售市场、政策、工艺性质、产品和 竞争情形等。
2019/7/8
20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1977年,刘易斯·威尔斯(Louis T. Wells)发表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
小规模生产理论被西方理论界认为是研究发展中 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
2019/7/8
21
把竞争优势绝对化是传统理论的最大缺陷,美 国经济学家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弥补了 传统直接投资理论的这一不足。
2019/7/8
23
(2)拥有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优势.
引进技术后,用本国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生产降低 成本。
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另一特征表现在鲜明的民族 文化特点上,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颇具优势。这 些海外投资主要是为服务于海外同一种族团体的需 要而建立的。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华人社团在食品加 工、餐饮、新闻出版等方面的需求,带动了一部分 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投资。而这些民族 产品的生产往往利用母国的当地资源,在生产成本 上占有优势。
13
(1)OIL理论强调几种因素之间相互依赖、 相互决定的关系及其对直接投资的共同决定作 用,但忽视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分立关系、矛盾 关系对直接投资的作用。
例如,东道国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外国厂商 没有什么厂商特定优势照样可在这样的东道国 进行投资;又如,具有很强所有权优势的厂商 照样会在区位有劣势的国家里进行投资。这些 在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矛盾关系情况下发生的直 接投资显然不是OIL理论所能够解释的,因此 这种综合理论并不具有一般解释力。
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优势必须比利用本国 要素投入更有利。市场情况和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环境因 素对于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特定优势的产生有重要的作用。例 如,美国的高劳动成本使得许多美国公司进行资本密集型的产 品和制造工艺的创新,以节约劳动。形成对照的是,传统上的 低劳动成本和高材料费用,使欧洲和日本的公司从事劳动密集 型并且节省材料的产品和工艺的创新。
2019/7/8
15
理论意义
弥补以前国际投资理论的片面性
继承了海默了垄断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吸收了巴 克莱内部化的观点,增添了区位优势因素,引入了所 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优势三个变量因素来对投资决 策进行分析
创建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 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体系
将这一理论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结构联系起来 进行动态化分析,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学说
威尔斯指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来自低生产成本,这种低生产成本是与其母国 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威尔斯主要从三个方 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
2019/7/8
22
(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 生产技术。
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的一个普遍特征是需 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 场需求中获得规模效益,而这个市场空档正 好被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所利用,它们以 此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而获得 竞争优势。
国际经济活动方式的依据,但在对其依据的探讨中,缺乏 对跨国公司管理这一环节的深入研究。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研究对象仍然是发达国家,还是无法 解释不具备技术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从事的国际 直接投资活动。
2019/7/8
17
2019/7/8
18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国际直 接投资理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全球500强中已不 乏它们的身影;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成为一股巨大的 潮流,冲击了传统的大型跨国公司占据国际直接投资主流 地位的格局。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主流优势理论越来越不 能为我们提供足够的对现实的理论解释力。现实的需要推 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近几年中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集 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 论和中小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