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课后知能检测3 鲁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3 鲁教版选修6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3 鲁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3 鲁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课后知能检测3
一、选择题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
【解析】第1题,根据所处地区的差异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进行判断即可。

第2题,酸雨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释放硫氧化物、氮氧化合物有关,与建筑工地扬尘无关。

【答案】1。

B 2.D
读漫画《危险》,回答3~4题。

3.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解析】第3题,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即反映沙尘暴。

第4题,沙尘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沙尘暴;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重的沙尘暴现象;为了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

【答案】 3.D 4。

D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5~6题。

①土地荒漠化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寒潮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6.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
A.改进种植制度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
【解析】第5题,根据表格数据,甲在山西最严重,四川、广东都有,而新疆最轻,故判断为水土流失;丙在新疆最严重,四川、山西较弱,判断为土地荒漠化;丁在广东最严重,新疆没有,应为酸雨;则乙为寒潮。

第6题,丁为酸雨在广东最严重。

针对酸雨的治理应主要从
其产生的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分析,故B 项符合。

【答案】 5.D 6.B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

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该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8.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
A.农村更多使用沼气来获得绿色能源
B.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
C.大力开发水能和核电
D.大规模地发展第三产业
【解析】第7题,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⑥环节表示人类从岩石圈中开采并获取化石燃料的过程,大量或过度开采化石燃料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加快。

⑤环节表示水循环,如果该循环速度加快,会加速碳排放。

控制④环节,可以减少或减缓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第8题,根据图示,我国应重点通过发展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

【答案】7。

D 8.B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
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下图,回答9~10题。

9.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D.北大西洋上空
10.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氯氟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该地是南美洲的南部.南纬56°为南美洲南端,与南极洲邻近。

第10题,解题的关键是搞清楚臭氧减少的原因及其危害。

建立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有助于改善全球大气水热状况,改善大气循环和水循环,从而改善全球气候,热带雨林的另一种作用是抑制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绿色植物主要吸收CO2,而不是吸收紫外线,因此选项A与题目要求关系小。

酸雨、汽车尾气污染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引起的,与臭氧空洞几乎没有关系,可排除选项B。

CO2增多,引起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与臭氧空洞亦无关系。

【答案】9.B 10.C
二、综合题
11.如图所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实线表示等高线,单位是米,虚线表示某时段大气中SO2的当量浓度等值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主要消费的能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图中①、②、③三地中,最有可能为城市的是 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区域内最有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 ,①②两地中,该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当地为了根治上述大气环境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和等值线综合判断。

(1)根据该地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SO2,判断当地的能源可能主要是煤炭;根据SO2浓度等值线的变化判断,图示③地区的SO2浓度最大,可能为城市。

(2)该地区SO2浓度高,故判断主要的环境问题可能为酸雨。

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故①②两地地形的差异导致降水量的差异,从而导致酸雨危害程度的差异。

(3)上述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该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故治理措施主要从减少该地区的煤炭的使用角度分析.
【答案】(1)煤③地形较平坦,SO2浓度较高
(2)酸雨①①处SO2浓度较高,且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3)开发新能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有着“中国太阳城”之称的山东德州建成的世界太阳能地标性建筑——日月坛(微排大厦)正向世人展示着“太阳能鸟巢”的魅力,这里是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主会场。

日月坛是世界上最大的集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节能于一体的高层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达到7.5万平方米,而且采用全球首创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发电等与建筑结合技术,节能效率高达88%。

材料二各种能源发电成本比较图。

材料三新疆达坂城简图。

(1)结合材料,分析日月坛在利用太阳能方面的优缺点有哪些?
(2)唐代诗人岑参曾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来形容新疆多大风。

民谚说“达坂城,老风口,大风小风天天有”。

结合材料三,说明该地多大风的原因。

(3)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切入,考查化石燃料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太阳能发电的优缺点:清洁无污染但不稳定。

(2)达坂城风多的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

(3)燃煤产生的环境问题:产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环境.
【答案】(1)优势: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所有化石能源及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来源。

缺点:太阳能存在强度弱、不连续、不稳定,增加了人类利用太阳能的难度;利用太阳能发电,需要进行光电转换,而目前光电转换的效率很低,且成本高。

(2)地处西北,受冬季风影响大;昼夜温差大;位于山口位置。

(3)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强,全球变暖;产生废渣,污染环境;废水污染水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