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电阻实验二
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
一、引言 电阻率是反映半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虽然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很多, 但由于四探针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精确度高、测量范围广,而且对样品形状无严 格要求,不仅能测量大块材料的电阻率,也能测量异形层、扩散层、离子注入层及外 延层的电阻率,因此在科学研究及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利用。 本实验是用四探针法测量硅单晶材料的电阻率及 pn 结扩散层的方块电阻。通过 实验,掌握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对具有各种几何形状样品的修 正,并了解影响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 二、原理 1、 四探针法测量单晶材料的电阻率 最常用的四探针法是将四根金属探针的针尖排在同一直线上的直线型四探针法,如 图 2.1 所示。当四根探针同时压在一块相对于探针间距可视为半无穷大的半导体平坦表 面上时,如果探针接触处的材料是均匀的,并可忽略电流在探针处的少子注入,则当电 流 I 由探针流入样品时,可视为点电流源,在半无穷大的均匀样品中所产生的电力线具 有球面对称性,即等势面为一系列以点电流源为中心的半球面。样品中距离点电源 r 处 的电流密度 j,电场ε和电位 V 分别为
0
式中 q 为电子电荷,u 为扩散层中多数载流子的迁移率。因此,可引入扩散层平均电阻 率 ,可以证明,
R X j C 0
三、实验装置
V23 X j ............(15) I
实验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四探针头、电流调节装置、电压测试仪。 1、 四探针头 四根探针头要等距离地排列在一直线上,探针间距要固定(通常约为 1mm 左右) , 游移度要小。探针头地曲率半径约为 50um 左右,探针之间的电绝缘性能要好。为了 使探针和样品形成较好的欧姆接触,要求探针与待测材料有较低的接触电势差,而且 探针和样品之间要加一定的压力(每根探针压力为 100-200g) 。因此,探针要用导电 性能好的硬质、耐磨金属制成,通常采用钨、碳化钨、锇铱合金、合金钢等。 2、 电流调节装置 四探针法的测试电路如图 2.2 所示。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报告_2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组次:
一、实验目的:
①练习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②学会用伏安法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3节、开关1个、电压表1只、电流表1只、小灯泡1只、小灯座1只、滑动变阻器1只、导线若干
1、三、探究过程:
2、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变阻器铭牌、各接
线柱情况以及给电压表、电流表校零)Array
3、画出实验电路图
4.按电路图摆放好仪器
5.将导线拧成一股
6.断开开关, 从电源一极开始顺次连接
(注意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 绕线
顺时针)
7、连好电路检查一遍, 将滑动变阻器置于
阻值最大处, 再闭合开关试触
8、移动滑动变阻器, 同时观察电压表示数至额定电压, 停止华东, 断开开
关, 记下此时电压表电流表读数
9、实验完毕, 断开开关(先拆电源)拆除电路
10、利用R=U/I, 算出阻值
11.整理仪器。
实验二 电磁实验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二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1.掌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了解电表接入误差。
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滑线变阻器,电压表,毫安表(或万用表),待测电阻。
实验原理所谓用伏安法测电阻,就是用电压表测量加于待测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V ,同时用电流表测量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强度I ,再根据欧姆定律R X =V /I 计算该电阻的阻值。
因为电压的单位为“伏”,电流的单位为“安”,所以这种方法称为伏安法。
1.电流表的两种接法及其接入误差用伏安法测电阻,可采用图1所示(a )和(b )两种电路。
但由于电流表的内阻为R A ,电压表的内阻为R V ,所以上述两种电路无论哪一种,都存在接入误差(系统误差)。
(1)电流表内接。
如图1(a )所示的电路,安培表测出的I 是通过待测电阻R X 的电流I X ,但伏特表测出的V 就不只是待测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V X ,而是R X 与安培表两端的电压之和,即=V X +V A ,若待测电阻的测量值为R ,则有⎪⎪⎭⎫ ⎝⎛+=+=+==X A X A X AX R R R R R I V V I V R 1 (1)由此可知,这种电路测得的电阻值R 要比实际值大。
式(1)中的R A /R X 是由于安培表内接给测量带来的接入误差(系统误差)。
如果安培表的内阻已知,可用下式进行修正⎪⎭⎫⎝⎛-=-=-=R R R R R I V V R A A A X 1 (2) 当R X >>R A 时,相对误差R A /R X 很小。
所以,电流表的内阻小,而待测电阻大时,使用电流表内接电路较合适。
(2)电流表外接。
如图1(b )所示的电路,电压表测出的V 是待测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V X ,但电流表测出的I 是流过R X 的电流I X 和流过电压表的电流I V 之和,即I =I X +I V 。
若待测电阻的测量值为R ,则有 )(V X X VXX X V X XVX X R R1R R R 1R I I 1I V I I V I V R -≈+=⎪⎪⎭⎫ ⎝⎛+=+==(3) 由上式可知,这种电路测得的电阻值R 要比实际值R X 小。
多种方法测电阻系列二(电流表)练习题
多种方法测电阻系列二(电流表)练习题
例1、 写出未知电阻Rx 的表达式: (R0为已知电阻。
)
例2、写出未知电阻Rx 的表达式: (R0为已知电阻。
)
练习1. 现在手边有两块电流表、一个满足要求的恒定电源、开关一个、定值电阻R 0一个、被测电阻RX 一个.请你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出RX 的阻值. (1)电路图
(2)按照你所画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3)实验的步骤
(4)被测电阻Rx 的表达式
练习2.小乐想用两块电流表和阻值己知的电阻R0测量电阻Rx 的阻值。
小乐选择了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A1和A2,并连接了
部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请你帮助小乐完成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电流表A1的示数用I1表示,电流表A2
的示数用I2表示,R x
S 2 R
x
R x
请用I1、I2和R0表示Rx。
Rx=。
练习3.小乐想用两块电流表和阻值己知的电阻R0测量电阻Rx的阻值。
小乐选择了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A,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请你帮助小乐完成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实验的步骤
(3)Rx=。
练习4.小乐想用两块电流表和阻值己知的电阻R0测量电阻Rx的阻值。
小乐选择了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A,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请你帮助小乐完成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实验的步骤
(3)Rx=。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示例之二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示例之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掌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
1.2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
1.3能够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1.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教学难点2.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线方法。
2.2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2.理论讲解2.1讲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2.2讲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3讲解测量电阻的原理。
3.实验操作3.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发一套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导线等器材。
a.将电阻箱接入电路。
b.将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c.打开电源,调节电阻箱阻值,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d.记录不同阻值下的电压和电流值。
4.数据分析4.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4.2讨论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5.2提问:如何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5.3布置作业:设计一个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测量电阻的原理。
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实验误差,让学生了解实验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4.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课堂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验素养和思维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实验2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2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误差。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可以采用将待测电阻与标准电阻相比较的方法得出待测电阻。
一、基本教学要求1.掌握直流单臂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并通过它初步了解一般桥式电路的特点;2.学会正确使用箱式电桥测电阻;3. 了解提高电桥灵敏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检流计G 示零值,即桥臂电流0g I =, 电桥达到平衡,这时有:BC DC U U =;1x I I =;2s I I =于是 1122I R I R =;12x s I R I R =,由此得:12x s R R R R = 其中R x 为待测臂,R s 为比较臂,1R 、2R 为比例臂。
可用换臂测量来消除比例臂造成的误差。
测量精密度取决于电桥的灵敏度。
如某待测电阻有1%的改变时,检流计指针相应偏离平衡点1n ∆=格,则相对灵敏度S =100格,x x R n R S∆∆= 测量电阻的精密度取决于电桥的灵敏度。
电桥的灵敏度与下面诸因素有关:1. 与检流计的电流灵敏度i S 成正比。
2. 与电源的电动势E 成正比。
3. 与电源的内阻E r 和限流电阻E R 有关。
4. 与四个桥臂电阻的搭配有关。
5. 与检流计的内阻有关。
参考文献:1、提高单臂电桥灵敏度的理论与实验分析,姜立军,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2):44-46.2、惠斯通电桥的理论研究,杨万明,大学物理,1994,13(5):7-12.3、单臂电桥电阻搭配对测量灵敏度的影响,陶秀梅,辽宁师专学报,2006,8(2)。
4、单臂电桥灵敏度最大值条件的研究,张慧兰,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1,22(1):51-54.三、实验内容1.用单臂电桥选取合适的比例臂测量给定的电阻,并消除比例臂造成的测量误差。
2.测量电桥的灵敏度,并讨论灵敏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具体关系。
四、测量数据及数据处理1. 用自组电桥测量电阻。
取电源电压小于10V,选择合适的比例臂测量给定的电阻。
电学实验专题(二)电阻的测量
AV RA V R电学实验专题(二)电阻的测量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好,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操作方便.实验电路----可分为两部分:测量电路和供电电路.一、测量电路两种方法(内、外接法) 记忆决调 “内”字里面有一个“大”字类型电路图R 测与R 真比较条件计算比较:知R v R A 及R x 大致值时内R 测=IU U A R +=R X +R A > R XA v x R R R >>≈适于测大电阻R x >v A R R外R 测=vx v x R v R R R R I I U +=+<R x v A x R R R <<≈适于测小电阻R X <v A R R测量电路( 内、外接法 ) 有三种方法①直接比较法:R x 与 R v 、R A 粗略比较:当R x >>R A 时用内接法,当R x <<R v 时用外接法.②临界值计算法(计算比较法): R x 与vA R R (为临界值)比较: 当X A V R R R ≈时内、外接法均可.当X A V R R R >,(即R x 为大电阻) 时用内接法;当V X X A R R R R >时,用电流表内接法.当X A V R R R <(即R x 为小电阻) 时用外接法;当VXXARR R R <时,用电流表外接法;③测试判断法(实验判断法):当R x ,R A ,R v 大约值都不清楚时用此法.“谁变化大,电阻就与谁近” 如图所示,将单刀双掷开关S 分别接触a 点和b 点,与a 接时(I 1;u 1) ;与b 接时(I 2;u 2) 若I 有较大变化(即121121I I -I u u -u <)说明v 有较大电流通过(分流影响较大),采用内接法若u 有较大变化(即121121I I -I u u -u >)说明A 有较强的分压作用(分压影响较大),采用外接法说明: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电路中,由于电阻丝电阻较小,所以实验室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通常只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对R 来说)二、供电电路( 限流式、调压式 ) 电路由测量电路和供电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组合以减小误差,调整处理数据两方便电路图电压变化范围电流变化范围优势选择方法限流E R R R 滑+x ~E 滑R R E +x ~xR E 电路简单 附加功耗小 R x 比较小、R 滑 比较大,R 滑全>n 倍的R x 通电前调到最大调压0~E0~xR E 电压变化范围大要求电压连续可调 并从0开始变化 R x 比较大、R 滑 比较小 R 滑全>R x /2 通电前调到最小以“供电电路”来控制“测量电路”:采用“以小控大、以大控小”的原则R 滑唯一:比较R 滑与R x ⇒确定控制电路R x <R 滑<10 R x⇒限流方式⇒〈〈x 10R R R X滑分压接法R 滑≈R x 两种均可,从节能角度选限流 R 滑不唯一:实难要求⇒确定控制电路⇒R 滑 实验要求:①负载两端电压变化范围大。
实验二 霍尔系数和电阻率的测量
实验二 霍尔系数和电阻率的测量把通有电流的半导体置于磁场中,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随着半导体物理学的发展,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测量已成为研究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主要参数。
若能测量霍尔系数和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还可以求出材料的杂质电离能和材料的禁带宽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霍尔效应实验原理以及有关霍尔元件对材料要求的知识;2. 学习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测量并绘制试样的V H -I S 和V H -I M 曲线;3. 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
二、实验原理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粒子(电子和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积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
对于图2.1 (a)所示的N 型半导体试样,若在X 方向的电极D 、E 上通以电流I S ,在Z 方向加磁场B ,试样中载流子(电子)将受洛仑兹力:B v e F g (2.1)其中,e 为载流子(电子)电量,v 为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定向漂移速率,B 为磁感无论载流子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Fg 的方向均沿Y 方向,在此力的作用下,载流子发生偏移,则在Y 方向即试样A 、A ’电极两侧就开始聚集异号电荷,在A 、A ’两侧产生一个电位差V H ,形成相应的附加电场E H ——霍尔电场,相应的电压V H 称为霍尔电压,电极A 、A ’称为霍尔电极。
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
N 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为电子,P 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为空穴。
对N 型试样,霍尔电场逆Y 方向,P 型试样则沿Y 方向,有(a) (b) 图2.1 样品示意图I S (X)、B (Z) E H (Y) < 0 (N 型)E H (Y) > 0 (P 型)显然,该电场是阻止载流子继续向侧面偏移。
实验二 电阻性电路故障的检查
实验二电阻性电路故障的检查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观察法检查电路故障。
2.学习使用电流表、欧姆表检查电路故障。
3.掌握用电压表(电位法)检查电路故障。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在电路的实验和实际应用中,会出现各种故障,例如断路、短路、接触不良或接线错误等。
电路若出现故障,轻者会使电路不能正常工作,重者还会造成设备的损坏甚至造成人身事故。
因此,在电路出现故障时,应该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检查。
检查故障的方法很多,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电路和不同的故障情况而异,现将检查电阻性电路故障的两种主要方法--观察法和测量法介绍如下。
1.观察法观察法就是通过观察了解电路故障的类型、性质、范围,尽快作出正确的判断,减少检修工作的盲目性。
对于较简单的电路故障,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发现故障并予排除。
观察的主要方法可归纳为:一望、二问、三摸、四闻、五听。
一望,指对电路的有关部件进行仔细观察,看有无由故障引起的明显的外观征兆,例如接线松动、脱落、断线、短路、熔断器烧断等情况。
还应对电路的接线、元器件的选用、测量仪表的使用是否正确等进行检查。
二问,向操作者和现场人员询问发生故障前、后的现象和过程。
例如声响、冒烟、电火花、异味等情况,这对判断故障的位置和原因有较大帮助。
三摸,必须先切断电源,若电路中有储能元件(如电容)还需将储能元件放电后,可对电路的可疑部位、元器件摸一下看是否过热,以帮助确定是否正常。
四闻,对烧坏电阻、烧毁线圈这一类故障,可通过闻气味的办法帮助确定故障的部位和性质。
五听,指听听一些电气设备(如电动机、变压器等)运行时的声音有无异常,但注意在听设备的声音而需要通电时,应以不损坏设备和不会扩大故障为前提。
通过望、问、摸、闻、听等方法观察取得对故障情况的具体了解后,应根据电路的工作原理、结构,对故障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如果仍未能够直接发现电路的故障,至少可以缩小可疑范围或作出初步判断,然后采用下面介绍的测量方法进一步寻找故障点。
实验二 惠斯通电桥
实验二惠斯通电桥
惠斯通电桥是测量电阻的一种常用电路。
它是由英国科学家惠斯通发明的。
它利用电
桥平衡原理来确定未知电阻的值。
该电路由四个电阻组成,其中两个已知,另外两个是待测电阻。
这四个电阻被接成一
个电桥电路,外界而来的电源为其中一个端口的输入,而另一个端口则供给负载,测试的
电桥被调成平衡位置。
当电桥处于平衡位置,电桥电路中所有电压和电流均为零,此时,可以揭示未知电阻
的值。
此时,我们可以调整电路的四个电阻之中的一个,使它的值发生微小变化,使电桥不
再处于平衡位置,电路中产生微弱的直流电流。
这样,就可以通过测量这些电流来计算未
知电阻的值,同时,我们也可以精确地测量电桥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值。
惠斯通电桥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测量电阻、电容器、电感器、电极化电压以
及其它电学参数。
同时,也可以用来检测电导体中的缺陷和断裂。
在使用惠斯通电桥进行测量时,必须保持电桥电路中的电路阻抗相等,这样才能保证
电桥电路的稳定性和准备性。
例如,在测量低阻值时,可以在电桥电路中添加经过校准的
滑动电阻,以实现电路阻抗的平衡。
在测量高电阻时,则可以将电桥电路中的一个电阻用
高阻值电阻器代替,以保持电桥电路的稳定性和准备性。
总的来说,惠斯通电桥是一种十分有效且精度高的电气测试设备,它可以在科学研究、工业产品测试以及电子测量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掌握惠斯通电桥的原理及其应用,
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在电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高考物理 第8章 电学实验 电阻的测量方法(二)(第3课时)复习导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学案
电阻的测量方法(二)【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1、掌握半偏法、等效替代法、电桥法则电阻原理,及误差分析。
【重点、难点】重点:半偏法、等效替代法、电桥法则电阻原理难点:误差分析【电阻的测量方法】2、半偏法:由于电表内阻的存在,半偏法适合用于测量表头的内阻(1)、限流电路:电路如图所示,此电路一般用于测量内阻较小的表头内阻,如灵敏电流计的内阻。
原理:R2支路与G支路电阻相同时流过的电流相同。
操作过程:①打开S2,R1调至最大值,②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达到满偏值I m;③闭合S2,保持R1值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半偏;④读出R2的数值,即R2=R g误差分析:因R2的接入,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大于满偏电流I m,所以,流经R2的电流大于流经电流表G的电流,则,R2<R g,所以,测量值偏小。
由上分析知R1与R g的比值越大,实验的误差越小,所以,提高电源的电动势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请你回答这是为什么?你还能提出几个减小误差的方法?(2)、分压电路:电路如图所以,此电路一般用于测量内阻较大的表头内阻,如电压表的内阻。
原理:R1的数值与R V的数值相等时,分得电压相等操作过程:①R置于a端,R1调至0;②闭合S,调节R使电压表示数达到满偏值U m;③保持R值不变,调节R1,使电压表示数半偏;④读出R1的值,即,R1=R v误差分析:因R1的接入,Pe两端的电阻增大,电压U Pe增大,大于电压表的满偏值U m,则,R1两端电压大于U m/2,则,R1>R v,即测量值偏大。
使用阻值较小的滑线变阻器;提高电源电动势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请你回答这是为什么?【规律训练题】:1、(2007全国高考Ⅱ)有一电流表A,量程为1mA,内阻r g约为100Ω。
要求测量其内阻。
可选用的器材有:电阻箱R o,最大阻值为99 999.9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 k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 kΩ;电源E1,电动势约为2V,内阻不计;电源E2,电动势约为6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
实验二:测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二:测金属丝的电阻率————————————————————————————————作者:————————————————————————————————日期:实验二:测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电路图:电阻的内外接法选取(由于待测电阻较小,一般选外接法)电阻率的表达式滑动变阻器可以选择限流法,也可以用分压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选取和读数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游标卡尺读数实物图的连接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计算待测电阻,或者根据U-I图像计算斜率求电阻,再计算电阻率或者长度【典型例题剖析】考点1:实验原理和仪器选择★★[例1]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待测金属丝:R x(阻值约4 Ω,额定电流约0.5 A);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3 kΩ);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0.2 Ω);A2(量程3 A,内阻约0.05 Ω);电源:E1(电源电压为3 V);E2(电源电压为12 V);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 Ω);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2)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源应选________(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中完成电路原理图.电压表最大量程3V,因此电源得选择3V,电流表得选0.6A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5 mm+27.4×0.01 mm=1.774 mm.(2)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电压表指针需达到半偏以上,又因待测金属丝的额定电流为0.5 A,所以电流表选A1,电源选E1即可.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答案(1)1.774(1.772~1.776均正确)(2)A1E1见解析图[1-1]★★★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2)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A .电压表0~3 V ,内阻10 kΩB .电压表0~15 V ,内阻50 kΩC .电流表0~0.6 A ,内阻0.05 ΩD .电流表0~3 A ,内阻0.01 ΩE .滑动变阻器,0~10 ΩF .滑动变阻器,0~100 Ω①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滑动变阻器F 接入电路会造成电流过小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接线如图所示,请指出该同学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测得金属丝的直径用d 表示,电阻用R 表示,则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ρ=__________. 答案 (1)0.680 (2)①A C E ②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 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 (3)πRd 24l解析 (1)从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上可以看出,半毫米刻度线已经露出来,因此主尺上应读0.5 mm ,可动刻度上接近第18个刻度线,可以估读0.180 mm ,所以该金属丝直径应为0.5 mm +0.180 mm =0.680 mm.(2)①由电路图知电源是两节干电池,电动势是3 V ,用3 V 量程的电压表A ;因为电阻丝的电阻大约为 5 Ω,如果把3 V 的电动势全加在电阻丝上,电流才是0.6 A ,因此用量程是0.6 A 的电流表C ;此题中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10 Ω的滑动变阻器E.(3)由R =ρl S 可得:ρ=πRd 24l.考点2: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例2】某同学在一次“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出接入电路部分的金属丝长度为l =0.720 m ,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直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阻值大约为5 Ω),然后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A .直流电源E (输出电压为3 V)B .电流表A(量程0~0.6 A ,内阻约0.125 Ω)C .电压表V(量程0~3 V ,内阻3 kΩ)D .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20 Ω)E .开关、导线等(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2)根据所提供的器材,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3)若根据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阻值为R x =4.0 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0.600 (2)如图所示(3)1.6×10-6解析 (3)由R =ρl S 得ρ=RS l =πR x d 24l ,将R x =4.0 Ω、l =0.720 m 、d =0.600 mm =0.600×10-3m 代入得ρ≈1.6×10-6 Ω·m.[2-1]★★★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 x 约为5 Ω,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A .电压表(量程0~3 V ,内阻约为15 kΩ)B .电压表(量程0~15 V ,内阻约为75 kΩ)C .电流表(量程0~3 A ,内阻约为0.2 Ω)D .电流表(量程0~0.6 A ,内阻约为1 Ω)E .变阻器R 1(0~100 Ω,0.6 A)F .变阻器R 2(0~2 000 Ω,0.1 A)G .电池组E (电动势为3 V ,内阻约为0.3 Ω) H .开关S ,导线若干(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序号). 小电阻外接法(2)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如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并按所选择的电路原理图把图中的实物图用线连接起来.(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00 cm ,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及两电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 mm ,电阻值为______ Ω.答案 (1)ADEGH (2)乙 实物图见解析 (3)0.637(0.636~0.638均可) 2.4解析 (1)由于电源的电动势为3 V ,所以电压表应选A ;被测电阻约为5 Ω,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约为I =E R x =35A =0.6 A ,电流表应选D ;根据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可知,变阻器应选E ;还要选用电池和开关,导线若干.故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A 、D 、E 、G 、H. (2)由于R V R x >R xR A,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应选如图乙所示电路,实物连接如图所示.(3)从螺旋测微器可以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0.637 mm ,从电压表可以读出电阻两端电压为1.20 V ,从电流表可以读出流过电阻的电流为0.50 A ,被测金属丝的阻值为 R x =U x I x =1.200.50Ω=2.4 Ω.考点:仪器的选择(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内外接法选择、实物图连接、螺旋测微器读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巩固训练】1.【2013 山东】★图甲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当测量一钢笔帽的内径时,应该用游标卡尺的(选填“A”“B”或“C”)进行测量;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钢笔帽的内径为mm。
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
实验二 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一、引言电阻率是反映半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虽然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四探针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精确度高、测量范围广,而且对样品形状无严格要求,不仅能测量大块材料的电阻率,也能测量异形层、扩散层、离子注入层及外延层的电阻率,因此在科学研究及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利用。
本实验是用四探针法测量硅单晶材料的电阻率及pn 结扩散层的方块电阻。
通过实验,掌握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对具有各种几何形状样品的修正,并了解影响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
二、原理1、 四探针法测量单晶材料的电阻率最常用的四探针法是将四根金属探针的针尖排在同一直线上的直线型四探针法,如图2.1所示。
当四根探针同时压在一块相对于探针间距可视为半无穷大的半导体平坦表面上时,如果探针接触处的材料是均匀的,并可忽略电流在探针处的少子注入,则当电流I 由探针流入样品时,可视为点电流源,在半无穷大的均匀样品中所产生的电力线具有球面对称性,即等势面为一系列以点电流源为中心的半球面。
样品中距离点电源r 处的电流密度j,电场ε和电位V 分别为)3........(..........2)2.........(2)1.......(. (22)2r I V r I j r Ij πρπρσεπ====其中,σ和ρ分别是样品的电导率和电阻率。
若电流由探针流出样品,则有)4........(..........2rI V πρ=因此,当电流由探针1流入样品,自探针4流出样品时,根据电位叠加原理,在探针2处的电位为)5.....(. (12123)212S S I S I V +⋅-⋅=πρπρ 在探针3处的电位为)6.....(. (12123)213S I S S I V ⋅-+⋅=πρπρ 式中的S 1是探针1和2之间的距离,S2是探针2和3之间的距离,S3是探针3和4之间的距离。
所以探针2、3之间的电位为)7......(S 1S S 1S S 1S 1(2I V V V 3213213223++-+-⋅πρ=-= 由此可求出样品的电阻率为)8.....(..........)S 1S S 1S S 1S 1(I V 2132132123-++-+-π=ρ 当S1=S2=S3=S 时,(8)式简化为)9.....(. (223)IV Sπρ= (9)式就是利用直线型四探针测量电阻率的公式。
实验二霍尔系数和电阻率的测量
实验二霍尔系数和电阻率的测量把通有电流的半导体置于磁场中,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随着半导体物理学的发展,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测量已成为研究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主要参数。
若能测量霍尔系数和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还可以求出材料的杂质电离能和材料的禁带宽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霍尔效应实验原理以及有关霍尔元件对材料要求的知识;2. 学习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测量并绘制试样的V H-I S和V H-I M曲线;3. 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
二、实验原理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粒子(电子和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积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
对于图 (a)所示的N型半导体试样,若在X方向的电极D、E上通以电流I S,在Z方向加磁场B,试样中载流子(电子)将受洛仑兹力:FB()v eg其中,e为载流子(电子)电量,v为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定向漂移速率,B为磁感A C A C(a(b图样品示意图无论载流子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Fg 的方向均沿Y 方向,在此力的作用下,载流子发生偏移,则在Y 方向即试样A 、A ’电极两侧就开始聚集异号电荷,在A 、A ’两侧产生一个电位差V H ,形成相应的附加电场E H ——霍尔电场,相应的电压V H 称为霍尔电压,电极A 、A ’称为霍尔电极。
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
N 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为电子,P 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为空穴。
对N 型试样,霍尔电场逆Y 方向,P 型试样则沿Y 方向,有I S (X)、B (Z) E H (Y) < 0 (N 型)E H (Y) > 0 (P 型)显然,该电场是阻止载流子继续向侧面偏移。
伏安法测电阻-数据处理模版
表2-7
U
( Ui )2
I i
U iU I iU 2 ii
项目
U2i uA (R x
)
Ii Ii2
测量方法
运算结果
(Ui R xIi )2
n 1
()
A表内接
2.56
伏安法
A表外接
4.51
14.0681 14.8085 11.7438 12.3619 14.02285 14.76090
[结果讨论]
从上述结果中可见,伏安法测量中A表外接法的测量相对不确定度最小,补偿法测量的相对不确定
度次之,但A表外接法的相对系统误差很大,达 到16.6% , 而补偿法测量时,电表内阻影响而引入的
系统误差已经消除, 相对系统误差= 0.0% ,
故三种电路中补偿法的测量结果最可信,最后的测量
结果应取补偿法测量结果,即为:
Ii Ui (A V)
Ii Ui (A V)
S
Ii2
( Ii )2
n
(A)2
S
yy
Ui
2
(
Ui n
)2
(V2
)
Sx
y
Ii Ui
Ii Ui
n
(A V)
12.587 7763.4 1124.4185 0.75931 5.24255 0.00000700
15.3653429
0.01037
0.06 9.9
一、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待测电阻值Rx
方法一 分步计算(利用计算器运算)
表2-4
测量方法
伏
项目
测量结果
∑χi (=∑Ii ) (A)
I (A)
(∑I i )2 (A)2
实验二、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灰8 白
各色环表示意义如下: 第一条色环:阻值的十位数字; 第二条色环:阻值的个位数字; 第三条色环:10的幂数; 第四条色环:误差表示。
相关知识
例如:电阻色环:棕绿红金 第一位:1; 第二位:5; 10的幂为2(即100); 误差为5% 即阻值为:
15X100=1500欧=1.5千欧=1.5K
电桥测量的不确定度
电桥的准确度等级与所选择的倍率有关;QJ23电桥各级倍 率与有效量程、基准值、准确度等级指数的关系可见下 表: 准确度
倍率 C 1000 100 10 1 0.1 0.01 0.001 有效量程(欧姆) 10 ~1111×10
5 4 6 4 3 2
基准值 10 10 10 10 10 10
RX
RX 1 0.2 0.4 S
在一般情况下,Rx是固定电阻,阻值不能改变。可以证 n n 明,在电桥平衡时有
Rx Rx Rs Rs
n 所以上式可写成: S Rs Rs
电桥灵敏度
影响电桥灵敏度S的几个因素
电源电压的高低 检流计本身的灵敏度 四个桥臂的搭配
电桥灵敏度
实验中判断电桥两端是否平衡的依据是看检流计
的指针是否偏转。但检流计的灵敏度总是有限的。
假设电桥在R1/R2=1时调到了平衡,则有Rx=Rs,
这时若把Rx改变一个量 Rx ,电桥就应失去平衡,
从而有电流Ig通过检流计。但若Ig小到使我们察觉不 出检流计偏转时,那么我们还会误认为电桥仍然是 平衡的,从而得出不准确的电阻值 Rx Rs Rx , Rx 就是由于检流计灵敏度不够而带来的测量误差。
数据记录表
Rx 测量数据表
基准值RN=**** Ώ
实验2静态电阻应变仪操作试验
实验二 静态电阻应变仪操作试验一、试验目的1. 熟悉静态电阻应变仪的操作规程。
2. 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单点测量的基本原理。
3. 学会电阻应变片作半桥、全桥测量的接线方法。
二、试验设备及仪表:1. YJB-1A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2. 等强度梁。
3. 接线桥盒及120欧姆标准电阻。
三、试验原理: 课堂上我们已经介绍了)(44321εεεεμ-+-=∆k U BD 这一应变测量公式,BD U ∆表示四个电阻应变片的测量应变值的代数和,而由静态电阻应变仪上我们直接可以读出 的数值为电阻应变的变化值ε∆,它与各桥臂应变片的应变值ε有下列的关系: 4321εεεεε-+-=∆式中:4321,,,εεεε分别为个桥臂上应变片的应变值。
下面我们来分别叙述几种接桥方法与测量:1.半桥接线与测量:(1)单补: .如果应变片R 1接静态电阻应变仪朋接线柱,温度补偿片R 2接静态电阻应变仪BC 接线柱,则构成外半桥(如图l 所示)。
另内半桥由应变仪内部两个无感绕线电阻构成。
应变仪读数:1εε=∆仪在梁同一截面拉区和压区分别贴应变片R 1和R 2,接于AB 和BC 接线柱,构成外半桥(如图2所示)。
两电阻应变片既是测量片又相互补偿,应变仪读数:1212εεεε=-=∆仪2.全桥接线与测量:(1)单补:如果梁上同一截面的压区贴片R 1,R 3,接于AB 和CD 接线柱,温度补偿片R 2,R 4接于DC ,DA 接线柱,构成全桥(如图3所示),应变仪读数值:1312εεεε=+=∆仪(2)互补:若粱上同一截面的压区应变片R 1,R 3,仍接于AB 和CD 接线柱,而拉区贴应变片R 2,R 4接于BC 和DA 接线柱组成全桥,(如图4所示)。
应变仪读数值:143214εεεεεε=-+-=∆四、试验步骤:1、按上述接桥方法分别接通桥路。
2、将静态电阻应变仪预调平衡。
3、试验前,先作1~3级预加荷载试验,每级2牛顿。
(通过预加载试验检查仪器 和装置,并在正式试验前注意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电阻实验(二)9.(9分)现用伏安法研究某电子器件RX(5V,2.25W)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伏安特性曲线尽可能完整,备有下列器材:A、直流电源(6V,内阻不计);B、电流表(满偏电流Ig =3mA,内阻Rg=10Ω);C、电流表(0~0.6A,内阻未知);D、滑动变阻器R1(0~20Ω,5A);E、滑动变阻器R2(0~200Ω,1A);F、定值电阻 R0(阻值1990Ω);G、单刀开关一个与导线若干;(1)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请你在方框中设计出测量电子器件RX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原理图(RX可用电阻符号表示)。
(2)在实验中,为了操作方便且伏安特性曲线尽可能完整,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填写器材前面字母序号)(3)上述电子器件RX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甲,将它和滑动变阻器R3串联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
调节滑动变阻器R3使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已知电源的电动势E=6.0V,电源的内阻r=15Ω,滑动变阻器R3阻值范围0~20Ω,则此时R3接入电路的阻值为Ω。
10.(7分)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的实表与电阻的串联。
测量实际电流表G1内阻r1物电路如下图所示。
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A.待测电流表G1(0~5mA,内阻约300Ω);B.电流表G2(0~10mA,内阻约100Ω);C.定值电阻R(300Ω);1D.定值电阻R 2(10Ω);E.滑动变阻器R 3(0~1000Ω);F.滑动变阻器R 4(0~20Ω);G.干电池(1.5V );H.开关S 及导线若干。
(1)定值电阻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
(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补全实物图连线。
(3)补全实验步骤:①连接好电路,应将滑动触头移至最 端(填 “左”或“右”);②闭合开关S ,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1、G2的读数I 1、I 2;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的G1、G2读数I 1、I 2; ④以I 2为纵坐标,I 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所示。
⑷根据I 2−I 1图线的斜率k 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r 1= 。
11.(9分)某同学要测量一由新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圆柱形导体的电阻率ρ。
步骤如下:(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 cm ;2520 15乙丙5 670 5 10甲c(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为 mm ; (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圆柱形导体的电阻,表盘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 Ω。
(4)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其电阻R ,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 待测圆柱形导体电阻R电流表A 1(量程0~4 mA ,内阻约50 Ω) 电流表A 2(量程0~10 mA ,内阻约30 Ω) 电压表V 1(量程0~3 V ,内阻约10 k Ω) 电压表V 2(量程0~15 V ,内阻约25 k Ω) 直流电源E (电动势4 V ,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 1(阻值范围0~15 Ω,额定电流2.0 A) 滑动变阻器R 2(阻值范围0~2 k Ω,额定电流0.5 A) 开关S ,导线若干。
为减小实验误差,要求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请在虚线框中画出合理的测量电路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12.(10分)某同学为了研究一个小灯泡的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规律,用实验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I 和U 分别表示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则:U /V0.20 0.40 0.60 0.80 1.00 1.201.40 1.60 1.802.00 I /A 0 0.12 0.210.290.340.38 ▲0.450.470.490.50(1)当20.1 U V 时对应的电流表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 A (2)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123 00.20.40.6甲▲▲▲U/ VI/ A0 0.10.3 0.50.40.8 1.2 1.6 2.0 乙丙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为0.2Ω)滑动变阻器(0~5Ω,1 A)电源、待测小灯泡、电键、导线若干。
请在图乙方框中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小灯泡的U-I曲线(4)如果把这个小灯泡接直接接在一个电动势为1.5V、内阻为2.0Ω的电池两端,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W(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3.(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作一个传感器,需要选用某种电学元件。
实验中首先要描绘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A.待测元件(额定电压2V、额定电流200mA)B.电流表A1(量程0~0.3A,内阻约为1Ω)C.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为0.5Ω)D.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为1OkΩ)E.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5Ω,允许最大电流1A)F.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O~lkΩ,允许最大电流l00mA)G.直流电源E(输出电压3V,内阻不计)H.开关S,导线若干I.多用电表(1)为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电流表应选用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以上均填器材代号)。
(2)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3)检查实验电路连接正确,然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头,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始终不发生偏转。
在不断开电路的情况下,使用多用电表直流电压档检查电路故障。
检查过程中将多用表的红、黑表笔与电流表“+”、“-”接线柱接触时,多用电表指针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电路故障是____。
14.(8分)用伏安法测定一个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阻值约为200Ω),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电池组E :电动势3V ,内阻不计电流表A 1:量程0 ~ 15mA ,内阻约为100Ω 电流表A 2:量程0 ~ 300μA ,内阻为1000Ω 滑动变阻器R 1:阻值范围0 ~ 20Ω,额定电流2A 电阻箱R 2,阻值范围0 ~ 9999Ω,额定电流1A 电键S 、导线若干要求实验中尽可能准确地测量R x 的阻值,请回答下面问题:(1)为了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将电流表__________(填写器材代号)与电阻箱串联,并将电阻箱阻值调到__________Ω,这样可以改装成一个量程为3.0的电压表。
(2)在方框中画完整测量R x 阻值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器材代号;(3)调节滑动变阻器R 1,两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可读出电流表A 1的示数是__________mA ,电流表A 2的示数是__________μA ,测得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是__________。
本次测量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考虑这个原因测量值比较真实值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5.测绘小灯泡L 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小灯泡L :规格“4.0V ,2.2W”; 电流表1A :量程3A ,内阻约为Ω1.0; 电流表2A :量程0.6A ,内阻Ω=2.02r ; 电压表V :量程3V ,内阻Ω=k R V 9;E S5mA 1015 A1100μA200300第15题(2)图定值电阻0R :阻值为Ωk 3; 滑动变阻器R :阻值范围0~10Ω; 学生电源E :电动势6V ,内阻不计; 开关S 及导线若干。
(1)电流表应选______(2)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所选器材代号 16.(2)①甲同学用多用电表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操作如下:多用电表电阻档有4个倍率:分别为×1K 、×100、×10、×1。
该同学选择×100倍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大(指针位置如图中虚线所示).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请你补充完整下列依次应该进行的主要操作步骤:a. ▲ ;b. 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0Ω处;c. 重新测量并读数,若这时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中实线所示,测量结果是 ▲Ω。
②乙同学用伏安法测量某金属丝的电阻(阻值5~10Ω),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器材。
A .电压表(0~3V ,内阻1k Ω)B .电压表(0~15V ,内阻5k Ω)C .电流表(0~0.6A ,内阻2Ω)D .电流表(0~3A ,内阻0.5Ω)E .滑动变阻器(10Ω,0.2A )F .滑动变阻器(50Ω,0.6A )G .直流电源(6V ,内阻不计) 另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实验中有两种电路可供选择,如右图(甲)和(乙)所示。
本次实验中电路应选 ▲ (选填“甲”或“乙”),电压表应选 ▲ ,电流表应选 ▲ ,滑动变阻器应选 ▲ .(只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即可)。
A VSR xR 滑 (甲)R xAV SR 滑 (乙)R 1ES R V 1 A 2测电阻实验(二)答案9.答案(9分) (1)如右图 (2)D (3)10Ω10.答案(1)待测电流表G1,内阻约300Ω,电流表G1并联的电阻应选: C ;保护电阻应选用: F ;(各1分) (2)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2分)(3)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触头移至最 左 端;(4)由电路图可知:图象斜率得;(2分)11.答案(1) 5.015 (2分) (2) 4.700 (2分) (3) 220 (2分) (4)如图所示 (3分)(电压表选V 1、电流表选A 2、分压接法、电流表外接各1分)12答案:. (共10分) (1)0.42A(0.38A ~0.42A 都正确) (2分)(2)如图乙所示 (4分) (3)如图丙所示 (2分) (4)W 28.0( W 25.0~W 32.0都正确) (2分)13.第12题图(乙)VASU/ V I/ A 0 0.10.30.50.4 0.8 1.2 1.6 2.0第12题图(丙)U/ V I/ A0 0.10.30.50.4 0.8 1.2 1.6 2.0 第12题图(丁)14答案.⑴ A 2,9000 (各1分)⑵ 电路如图(测量部分使用外接法给1分,控制电路使用分压电路给1分)⑶ 8.0mA ,150μA ,187.5Ω,偏小 (各1分)15.答案:(1) 2A (2)提示: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电压表量程较小,所以要和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入电路,电流表2A 用外接法。
16.(2)答案①重新选×10档测量(2分) 120(2分,写成118~120之间的均给2分)②乙(2分) A (1分) C (1分) F (1分)ESA 2A 1R 2R 1R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