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数学学派中国解析数论学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数学学派中国解析数论学派
历史上的数学学派——中国解析数论学派
20世纪30年代后兴起的学派,以华罗庚等人为代表。
中国数论研究曾有过辉煌时期,宋代秦九韶的一次同余式解法“大衍求一术”被誉为“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现代数论研究始于杨武之(1896—1973),他是美国著名数论专家狄克逊的学生,专攻堆垒数论难题,证明了将正整数表为9个某种类型的三次多项式之和,1928年获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代理过算学系主任。
华罗庚于1931年到清华大学工作后曾听过杨武之的“群论”课,并跟杨武之学习数论。
他受杨武之的指导,学习与研究哈代和李特尔伍德有关堆垒数论崭新的分析方法—圆法,自1934年起开始发表以数论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
1938年解决了任意多项式,系数为整数的一般完整三角和的最佳估计,为推进华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华罗庚关于三角和的积分平均估计被称为“华氏不等式”,他关于维诺格拉多夫方法的改进与简化工作影响也很大。
1940
年华罗庚完成专著《堆垒素数论》(1947年俄文版,1953年中文版),系统总结和发展了圆法与三角和估计法,其主要结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他的另外两本著作《数论导引》(1957)和《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1978,与王元合作,其中的结果被称为“华一王方法”)分别成为数学教学和数学应用的优秀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