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231人民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从用人原则、民生问题、法制问题、处理 民族问题、对外交流等角度思考)
2017.7
28
③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如对外来宗教
2.中外交往概况
①来访人员频繁 ②贸易往来频繁,长安成为世界性大会 ③外来宗教传入 ④玄奘取经 ⑤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3.影响
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中外友好交往。 ③东亚文化圈,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朝鲜:古代典籍、诗歌20…17.7 日本:大化改新) 20
③具有平等的民族观念,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 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
④具有开阔的世界眼光,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 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也影响了其他民族的发展。 这是何等的胸襟?
21
小结贞观之治出现原因、表现
⑴政治方面:
①统治思想上: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坚定“民惟邦本” ②用人方面: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③完善三省六部制;
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 风”主要指
A、方向不定的风 B、北方匈奴人的风俗习惯 C、唐代吐蕃族的风俗习惯 D、民族融合的风气
2017.7
26
材料一 :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
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件,风俗简朴,衣
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兵部 军政
门下省 审批 刑部 刑狱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特点:①相权一分为三避免权臣独揽大权保证了君权的独
尊。②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2017,.7 提高了办事效率 10
刑罚方面:
材料四:“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唐律》比《秦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 如规定:对孕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 执行。
2017.7
12
3、文化方面:
“鼓箧(qie)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国学 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旧唐书· 儒学传》
长安由此成为国内教育中心和 文化传播基地。文德治国、崇儒尊 孔,完善科举制。
2017.7
13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阶段 皇帝
主要贡献
创 隋文帝 最早开始分科考试 立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是诞生
大 家 对 这 位 帝 王 的 印 象 ?
2017.7
1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标要求:
1、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中的历史作用。
2017.7
2
玄武门之变
(实质,结果)

(阅读部分)



表现
的 奠
“贞观之
基 治” 的
人 出现 唐
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
——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坚定“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2017.7
7
用人方面:
材料二: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
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广开耳目,求访贤
哲”
——唐太宗
材料三: 乙卯,发卒修洛阳宫以被巡幸,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以
为:……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世?陛下役苍痍之人,袭亡秦之 弊,恐又甚于炀帝矣!“上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 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 “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 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从这段话中你能看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 采取了什么样的统治政策?产生什么样的影 响?
阅读课本P10,请思考并归纳
2017.7
16
1、民族政策:团结和开明的政策
突厥:12))武设力立征机服构::对羁东縻突府厥州和、西安突西厥都护府(管理西域)
—《资治通鉴·唐纪》
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2017.7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2017.7
9
政治制度上:完善三省六部制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中书省 草拟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皇 帝
礼部 礼仪、科举 尚书省 执行
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 化、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4)给出身寒门的学子提供了读书出仕的机会,体 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消极作用:
明清以后,考试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 的范畴,八股取士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严 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2017.7
15
三、民族政策
3)册 封:对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及后代世袭 由唐政府册封
吐蕃:和 亲:松赞干布求亲、文成公主入藏。
2、积极影响:
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促进民族进一步融合,巩固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017.7
17
《步辇图》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
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
原因 外关系


晚年的自我反省(阅读部分)
2017.7
3
一、玄武门之变
阅读思考:
你怎样看待嫡长子继承制与玄武 门之变?
不利于选举贤能之人统治国家; 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 “玄武门之变” 其实就是专制制度下权利的 一次“非正常” 过渡,放眼中外历史的,玄 武门之变其实并非个例,比较常见。
问题探究二、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 发展中的作用(如何评价唐太宗)?
①唐高祖三个儿子,只有李世民最具取得地位的实力和统治国 家的能力与智慧。而且这场残酷的帝位争夺并未影响大唐王朝 的稳固与发展,反而将唐王朝推向了辉煌发展的阶段。
②作为封建帝王,他拥有一个帝王应该有的品德和修养,心存 天下,挂念百姓。励精图治,使唐王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
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7.7 18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阅读思考:
唐太宗统治时期采取什么外交 政策?对朝鲜、日本产生什么 影响?
2017.7
19
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积极友好、开放.兼收并蓄)
①设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者的机构
②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
宽仁慎刑,尊重生命,既体现仁德, 又保护了劳动力
2017.7
11
2、经济方面:
材料一: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 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 可得乎?”
——《贞观政要·务农》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和租 庸调制,强调“存百姓”思想
联系。
治国思想: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联系:是对孔子为政
以德的政治主张(或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据材料二、三,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政绩: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相对和谐
(或民族联系和团结加强)。
2017.7
27
你认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理念对今天我国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贞观政要》
材料二 : 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
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
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
2017.7
24
•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 而身毙。”上述引文表明他轻徭薄赋的根 本目的是
• 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 B.维护唐朝的封建统治 • C.解决百姓的温饱 • D.使社会经济尽快恢复
2017.7
25
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 完 武则天 首创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 善 唐玄宗 多次亲自面试,诗赋成为考试内容
2017.7
14
积极作用: (1)扩大和巩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世
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 (2)使官僚队伍中出现了来自于设会下层的知识分
子,在国家政令接的上,更接地气,利于老百姓; (3)读书—考试—做官三位一体,营造了中华民族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风淳朴
2017.7
5
探究问题一:
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安定、 清平的社会局面?唐太宗是怎么做 的?
2017.7
6
1、政治方面: 统治思想:
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 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 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④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也称《贞观律》 ⑵经济方面: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和 租庸调制,强调“存百姓”思想
⑶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
(4)刑罚方面:宽仁慎刑 的治国政策
(5)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6)外交:采取开放的政策;对外来文明采取兼收
并蓄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2017化.7 的交流。
22
三、晚年的反省
1、过
A、纳谏渐少,
失:B、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营建
宫殿
2、反
省:撰写《帝范》,影响了后
世之君
3、自我评价:济 寰育 宇苍 ,生 其, 功其 大益 ,多益;多平损定少
17.7
23
典型例题
“贞观之治”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B.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C.人口增加劳动力充裕 D.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
2017.7
4
二、 “贞观之治”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 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 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 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
从材料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社会景象? (结合教材,概括贞观之治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