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必修第二册《3.2.3煤的干馏与苯》练习卷(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3. 2.3煤的干f留与苯》练习卷(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8.0分)
1.将体积比为1 : 2的四氯化碳和碘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

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2.在CH,-<O>-CH=CH-C=C-€H,分子中,处于同一平而上的原子最多有()
A.12 个
B.14 个
C. 18 个
D. 20 个
3.已知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从而可以推知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A. 1
B. 2
C. 3
D. 4
4.苯加浪水后,振荡,浪水层颜色变浅,这是由于()
A.浪挥发了
B.发生了取代反应
C.苯萃取了浪水中的澳
D.发生了加成反应
5.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

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6.关苯与乙烯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等质量燃烧时,苯耗氧多
C.都能与浪水反应
D.都能被酸性高锈酸钾溶液氧化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对苯燃烧和甲烷燃烧现象的对比,可以判断两种物质中含碳量的高低
B.苯不能使酸性髙岳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
C.甲烷分子是空间正四而体形,苯分子是平而形
D.苯不能与Br2(CCl4)发生加成反应,故苯为饱和烧
8.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主要通过石汕的裂化获得乙烯
B.乙烯使澳水褪色的原理和使酸性髙镭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一样
C.乙烯分子中的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而上
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9.下列液体分别与碘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上层液体为紫红色,下层液体为无色的是()
A.四氯化碳
B.洒精
C.汽油
D.氯化钠溶液
10.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苯和乙烯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淀粉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C.乙酸和乙醇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髙猛酸钾溶液鉴别
11.下列物质由于发生化学反应,既能使浪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q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
B.甲苯
C. 乙烯
D.苯
1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高温
' 2CH4 t C2H4 + 2H2B.
2HI + Cl2
=
=I2 + 2HC1
r光
J C2H5C1 + Cl2 T C2H4C12 + HC1 D. CH4 + 2O2点燃
T C02 + 2H2O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13.有关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中含有单质碳、苯、二甲苯、焦炉气
B.煤的干馀是物理变化
C.煤由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煤的干怖是化学变化
D.煤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1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

2:通过灼热的CuO粉,收集气体
B.除去CO?中的少量水蒸气:通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收集气体
C.除去FeCb溶液中的少MC U C12:加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KC1溶液中的少MMgCl2:加入适MNaOH溶液,过滤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B.可通过电解熔融MgC—来制取金属镁,故也能通过电解熔融Al*来制取铝
C.铝热剂、盐酸、水玻璃、双氧水、明矶均为混合物
D.Na2O2. NaOH、NH4C1均为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6.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浪水和酸性KM11O4溶液既可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也可以鉴别乙烷与乙烯()
(2)乙烯、乙块在常温常压下可以与Pi?、HC1发生加成反应()
(3)反应ClhCFh 4- C/2― ClhCIbCl + IICl与反应CH? = CH2 + HC1- t CH3CH2CI均为取代反应()
(4)将某气体通入澳水中,浪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泄是乙烯()
(5)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6)甲烷和氯气反应与乙烯和滉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7)乙烯和甲烷可用浪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8)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6.0分)
17.(1)用如图装宜进行过滤,仪器a的名称: _____ 。


18.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澳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滉, 再
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 :
(2)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_____ :
(3)实验结朿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
目的是_____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4)C中盛放CCI4的作用是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苯和液浪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是_ ,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 ,现象是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9.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和溶剂,在科研和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易挥发且有______ ,所以苯在汕漆中用作溶剂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
(2)往盛有3mL澳水的试管中加入2mL苯,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颜色较深的是 ________ (填
“上”或“下”)层.
(3)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连接成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间的共价键完全相同.由此推测,
苯分子中任意相邻2个碳原子间平均共用的电子个数是 ________ .
2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1965年,凯库勒从苯的化学式CsH6出发,结合以往研究的成果,综合提出了苯的构造式(;))。

根据现代物理方法如X射线法、光谱法等证明了苯分子是一个平面正六边形构型,且英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易溶解许多有机化合物及枳单质和碘单质等,不溶于水,密度为0.879g cm-3,沸点为80.5°Co
(1)苯分子中各碳碳键夹角是_____ ;
(2)苯的二氯代物有____ 种,英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 :
(3)用苯提取浪水中的浪或碘水中的碘是利用了_____ 的性质。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萃取的应用。

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且密度比水大,则四氯化碳与碘水按体积比为1:2充分混合后,四氯化碳层在试管下层,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解:苯环、双键为平而结构,三键为直线结构,甲基为四而体结构,直接相连的C原子共而,则2个甲基上各有2个H与其它原子不共而时,处于同一平而上的原子最多,即12个C与8个H 可共而,最多20个原子共而,
故选:D o
苯环、双键为平而结构,三键为直线结构,甲基为四而体结构,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为髙频考点,把握双键、苯环、三键及甲基的结构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最多共而的原子,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C
解析:解: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科-二氯苯有多少同分异构体,四氯苯就有多少同分异构体,则四氮苯同分异构体的数目3种,故选C。

若将二氯苯的氢原子换成四氯苯的氯原子,将二氯苯的氯原子换成四氯苯的氢原子,这在算同分异构体时是等效的,即二氯苯有多少同分异构体,那么四氯苯就有多少同分异构体.
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等效思想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澳易溶于苯,将浓浪水加入苯中,澳水的颜色变浅,是发生了萃取,与浪的挥发性无关,故A错误:
B.苯与浪水不反应,故B错误:
C.苯加浪水后,振荡,浪水层颜色变浅是因为澳易溶于苯,将浓澳水加入苯中,发生了萃取,故C 正确:
D.苯不含碳碳双键,与浪水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o
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一种独特的化学键,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与澳水发生加成反应;苯和液澳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澳苯,浪水和苯不发生化学反应,浪易溶于苯,将浓浪水加入苯中,浪水的颜色变浅,是发生了萃取过程,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苯的结构及性质,明确浪和苯反应,必须存在催化剂,且必须使用液涣,不能使用浪水.
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属基础题。

苯、汽油都不溶于水,二者互溶,且密度都比水小,任水的上层,从图象上看,D正确。

故选D。

6.答案:A
解析:解:A.乙烯和苯是平而结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故A正确:
B.H的质量分数越大,等质量的炷燃烧时耗氧量越多,苯中H的质量分数较小,乙烯中H的质量分数较大,因此乙烯的耗氧量多,故B错误:
C.苯与浪水不反应,能与澳水发生萃取使之褪色,故C错误:
D.苯与酸性髙镭酸钾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A.乙烯和苯是平而结构;
B.H的质量分数越大,等质量的坯燃饶时耗氧量越多;
C.苯与浪水不反应:
D.苯与酸性髙镭酸钾溶液不反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常见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7.答案:D
解析:解:A.苯和甲烷有机物含碳量不同,燃烧时的现象不同,苯的含碳量加大,堰烧时火焰明亮,有浓烟,而甲烷燃烧有淡蓝色火焰,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正确;
B.碳碳双键可被髙猛酸钾氧化,苯不能被髙镭酸钾氧化,可说明不含碳碳双键,故B正确;
C.甲烷中C形成4个共价键,为sp3杂化,为正四面体结构,苯中C为sp2杂化,为平面形结构,故 C 正确;
D.苯为不饱和炷,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与浪在催化作用下可发生取代反应,但难加成,故D 错误。

故选:D u
A.有机物含碳量不同,燃烧时的现象不同;
B.碳碳双键可被髙猛酸钾氧化:
C.甲烷为正四而体结构,苯为平面形结构,可结合碳原子的杂化判断:
D.苯为不饱和婭,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査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苯的性质、结构,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8.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乙烯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不大。

A.工业上主要通过石汕的裂解获得乙烯,故A错误:
B.乙烯使浪水褪色的原理是加成反应,使酸性髙锹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是氧化反应,原理不同,故 B 错误;
C.乙烯分子中的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而上,故C正确:
DZ烯的结构简式CH? = CH2 ,故D错误。

故选c。

9倍案:C
解析:解:A. CC14的密度大于水,与碘不反应,碘在CCI4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少量的碘水加入CCI4 中充分振荡,上层无色,下层呈现紫红色,故A错误:
B.洒精与水互溶,故B错误:
C.汽油的密度小于水,与碘不反应,碘在汽油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少量的碘水加入汽油中充分振荡,上层液体呈现紫红色,下层液体是无色,故C正确;
D.氯化钠溶液与碘水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不分层,故D错误.
故选C.
混合液分为两层,说明所加液体和水互不相溶,上层液体呈现紫红色,下层液体是无色,说明碘更易溶于所加液体,液体与水互不相溶,密度小于水.
本题考查了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依据萃取的原理,题目难度不大,仔细审题,记住常见的有机溶剂的密度大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10.答案:C
解析:解:A.苯与乙烯均为不饱和坯,则均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
B.淀粉、蛋白质均能在人体内水解,为人体重要的基本营养物质,故B正确:
C.乙醇为中性物质,与NaOH不反应,而乙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C错误;
D.乙烯能被酸性高镭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而甲烷不能,现象不同,可鉴別,故D正确:
故选C.
A.苯与乙烯均为不饱和炷;
B.淀粉、蛋白质均能在人体内水解;
C.乙醇与NaOH不反应:
D.乙烯能被酸性高镭酸钾溶液氧化,而甲烷不能.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的鉴别、有机反应等,为高频考点,注重常见
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考査,题目难度不大.
解析:解:A.乙烷为饱和坯,性质稳泄,与澳水、高镭酸钾不反应,不能使其褪色,故A错误:
B.甲苯与淚水不反应,不能使滉水褪色:能够被高毎酸钾氧化,使酸性髙镭酸钾褪色,故B错误:
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澳水发生加成反应使英褪色,被髙猛酸钾氧化使髙镭酸钾褪色,故C正确:
D.苯分子中碳碳键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与渙水、酸性髙猛酸钾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A.乙烷为饱和婭,性质稳龙,与浪水、高猛酸钾不反应;
B.甲苯与淚水不反应,能够被高毎酸钾氧化:
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D.苯分子中碳碳键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与澳水、酸性髙镭酸钾不反应.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性质,明确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注意苯分子中碳碳键的特点,题目难度不大.
12 •答案:C
解析:解:A.2CH4'^C.H4+2H.是甲烷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烯和氢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
A错误;
B.2HI+C12 = I2+2HC1是氯气置换出单质碘,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 G HQ + CU 2 c2H4Ch + HC1是氯乙烷中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正确:
D CH4 + 2O2 ^CO,+2H,O是甲烷的燃烧反应,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Co
根据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英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来解答.
本题考查了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的性质、反应原理,明
确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的区别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D
解析:解:A、煤干镭后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坯,所以煤中不含有苯、二甲苯和焦炉气等,
故A错误;
B.干慵为化学变化,煤干馅后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炷,所以煤中不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烧,故B错误:
C、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干餾为化学变化,煤下• 馅后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炷,故C正确;
D、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故D正确:
故选CD.
A、煤干饰后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炷:
B、干懈为化学变化,煤干馅后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烧;
C、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在干餾时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
D、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本题考查了煤的干慵的有关知识,应注意煤中本不含苯、二甲苯和焦炉气,是煤通过干锦,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才制得了苯、二甲苯和焦炉气等.
14.答案:AC
解析: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Cli粉末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将原物质除掉,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除去FeCb溶液中的少SCuCl2:加入足量铁粉,把氮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充分反应后过滤,故C 正确:
D.MgCl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氮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A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难度不大,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AD
解析:解:A.石油裂解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块,生成了新物质;煤的气化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了新物质;海水制镁由镁离子得到单质镁,生成了新物质,所以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工业上,电解熔融MgCb冶炼金属镁;AlCb的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所以电解AI2O3与
冰晶石熔融混合物的方法生产铝,故B错误:
C.铝热剂是铁和氧化铝的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以上均为混合物,双氧水、明矶均为纯净物,故C错误;
D.Na2O2. NaOH、NH4C1均为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AD.
本题主要考査了物质的变化、电解法冶炼金属、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结构,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掌握.
16.答案:(l)x
(2)X
(3)X
(4)X
(5)X
(6)X
⑺V
(8)V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査的是乙烯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不大。

(1)乙烯和酸性髙镭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于除杂,故答案为:X;
(2)乙烯、乙块在常温常压下只与澳水或浪的CCI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故答案为:X;
(3)CH2 = CH2 + HC1 CH3CH2C1为加成反应,故答案为:X:
(4)将某气体通入浪水中,浪水颜色褪去,通入的气体只要是还原性气体或能发生加成的有机气体都可以使浪水褪色,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等,该气体不一泄是乙烯,故答案为:X:
(5)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故答案为:X:
(6)甲烷和氯气反应为取代反应,乙烯和澳的反应为加成反应,故答案为:X:
(7)乙烯与浪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浪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甲烷不能使浪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答案为:V:
(8)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均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d c
17.答案:⑴漏斗
(2)未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化学基本操作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在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根据常用仪器的形状和用途回答,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而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上而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1)仪器a的划称是漏斗;故答案为:漏斗;
(2)结合过滤的注意事项,观察图示可知图中存在的错误是:未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未紧靠饶杯内壁:故答案为:未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无明显现象;除去溶于浪苯中的浪:Br2 + 2NaOH = NaBr + 18•答案:。

6花 + Br2 C6H5Br + HBr:
NaBrO + H2O;除去浪化氢气体中的滉蒸气;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解析:解:(1)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浪原子所取代,生成浪苯,同时有浪化氢生成:
C6H6 + Br2 C6H5Br + HBr* 故答案为:C6H6 + Br2 C6H5Br + HBr:
(2)D中浪化氢溶于水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无明显现象:
(3)澳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浪苯不能,反应方程式:Br2 + 2NaOH = NaBr + NaBrO + H20, 故答案为:除去溶于浪苯中的浪:Br2 + 2NaOH = NaBr + NaBrO + H20:
(4)CC14能溶解浪不能溶解浪化氢,四氯化碳能除去浪化氢气体中的浪蒸气,故答案为:除去浪化氢气体中的澳蒸气:
(5)如果苯和液浪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则有HBr生成,如果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则无HBr生成.也就是说,如果要证明苯和液浪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只需检验有无HBr生成.可向试管D中
加A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发生取代反应.我们再回答出检验屮的方
法即可,可用石蕊试液,若变红则发生取代反应.但浪易挥发,澳化氢气体中的浪蒸气对淚化氢的检验有干扰作用,因此,在检验浪化氢前必须除去浪蒸气,这也正是C中盛放的CC14的作用.故答案为: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1)苯和液浪在铁粉催化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澳苯和浪化氫.:
(2)D中浪化氢溶于水:
(3)渙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澳苯不能:
(4)CC14能溶解澳不能溶解浪化氢;
(5)如果苯和液滉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则有HBr生成,如果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则无HBr生成.
本题考查苯的取代反应方程式及实验现象以及产物HBr的检验,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苯的取代反应原理,明确反应的产物及HBr的化学性质进行解题.
19.答案:毒;上;3
解析:解:(1)芳香化合物均有毒,故苯有毒且易挥发,故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答案为:毒;(2)将苯和浪水混合后发生萃取,且苯的密度比水的小,故震荡后分层后,浪的苯溶液在上层,为橙红色,而水在下层,为无色,故颜色较深的在上层,故答案为:上:
(3)苯中碳原子间的键是在单键的基础上,6个碳原子又分别拿岀一个电子共6个电子又形成了一个大IT键,但每个碳原子拿出的那一个电子要被苴所相邻的2个电子所共用,根据均摊法可知,任意相邻的两个碳原子间平均共用的电子个数为:2 + 2 X扌=3个,故答案为:3.
(1)芳香化合物均有毒;
(2)将苯和浪水混合后发生萃取,且苯的密度比水的小:
(3)苯中碳原子间的键是在单键的基础上,6个碳原子又形成了一个大兀键.
本题考查了苯的物理性质和苴结构,第(3)题是易错题,注意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其貞•正成键形式是碳碳单键加大IT键.
C1
C1
Cl 澳或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苯不溶于水,也不 与澳或碘反应
解析:解:(1)苯的空间构型为平而正六边形,因此各碳碳键夹角为120%
故答案为:120°;
(2)苯的六个C 原子以平而正六边形的结构相连接,每个C 上都连有一个H,因此苯的二氯代物有3 种,分別是邻位.间位和对位.即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和对二氯苯,
(3)因澳或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苯不溶于水,也不与浪或碘反应,所以可用苯提取浪水 中的澳或碘水中的碘,
故答案为:浪或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苯不溶于水,也不与浪或碘反应。

(1) 根据苯的空间构型解答:
(2) 由苯的结构式写岀苯的二氯代物有几种:
(3) 利用浪或碘在水和苯中溶解度差别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苯的结构及苯的基本性质,考生应熟知苯的基本知识点。

Cl
C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