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与七里坪结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眉山:与七里坪结缘
七里坪本是眉山市洪雅县的行政区域,与峨眉山景区仅一沟之隔,因而得峨眉后山之名,被独具慧眼的开发商作为“避暑胜地,养生之地”开发打造,搞得红红火火,很是热闹,也有很多文人骚客著文,冠以诸多荣誉。
虽然七里坪位于洪雅县境内,但我专程到七里坪的时候并不多,屈指可数。
仔细算起来,我因工作到七里坪或经过七里坪的次数共有三次。
虽然古代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奠定了“三国”鼎立之事,但我非刘备,七里坪也非诸葛,而只是一个人与一片青山绿水的缘分而已。
七里之未醒之时
2007年夏,为完成县内革命遗址的普查工作,我和同事驱车百里到高庙镇,在高庙镇党委办同志的陪同下,查看了1950年七位“九三工作队”同志牺牲之地的“纪念馆”,详细地记录了遗址的情况后,本打算原路返回单位,但当时洪(雅)高(庙)路正在整修,行车很有不便,也不是很安全,因而决定绕道峨眉、夹江回县城,期间经过七里坪。
那时候的七里坪,农家散居在林荫深处,偶有先见之明者,将房屋建造在通往峨眉后山的公路线上,并以此优势,做起了“农家乐”之类的产业,但也只有三五家而已。
大多数的村民还得到深山扛木头、竹子,钻荆棘采竹笋等,换得零星的几个钱来补贴家用。
交通工具主要是搭乘沿途的货车或者摩托车。
我们一路驱车过来,风景秀丽迷人,却未曾见到几人。
记得当时,华生酒店刚刚开建,镇村干部还在费尽口舌地劝村民拆迁,只有一批建筑工人在这荒郊野外忙碌着。
因为是路过,我们一行并未停留。
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同事一边开车一边风趣地说:“注意了啊,过了这座桥,咱就到了峨眉山景区了……”真是一沟之隔,一桥相连。
只是桥这边,七里坪上树木葱葱,山清水秀,人烟稀少,道路坑坑洼洼;沟那边,峨眉山景区,楼台亭榭布局山间,道路宽而平坦,让一路行来的我们,很是羡慕。
后来,又多次因工作到高庙镇,但并未到过七里坪。
期间,通过许多媒体得知,七里坪是今非昔比,热闹非凡了,只是并未亲见,而未敢全盘相信。
七里之醒而立
按照2013年下半年的工作安排,我们将有一次到七里坪调研的机
会,但因突发工作而被挤掉了。
2014年初夏,为了详细了解七里坪开发前后情况,领导决定到七里坪开展一次全面的调研活动,论证思考今后的发展战略。
记得那天从县城出发时还是艳阳高照,待我们的车过了赵河,还未到土地关的时候,日头开始躲躲闪闪,天空中飘着一大片乌云。
车上了高庙场镇,就轻风斜雨如牛毛一般迎面而来,敲打着车窗,车窗上很快就有了积水顺着玻璃往下滑,感觉凉意侵扰。
公路在山林中延伸,很快就有了雨雾,能见度逐渐降低,同事不得不放慢车速。
几只觅食的鸡仔佝偻着头在雨地里寻找着食物,羽毛被雨淋成一绺一绺的,见有车来,急跑几步,躲到林中去了。
进入七里坪景区不久,同事把车停在一座别致的建筑旁,说是要上厕所。
高地错落的山峰披着竹木,浅黛色的森林被薄薄的雨雾笼罩着,错落的山峰下,一条出没诡异的小溪,潺潺的流水时而温柔,时而愠怒,时而隐入地下;再看这公厕,如果不是有吊牌提示是厕所,远远望去,犹如温馨的西南民居,近看又有些奢华,在这青山绿水间,恰到好处地点缀着。
游者站立路边,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取景,都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经过一小时四十五分钟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景区核心七里坪。
雨有些大,我们将车停在指定的车位,裹紧衣服,将头稍稍缩进脖子,冲进景区管委会的办公室。
虽然是夏天,但在川西南的洪雅却还是乍寒乍暖的季节,特别是海拔较高的景区。
屁股一落座,上牙巴就不听控制地跟下牙巴打架,正从包里拿笔的双手感觉也有些迟钝。
这时,工作人员为我们送来了茶水,我赶紧捧起茶杯,将双手放在上面取暖。
终于可以将紧绷的神经放缓一点了。
因为调研,需要听各方面的意见,我们并没有在管委会呆多长时间,而是在雨中找当地群众了解情况,到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中去倾听,掌握实际状况而顾不上四望和欣赏。
有关方面数据显示:七里坪景区幅员面积达5平方公里,在建项目逐步展开,景区内百姓通过身份转变,人均纯收入达到一万三千元左右,节假日期间,景区候居人口达两三万人,一房难求。
后来又因为工作去了一次七里坪,仍旧是在烟雨中,大概我与七
里坪的缘分就只有在雨中了。
每次从七里坪回来,朋友问我:“七里坪漂亮吗?”我都挪揄地回答:“不知道”。
朋友跟我急,说我去了等于是白去了,我只好讪讪地笑着说:“可不咋地,烟雨蒙蒙的,啥都看不到。
只看到眼面前的房子很漂亮,掩映在竹木丛中,有小溪、栈桥、人家,全景是看不到的,更看到对面的峨眉山……”
阳光下的七里辉煌
又要去七里坪开展工作了,朋友们都羡慕说:“安逸,又可以去看风景了……”我却苦笑着摇头。
朋友感到奇怪,我说:“我是受够了七里坪的烟雨了,每次去都下雨,啥都看不到!”大概是老天听到我心底深处的埋怨吧,将红彤彤的日头挂在小城的楼宇上,金色的光芒透过婆娑的树影斑驳地点缀着我们行进的景区道路上,心情格外地舒畅。
窗外,空荡荡的田野上,偶尔一束灰黄的草垛闪过,草垛旁的田地上,三五个人正在翻晒秋天收下的稻谷,狗儿们来回奔跑在主人三五尺外,鸡仔们左顾右盼,瞄准时机,匆匆跑到晒垫里猛啄几下,又匆匆离去……我们一行人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的工作,闲话山水,扯着
他乡人和物,心情赛过窗外的阳光。
没有雨的日子就是好,远山近水在阳光下清晰明媚,涧水淙淙,森林深处传来鸟儿们愉悦的啼叫声,划破了森林的静怡,路边人家的鸡仔们在阳光下悠闲地踱着步,优雅地啄食,涨红了脸的母鸡愉快地唱着歌……没有了雨雾,树木苍翠,积片成山而黛,偶有几棵不知名的树木夹杂在冷杉、香衫丛中,造型独特,别具一格,算是给风景增添了色彩。
过了公厕不远,坐在前面的谢局长突转话题,指着前面的山头说:“今天的天气安逸,你们峨眉山金顶上文殊菩萨都看得清清楚楚的……”我直了一下腰,即便是眼睛有些近视的我,也能清晰地看到对面的山峦,虽然不能清楚地看到文殊菩萨,但在阳光下反射出的金属光芒我还是能看到一点儿的。
大家的话题就围绕着七里坪与峨眉山的发展关系讨论开了。
此时的我,对这个话题不是特别的感兴趣,而我急于一睹建设后的七里风光左顾右盼,可车在道上行驶,我能看到的是一座座别致的建筑,和一些人工雕琢的小景观。
终于住了车,打开车门的那一刻,空气里混杂的清新的衫油香迎面而来,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在阳光下欣赏七里坪风光了。
工作告一段落,午饭还没有上来,站在阳光下的某一个角落,慢慢地品味七里风情。
错落有致的别墅群掩映在山水树木里,绛紫色的屋顶点缀在翠绿的树丛中,犹如不紧不慢开放着的山花在冬日里向远来的行者媚媚地招手。
这里的风景原本就堪比瑶池,经过设计者们依山傍水的设计打造,这山喧而不闹,水娇而脱媚,再有这么温和的阳光,无人不驻足。
难怪配合我们工作的同志告诉我们,住在这里的人是天南地北,大多品味脱俗。
七里人因此生活优裕,甚比省城居民,外面的人更是争相而入。
工作完毕,回到县城不久,一位长辈问起七里坪,我自豪地告诉说:“七里坪与峨眉山一沟之隔,虽无佛,但养生。
值得你们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