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观潮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观潮》课堂笔记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看过涨潮吗?让我们来领略
一下大自然的杰作——海浪。

2.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导入新课(板书:观潮)。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每个部分写了什
么内容。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纠正字音:指名读句子,指导读准“潮、称、盐”等字音。

2.指导写字:交流识记生字办法,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写好半包
围结构的字——“闷”。

3.理解词义:
(1)联系上下文理解“人声鼎沸、风号浪吼”等词语。

(2)通过看图理解“沸腾、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语。

四、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什么?把讲相同
意思的句子归为一类,想一想共讲了几类意思。

(2)读第1节,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通过理解词语和看图来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第2、3节,思考课后第2题。

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观潮前后的情景。

体会重点词语:“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水天相接”“横卧江面”。

2.学习第二段:
(1)朗读第4、5节,思考:潮水在哪个地方出现?是怎么变化的?用笔把描写潮水变化的语句画下来。

(2)看图理解“一条白线、一堵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等词句。

(3)完成课后第3题,潮水的气势雄伟壮观,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学生互评后再读。

3.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6节,思考:潮水退了,还有没有其他景象?比方说沙滩上会留下些什么?退潮后又会是怎样的景象?沙滩上有没有贝壳?退潮后海水还会不会留在沙滩上?退潮后大堤会怎样?涨潮时大堤会怎样?大堤会怎样保护钱塘江?等等。

(2)完成课后第4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退潮后的景象。

学习倒装句式,并能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出这种写法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可用两种句式对比着读,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两种句式对比着读一读,再联系实际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种句
式。

)学生谈完感受后再读一读这种句式。

使学生从感性上认
识这种句式的表达作用——更能反映出退潮时景象的壮丽。


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倒装句式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并能
顺利地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

更好地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并为他
们以后学习古文打下基础。

学生谈完感受后再读一读这种句式。

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种句式的表达作用——更能反映出退潮
时景象的壮丽。

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倒装句式的作用。

培养学
生的语感能力并能顺利地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更好地进行语言
交际活动并为他们以后学习古文打下基础。

五、巩固拓展
1.学生谈感受:学完《观潮》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
是现场的摄影记者,你会怎样向观众报道这惊心动魄的场面?
2.背诵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背诵,培养
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以及未来保护措
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六、总结全文
《观潮》是一篇描写生动、语言精炼、情感丰富的文章,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语言,为自己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