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好蛋糕共同富裕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好“蛋糕”,共同富裕》教学设计与反思
博山区第六中学李晶 20XX年8月3日11:04
孙燕于11-8-3 11:13推荐设计实用、高效,尤其是对教学中体现出的可取之处和不足的反思,难能可贵。
张巍于11-8-3 21:49推荐这堂课,理论性强,学生接受起来困难比较大,要想上好不太容易,李老师敢于拿这块“蛋糕”开刀,需要有很大的勇气。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切好“蛋糕”,共同富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分配制度,诚实劳动,合法致富。
2、能力:正确认识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知识、技术、资本、劳动、管理等活力,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实现共同富裕。
3、知识: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了解现行的分配制度的好处,清楚致富的好方法和全民怎样共同致富。
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幅有趣的图片:图中画了一只很大的蛋糕,蛋糕上写着“国民收入总量”,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喜气洋洋地切蛋糕。
画外音:收入分配,蛋糕切大切小、切多切少,怎样分配,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那么我们国家怎样才能切好“蛋糕”,实现全民共同致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第二课第二课时切好“蛋糕”,共同富裕
环节二:你我共参与:
阅读课本服装厂的材料,回答文中的两个问题:
①该企业都有哪些分配方式?(学生依据材料内容即可回答。
)
②这些分配方式都是依据哪些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技术;管理等。
)分析课本小明爸爸这一材料,想一想:小明爸爸的收入有哪些?分别来自于何种分配方式?(小明爸爸的收入有:工资、奖金、利息、股息;分别按劳动、技术、资金的贡献分配。
)教师: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这就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则,同时,同学们还可以看出:在各种各样的分配方式中,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占据主体地位,离开了劳动,很多收入都无法得到。
因此,按劳分配是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主体。
另外,大家也可以看出:我国的分配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学生: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这样的分配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略。
多媒体显示: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适应
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蛋糕”做出来了,能不能采取“排排坐,分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式的平均主义做法,如果这样做会有什么弊端?你认为怎样分配才算合理?其理由是什么?(学生讨论,自由发挥,教师点评。
)
教师:提问现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学生: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环节四:共同富裕大家谈
多媒体显示:
*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邓小平
教师: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宏伟目标?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甲方观点:在我国要实现共同富裕,那就必须是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否则就不是共同富裕,而是贫富分化。
乙方观点: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要实现共同富裕只能通过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请1、2小组的同学华表甲方,3、4小组的同学代表乙方进行辩论。
教师:同学们,共富与先富是目标与手段的关系,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目标。
诚然,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收入上的差异,为了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国家采取了保护合法收入、取缔打击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政策。
同时,我国的分配制度还在不断地改革和加以完善。
教师:过上富裕的日子是每个人的愿望,但财富的取得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请同学们为我们农民致富出些金点子。
环节五:随堂小结,寄予希望
教师:我国坚持……一定能够实现(课本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中体现出的可取之处和不足。
1、教学效果:学生已能认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理解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课堂应用及学生活动环节上,仍有较大不足,课前所设计的情感目标也未很好达成。
2、教学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我从胡主席喜气洋洋的切蛋糕和课本中的两个案例导入新课,使学生形象、生动的了解了我国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又让学生讨论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过程。
合作、探究体现的比较明显,也比较有实效。
3、教学过程:整节课设计线索比较明确,教学环节前后相扣,但遗憾的是在上课时环节设计虽然紧凑,但仍不够合理。
如在解释“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时,出于对教学内容应细致到位的心理,额外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却显得这一环节比较突兀,无法连贯。
对教学语句的设计也未多作准备,从而出现许多有待斟酌的小问题。
知识的拓展:这一课,重新进行了知识的整合,把不法侵害融入到了一起,便于学生从事例和实践中总结问题,升华主题。
所以这一节课既有理论知识的总结,也有实践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内容比较丰富,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立体思维的空间,做到了一堂一得。
4、学生主体性:虽然初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理论化,但这一内容其实仍可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达成理解、应用的目的,通过我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讨论中使知识得到了升华和理解,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经过反思,我以为,这节课的线索、环节都可以保留,但在活动、评价、细节、新理念呈现中存在的问题我会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补充,以求得到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
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在自己的课堂上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意识。
让学生有序的动起来。
对知识的讲解要接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让学生在兴趣和感悟中提高能力。
完善自己,多学习,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课堂,丰富学生的知识。
浏览:272评论:55专家浏览2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