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临沧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有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C.发达国家人口多于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发达国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经济状况来看,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正确。
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B错误。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非、拉美等地区,人口众多,多于发达国家,C错误。
发达国家工农业发达、市场繁荣、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发展中国家,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在了解存在的差异外还要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
2.出境游已成为我国居民欢度春节的新时尚。
读2018年春节出境游客统计图,在东南亚旅游可以()
①欣赏热带海滨风光
②浏览壮丽的火山景观
③品尝当地美食“馕”
④参加那达慕大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尤其是中国人出境游的首选之地,在东南亚可以欣赏热带海滨风光,还可以浏览壮丽的火山景观,因为东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又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
活动频繁;馕是维吾尔族的特色食品,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故选A。
3.古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的“岭”,指的是()
A.南岭B.秦岭C.大兴安岭D.小兴安岭
【答案】A
【解析】
【详解】
荔枝是热带作物,其中ACD都不在热带,“岭”是南岭中国南部的一条小山脉在现广东省北部。
根据题意。
A符合题意。
4.“‘黄金水道’多河港”体现了长江的()
A.水能丰富B.航运价值C.养殖效益D.灌溉价值
【答案】B
【解析】
【详解】
人们之所以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是因为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支流多,河港多,且干支流水量大、水位高,水运网纵横广阔,航运价值大;故选B。
5.日本的工业对外依赖性强,主要原因是( )
A.多港湾,海运便利
B.人口多,城市密集
C.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D.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日本的工业对外依赖性强,只要原因是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日本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故选D。
6.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在不停地运动,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会产生昼夜交替
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现象只是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球体,故选D。
7.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 )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②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1000 毫米降水量线④一月份0℃等温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 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8.下列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现象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吹来舶棹风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
天气表示的是大气在短时间内的变化,以上四句话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吹来舶棹风”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示的是气候特征,只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的是天气状况,故选B。
9.地图的基本要素是()
A.比例尺、方向、颜色B.大小、方向、图例和注记
C.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D.大小、图例和注记、颜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
地图语言即地图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即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注记,不论是政区图、地形图还是各种各样的交通图、旅游图等都离不开以上三个要素,颜色一般是用在地形图上,故选C。
10.从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描述可推断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
A.耕地B.林地
C.草地D.建筑用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描述可推断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
1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故选择答案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方向。
12.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同名科幻小说改编,图是影片中显示的地球在宇宙中的图像,完成下面小题。
1.图可以看出()
A.地球的实际大小B.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地球的形状是球体D.地球表面有无数条纬线
2.电影中提到“全世界海平面在10年内上升300米”。
如果全球海平面上升,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陆地变成海洋”的是()
A.内陆山区B.青藏高原C.柴达木盆地D.沿海平原
3.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①开发清洁能源②全面停止工业生产③保护湿地④大量使用煤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C
2.D
3.B
【解析】
1.由图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球体,不能看出地球的大小,也看不出地球上有无数条经纬线,图中可看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故选C。
2.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两极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逐渐上升,这样就会导致陆地上地势低平的沿海平原会变成海洋,内陆山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海拔高,还受不到影响,故选D。
3.全球变暖是由于人们过度使用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使大气温度超出正常水平,要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要积极开发清洁能源,要保护湿地、森林等资源,加大对二氧化碳的吸引,全面停止工业生产和大量使用煤炭是错误的做法,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地球形状及全球气候问题有关知识,要知道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13.读下列气候类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A,B,C,D四地中,气温年变化最小的是
A.A 地B.B地C.C地D.D地
2.四地中,降水季节分配较大的是
A.A 地B.B地C.C地D.D地
3.冬季河流有结冰期的是
A.A 地B.B地C.C地D.D地
4.D地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5.A地气候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全年温和湿润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6.B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南北纬度30—40度的大陆西岸地区B.赤道附近地区
C.南北纬度20—35度的大陆东岸地区D.两极地区
7.图中A地和D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
【答案】1.B
2.C
3.C
4.A
5.A
6.B
7.B
【解析】
【分析】
1.判断一个地方的气温年变化是看该地区气候类型图的气温曲线,图中四个地方中,B地的气温曲线最平直,说明该地的年温年较差最小,故选B。
2.判断一个地方的降水变化是看该地降水柱状图的分布,图中四个地方中,C地的降水季节变化最大,故选C。
3.判断河流有无结冰现象,是看该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是否会低于0℃,图中四个地方中,只有C地冬季平均气温会低于0℃,河流会有结冰现象,故选C。
4.由图可知,图中D地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故选A。
5.由图可知,图中A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属于冬雨夏干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西岸,故选A。
6.图中所示B地是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分布最广的地区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故选B。
7.图中A和D都属于亚热带气候,但两地的降水季节相反,这是由于两地的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少,冬季受西风的影响,降水丰富;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故选B。
14.借助示意图记忆省区轮廓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下图可联系我国沿海哪个省区的轮廓
A.津B.台C.粤D.川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形象为我国广东省轮廓联想图。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市。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省区的轮廓特点。
15.对我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B.基督教
C.犹太教D.佛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佛教是世界的第三大宗教。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布分在亚洲和东部和东南部。
对中国的影响很大,中国古代的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讲述的就是以佛教为背景的故事。
【点睛】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
16.总体上看,亚洲气候不太显著的特征是()
A.大陆性特征B.海洋性特征C.季风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亚洲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海洋性特征不明显,故海洋性特征不是亚洲气候的特点。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亚洲的气候特点。
17.读某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该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2.某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
3.目前该国面临的人口压力主要是( )
A.少年儿童比重持续上升B.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
C.老龄化,同时就业压力也大D.教育资源日趋紧张
【答案】1.B
2.C
3.C
【解析】
【分析】
1.人口的增长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读图中数据分析可知,该国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但是出生率在下降,死亡率变化不大,人口增长的速度在下降。
所以ACD不正确,B正确。
根据题意选B。
2.读图可知,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大于7%的时间是2000-2004年,所以根据题意选C。
3.读图可知,该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0-14岁的青少年所占比重在下降,青壮年的比重增大,所以就业压力会比较大。
故正确的是C,不正确的是ABD。
根据题意选C。
【点睛】
该题考查人口增长率的含义和世界人口问题,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18.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图,四省区中黄河没有流经的是( )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读图可知,以上四省中,黄河下游经过了甲代表的山东省,中游经过了乙代表的陕西省,上游经过了丁代表的四川省,没有经过丙代表的黑龙江省;故选:C。
19.我国资源中相当于世界人均1/4的是
A.人均土地占有量B.人均耕地占有量
C.人均水资源量D.人均森林占有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如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5。
故根据题意选C。
【点睛】
该题考查我国的自然资源的特征,记住即可。
20.关于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B.外围是山地和丘陵
C.中间是广阔的平原D.内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答案】A
【解析】
【分析】
东北地区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5.32%,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详解】
东北地区地表结构特点是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故选:A。
21.关于地球形状最全面的叙述是
A.地球是个圆球
B.地球是个正球体
C.地球是个不规则的圆形
D.地球是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要叙述准确才行,ABC都叙述的不准确,故本题选择D.
22.能够反映日本工业区分布特点的是
A. B. C.D.
【答案】B
【解析】
【详解】
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本国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又小,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与图B的工业分布相符,故选B。
23.造成我国粮食作物“南稻北麦”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B.降水C.气温D.土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造成我国粮食作物“南稻北麦”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降水不同,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适合水稻的生长,北方地区降水少,适合发展旱作农业,故选B。
24.“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地形B.气候C.阳光D.土壤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橘在南方生长得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
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橘是亚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要是气候条件中的温度不同造成的。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5.读俄罗斯境内60°N地形剖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分布在图示( )
A.甲区域的中部B.乙区域的中部
C.丙区域的中部D.丁区域的中部
2.下列对俄罗斯沿60°N线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属于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原为主B.乙区域的地形区为西西伯利亚平原
C.丙区域是中西伯利亚高原D.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3.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国家
B.俄罗斯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C.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D.乌拉尔山脉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
【答案】1.A
2.D
3.B
【分析】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地形分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境内有欧洲最长的伏尔加河俄罗斯幅员辽阔,面积1709.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
1.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历来被公认为是欧洲国家,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
据图可知,甲是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的3/4,是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
乙西西伯利亚平原、丙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丁东西伯利亚山地位于亚洲部分,地广人稀。
故选:A。
2.据图可知,甲区域属于欧洲部分,主要地形区为东欧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A判断正确;乙区域的地形区为西西伯利亚平原,B判断正确;丙区域是中西伯利亚高原,C判断正确;俄罗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D判断不正确。
故选:D。
3.俄罗斯面积达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大的国家,A叙述正确;俄罗斯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不发达,B叙述错误;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纬度高,距海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C叙述正确;乌拉尔山脉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D叙述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俄罗斯的位置、地形、气候,理解解答即可。
二、非选择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6.读“甘肃省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兰州市有五条铁路线交汇,是西部重要的铁路枢纽其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铁路。
(2)山脉甲是________山脉,其走向是________。
(3)图中阴影部分是有“西北粮仓”美称的________ 走廊。
该地在酿酒葡萄种植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优势气候条件是________。
【答案】陇海包兰祁连西北一东南河西走廊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解析】
【分析】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难以到达西北地区,广大的西北地区属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这是当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但同时正因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糖分的积累。
(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连接兰州与连云港的陇海线,②是连接包头与兰州的包兰线。
(2)图中甲是西北-东南走向的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3)图中阴影部分是有“西北粮仓”之称的河西走廊,该地区在葡萄种植方面的优势是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27.读材料,回答问题:
(1)日本由四个大岛和附近一些小岛组成,这里多火山、地震,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位于环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
(2)日本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请将代表下列主要原因的符号填入框图中:A.产品出口 B.城市和人口集中 C.港口条件优越 D.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答案】(1)太平
(2)
(A、D位置可以互换)(B、C位置可以互换)
【解析】
【分析】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需要进口,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需要出口,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详解】
(1)日本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在环太平洋的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
(2)日本是一个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其工业分布特点是沿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分布;其因果关系是:因工业原料和产品出口需要依赖海运,其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是因为沿海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港口条件优越,沿海平原填海造陆成本较低,使工业生产的效益高;因此左边的空填A和D,右边的空填B和C。
【点睛】
本题考查日本地震及工业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8.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
材料二:2010年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内增加7390万人,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1)读材料一,其反映目前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是(______)
A.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人口老龄化加重
C.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 D.城镇人口比重下降
(2)读材料二,目前我国人口处于低增长率阶段,但人口总数仍比2000年增长7000余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人口基数大 B.生活水平高 C.出生率高 D.死亡率低
(3)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其分界线大致是(______)
A、漠河—腾冲
B、黑河—腾冲
C、800mm年等降水量线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答案】B A B
【解析】
【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较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经历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详解】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人口老龄化严重,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和计划生育政策;故B符合题意,选B。
(2)解放前,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较慢,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13亿多,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坚决落实计划生育基本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已大大
降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总数仍比2000年增长7000余万;故A符合题意,选A。
(3)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故B 符合题意,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简单。
29.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⑤(国家)⑦(国家)
①(省区全称)③(海洋)
(2)图中②省区的简称是,该省区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因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有
之称。
(3)图中山脉A是,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图中省区⑨是我国(少数民族)
的聚集地。
该省区的简称是,行政中心是。
(5)图中⑧是我国的陆上邻国(国家名称),我国与其相比,在海陆位置方面的优越性
是。
【答案】(1)俄罗斯韩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海
(2)川或蜀天府之国
(3)大兴安岭
(4)壮族云或滇昆明
(5)蒙古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海上交通便利
【解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