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发布时间:2022-04-12T16:24:25.20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4月4期作者:区佐飞[导读] 现阶段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大力推进体育美育教育,强身健体,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以体树人,以体立德,以体促学是一个非常深远的观点,体育肯定对孩子个人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培养都是非常有用的,体育不仅不会影响文化课成绩,反而会促进文化课成绩提升,而且培养孩子的领袖意识、竞争意识的意义非常深远。
区佐飞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655808
摘要:现阶段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大力推进体育美育教育,强身健体,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以体树人,以体立德,以体促学是一个非常深远的观点,体育肯定对孩子个人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培养都是非常有用的,体育不仅不会影响文化课成绩,反而会促进文化课成绩提升,而且培养孩子的领袖意识、竞争意识的意义非常深远。
关键词:初中体育与健康;学困生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4-180-01
一、体育与健康“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 认知方面的原因
现阶段社会上还是以考试分数、是否考上重点中学和大学来评价一个学生,要想进入重点学校重点班级,还是看你的学习成绩有多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成绩仅供参考。
学校升学率以文化课为主,校领导更注重文化课,体育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高中招生虽有体育与健康考试,但是体育分数还没有达到和文化课一样的高度,大部分家长已经开始重视起体育了,但是重视的程度还不够,仅限于初中升学这一时间段。
我国大学招生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成绩仅供参考,在升学制度中缺失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位置,这就导致了社会、校领导、家长及个人对该课程的轻视,由于长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漠视,体育与健康“学困生”自然就增多了。
2. 学校方面的原因
体育教学场地不足,导致体育课程不能充分开展。
教学教具单一,制约着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发展,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课堂纪律涣散,教学缺乏与时俱进,教法呆板,项目设置落后,教学自信缺乏,对于继续教育不够重视。
现行班级容量大,学生运动水平参差不齐,为保证教学的统一进度,难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3. 学生自身的原因
(1)心理方面
对练习缺乏激情,担心做动作时危险或动作难看,引起别人讥笑,思想压力大,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放弃,缺乏拼搏精神。
(2)生理方面
个别学生因为自身胖而无力、身材矮小瘦弱无力,协调性差,或身患疾病,运动起来非常吃力,渐渐的就不愿意运动,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变懒惰了。
(3)主观意识上
有些“学困生”是因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愿意运动,不喜欢运动、懒惰、没有时间、没有精力。
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只重视文化课学习,而对体育学科持无所谓的态度,缺乏主动学习和锻炼的意识,又养成了拖延、依赖甚至放弃的学习习惯。
二、体育与健康“学困生”教学转变的几点做法
1. 端正教学态度,让“学困生”融入课堂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对体育与健康‘学困生’的转变,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态度”,教师要以积极主动、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困生”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更不应该嫌弃他们。
因为所有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他们享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
教师要引导同学尊重他们,不要讥笑和嘲弄他们,要多为他们加油助威,树立自信心,要用爱心、耐心来帮助他们,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 激励“学困生”树立自信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有它的独到之处,教师要把课堂当成“学困生”找回自信的主阵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的教学,它必须通过学生身体练习来完成学习过程,需要练习者用精神、意志和行动去克服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困难,而这种精神和意志就需要外在激励的方法去实现。
所以,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注入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困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重树信心,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回答要予以积极的肯定,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被老师忽视看轻的对象。
通过“及时肯定和表扬,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自我肯定。
使其自身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心态转变,自信心从初步建立到逐渐强化,帮助其逐步完成转变。
3.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因”。
要让“学困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目的,形成学习意向,享受运动的快乐,消除情绪厌倦,才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向学生进行“锻炼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促使他们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取得突破,而带动其他课程的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学困生”以身边体育锻炼积极分子为榜样,用他们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教育自己、鼓励自己。
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
4.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制定符合实际、经过努力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的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以满足“学困生”的心理需求。
合理的分组分层教学,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每天都有小进步,实现超越自我,消除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心理障碍。
5. 改变现有评价方法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使学生能够获得愉悦的体验。
教师对体育与健康“学困生”,先淡化动作质量,学习结果,重点看他们的学习态度、练习的积极性、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进步。
对“学困生”主要是以鼓励肯定为主,鼓励他们超越自我,肯定他们为进步而取得的成绩,不强行要求达到什么标准,鼓励他们时时进步,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结束语
“学困生”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效地指导体育与健康“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此过程中,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不稳定,还可能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要宽厚仁爱,要以情动人,要平等待人,要严宽适当,要理解尊重。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适合自己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将会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体验到了进步或成功的喜悦,将更加自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从而慢慢地加入终身体育与健康锻炼的行列。
参考文献
[1]郝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2(03):13-14.
[2]李明生.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困生”群体的转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