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生有噱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华生有噱头
作者:王海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2年第12期
这张“杨华生有噱头”摄于1991年7月。
那时,杨华生还住在长乐路上。
拍摄者去杨府时,看到杨华生含饴弄孙其乐融融,就想拍一张“小小杨华生”喜笑颜开的照片。
可是不管拍摄者怎么哄,孩子就是金口难开笑容难露。
这时杨华生发话了:“侬没噱头,我的职业就是引人发笑的,侬看我的噱头。
”说着,杨华生拿过相机,对着孙子一通佯拍,孙子马上喜笑颜开了。
看来还是杨华生有噱头。
在中国的影视舞台作品里,有两个警察的警号我记忆犹新:杨华生,《七十二家房客》,警号369;梁朝伟,《重庆森林》,警号663。
闲暇时间,杨华生会去人民公园街心花园吊嗓子,梁朝伟则去伦敦中心广场喂鸽子。
说滑稽泰斗时扯上梁朝伟,不仅仅是因为同样三位数差不多的警号。
杨华生少时经历与梁朝伟相似:参加文明戏培训,职业方向当一位现代戏剧演员,这也是和其他滑稽名家相比,杨老的普通话字正腔圆的缘由。
不过,因为培训实习的地点在大世界——当时沪上主要滑稽名家驻场演出所在,杨很快拜滑稽名师鲍乐乐为师,在艺能界的择业,从此转向。
杨华生的“大世界情结”显而易见。
据他自己说,《七十二家房客》中的警号之所以叫“369”,暗合“大世界”三个字的笔画——正好是三、六、九。
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剧中扮演的贪婪狡诈操山东腔上海话的旧警察的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上海俚语手册中多了一句新词条:【三六九,抓现钞】。
意指那些未具长远规划,只顾眼前短期利益的实惠但令人侧目的手段。
《七十二家房客》之于杨华生的意义,犹如《家·春·秋》之于巴金。
香港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将杨华生创作的《七十二家房客》搬上大银幕;而周星驰接近半个世纪后的《功夫》更是毫不掩饰地向前者致敬的作品。
一名艺术家,终其一生,总有神作出现的那一刻。
“七十二家”就是杨华生的神作。
这也是即便后来他作品甚多,我还是只记得这一部的缘故。
抗战期间,杨华生从上海滩大世界神秘失踪八年。
小滑稽不见了,英俊潇洒的“梁朝伟”出现在抗日战场,使的还是最初的行当——文明戏,不过那时已经叫话剧了。
我在想,假如抗战之后杨华生没有回到滑稽行当,是否今天中国的电影史上,会再出一个金山或者赵丹?
蝴蝶效应是很结棍的东西。
如果以上假设成立,对于今天的上海滑稽界,是一桩很严重的事情。
我查过资料,王汝刚以前是工厂的厂医,因为在万体馆后台给杨华生打针,方结识杨华生,有机会走上滑稽之路。
所以说,假如杨华生变成“梁朝伟”,王汝刚有可能现在还是厂医。
以上是警号“369”的故事。
警号“663”的那位,真正的梁朝伟先生,不久前我看了他的搞笑电影《大魔术师》,联想到多年前让我朵颐的《东成西就》里的“香蕉嘴”,我总觉得,这个英
俊男人的内心,装着一个“杨华生”。
或许疯狂和无厘头才是他的本真,相比起来,他扮演的忧郁警察也好,在阁楼上一丝不苟梳头的小开也好,都太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