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芩清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芩清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王中甫;王静雅
【摘要】目的观察柴芩清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变化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门诊收治的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4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为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加消炎利胆片进行治疗,并将同期收治的另外41例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设为研究组,采用柴芩清胆汤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干预后,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中采用柴芩清胆汤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8(033)006
【总页数】3页(P815-817)
【关键词】痞满;柴芩清胆汤;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中医药疗法
【作者】王中甫;王静雅
【作者单位】舞阳县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医院河南舞阳462400;舞阳县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医院河南舞阳462400
【正文语种】中文
慢性胆囊炎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饮食不当、化学刺激、急性
胆囊炎迁延、结石等因素所导致,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隐痛,并伴有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等。
慢性胆囊炎结合症型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1]。
本文主要研
究柴芩清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变化及疗效,并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的82例研究对象,皆为我院2015年6月—2017
年5月这一时间段门诊收治的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
诊断的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性患者占有42例,女性患者占40例,年龄在19~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6±3.24)岁。
将所有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
治疗方法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而另外41例研究组则
采用柴芩清胆汤治疗。
在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上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内科学》制定标准予以判定,即①
持续右上腹钝痛或者不适感,或者伴有肩胛区疼痛;②病程长,具有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的特点;③伴有反酸、嗳气、恶心、胃部灼热、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食用油腻食物后加重;④胆囊彩超检查显示胆囊壁毛糙增厚,或者伴有胆囊缩小或变性、透声异常;⑤胆囊区伴有轻度压痛与叩击痛。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予以判定,即①主要症状有口苦咽干、右肋疼痛;②次要症状有恶心呕吐、痛引肩背、厌食油腻、纳呆腹胀、胆区压痛、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者秘结;③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或者滑数。
1.2.2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③近1个月内未
接受药物治疗。
1.2.3 排除标准①确诊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
胆囊炎、急性梗阻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②
过敏体质;③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④合并严重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具体为:给予患者阿莫西林胶囊(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1022376)口服,0.25 g×3粒/次,3次/d;消炎利胆片(广东万年青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4023159)口服,3
片/次,3次/d,于餐后1 h服用。
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研究组
采用柴芩清胆汤治疗,其药方组成包括:柴胡12 g,茵陈、金钱草各30 g,白芍、蒲公英、白术、黄芩、枳壳、茯苓、香附各15 g,木香10 g,甘草6 g。
临床加减:胁痛者加姜黄、延胡索各10 g;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各10 g;便秘者加生地黄10 g,大黄15 g;伴有结石者加鸡内金15 g,海金沙30 g。
用水煎服,1剂/d,于早晚服用,2次/d,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①记录2组临床疗效。
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
正常,经过彩超检查显示胆囊正常;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经彩超检查显示胆囊基本正常;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干预后,各项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采用症状量化评分表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分值越低表示干预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涉及到的数据,均用SPSS 19.0软件予以处理,其中(%)代表的是组间率,而(例)代表的是计数资料,为计量资料,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组间对比差异
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4130(73.17)9(21.95)2(4.88)39(95.12)对照组
4124(58.54)8(19.51)9(21.95)32(78.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在治疗干预前,2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例,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4117.8±5.047.0±2.01对照组4117.9±5.3111.2±3.04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疾病,根据其是否伴有结石可以分成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炎症刺激、结石刺激等,导致胆囊壁受到炎性细胞浸润,囊壁增厚,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2]。
慢性胆囊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不适,并伴有呕吐、暖气、恶心、口干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及黄疸等。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慢性胆囊炎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并影响其正常生活,易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3]。
在临床治疗上,主要常规西药治疗为主,其中消炎利胆片便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药物[5]。
然而,由于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若是仅仅以阿莫西林胶囊消炎利胆片治疗难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容易出现系列并发症,因此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
从中医学上看,慢性胆囊炎主要属于“痞满”“胁痛”“胃气痛”等范畴,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化热犯胃及气行不畅导致。
也与饮食不当,过食肥甘、脾胃受损、气机失常等因素相关。
若是脾胃运化失常,则会导致湿热内生,进而耗伤肝阴,致使肝气运行受阻,久病则气滞血瘀,并造成经络阻闭[4]。
一般来说,肝胆湿热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苦、口干、肋痛、厌油腻、痞满等。
而柴芩清胆汤由多种药物组成,诸药合用具疏肝利胆、清热化湿、和解少阳等功效,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
平滑肌痉挛症状。
其中,黄芩、柴胡为君药,枳壳、白芍为臣药,佐以蒲公英、白术、金钱草、茵陈等。
方中的柴胡具有清热解毒、疏肝抗炎的作用;而黄芩对于中焦、上焦具有清湿热作用,且抗过敏、抗病毒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有效消除炎症;而枳壳有理气消胀的作用;白芍能敛阴、止痛,并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蒲公英则有解毒、清热、利湿等功效,能够进一步抑制细菌的增殖,并有杀菌、抗炎等功效;在茵陈退黄疸及清热解毒等方面功效显著,能够促使胆汁的排泄,并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而金钱草有清湿热的效用,能够在止痛、抑菌的同时,起到抗氧化作用[6]。
另外,香附、木香均有止痛、清热的作用,白术与茯苓有健脾、化湿的功效;甘草可以调和诸药功效。
本次研究中,主要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柴芩清胆汤治疗,在经过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0.05)。
同时,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干预后,其症状积分也显著降低,且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柴芩清胆汤运用于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并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春华.针灸配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失眠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6):59,74.
[2] 赵佩毅.自拟柴芩温胆汤治疗心脑系病证经验[J].光明中医,2014,29(6):1280-1281.
[3] 王长建,马秀明,王竹风,等.自拟清热利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0):183-186.
[4] 王乐荣,王海龙,卢加庆.刺血拔罐加针刺治疗急性期肝胆湿热型面瘫伴耳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15,40(2):157-160.
[5] 肖丹宇,吴娜,施宾宾,等.胆舒胶囊联合消炎利胆片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1):2669-2671.
[6] 郑坤玉.观察分析自拟化湿利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