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能力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能力浅析
发布时间:2022-12-14T05:37:49.61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6期作者:于静
[导读]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
于静
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安徽阜阳市236000
摘要:初中阶段培养学生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
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浅要分析,就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能力的若干策略与方法,即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能力,教师从提高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实践探究三个方面着手,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引言:在新课标历史改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历史能力是核心内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
为此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整合传统教育资源,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历史教学主要是将中国和世界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及蕴含的深刻意义让学生理解掌握,强化学生爱国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
历史内容具有冗杂、繁复的特点,以背诵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缺乏灵活思考能力,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学生往往“只懂其表,不明其里”,因此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
结合全国范围内的历史教学特点,机械化且缺乏新意的教育模式是目前最显著的问题,也是阻碍现代历史教学发展的首要问题。
这种教育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教师过于单方面注重教材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也没有跳出课本外结合现实进行延展教学,使历史教学缺乏新意和活力。
同时,初中的学生虽然好奇心强,求知欲浓,但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长期以往,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培养学生形成机械背诵教材内容的学习思维。
所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历史学习思维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能力,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提高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充满独特情怀的学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
如果教师只知道对教材内容进行枯燥乏味的讲解,会使学生出现学习疲劳感,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丧失兴趣及热情。
所以,历史学科教师应该考虑到历史知识冗杂、繁复的特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视频、材料研读、辩论会等来增加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历史人物故事,亦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这些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引发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积极探究,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时,可以先讲述一位新中国成立历史上重要的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李大钊先生的英雄事迹。
用教师特有的朗读技巧,讲述他奔赴国外学习先进文化,最终将中国人民前进道路的航标,带回神州大地的故事;讲述他奔走呼号在北上广之间,最终促进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故事;讲述他坚守信仰,大义凛然,英勇就义的故事……借助英雄人物事迹带来的热烈爱国情感氛围,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更直观感受那段峥嵘岁月,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能力的目的。
2.丰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中国整个教育历史的发展,应试化是存在于各个学校教学模式中的最大问题,学生一直被灌输考试成绩优秀的思维模式,往往产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偏执认知,学生自身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纵观现在大部分课堂模式,一般都是教师讲解为主,依照课本规划好的历史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被动地去吸取知识,这种单调的知识灌输模式扼杀了学生主动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降低了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教学条件已具备多媒体功能的参与,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多媒体的教育潜能,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和文物,观看视频等,通过提问、讨论、做游戏等多种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内容,更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其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也是加深学生知识印象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在上课时间内设置小段时间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养成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比如,在《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传话筒”游戏引出文字出现的重要性,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使学生快乐的学习,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接下来学生分组讨论文字——甲骨文出现的意义,也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更加理解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对于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具有深远意义。
这样不仅能达到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自主学习兴趣。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实践探究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思维方式最为活跃的时期,此时学生通过生活中历史书籍和影片的接触,学生对历史世界已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感悟认知。
教材、课外书籍、电视媒体、生活经历、父母教导都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途径与载体。
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
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层面和思想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主动对历史内容进行探究,通过生活与课本之间的联系,将学生脑海内已有的历史知识,与教材中要求的新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激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提升,让历史知识真正走进学生的思想理念中。
比如,当教师在教导《五四运动》这一章节内容时,通过向学生提问诸如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与五四运动的发生之间有什么关联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展现出那个年代中学生群体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旧中国时代特征的抗议与不满。
通过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本课题的主题内容学习,引发学生从思想认知层面上对五四运动的思考与学习,感受属于彼时同龄人的一腔热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魅力所在,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历史学习能力。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考察历史遗迹、纪念馆和博物馆等,让学生走近历史,近距离感受历史。
同时也可以筹办历史教育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在课上的学习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历史学习的独特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之中,无形中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更多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名优秀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要善于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由生活走进课本,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督促学生在课后积极整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新知识,并及时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改变当今历史教学模式中的糟粕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在授课时间内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熟知基础知识,课后坚持夯实巩固。
同时组织开展历史实践教育活动或者观看历史教育影片,丰富学生吸收知识的渠道,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达到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目的,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学生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将认真的学习态度付诸于行动,提升自身综合学习素养,才能促进整个新时代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2(21):193-194.
[2]张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195-196.
[3]李晓瑛.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探索[J].考试周刊,2021(97):136-138.
[4]刘宝明.初中历史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