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歙县华昌水电站项目报告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歙县华昌水电站
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单位:黄山市江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评价单位:河海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
二00六年五月南京
项目名称:安徽省歙县华昌水电站工程委托单位:黄山市江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河海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丁训静
审核:姚琪
编制人员: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
(1)
(1)
(3)
(4)
评价内容、范围与评价重点 (6)
(8)
(9)
第二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位置 (11)
工程水文和地质 (11)
2.3工程任务与规模 (15)
2.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 (17)
2.5施工组织设计 (22)
2.6淹没占地 (26)
2.7工程管理设计 (26)
2.8工程投资及效益 (28)
第三章工程分析 (32)
与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32)
施工期环境影响 (32)
运行期 (36)
影响因子识别筛选 (37)
第四章自然和社会环境现状 (39)
自然环境状况 (39)
(43)
第五章环境现状评价 (45)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45)
水环境现状与评价 (45)
声环境现状与评价 (46)
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 (46)
主要环境问题 (47)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48)
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8)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3)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 (57)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8)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60)
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61)
环境地质影响分析 (61)
第七章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防治 (63)
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63)
7.2水土流失预测及影响分析 (63)
7.3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65)
第八章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69)
环境保护措施 (69)
8.2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70)
运行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79)
第九章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1)
环境管理 (81)
9.2 环境监理 (82)
9.3 环境监测 (85)
第十章环境保护投资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89)
10.1 环境保护投资 (89)
10.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1)
第十一章环境风险分析 (94)
11.1 施工期风险分析 (94)
运行期风险分析 (94)
11.3 风险防范对策 (96)
第十二章公众参与 (98)
12.1 公众参与调查概况 (98)
12.2 调查方式与对象 (98)
12.3 调查内容与统计结果 (98)
12.4 公众意愿分析 (100)
第十三章评价结论与建议 (101)
13.1 评价结论 (101)
13.2 建议 (107)
一、附件:
1、关于歙县华昌水电站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计农经字〔2003〕第226号);
2、关于歙县华昌水电站办公宿舍楼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的函(歙国土函〔2006〕
38号)
3、关于歙县华昌水电站取水预申请的批复(水政字〔2006〕第49号)
4、歙县昌溪乡人民政府证明文件
5、歙县昌溪乡林业站证明文件
6、关于歙县华昌水电站工程执行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排放标准确认函
7、编制《歙县华昌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
8、歙县华昌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意见
二、附图:
1、华昌水电站工程地理位置图
2、华昌水电站工程总体布置图
3、华昌水电站橡胶坝平面布置图、橡胶坝下游立面图
4、华昌水电站厂房区平面布置图
5、华昌水电站环评采样布点图
6、华昌水电站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平面布置图
7、华昌水电站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图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拟建的华昌水电站位于安徽省歙县,所在水系属钱塘江流域新安江上游的昌源河,厂、坝址位于华源河与昌源河下游歙县昌溪乡昌溪村上游1km处,距歙县县城约32km。

电站装机容量1260kw,年发电量394.6万kw.h,具有日调节性能,在歙县电网中主要承担基荷出力作用。

华昌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单一目标的小(2)型水电站工程。

主要建筑物有:堰坝、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等。

该水电站建成运行后,可满足歙县部分用电需求,有利于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

2003年11月浙江省遂昌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编制了《安徽省歙县华昌水电站项目建议书》。

安徽省歙县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农经字〔2003〕第226号批准立项。

1.2 编制目的
由于本项目的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为减少和减缓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必须对该水电站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受黄山市江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海大学承担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写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华昌水电站的环境可行性,全面系统地分析本项目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通过预测评价确定环境的影响方向、显著性和重要性,为该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针对本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施工期和运营期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减缓污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该工程的运营和管理提供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依据,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目的。

1.3 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8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月2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主席[95]58号令;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28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30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年10月5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3月1日;
(1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17)《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96)31号。

1.3.2 部委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地方规章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
(2)《关于加强资源开发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4]24号文;
(3)《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办[2004]第65号文;
(4)《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5)《安徽省歙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歙县人民政府,2005年11月;
(6)《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歙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12月。

1.3.3 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94);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SL204-98);
(6)《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1.3.4 相关技术文件
(1)《安徽省歙县华昌水电站初步设计》,衢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06年5月;
(2)《歙县华昌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黄山市工程勘察院,2004年10月;
(3)《安徽省歙县华昌水电站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安徽省地质勘查局三三二地质队,2006年1月;
(4)《安徽省歙县华昌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歙县水利局水土保持指导站,2006年1月;
( 5 )《关于歙县华昌水电站工程执行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排放标准确认函》,歙县环保局,2006年4月
(6)《歙县华昌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黄山市江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1月20日。

1.4 评价标准
根据本工程区域内环境功能要求,经歙县环境保护局确认,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如下:
(a)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类区标准。

(2)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功能标准。

(3)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区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1)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

(2)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

(3)噪声污染物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1.5 评价等级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的要求,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评价工作的分级规定
1.5.1 水环境
本项目排放的污水主要是施工期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废水中污染物质为悬浮物、石油类和有机物,其污水排放量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较小,本工程属非污染项目,营运期无废污水产生,对水环境影响范围不大,按照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原则,确定地面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评价等级判据见表1.5.1。

表1.5.1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1.5.2 声环境
本项目对声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暂时性的施工机械噪声,且本电站施工区位于山区,远离农村居民点,施工噪声影响较小,运营期基本无噪声影响,因此确定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1.5.3 大气环境
本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机械作业、土石方开挖和材料运输产生的TSP,污染源强属无组织排放,排放量不大,因此确定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1.5.4 生态环境
根据本项目所在地区未涉及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影响范围较小,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表1.5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别
1.6 评价内容、范围与评价重点
评价内容
根据以上对环境影响因子的筛选与分析,初步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为:(1)水环境
分析施工期污水排放对坝下河道水质的影响,预测评价水电站运行对坝上和坝下河段水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对策和减缓影响的防治措施。

(2)大气环境
分析评价工程施工对施工区大气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对策和减缓影响的防治措施。

(3)声环境
预测评价工程施工对施工区声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对策和减缓影响的防治措施。

(4)生态环境
➢分析水电站建成后造成下游河道径流和泥沙等水文特性的改变;
➢评价水电站建成运行对河道水生生物和鱼类的影响;
➢评价坝下河段脱水对环境的影响;
➢评价工程施工中土石方开挖、弃渣堆放、临时占地等扰动地表产生的水土流失,分析水土流失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评价水电站所在区域现有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及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
(5)景观
评价水电站建设对所在区域自然景观的影响,水电站建筑物同当地自然景观的协调性。

(6)社会环境
评述水电站兴建运行对社会环境和经济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表1.6 本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1.6.2 评价范围
拟建电站工程的评价范围分为评价的时间范围和评价的空间范围。

(a)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划分为水电站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

(b)评价范围
评价的空间范围为坝区、发电厂房、坝下、厂房下游河道、施工生产生活区、堆渣场、运输道路等陆域和坝址上下游河段等水域。

针对各评价因子,其评价范围分别是:(1)水环境评价范围:坝区以上至华源河与昌源河交汇处的坝上河段,本项目下游昌源河与新安江交汇处的坝下河段约。

(2)噪声和大气评价范围:工程建设区及周围200m范围。

(3)生态评价范围:工程所在河段水域及两岸山地分水岭范围。

1.6.3 评价重点
本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对水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声环境的影响和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本工程施工期的施工活动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
(2)预测本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水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3)预测本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环保对策和措施。

1.7 环境保护目标
1.7.1 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
施工期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可能影响下游河道的水质,营运期水电站不产生废污水,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坝上库区、坝下和厂房下游河段的水质,应满足(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

(2)大气环境
水电站施工建设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影响工程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坝区、厂区和石料加工场及施工道路沿线及周围的大气环境质量。

(3)声环境
水电站施工场界和附近区域的声环境质量为声环境保护目标。

(4)生态环境
本项目所在区域没有名胜古迹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有:
➢陆生生物资源,水生生物及鱼类生境;
➢坝下脱水河段生态用水;
➢工程区域水土资源和水土设施功能;
➢营运期本项目所在区域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不会因本项目建设而衰退到低一级的自然体系。

(5)景观
➢工程建设区和可能影响范围的自然景观;
➢河道景观。

(6)社会环境
➢坝下脱水河段脱水对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影响;
➢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作用等。

本项目主要保护目标见表1.7。

表1.7 水电站工程环境保护目标
1.8 评价方法和技术路线
评价方法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中规定和推荐的方法。

能够定量分析的采用定量分析法,不能定量的采用类比法、定性综合分析法以及定量与定性结合法,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选择合适的、满足评价深度要求的方法。

本项目的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位置
华昌水电站位于安徽省歙县,所在水系属钱塘江流域新安江上游的昌源河,厂、坝址位于华源河与昌源河下游歙县昌溪乡昌溪村上游1km处,距歙县县城约32km,见附图1。

2.2 工程水文和地质
2.2.1 水文基本资料及测站
本次设计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70km2。

坝址所在的昌源河流域的水文测站是三阳坑水文站。

该站基本位于坝址以上流域的中心,控制流域面积为2,为本次设计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的26.6%。

三阳坑水文站1972年开始测流,至今已有1973~2001年连续的29年实测径流资料。

依照《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SL77-94),本次设计选用三阳坑水文站作为设计参证站。

2.2.2 径流计算
华昌电站坝址以上的水利工程不多,蓄水工程极少,无小(一)型及以上蓄水工程,对流域径流影响甚微,故本次设计不考虑上游水利工程对坝址径流的影响。

依照《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SL77-94),根据本流域气候特点及本工程特性,按3月~次年2月划分水文年。

将三阳坑水文站的实测径流系列采用集水面积比例缩放的方法比拟至设计流域,设计坝址水文年径流成果见表。

根据《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76-94),华昌电站设计保证率取为90%。

相应90%的年平均径流为8.15 m3/s,50%的年平均径流为3/s。

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表设计坝址水文年径流成果单位:m3/s
2.2.3 设计洪水
三阳坑水文站具有1973~2001共计29年的实测洪峰资料。

由于本河段缺乏历史调查洪水资料,本次设计只能通过水文比拟法,采用实测资料推求三阳坑水文站的设计洪水。

三阳坑水文站的站址年最大洪峰系列见表-1。

三阳坑水文站各频率设计洪水,见表2.2.3-2。

采用面积比的2/3次方将三阳坑水文站的设计洪水比拟至厂、堰址,得到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见表-3。

表-1 三阳坑水文站洪峰系列表
表-2 三阳坑水文站设计洪峰成果表
表-3 厂、堰址设计洪峰成果表
华昌水电站坝址分期设计洪水采用三阳坑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推求得到三阳坑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再用水文比拟法比拟至设计堰址。

堰址分期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见表-4。

表-4 坝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
2.2.4 泥沙
昌源河流域植被尚好,森林覆盖率较高,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土壤侵蚀程度较低,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河道来沙量基本来源于大暴雨的侵蚀与输送。

坝址以上流域无泥沙实测资料。

参照有关规范要求,直接借用昌源河支流华源河的
河政水土保持站的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分析本流域的泥沙情况。

计算得到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含沙量/m³²×104t。

2.2.5 堰址、厂房河道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根据本次设计的河道地形资料,量算厂、堰址综合坡降,同时采用洪痕验证修正,并结合水面线推算验证水面坡降,据此得到厂、堰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表2.。

表2. 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2.6 厂、堰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厂、堰址处河床宽度约120m,河流顺直,轴线位于较急滩中部,河床坡降约百分之一,左岸为岗地,高程为124m,河床高程110~112m,左右岸坝肩岸坡较陡,一般65~70°,左坝肩岩体裸露,右岸厂址处116m高程以上为残坡积粉土,116m高程以下岩体裸露。

(2)地层岩性
粉土:分布与阶地,残坡积堆积,呈可塑——硬塑状态,右岸厚度~2.0m。

砂卵石层:分布于河床,冲积堆积,卵石成分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千枚状板岩等。

卵石磨圆度较好,呈浑圆状,一般粒径Ф2~20cm,充填中粗砂,结构松散,厚度达4.3~4.6m。

千枚状板岩:为青白口纪周家村组千枚状板岩,强风化时呈弱黄色,弱微风化时呈灰绿色。

岩层产状倾向SW255°~270°,∠25°~38°。

强风化岩层的层面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弱微风化岩层的岩体较完整,层面不明显。

两岸头露出岩体为弱风化层。

(3)地质构造
厂、堰址附近经勘探未发现有区域性断裂通过,仅发现沿坝轴线发育一条石英脉,产状较缓,倾向SW,倾角15°~25°,厚度20~40cm,但充填胶结良好。

在左右坝肩有
几条小型裂隙,但基本细团,无填充物。

(4)工程地质评价
厂、坝址区基岩基本裸露,为青白口纪周家村组千枚壮板岩,岩性单一,坑风化能力强,岩体坚硬致密,埋深较浅,且节理裂隙不发育,厂、坝址区没有较大的不良地质构造。

从河床以及岸坡出露的岩体看,工程特性较好,可作为建基面。

堰坝、厂房基础必须建在岩基上。

堰坝上游两岸植被较好,无不良地质构造,岸坡稳定,环境地质条件尚好。

工程任务与规模
2.3.1 水电站建设的必要性
歙县境内河流众多,新安江自西向东蜿蜒流经县境中部,北支有练江、丰乐、富资、布射、扬之诸水;南部有昌源、濂溪、街源河等支流,境内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有5万kw,目前虽已建有小水电站多座,但装机规模均较小,且多为径流式,总装机容量仅7715kw,占可开放容量的15.4%。

×108kw.h,用电设备容量102113 kw,最大供电负荷17360 kw。

目前,全县小水电装机容量7715 kw,约占全县最大供电负荷的44%,但由于其规模小,无调节能力,不能调峰,造成负荷高峰期和农忙季节县网拉闸限电现象频繁。

据歙县供电局编制的《歙县电网发展规划》(1996~2000~2010年)预测,2001~2005年全县用电设备装机容量的年递增率为12%,2006~2010年期间年平均递增率为8%。

因此,无论从电网的自身发展和供电水平看,华昌电站的兴建都是非常必要的。

2.3.2 工程规模
(1)径流调节计算
华昌水电站属径流电站,故本次设计的电站能量指标计算采用以日为时段的丰、平、枯三个典型年的径流资料按日调节水电站简化办法计算。

经计算,华昌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为394.6×104kw∙h,保证出力347.7kw,装机年利用小时数3132h。

(2)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选择
华昌水电站位于昌源河上的昌溪,水库尾部邻近石潭电站。

石潭电站设计尾水位,在正常情况下不影响石潭电站发电。

在行洪时应尽量不影响石潭电站和堰坝上游两岸农
田的防洪,不能降低其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确定堰坝上游两岸农田设防标准重现期为5年。

鉴于现状防洪标准较低,本次设计考虑遭遇5年一遇洪水时华昌水电站水库尾水基本不影响上游两岸农田防洪来控制。

选择华昌水电站正常蓄水位为。

(3)装机容量确定
根据华昌水电站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确定装机规模1280kw,拟对装机容量为2×630kw、3×400kw和4×320kw三个装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各装机方案的工程特性及各项经济指标见表。

经过比较各方案的工程特性和技术经济指标,确定采用方案一2×630kw装机容量。

表装机方案比较表
2.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
2.4.1 工程等级标准
华昌水电站电站装机容量1260kw,以发电效益为单一目标,水库总库容为9.6×104m3,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登记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确定本工程为V等工程,电站规模为小(2)型电站。

由于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以下,地震加速度峰值小于,故可不考虑工程的抗震问题。

主要建筑物堰坝、发电厂房、导流建筑物等均为5级建筑物。

确定各建筑物洪水标准见表.1。

表.1 建筑物洪水标准表
枢纽建筑物特征水位及流量
华昌水电站的枢纽建筑物的各项特征水位及流量如下:
水电站正常蓄水位:120.00 m;
水电站设计洪水位:;
水电站校核洪水位:121.902 m;
坝址设计洪峰流量:1966.8 m3/s;
坝址校核洪峰流量:2182.2 m3/s;
堰坝(下游)设计洪水位:;
堰坝(下游)校核洪水位:;
水电站死水位:;
水电站发电尾水位:110.80 m。

2.4.3 工程总体布置
本工程以发电为单一开发目标,枢纽建筑物主要有拦河堰坝、发电厂房、升压站等。

根据坝址、厂址区的地形、地质、施工条件等因素,按就近取材的原则,选定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如下:
堰坝位于昌源河昌溪村上游1000m处,为橡胶坝,最大坝高。

溢洪道布置在河床坝段,溢流堰坝顶安装橡胶坝袋。

发电厂房为地面式,位于堰坝右坝端的阶地上。

主厂房平面尺寸为18.4×m,其中
主机间平面尺寸为12.4×,安装间平面尺寸为6×,安装间布置在主机间右侧,正对进厂公路,便于设备进厂。

中控室、励磁变室布置在发电机层右端,其上层为安装间,层高4m。

升压站采用户外式,布置在厂房的右侧,地面高程,面积为100m2。

水电站总体布置见附图2。

坝线和厂址的选择
本工程所在的河段宽度大致在70~120m左右,本坝线的上下游均较窄,大致在75~95m左右,本坝线所在的下游最宽处为105m。

若坝线放置在上下游最窄处,从堰坝地形地质条件来看,由于河道宽度较窄,对溢流坝段的工程布置较困难,势必将抬高洪水位对上游造成不利影响;若将坝线放置在坝河道最宽处,虽然有利于工程布置,由于下游河道宽度有限,水位受下游顶托,依靠加大泄洪宽度降低洪水位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将坝线布置在昌溪村上游1000m处,经工程布置后堰坝净行洪宽度仍可保持80m,不会过分增加上游的行洪宽度,距上下游居民均有一定距离,不需移民,且该坝线左岸山坡陡竣,岩石裸露,工程地质十分有利,故将堰坝坝线布置在此。

根据厂址处地形地质条件,本次设计选择的厂址于昌溪村上游约1 km的右岸的阶地上。

该处地势较为平坦,现状地面高程为,河床高程,发电正常尾水位。

该位置河槽宽约95m,且有规划的华昌至霞坑公路经过厂址附近。

根据地质勘探,厂址处覆盖层厚3.5~,为坡积堆积的棕黄色粘土,呈硬塑状态,含碎石。

下覆岩石主要为暗绿色千枚岩,呈中等风化和新鲜状态,满足厂房基地承载力要求。

2.4.5 挡(泄)水建筑物
(1)坝型选择
由于坝址浪岸山坡陡竣,只能布置河床式溢洪道。

坝址处河床狭窄,溢洪道占据了整个河床。

坝型为避免河床淤积和对上游防洪产生影响,应采用活动坝。

本次设计选择水力自控翻板门活动坝和橡胶坝两种型式进行比较。

两方案经济技术对比见表-1。

表-1 各坝型方案的主要工程技术指标对比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