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1 买文具(1)|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1 买文具(1)|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购物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算法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购物情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购物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购物问题。
2.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算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课件、购物清单、计算器。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在购物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购物清单算出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吗?”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注意计算方法。
(3)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
(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3)教师点评,强调解题规范和注意事项。
4. 巩固拓展
(1)教师出示拓展题,学生尝试解决。
(2)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购物问题的解决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6.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板书设计
1. 购物清单
2. 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3. 解决购物问题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购物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解决购物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学生尝试计算和教师巡回指导的部分。
这个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计算错误、选择错误的算法等,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指导和反馈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至关重要。
详细补充和说明:
1. 学生尝试计算
在这个环节,学生需要根据购物清单上的物品和价格,计算出总共需要支付的金额。
这个过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购物清单上的信息,如商品名称、数量和单价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计算的提示,如先计算相同商品的总价,再进行加法运算;或者使用计算器进行验证等。
2. 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尝试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教师的指导不应仅仅是纠正错误,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计算方法。
例如,如果学生选择了错误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算法不适用,以及正确的算法是什么。
如果学生计算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找出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3.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学生完成计算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倾听,及时给予反馈,对于学生的正确计算给予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给予纠正和指导。
4. 教师点评并总结计算方法
在学生汇报结束后,教师应进行点评,强调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总结出一些计算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以上的补充和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在“探究新知”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继续补充和说明“探究新知”环节中的重点细节:
5. 教师的角色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是指导者,也是促进者。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教师的指导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旨在帮助学
生发现问题的本质,理解数学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的反馈应该及时、具体,能够指出学生的错误,同时提供改进的方向。
6. 学生的参与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这个环节成功的关键。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且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
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习他人的解题方法,并能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7. 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探究新知”环节中,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支持的学习氛围。
这样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自由,从而更愿意尝试和犯错误。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任何问题,无论这些问题看起来多么简单或复杂。
同时,教师应该接受学生的错误,并将其视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并愿意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
8. 评价与反馈
在学生完成计算并汇报后,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反馈。
教师的评价应该基于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对错。
教师应该赞扬学生的努力,鼓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
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这种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以上的补充和说明,我们可以看到,“探究新知”环节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多个角色,包括指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
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是这个环节成功的关键。
同时,教师还需要营造一个积极、支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想法,并从错误中学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