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2017中考语文冲刺试题(二)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恻隐(cè)执拗(niù)忧心忡忡(cōng)身材匀称(ch èn)
B.剽悍(piāo)黄晕(yūn)鲜为人知(xiān)重峦叠嶂(li án)
C.挑衅(xìn)屏息(bǐng)如坐针毡(zhān)草长莺飞(y īng)
D.溅落(jiàn)憔悴(cuì)跋山涉水(bá)日薄西山(báo)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阔绰威摄有例可援左右蓬源
B.狩猎发髻仙露琼桨穷困缭倒
C.蹒姗琐屑独具惠眼不求甚解
D.惬意销蚀孤陋寡闻自知之明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
(1)他缓缓转过身去,在黑板上________(优雅幽雅优美)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
(2)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___(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3),叶底黄鹂一两声,日常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
(4)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8)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艾青《我爱这土地》)
(9)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鲁迅《社戏》)
(10)远远的街灯明了,。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①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
②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典范。
③诗人安慰友人杜少府说,只要天下有我这个知己活着,既然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同比邻而居一样。
④言下之意,我们都是大丈夫,大丈夫志在四海,能为国家建功立业,不能顾念朋友之间的长相聚首了。
⑤正因为有这样的豪情壮志,他才在最后一联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第③句划线部分有语病,请修改。
(1分)
(2)请给第④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3)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
6.阅读名著。
(任选一题,2分)
(1)《小王子》这部作品充满了诗情与智慧,作者是(国籍)。
小王子居住的星球非常小,叫作,在这个星球上,一天可以看到回日落。
(2)《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乘坐“”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他探险寻宝的目的是。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赛题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它力求通过诗词知识的比拼和对诗词的赏析,带动全民重温经典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每场比赛开场时都由百人团齐声朗诵节目组精心选择的开场诗词。
(1)材料一是《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开场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它的构图创意。
(2分)
(2)百人团将在下期节目开场时朗诵唐宋诗词名篇。
下列作品不适合的一项是()(2分)
A.《渔家傲》(范仲淹)
B.《望岳》(杜甫)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亮点。
(2分)
(4)根据拼音提示,将下面名句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fùyǒushīshūqìzìhuá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①小时候,只是几次英语考试考砸了,父母或老师是否就说你在语言上没有天赋?你是否认同他们的说法,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从此在英语这一门功课上得过且过?也许,你只是爱没心没肺地说几句笑,身边的人是否就评价你是个幽默的人?而你是否认同了他们的评价,在日后的每一次聊天里都刻意找寻展现自己“幽默”一面的机会,却时不时也会不小心玩砸、把气氛搞到非常尴尬?
②“没有语言天赋”也好,“幽默”也罢,这些他人给我们贴上的标签,看似是在了解情况后作出了负责任的评价,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不愿意深入了解便匆忙将人分类的一种精神偷懒。
但糟糕的是,如
果我们认同于他人一时贴上的“标签”,有意维持正面“标签”给自己带来的形象,对负面“标签”也采取消极认可的态度,那对我们的成长将是非常不利的。
③读初中的时候,也许真是有些天赋的因素,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位列年级前茅,而数学成绩却往往惨不忍睹。
家长也好,班主任也好,都说这孩子有语言天赋,适合读文科,理科只能说是马马虎虎。
在这些“标签”的影响下,我也开始认为自己真的有语言天赋,在英语学习上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功夫,而既然不适合读理科,那数理化就随便应付一下得了。
④到了高中,由于被分配到实验班,身边不乏优秀而又刻苦的同学,在这里,我的英语天赋比不过别人的朝夕努力,我的数学更是惨得一塌糊涂。
我迷茫了,难道天赋不是比努力更重要吗?为什么天赋还会输给努力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逃避去想这些问题,将最好的时间荒废在网吧上。
但高二以后,我开始有意去恶补数学,在英语上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两门功课的成绩都排到了前列的位置。
⑤这其中的改变涉及到了乔希.维茨金《学习之道》里说的两种思维模式,分别叫做“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
持有“整体理论”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很聪明、很有天赋,并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必须归功于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一种固定的、无法再改变的“整体”。
而采取“渐进理论”的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目前的成绩有赖于不懈的努力,并认为循序渐进地努力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
在遇到挑战时,“渐进理论”者更有可能去迎接挑战,将未来的成功与当下努力联系在一起;而“整体理论”者则容易感到焦躁不安,并以简单的“聪明”、“愚笨”或是好、坏来评价自身,倾向于采取“无助反应”。
⑥对“整体理论”者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外乎是别人有意无意给他们贴上后产生了自我认同的一种“标签”。
初中的时候,我认同了父母老师给我贴的“标签”,采取了“整体理论”的思维模式,在英语方面认为“天生我材”,不需要太努力,在数学上则深信自己“生来不是那块料”,努力了也没用,于是他人贴“标签”时的精神偷懒转化成了自己在学习道路上实际偷懒。
⑦等到升上高中,在真正优秀而又刻苦的人面前,所谓的“天赋”根本不堪一击,我便又跟大部分“整体理论”者一样,开始逃避现实。
所幸的是,在迷失过后,我尝试了去努力,无意间成了一名“渐进理论”者,最终也靠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过,我要讨论的既不是努力跟天赋哪个更重要,也不是努力了是否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而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标签。
正面的标签固然是一种肯定,但如果我们美滋滋地享受着这些标签给自己带来的飘飘然,并在生活中刻意寻找机会去证明这些标签的正确性,那我们自身就会被标签所绑架,要么拼命维持标签给自己树立的形象,要么某一天被标签外的因素所打败。
同样地,一旦我们认同了反面的标签,那我们在某一方面就很难再取得成长,面对人生中的失败时更容易放弃自己,在沮丧中日趋沉沦。
⑧生活中不乏这种以“天赋论”去论断他人及自身的人,我们必须小心他们给我们贴上的标签,当然,更要小心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选自《广州日报》)
8.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简述第①小节在文中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标签”。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1.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 (3分)
A.“整体理论”者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别人给他们贴上后产生自我认同的一种“标签”。
B.采取“渐进理论”的人,认为循序渐进地努力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将未来的成功与当下努力联系在一起。
C.文章写“我”的经历,并不是为了突出文章的故事性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是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趣味,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说服力。
D.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重点阐述了人不能随意给别人或自己“贴标签”这个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18分)
好感
朱鸿
①常听老人说,人生喜忧参半,但我的人生却因收藏“好感”而时时充满快乐。
②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遂把一百元人民币呈给售票员。
售票员皱眉,不高兴。
当然不高兴,因为我只有两站路,而且找钱几乎会用尽她所有的零钱。
售票员的不高兴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
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站,他也两站,一元钱就不用找了。
”售票员转阴为晴,退了我的钱。
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我谢了邻座的先生,下车告别之际又谢谢他。
他四十岁的样子,湖北仙桃人,在西安工作,住丈八路潘家庄。
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
③还有一次,我匆匆上课,出了小区才发现因为换衣服忘了带钱,但如果返回取钱,我就会迟到。
我呼住一辆三轮车,司机让我上车。
我站着未动,对他说:“我坐过你的车。
”司机说:“好像坐过。
”“我今天还要坐你的车。
”“没有问题,请上来吧。
”我说:“今天我忘了带钱,你能不能拉我?”司机一愣,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
”我说:“谢谢你!我肯定会付你钱的。
”于是坐了他的车,嘱他拉我至长安路。
到站我又谢谢他,就跨桥进校上课了。
④之后有数月我没有碰到这个司机,遂觉亏欠。
从明德门至长安
路一程五元,然而这司机就是靠一程五元的累积维持生计的。
夏天的黄昏,我在路上走着,忽见他驾着三轮车迎面驶来,赶紧喊他。
他停下来,等我上车。
我说:“我一直在寻你。
”他说:“寻我?干什么?”我说:“春天我坐你的车到长安路,没有付钱,今天付给你。
”我掏出五十元,当作付他十倍的车钱,并说:“谢谢你,你那天没有拒绝我。
不要找了!”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我说:“行,行!”就走了。
这种好感来而往之,是循环的,我也收藏了。
⑤三十年来,我总会想起一位陌生的兄长,并久享他所赠我的好感。
那是1984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
我想吃一顿羊肉泡馍,便进馆子排队买票。
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知道钱不够。
难免羞愧,便打算抽身放弃。
这时候有一个青年越过两人,挤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
”就数了九毛钱给了服务员。
我心里滚烫,并以目光致谢,他声色平静地回应了我,悄然返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排队。
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向他微笑。
这是一个敦实的小伙子,肤色略黑,充盈着一种可以信赖的英气。
他所赠的好感我已经收藏了多年,早就增值了。
⑥陌生兄长的赠予在我心中悄然生根。
一次,适逢一个妇女刷卡乘车,她连刷三次也未反应,又没有两元的零钱可以投箱,司机便转方向盘准备把车开向路边,喊她下车。
当此之际,我想起了多年前为我补够钱让我吃了一顿羊肉泡馍的那位陌生的兄长……于是我走过去,替她刷了卡,那一刻我对自己很是满意,因为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
⑦从此以后,在公交车上,但凡碰到老者或残疾者,我便会给他们让座;在路上,碰到匍匐在地的乞丐,我也会给他盒子里放一点零钱;在街上,碰到弱者受欺,我更会仗义为弱势而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感可以任凭创造,可以常有。
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阅读选文②~⑤段,完成下面表格。
(4分)
段落②③~④⑤
概括内容我乘公交车没零钱,邻座先生帮我付车费。
A B A:
B: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3分)
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14.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第⑤段中“增值”的内涵。
(举一例即可)(3分)
16.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4分)
(1)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 __________________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__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________________
18.选出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无以从致书观以土砾凸者为丘(《幼时记趣》)
B.人非生而知之者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C.吾从而师之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D.则又请焉则有去国还乡(《岳阳楼记》)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0.(甲)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求学时借书抄书之艰,求师叩问之难;(乙)文论述了为师“传道受业解惑”的性质、作用,及“”的原则。
(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中的“狂”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2分)
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有何用意?(2分)
四、作文(50分)
23.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其中的“共享”意即“分享”,如,将自己喜爱的物品或成功的方法、学习的经验等与别人共同拥有。
请以“共享让我们一起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
一、
1.C(2分)
2.D(2分)
3.(1)优雅
(2)防患未然(“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
“未雨绸缪”指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防微杜渐”指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2分)
4.
(1)隔江犹唱后庭花(2)归雁入胡天(3)池上碧苔三四点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无案牍之劳形(6)忧谗畏讥
(7)壮士十年归(8)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9)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10)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6分)
5、(1)“既然”改为“即使”(1分)017中考语文冲刺试题(二)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恻隐(cè)执拗(niù)忧心忡忡(cōng)身材匀称(ch èn)
B.剽悍(piāo)黄晕(yūn)鲜为人知(xiān)重峦叠嶂(li án)
C.挑衅(xìn)屏息(bǐng)如坐针毡(zhān)草长莺飞(y īng)
D.溅落(jiàn)憔悴(cuì)跋山涉水(bá)日薄西山(báo)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阔绰威摄有例可援左右蓬源
B.狩猎发髻仙露琼桨穷困缭倒
C.蹒姗琐屑独具惠眼不求甚解
D.惬意销蚀孤陋寡闻自知之明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
(1)他缓缓转过身去,在黑板上________(优雅幽雅优美)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
(2)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___(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3),叶底黄鹂一两声,日常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
(4)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8)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艾青《我爱这土地》)
(9)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鲁迅《社戏》)
(10)远远的街灯明了,。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①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
②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典范。
③诗人安慰友人杜少府说,只要天下有我这个知己活着,既然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同比邻而居一样。
④言下之意,我们都是大丈夫,大丈夫志在四海,能为国家建功立业,不能顾念朋友之间的长相聚首了。
⑤正因为有这样的豪情壮志,他才在最后一联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第③句划线部分有语病,请修改。
(1分)
(2)请给第④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3)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
6.阅读名著。
(任选一题,2分)
(1)《小王子》这部作品充满了诗情与智慧,作者是(国籍)。
小王子居住的星球非常小,叫作,在这个星球上,一天可以看到回日落。
(2)《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乘坐“”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他探险寻宝的目的是。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赛题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它力求通过诗词知识的比拼和对诗词的赏析,带动全民重温经典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每场比赛开场时都由百人团齐声朗诵节目组精心选择的开场诗词。
(1)材料一是《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开场画面。
请用简洁的
语言说明它的构图创意。
(2分)
(2)百人团将在下期节目开场时朗诵唐宋诗词名篇。
下列作品不适合的一项是()(2分)
A.《渔家傲》(范仲淹)
B.《望岳》(杜甫)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亮点。
(2分)
(4)根据拼音提示,将下面名句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fùyǒushīshūqìzìhuá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①小时候,只是几次英语考试考砸了,父母或老师是否就说你在语言上没有天赋?你是否认同他们的说法,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从此在英语这一门功课上得过且过?也许,你只是爱没心没肺地说几句笑,身边的人是否就评价你是个幽默的人?而你是否认同了他们的评价,在日后的每一次聊天里都刻意找寻展现自己“幽默”一面的机会,却时不时也会不小心玩砸、把气氛搞到非常尴尬?
②“没有语言天赋”也好,“幽默”也罢,这些他人给我们贴上的标签,看似是在了解情况后作出了负责任的评价,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不愿意深入了解便匆忙将人分类的一种精神偷懒。
但糟糕的是,如果我们认同于他人一时贴上的“标签”,有意维持正面“标签”给自己带来的形象,对负面“标签”也采取消极认可的态度,那对我们的成长将是非常不利的。
③读初中的时候,也许真是有些天赋的因素,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位列年级前茅,而数学成绩却往往惨不忍睹。
家长也好,班主任也好,都说这孩子有语言天赋,适合读文科,理科只能说是马马虎虎。
在这些“标签”的影响下,我也开始认为自己真的有语言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