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范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
教案
篇一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增很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学习用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段的主要能容。

3、练习给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教学重点:
用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后能说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本课教学要求
二、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你认为写的表较好的语句。

2、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芦花村和水中雨来的描写得较好。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是:游泳本领高或“望着妈妈笑”)
三、指导读第二部分(全程同前)。

这一部分主要降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小标题:上夜校念书或“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四、指导读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小标题:掩护李大叔或“把缸搬回原地方”。


五、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语句,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是怎样同敌人进行斗争的?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
(敌人:盘问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雨来:应付不上当不屈服)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雨来和敌人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小标题:与敌人进行斗争或“什么也没看见”)
六、指导读第五五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写的美的句子,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指导读第六部分。

自读课文,画出水中雨来的句子,想一想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八、讨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雨来有什么优秀的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九、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录写的美的句子。

3、背诵写的比较好的段。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1、雨来游泳本领高
2、雨来上夜校
3、雨来掩护李大叔
4、雨来与鬼子作斗争
5、河沿上的枪声
6、雨来没有死
篇二
1、认识本课必须会的八个字。

2、给课文分段,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意思。

二、教学重点:
学习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优秀品格。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给文章分段
四、教学准备:
小英雄雨来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课课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英雄雨来》,学习他的光荣事迹。

2、首先学习本课涉及到的生字词,这样才不会给学生阅读课文造成障碍。

3、阅读全篇课文,边读边带着以下问题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4、给文章分为几个部分,给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5、小组交流自己给标题起的名字,评一评谁起的小标题最合理
6、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和《夜莺的歌声》相比,《小英雄雨来》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3)说说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7、欣赏雨来的图片,了解雨来的形象。

8、让学生谈谈自己读完文章的感受。

9、文章有很多处进行景物描写,画出来后进行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用处。

六、教学结束:
要求学生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篇三
《小英雄雨来》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选入了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作者管桦曾说过,雨来的形象绝不是凭空想像的。

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

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那场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4.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学法:
阅读提示自学法。

教学流程:
一、自然导入,从容破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该学习哪篇课文了?(生答。


师:(板书“雨来”)同学们,这个课题写得完整吗?还少什么?
师:(板书“英雄”)这次课题写完整了吧?
师:(板书“小”)现在谁来说一说通过课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初步感知文题在文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评:这才是语文课。

新课伊始,教师就已从课题入手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学生从课题中感悟到了语言的精妙。

二、浏览课文,抓住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说明:课文篇幅很长,约3 300字。

)师:你们还记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我们什么知识吗?(参考答案: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谁还记得,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了我们哪些
加快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由课文的篇幅“长”,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使选择的学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更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运用时才会更得心应手。


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习之初,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既紧扣单元训练点,又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法可循。

三、完整读文,了解大意
1.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注意听清老师的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
要求:不能只为了读得快而忽略了课文的内容,一定要把课文读明白。

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2:这篇课文有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在读文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

(用时约11分钟。


3.回答问题,汇报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防止学生走进只追求阅读速度而忽略文章内容的误区。

这一环节的设置,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评:在读文之前提出阅读要求,是培养学生有意识读书、有目的读书的一个必要过程。

它使学生的阅读不仅是一个练
习朗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

这样的阅读正是我们提倡的。

四、播放录像,理清脉络
1.师:课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大家一定要仔细观看,在录像播放的过程中,每播放完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要记得提醒老师按“暂停”。

2.每暂停一次,就指定一名学生把这部分的段落大意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录像的运用,直观地将课文内容呈现在了学生面前。

“让学生叫暂停”的方法,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观看录像的目的性。

每一次叫暂停,都是学生把文本的内容与眼前影像进行融合、分析、整理的过程。

对于篇幅如此长的课文,这个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还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评:看似随意的“叫停”,却融入了教师的指导。

利用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把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声地落实了训练点。

怎一个“巧”字了得!
五、抓住要点,凝炼语言
1.师:谁还记得拟定小标题有哪两个要求?(抓住内容要点、语言简练贴切。


2.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在黑板上概括出的六部分的段意,把它再提炼成六个小标题呢?
3. 师: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拟定小标题。

总结概括式引用原句式
①游泳本领高①“望着妈妈笑”
②上夜校念书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掩护李大叔③“把缸搬回原地”
④与鬼子作斗争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河沿上的枪声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⑥“雨来没有死”
(设计意图: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与直接通过六部分内容来概括小标题相比,不仅大大降低了概括的难度,还可使学生分清“段意”与“小标题”的异同,一举两得。

)评:高年级的语文课应该“厚重”。

而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拟订小标题正是课标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力体现。

六、联系全文,分清层次
师:通过这六个小标题,同学们觉得哪部分是故事的**?那么不要第一部分行不行?为什么?不要第二部分呢?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把你认为最能说明雨来特点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并说出原因。

(相机引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并指导学生理解、朗读、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能引导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


评:由感知文章脉络到引导学生体悟雨来的内心,“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理解文本的训练吗?不是,这是个性情感体验的升华!
七、总结方法,课外拓展
师: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40分钟就学完了,你们真了不起!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学习效率为什么这么高?提高阅读速度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的有效方法,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师: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收集其他的加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着给自己喜欢的文章加小标题,然后发到班级信箱里与大家交流。

总评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学完3300多字的中篇小说,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个难题。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落实了训练点。

在教学中,教师牢牢抓住了单元训练的重点,进行了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

巧妙运用看录像“叫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每一部分内容。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解题、默读、浏览、表达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

尤其是教师特别注意
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针对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拟订小标题,并将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