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完全相同的几何体是()
A. B. C. D.
2.六棱柱共有()条棱.
A. 16
B. 17
C. 18
D. 20
3.下列几何体由三个面围成的是()
A. 圆柱
B. 三棱锥
C. 球
D. 三棱柱
4.下面几何体中为圆柱的是()
A. B. C. D.
5.把下列图形折成正方体的盒子,折好后与“祝”相对的字是()
A. 利
B. 你
C. 顺
D. 考
6.下列数轴画正确的是()
A. B. C. D.
7.如果向东走20m记为+20m,则向西走300m记为()
A. +300m
B. -20m
C. +20m
D. -300m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整数和正分数统称正有理数
B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整数
C. 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有理数
D. 0不是有理数
9.下列各组单项式中,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 3x 3y 与3xy 3 B. 2ab 2与﹣3a 2b C. a 2与b 2
D. ﹣2xy 与3 yx
10.计算2234x x -+的结果为( ) A. -7x 2
B. 7x 2
C. -x 2
D. x 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单项式5xy -的系数是__________. 12.若2
13
-
xy 与5m n x y 是同类项,则m n -=__________. 13.找规律填数:﹣1,2,﹣4,8,________ 14.-11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
15.太阳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米. 16.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截面最多是
边形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7.计算:
(1)(12)(3)(67)(8)---+--- (2)4
3
1(3)[4(2)]6-⨯----÷
18.如图是几个正方体所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正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19.若a+12与-8+b 互为相反数,求a 与b 的和.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20.先化简,再求值:
(2+x )(2﹣x )+(x ﹣1)(x ﹣5),其中
x=3
2
. 21.代数式(
)(
)
3
3
3
123x x x ---+的值与x 的值有关吗?请说明理由
22.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以及它们的相反数,并用“<”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 ﹣1.5,0,2,﹣3.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23.某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单价是10元,儿童单价是4元.某旅行团有a 名成人和b 名儿童;那么:
()1该旅行团应付多少的门票费.
()2如果该旅行团有32个成人,10个儿童,那么该旅行团应付多少的门票费.
24.如图所示
(1)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
数为﹣2.点B 在点A 右边距A 点4个单位长度,求点B 所对应的数; (2)在A 、B 两点位于第(1)题所在的位置开始,点A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当点A 运动到﹣6所在的点处时,求A ,B 两点间距离.
(3)当A 、B 两点位于第(2)题结束所在的位置,如果A 点静止不动,B 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时,经过多长时间A ,B 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25.蜗牛从某点O 开始沿东西方向直线爬行,规定向东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西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
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厘米):53,10,8,6,12,10+-+--+-,
.问: (1)蜗牛最后否回到出发点O ?
(2)蜗牛离开出发点O 最远是多少厘米?
(3)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厘米奖励一粒芝麻,则蜗牛可得到多少粒芝麻?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完全相同的几何体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A.圆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而俯视图是圆,故本选项错误;B.长方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长方形,但不完全相同,故本选项错误;C.圆柱俯视图是圆,但主视图和左视图是长方形,故本选项错误;
D.正方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干什么个人正方形,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2.六棱柱共有()条棱.
A. 16
B. 17
C. 18
D. 2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棱柱的概念和特性:n棱柱共有3n条棱,即可求出.
【详解】根据棱柱的概念和特性:n棱柱共有3n条棱,则六棱柱共有18条棱,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n棱柱共有3n条棱.
3.下列几何体由三个面围成的是()
A. 圆柱
B. 三棱锥
C. 球
D. 三棱柱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别分析由几何体几个面围成的,解答出即可.
【详解】A. 圆柱由三个面围成的,符合题意;
B. 三棱锥由四个面围成的,不符合题意;
C. 球由一个面围成的,不符合题意;
D. 三棱柱由五个面围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面,熟悉各个物体的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

4.下面几何体中为圆柱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几何立体图形的认识。

根据立体图形的定义及其命名规则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A、此几何体是长方体;
B、此几何体是圆柱体从中斜切一半的几何体;
C、此几何体是圆台;
D、此几何体是圆柱体;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立体图形,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棱柱,球,圆台等.
5.把下列图形折成正方体的盒子,折好后与“祝”相对的字是()
A. 利
B. 你
C. 顺
D. 考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正方体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中隔一个相对进行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正方体的盒子共有六个面,其中面“祝”与面“利”相对,面“你”与面“试”相对,面“考”与面“顺”相对.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相对面上的文字,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正方体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中隔一个相对.
6.下列数轴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没有单位长度,故错误;B、没有正方向,故错误;C、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都符合数轴的条件,故正确;D、数轴的左边单位长度的表示有错误.
故选C.
考点:数轴.
7.如果向东走20m记为+20m,则向西走300m记为()
A. +300m
B. -20m
C. +20m
D. -300m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用正负数来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向东记为正,则向西就记为负,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解:如果向东走20m记作+20m,那么向西走300m记作-300m.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正负数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整数和正分数统称正有理数
B.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整数
C. 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有理数
D. 0不是有理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整数和有理数的概念,逐一判定即可.
【详解】A选项,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正整数和正分数统称正有理数,正确;
B选项,0也是整数,错误;
C选项,0也是有理数,错误;
D选项,0是有理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整数和有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9.下列各组单项式中,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A. 3x3y与3xy3
B. 2ab2与﹣3a2b
C. a2与b2
D. ﹣2xy与3 yx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解:A、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同,故A错误;
B、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同,故B错误;
C 、字母不同不是同类项,故C 错误;
D 、所含的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同类项的定义:如果两个单项式,它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就称这两个单项式为同类项. 10.计算2234x x -+的结果为( ) A. -7x 2 B. 7x 2
C. -x 2
D. x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求出答案. 【详解】-3x 2+4x 2=x 2. 故选:D .
【点睛】考查了合并同类项,正确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单项式5xy -的系数是_____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即可解答. 【详解】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数字因数, 单项式5xy -的系数是5- 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单项式的系数,熟练掌握单项式系数定义是解题关键. 12.若2
13
-
xy 与5m n x y 是同类项,则m n -=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得到1m =,2n =,再代入m n -,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得到1m =,2n =,则m n -=121-=-. 【点睛】本题考查同类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同类项的定义. 13.找规律填数:﹣1,2,﹣4,8,________ 【答案】﹣16 【解析】 【分析】
观察可看出从第二项开始分别是2的1次方,2次方,3次方,且奇数位置为负数,则我们可得到第5个数应该为-24.
【详解】解:由规律得: 第5个数应该为:-24=-16. 故答案为:-16.
【点睛】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出数字之间的联系,正确判定符号,得出运算规律,解决问题. 14.-11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 【答案】11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绝对值的意义求解即可. 【详解】解:−11的绝对值是11, 故答案为:11.
【点睛】此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本题的关键. 15.太阳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米. 【答案】6.96×108 【解析】 【分析】
先把696 000千米转化成696 000 000米,然后再用科学记数法记数记为6.96×
108米.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10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
绝对值小于1时,n 是负数.
【详解】解:696 000千米=696 000 000米=6.96×
108米. 【点睛】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的方法是:(1)确定a :a 是只有一位整数的数;(2)确定n :当原数的绝对值≥10时,n 为正整数,n 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为负整数,n 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数上的零). 16.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截面最多是 边形 【答案】六 【解析】
∵用平面去截正方体时最多与六个面相交得六边形,最少与三个面相交得三角形, ∴最多可以截出六边形.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7.计算:
(1)(12)(3)(67)(8)---+--- (2)4
3
1(3)[4(2)]6-⨯----÷ 【答案】(1)-68;(2)1 【解析】
试题分析:(1)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加法法则计算;
(2)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试题解析:(1)(-12)-(-3)+(-67)-(-8) =-12+3-67+8 =-68;
(2)-14×(-3)-[4-(-2)3]÷6 =-1×(-3)-[4-(-8)]÷6 =3-12÷6 =3-2 =1.
18.如图是几个正方体所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正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答案】作图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画出主视图:(1)按照自左到右的顺序,在俯视图的最下方依次标上1、2、3三个序号,注意,顺序不能乱;(2)三个序号就意味着几何体的主视图是有三列构成,因此,按照自左到右的顺序先画出有三个小正方形构成的长方形;(3)数出每列中小正方形的最大个数,这样,我们就知道,这几何体的主视图应该是3、2、4型;(4)在对应的小正方形的上面依次画出最大数目个小正方形,得到主视图.同理画出左视图.
试题解析:
点睛: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度是相等的;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度是相等的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是相等的.
19.若a+12与-8+b互为相反数,求a与b的和.
【答案】-4
【解析】
【分析】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直接联立等式,使(a+12)+(-8+b)=0,得到a与b的和.
【详解】∵a+12与-8+b互为相反数
∴(a+12)+(-8+b)=0
即a+12-8+b=0,
即a+b=-4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反数的概念,务必清楚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20.先化简,再求值:
(2+x )(2﹣x )+(x ﹣1)(x ﹣5),其中x=32
. 【答案】﹣6x +9,0.
【解析】
【分析】 根据平方差公式和多项式乘多项式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将x 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得解. 【详解】解:(2+x )(2﹣x )+(x ﹣1)(x ﹣5)
=4﹣x 2+x 2﹣6x+5
=﹣6x+9,
当x=32时,原式=﹣6×32
+9=﹣9+9=0. 21.代数式()()333
123x x x ---+的值与x 的值有关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该代数式的值与x 的值无关.
【解析】
【分析】 先对()()333
123x x x ---+去括号,再进行同类项合并,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该代数式的值与x 的值无关. 理由:()()333
123x x x ---+=333126x x x --++=5,故与x 的值无关.
【点睛】本题考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22.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以及它们的相反数,并用“<”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
﹣1.5,0,2,﹣3.
【答案】图见解析,-3<-2<-1.5<0<1.5<2<3.
【解析】
【分析】
先求出每个数
相反数,再在数轴上把各个数表示出来,根据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数大比较即可.
详解】如图,
∴-3<-2<-1.5<0<1.5<2<3.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和数轴,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数大.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23.某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单价是10元,儿童单价是4元.某旅行团有a 名成人和b 名儿童;那么: ()1该旅行团应付多少的门票费.
()2如果该旅行团有32个成人,10个儿童,那么该旅行团应付多少的门票费.
【答案】(1)旅行团应付()104a b +元的门票费;(2)他们应付360元门票费
【解析】
【分析】
(1)首先表示出成人的总花费,再表示出儿童的花费,然后求和即可;
(2)把数值代入(1)中的代数式求得答案即可.
【详解】解:()1该旅行团应付()104a b +元的门票费;
()2把32a =,10b =代入代数式104a b +,
得:1032410360⨯+⨯=(元),
因此,他们应付360元门票费.
【点睛】此题考查列代数式,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注意代数式的书写方法.
24.如图所示
(1)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2.点B 在点A 右边距A 点4个单位长度,求点B 所对应的数;
(2)在A 、B 两点位于第(1)题所在的位置开始,点A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当点A 运动到﹣6所在的点处时,求A ,B 两点间距离.
(3)当A 、B 两点位于第(2)题结束所在的位置,如果A 点静止不动,B 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
左运动时,经过多长时间A ,B 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答案】(1)2;(2)12个单位长度;(3)4秒或8秒.
【解析】
【分析】
(1)根据左减右加可求点B 所对应的数;
(2)先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运动时间,再根据列出=速度×时间求解即可;
(3)分两种情况:运动后的B 点在A 点右边4个单位长度;运动后的B 点在A 点左边4个单位长度;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1)-2+4=2.
故点B 所对应的数是2;
(2)(-2+6)÷2=2(秒),
4+(2+2)×2=12(个单位长度).
故A ,B 两点间距离是12个单位长度.
(3)运动后的B 点在A 点右边4个单位长度,
设经过x 秒长时间A ,B 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依题意有
2x=12-4,
解得x=4;
运动后的B 点在A 点左边4个单位长度,
设经过x 秒长时间A ,B 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依题意有
2x=12+4,
解得x=8.
故经过4秒或8秒长时间A ,B 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1)2;(2)12个单位长度;(3)4秒或8秒.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解答时根据行程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是关键.
25.蜗牛从某点O 开始沿东西方向直线爬行,规定向东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西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
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厘米):53,10,8,6,12,10+-+--+-,
.问: (1)蜗牛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O ?
(2)蜗牛离开出发点O 最远是多少厘米?
(3)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厘米奖励一粒芝麻,则蜗牛可得到多少粒芝麻?
【答案】(1)能回到原点;(2)蜗牛离开出发点O最远时是12厘米;(3)蜗牛一共得到54粒芝麻.
【解析】
【分析】
(1)把爬过
的路程记录相加,即可得解;(2)求出各段距离,然后根据正负数的意义解答;(3)求出爬行过的各段路程的绝对值的和,然后解答即可【详解】解:(1)5-3+10-8-6+12-10 =27-27,=0 所以,蜗牛最后能回到出发点;(2)蜗牛离开出发点O的距离依次为:5,2、12、4、2,10、0,
所以,蜗牛离开出发点O最远时是12厘米;
(3)|+5|+|-3|+|+10|+|-8|+|-6|+|+12|+|-10|,
=5+3+10+8+6+12+10
=54厘米
由于每爬1厘米奖励一粒芝麻,所以蜗牛一共得到54粒芝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负数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