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地理9月月考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地理9月月考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1~20题,每题2分,21~30题每题1分,共计50 (共13题;共50分)
1. (4分) (2019高二上·宿州期末) 下列各海峡附近的气温、降水量与下图对应的是()
A .
B .
C .
D .
2. (6分) (2016高三上·漳州期末)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
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K岛植被类型为()
A . 热带雨林
B . 热带草原
C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 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 . 海拔高
B . 种源丰富
C . 火山灰深厚
D . 光照充足
(3) K岛处于
A .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 .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3. (4分)地处我国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在山体垂直变化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在森林草场的交错带,树木只生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以下对“阴阳脸”现象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 阳坡温度高,人类活动将森林砍伐,只剩下草场
B . 山脉“阴阳脸”现象与自然原因无关,纯属人类活动所致
C . 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
D . 阳坡山地放牧与过度樵采毁坏了森林
4. (4分)读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题。
(1)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 . 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 . 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 . 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2)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该地区地质构造为地堑
B . 乙地背斜成谷
C . 丙地背斜成山
D . 丙丁之间有断层
5. (4分) (2019高一下·长春期中) 结合下面的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自然景观从X→Y→Z的变化产生的主导因素()
A . 水分
B . 热量
C . 海拔
D . 洋流
(2)珀斯自然带所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 .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 地中海气候
C . 热带草原气候
D . 热带沙漠气候
6. (4分) (2016高二上·北京期末) 读下图,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统计图。
回答下列各题。
(1)四地中与北京地区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关于四地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丙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B . 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C . 丁地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
D . 乙地所属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7. (4分) (2017高一下·宜昌月考) 图为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宫室遗址分布区域
A . 凸岸堆积岸
B . 凹岸堆积岸
C . 凸岸侵蚀岸
D . 凹岸侵蚀岸
(2)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 . 地形平坦利于建屋筑路,军事防御
B . 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C . 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交通便利
D . 用水航运便利,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8. (6分) (2020高一下·绥德期末)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是()
A . 水土流失
B . 土地荒漠化
C . 环境污染
D . 湿地破坏
(2)该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樵采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③
(3)该环境问题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图中的甲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 .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B . 大面积植树造林
C . 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 . 退耕还草
9. (4分)(2019·全国Ⅰ卷)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涞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小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 .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 .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 .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 .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 .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 . 水景增大,流速加快
C . 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 . 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10. (3分) (2013高一上·上饶月考) 不利于航行的地方是()
A . 从美国旧金山驶往巴拿马
B . 寒暖流交汇处
C . 北半球夏季油轮从波斯湾经马六甲海峡驶往日本
D . 从菲律宾驶往日本
11. (2分) (2017高二下·江苏会考) 冰壶(左图)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冰壶石来自苏格兰西海岸Ailsa Craig 岛的一个花岗岩采石场。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序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制作冰壶的岩石所属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 . A,①
B . B,②
C . C,④
D . D,⑤
(2)有关图6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只有③
B . 可能寻找到化石的是D岩石
C . 可能埋藏有石油的是C岩石
D . 石灰岩经过④作用形成大理岩
12. (2分) (2015高一上·宁城期末)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1)“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
A . ①②④
B . ①⑤⑥
C . ②③⑤
D . ②⑤⑥
(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
B . 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C . 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调节
D . 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
13. (3分) (2019高三上·嘉兴期末)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
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
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B . 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
C . 耕地分布南多北少
D . 扇体边缘有大量地下水溢出
(2)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生Fl至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 . 风力搬运、沉积作用
B . 变质作用
C . 冰川搬运、沉积作用
D . 地壳运动
二、综合题 (共3题;共50分)
14. (18分) (2019高二下·惠东开学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
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
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
(2)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
(3)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4)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
15. (12分)(2020·济宁模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史料记载,辽河的主河道入海口有不断西迁的过程,1909年前辽河水曾经大辽河入海;后因洪水,大部分河水改经现辽河入海;1958年人们修建水利工程将流向大辽河的河汊封闭,上游河水全部流向现辽河。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涨潮时海水向上爬升,流速较慢;落潮时流速比涨潮时大的多。
辽河口的潮间带景观独特,除了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盐地碱蓬,还有一种潮汐造就的美景-“潮汐树”。
“潮汐树”是由发育在海滩上的潮沟组成,潮沟类似河流的坡面冲沟,其形状如树,主干朝向海洋,树枝状分杈朝向陆地。
成规模、可观赏的“潮汐树”景观目前仅存在于辽河口一带。
近年来油井钻台和渔业养殖不断蚕食着河口的潮滩。
图1示意辽河口海岸线的变迁状况。
图2为辽河口的“潮汐树”景观。
(1)分析该地潮滩形成的自然原因及1945-1979年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2)简述“潮汐树”的形成过程。
(3)请就该地区“潮汐树”景观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16. (20.0分) (2019高一上·揭阳月考) 下图所示地区位于北纬30°—6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气候特征是________。
(2) B、C两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是________;冬雨夏干的地区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
(3) D处气候特征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0题,每题2分,21~30题每题1分,共计50 (共13题;共50分) 1-1、
2-1、
2-2、
2-3、
3-1、
4-1、
4-2、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8-3、
9-1、
9-2、
9-3、
10-1、
11-1、
11-2、
12-1、
12-2、
13-1、
13-2、
二、综合题 (共3题;共50分)
14-1、
14-2、
14-3、
14-4、
15-1、
15-2、
15-3、
16-1、
16-2、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