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08级第二学期第一阶段(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市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08级第一阶段考试试题
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共40题,每题1.5分)
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领土的最西、最北、最东、最南端,根据下图回答1~4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A.a、b
B.b、c
C.a、c
D.b、d
2.四地所在省区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3.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 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
(1)a和c分别位于哪个时区()
A.东六区、东八区
B.东五区、东九区
C.东四区、东九区
D.东六区、东十区
5.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A.满族、苗族、彝族、朝鲜族B.哈萨克族、布依族、侗族、瑶族
C.高山族、黎族、傣族、哈尼族D.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回族
6.兼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有长江、黄河两大河流经过,5种地形分布齐全的省级行政区是()
A.甘肃 B.青海C.四川 D.西藏
7.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8~11题。

8.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血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9.与E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
10.下列地区,河流有冰期的是()A.甲B.乙C.丙D.丁
11.F为一小岛,1月份小岛酉侧()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大 B.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大C.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小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小下图是几个省区轮廓图,读图判断12~14题。

12.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13.受台风影响最多的一个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关于各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的省会既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又是纺织工业中心
B.②省既有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又有全国性的商品棉基地
C.③省既是我国的煤炭工业基地,又是我国有色金属基地
D.④省既临黄海,又临东海
读某地7月份的平均气温图,回答15~16题。

15.A、B两地的地形可能是()
A.同为山地
B.A为山地、B为盆地
C.同为盆地
D.A为盆地、B为山地.
16.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A.E、F两地的地势高于四周B.E、F两地的地势低于四周
C.E地的地势高、F地的地势低D.E地的地势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据此回答17~19题。

17.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关于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北方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B.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8.关于淮河南北地理特点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淮河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
B.淮河以北的主要水果是柑橘,以南的主要水果是苹果
C.淮河以北的民居注重通风透气,以南的民居注重防寒保暖
D.淮河以北的森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南的森林以热带季雨林为主
19.我国各地的雨季、汛期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的。

一般来说,夏季风弱则()
A.南方雨季短,易形成旱灾 B.北方雨季长,易形成洪涝
C.南方雨季长,易形成凌汛 D.北方雨季短,易形成旱灾
读我国沿东经109°地形剖面图,回答20~21题。

20.B、C、D、E 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B.汉江谷地、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
C.黄土高原、渭河谷地、秦岭、汉江谷地
D.华北平原、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21.对图示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C为南北走向 B.B、D两地的河流,属长江流域的是D
C.B、D两地的河流,泥沙含量大的是B D.A、E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E 读下图,回答22~25题。

22.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23.山脉②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A.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
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D.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
24.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A.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D.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25.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图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a>b>c,并且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该地形区。

据此回答
26~27题。

2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坡山麓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B.①坡比③坡年降水量大
C.②为山谷,可能有河流经过
D.③坡适合种植柑橘
27.对该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0℃等温线大致在此处通过
B.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此处通过
C.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大致在该地区
D.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大致在此处通过
读某地表格资料。

据此回答28~30题:
28.该地所在地形区()A.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
B.没有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C.地貌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居住景观是“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
29.该地典型植被是()A.热带季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温带草原30.该地与120°E.31°N地区相比,一月均温较高,原因是()A.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B.海拔低,气温高
C.北部山脉的屏障作用D.受回归高气压带的影响
31.下列地理事物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读右下图完成32~33题。

32.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反映了该地区()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降水量中部少,四周多
C.气温中部高,四周低
D.侵蚀作用中部弱,四周强
33.这种水系多出现在()
A.背斜B.向斜C.地堑D.火山
我国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回答34~35题34.该河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①下渗②蒸发③降水减少④灌溉等引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36.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37~38图。

3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丙甲乙丁
D .丁乙丙甲
38.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甲地冬季漫长
B .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 .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 .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2006年湖区降雨明显少于往年,但湖水依然上涨。

据此回答39~40
39.纳木错湖水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是 ( )
A .植被覆盖增加
B .大气降水增加
C .冻土融化加剧
D .冰川融水增多
40.下列所示的湖泊与纳木错相似的是 ( )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
4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中A 为 海;B 为 海;
C 为 半岛;
D 为 半岛;
E 为 省;
F 为 省;
G 的行政中心是 ;
H 的简称是 。

42.读“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甲图为(1、7)月等温线,判断理由是。

(2)比较乙图中①、②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16.比较甲图中①、③两地的该月平均气温大小,并分析原因。

(4)图中④、⑤两地适合晒盐的是地,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下图为“我国沿某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F为山区,该地自然景观具有特征。

(2)A处气候类型为,该地形区主要经济作物有。

(3)E山脉南北两侧农田类型的差异。

(4)D处是山脉。

B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盐碱、。

(5)C平原区是我国(土壤)的主要分布区。

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有。

4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2)说出M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

15、简述R河流中游段的水文特征。

(4)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使图中A、B附近地区的土壤出现________问题。

高二第一阶段地理答案
(2)选择题
1—5 BACBD 6—10 CCDBC 11—15 ACCBA 16—20 DCADB
21—25 DBAAC 26—30 BAABC 31—35 CADDB 36—40 ABCDB
(3)综合题
41、渤海黄海辽东山东河南江苏呼和浩特晋
42、(1)横断垂直地带性
(2)亚热带季风气候甘蔗、油菜
(3)山脉以南为水田,山脉以北为旱地
(4)太行山旱涝、风沙
(5)黑土和黑钙土减少坡地耕种;结合植树造林防止土壤表层冲刷;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肥。

(任答两点即可)
43、(1)7 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①>②因为①为武夷山迎风坡。

(3)①<③因为①海拔高。

(4)④④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光照丰富,蒸发旺盛,有大片平坦的泥质滩涂44.(1)调节径流变化,具有防洪、灌溉和发电的功能;
使河流含沙量减小,减少河床淤积;
减少下游凌汛危害,遏制黄河断流现象。

(2)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人为因素主要是: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以及开矿等(3)水量较大,汛期出现在夏季,泥沙含量大,有结冰期
(4)次生盐碱化(盐渍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