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中的问题和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中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大学生创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相对于国外和发达地区的创业,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

创业环境不良是
其中一个制约因素。

本文从创业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府扶持政策以及金
融环境几方面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河北省创业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2-0021-02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作为大学生就业的有效补充,自主创业成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2009年是河北省就
业压力最大的一年,普通高校毕业生30.3万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已就业23.25万人,就业率达76.72%,目前,就业形势仍旧严峻。

面对此形势,河北省将继续努
力稳定和扩大就业,鼓励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有关资料表明,美国大学生创业率高达20%~30%,而我国仅有1%左右。


体到河北省,据对河北五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中有创业意愿的占52%,而创业的成功率只有0.3%,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可见,有创业冲动的大学生多,创业成功者寥寥无几。

这其中有创业者创业素质方面的缺陷,也有创业环境
因素的影响。

所谓创业环境是指创业者在创业中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合。

具体来说,包括政策环境、金融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教育和培训环境等。

大学
生创业总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外部条件,是影响创业成败
的客观因素。

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吸引投资者和创业者,并激励他们进行投资创
业活动。

所以,在本质上,创业环境反映社会对创业者和创业活动的重视程度,
以及给创业者提供创业极力和可能的创业机会。

本文着重分析河北省大学生创业
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以推动我省大学生创业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环境明显不足
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综合
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2002年,教育部在全国8所高校进行试点,河北省则
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

但时至今日,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国际流行的创业教育项目,多注重
创业企业课程,即创业课程体系KAB。

而在我国很多大学的课程计划中难以看到
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方案,只是在“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中零散地存在些许“创
业课程”的内容。

创业教育成为职业指导的点缀,成为大学教育中可有可无的内容。

(2)承担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专业水平欠缺。

创业课程被认为是无所谓的课,很多学校是由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兼任,成了某些教师为凑工作量、挣课时津
贴的临时之举。

他们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创业经验都很欠缺。

教学中,只是像
教授其他理论课一样来讲授创业课,最多是拿搜集来的创业案例来佐证理论。


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3)创业教育实践性差。

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真正创业能力的培
养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训练,缺少了实践这一重要环节,
所有的创业教育的质量将大打折扣。

而据调查,很多大学在创业基地建设上仍是
一片空白。

(4)学校内部创业氛围太冷,“创业大赛”的作用有限。

尽管有些学校在组织
一些“创业计划”大赛,但调查表明,这些大赛并没有起到营造整体创业氛围的作用。

有些学校虽然在市级、省级大赛中获奖,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校创业教育的成功,因为创业比赛只是少数人的活动,没能成为更多人参与创业、树立创业意识
的契机。

如何改变创业大赛中一枝独秀的状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社会文化环境不佳,创业氛围不浓
社会公众对创业的态度作为强有利的舆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
的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

由于受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择业观念以及根深蒂固的“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思想的影响,全社会还没有形成鼓励尝试、允许失败的宽松氛围。

尤其是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地处内陆,经济不甚发达,思想也相对保守。

与江浙一
带的沿海地区相比,缺少“走南闯北、勇于冒险”的创业精神和传统。

另外,官本
位思想比较严重。

所以,找一份稳定工作,比如公务员工作是很多大学生的首选。

把创业视为因没能力找到工作的无奈之举,是很丢面子的事,是四年大学生活的
失败。

这其中还有来自父母态度的影响。

在调查中,当问到:“父母支持你创业吗?”重复最多的答案是:“不支持。

”这充分表明了在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中,58.4%的家庭不支持大学生创业。

加上社会对创业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很多人
认为创业高不可攀。

正是因为上述因素的存在,大学生们不敢创业、不愿创业、
不甘创业,而习惯性地把“找工作”而不是“创业”看做毕业时要做的事。

3.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力度不足、信息不畅、执行不力
近几年来,为鼓励大学生创业,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
系列的扶持政策。

仅2009年河北省就相继出台《依靠科技创业促进普通高等学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实行“河北青年创业小额贷金钱目”的通知》、《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导航行动”的通知》等文件,在创业资金、税收、行
政服务、创业培训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这些政策
扶持作用的发挥。

(1)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诸如此类的优惠和帮扶政策,但因为缺少足够的宣传力度,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对此并不知晓,很多优惠权利并没能够享受到。

(2)优惠政策的实施中限制条件比较多。

比如:资金支持程序繁杂、扶持贷款限制多、一些税费减免政策具体落实不够。

(3)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政策缺少沟通,往往政出多门,导致具体执行者不知所措。

(4)扶持力度不够。

我省出台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部分优惠减免政策,其中包括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自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
免交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
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

而这些费用加起来,跟创业所需资金相比,实
在是杯水车薪。

比如证照费,只不过10多元。

就是享受这10多元的优惠政策,
也需要提交一系列的证明材料。

这种只局限于小额贷款、税费减免、证照减免的
优惠政策有些隔靴搔痒,难以为创业者提供实质性帮助。

4.融资环境较落后
发达国家因为针对个人创业的服务体系非常完善,所以他们的创业者只需要
专长,即他们只需要在具体创业项目方面的专业技术就可。

而在中国,由于缺乏
一个整体、有序的社会服务系统,创业者需要是一个全才,除创业所需的项目技
术外,管理、公关、融资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样都不能少,而融资环境的不发
达被认为是“创业失败“的首因。

由于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大学生创业
者信贷额度小,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再加上目前社会诚信危机,很多银行不愿
意为创业者提供贷款,使得融资环境很不理想。

具体到河北省,河北的风险投资
业发展较慢,投资机构少,资本规模小,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大学生创业者的
资金来源主要还是创业者自筹。

在对河北五所大学的学生调查中发现,63.3%的
大学生表示创业资金来源于父母亲友的支持,17.8%的大学生表示来自自己的积蓄,12.4%来自金融机构贷款。

由于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富裕,特
别是来自农村的家庭,供孩子上大学已力不从心,不可能提供创业资金。

因为无
米为炊,许多大学生空怀满腔创业激情却只能望洋兴叹。

二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对策
1.加强高校创业教育
(1)深化课程改革,将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培养全程。

首先,转变过去“就
业就是找工作”的观念,树立“创业也是就业,就业中包括自主式创业”的意识。

其次,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开设专业课程,还要开设创
业所需的课程,包括创业理论课程、经济、管理、法律、公关等方面的课程。


师资上,力求选择有创业经验的老师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

同时,邀请
成功人士来校开展教学和讲座。

如,河北工业大学聘请农民企业家武金良为第一
位“大学生创业导师”。

这样,老师们可以用他们自身的亲身体验阐述创业教育的
相关理论知识,使理论丰富化、鲜活化,变得可感知、可触摸。

另外,由这些一
线的创业当事人,现身说法,从而提供真实的力量,为高校学子树立有力的榜样。

(2)改变创业教育的实践缺失状况。

摒弃“课堂上当老板,教室里开公司”的“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性。

在讲授理论课程的同时,
在各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如建立大学科技园,形成知识、技术、智力、资金的密集,使其成为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器,既是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又是创
业实践的基地。

如河北大学工商学院2009年成立创业孵化园、邯郸市也在邯郸
学院成立了首家大学生孵化基地、邢台学院于2009年12月与河北强久集团联合
成立“邢久集团贸易进出口实训基地”。

(3)借助举办校级创业项目设计大赛、允许学生在上学期间创业等措施,激发学生创业欲望,浓厚高校创业氛围,使以往只有少数人参与的大赛成为吸引更
多拥有创业梦想的人的表演舞台。

2.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1)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创业舆论氛围。

运用创业的成功典型,在全社会弘扬创业精神。

改变广大家长的保守思想,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2)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是创业文化环境建设的保障。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力度,创造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良好秩序。

(3)建立服务平台。

对创业者而言,经验不足,信息缺乏是制约创业的两大因素。

所以,建立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评估、政策法规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弥
补大学生经验不足。

同时,建立大学生信息服务网络,使大学生及时获取政策、
人才等信息,了解市场动态。

一些学生表示,这些措施比小额贷款、减免税收等
更有吸引力。

3.强化政府扶持政策
(1)明确职责、统一大学生创业的主管部门和服务机构,保证政策的明确性和持续性、责任的确定性、执行的畅通性。

降低创业门槛,通过多种渠道提供“一
站式”服务,实施政府项目扶持、创业方案设计、风险评估、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2)加大各项优惠政策的力度,为创业者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包括增加扶持资金的额度、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简化审批程序等。

参考文献
[1]张曼琳、王瑾、张瑜.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优化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9~20
[2]杨皖苏、徐双杰.合肥市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J].科技与产业,2010(5)
[3]李燕凌.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10)
[4]许明、肖强、韦鸿鹏.广西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