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任城一中13-14学年高二上期中检测-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济宁任城一中13-14学年高二上期中检测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④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能体现文化影响的是()
①握手是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节,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
②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③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美国人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
④中国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大到小排列;欧洲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小到大排列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3.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外国人来中国观光,同时又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
观赏自然风光和领略“异国风情”是跨境旅游的两个主要目的。
领略“异国风情”,实际上是在感受和体验()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世界文化的趋同性④不同文化的排他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傲慢的态度,也是一种学术的浅薄。
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③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④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与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
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C.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各国电影都有其特点,有人曾形象地概括: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法国电影吓你一跳,韩国电影青春学校。
回答6~7题。
6.从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
A.一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C.一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
D.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性
7.下列关于各国电影特点形成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由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
B.由各民族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决定
C.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D.由各民族间的区域性特点决定
8.中国菜如今有了官方标准英文译名。
如“红烧狮子头”在标准译法中被称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而不能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红烧狮子脑袋)。
如果外国客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的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诉的。
这体现了()
①中西方文化具有趋同性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④中华文化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9.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北方的游牧人经常以畜产品同农耕人交换粮食、茶叶、布匹、铁器等,这种互通有无的贸易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交融。
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②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途径
③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贸易活动促进了人口的迁徙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0.水用之于人生和社会的意义是广泛的。
用之于政治,《荀子·王制》
中就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用之于军事,则有“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之于交友,则有“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这表明()
①水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水在人类的解读中生发出特殊的文化意义③水是传统文化存在和继承的重要物质媒介④水的独特性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1.漫步在集美学村,一栋栋“穿西装,戴斗笠”式的教学和生活楼房,让人流连忘返。
传统闽南风味的燕尾脊、红砖墙与西洋风格的高石柱、花窗套融为一体,韵味无穷。
欣赏着这些优美的建筑,让人感悟到()
A.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的继承和借鉴
B.传统建筑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C.优秀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
12.“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②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要避免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合作与竞争
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要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我们要大力弘扬世界各国的文化
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
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
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
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汉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于2013年8月12日晚播出了“听写大会”第一期,节目让广大观众在电视荧屏前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唤醒了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我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一股“汉语热”。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所以能唤醒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是因为()
①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7.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8.近年来,乡村文化蓬勃发展,依托“乡村大舞台”在各村开展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类文化活动。
“乡村大舞台”真正使农民“舞”起
来,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②文化创新必须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③人民群众创造并享用文化④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艺术工作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学书法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这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这表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这些革命精神体现了所有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这些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这些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④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21.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许多至理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博爱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见贤思齐”等,在今天仍然是人们修身养性的基准。
这说明()
A.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是正确的
B.教育对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
C.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D.传统思想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有深刻影响
22.“农民工版《春天里》为何走红”?网友认为“歌曲折射出中国人的梦想和现实”“奋斗改变命运的精神让人感动”,文化学者认为他们展现了中国最真挚、最坦诚的灵魂,凸显了中国“沉默的大多数”的普通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美好的梦想。
上述文化现象启示我们()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②文化创新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③只有草根文化才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④文化创新必须以网络等大众媒体为依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2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24.“书圣”王羲之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特别是行书《兰亭集序》有如潇洒飘逸,骨骼清秀,蕴涵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
这说明()
①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④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美国某些战略家和别有用心的学者们急切地希望通过价值观念等软力量的灌输,牵引正在复兴的中国往西方的方向走,越来越多地显露出其“侵略性”。
这说明()
A.当今世界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文化有健康有益与腐朽没落之分
C.西方国家利用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霸权主义
D.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提高文化竞争力
二、非选择题:(50分)
26.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儒、道、释三家文化为主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渗透着古老东方民族的聪明和智
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传统文化即保留了其基本面貌,又以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融合了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逐步丰富完善了自我。
材料二:早在2000多年,我国古人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运·大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和谐社会”与“大同社会”两种理想之间的关系。
(6分)
27.材料一近年来,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某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该省的文化软实力。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
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
(10分)
材料二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
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12分)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我国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10分)
参考答案
1-5 BDAAB 6-10 BCCAA 11-15 ADBCD 16-20 DBABC 21-25 DCDCC 26.(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2分)(2)①“和谐社会”理想继承和发扬了“大同社会”理想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改造和剔除了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3分)
②“和谐社会”理想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大同社会”理想的发展、创新,并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容(3分)
27.(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5分)
②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繁荣昌盛。
所以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
(5分)(2)第一小问: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每点4分)
第二小问:①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5分)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