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嗜学翻译]张溥嗜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溥嗜学翻译]张溥嗜学
张溥嗜学篇1:《张溥嗜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导读:这篇文章表达了张溥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也表达了张溥很有才华的精神。

张溥嗜学
原文
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倾利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本文又名:《温额外•温录斋》•
译文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用手亲自抄写,抄完朗读一遍,马上烧掉,再抄写,这样六七遍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满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作文敏捷,各方人士向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很有名气。

1、解释:⑴已:;⑵焚:;⑶是:;(4)钞:;⑸草:;(6)毫:
2、翻译:(1)日沃汤数次:
(2)俄顷立就:
3、文中两处“名”字的词性和意思有何不同①②
参考答案
1、解释:(1)停止,完成;(2)焚烧;(3)这样;(4)通“抄”,抄写;(5)
草稿;(6)毛笔
2、翻译:(1)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几次。

(2)一会儿马上完成。

3、动词,命名、提名名词,名声
注释
(01)嗜(shi):爱好
(02)钞:通“抄”,抄写
(03)已:停止,完
(04)一过:一遍
(05)即:就
(06)焚:烧
(07)如是:像这样。

是:这样
(08)始:才
(09)管:笔管
(10)皲(j^n):冻裂
(11)沃:泡浸
(12)汤:热水
(13)名:命名
(14)斋:指书房
(15)征索:索取
(16)草:草稿
(17)毫:毛笔
(18)俄顷:一会儿
(19)就:完成(靠近)
(20)以故:因为这个原因
(21)名:名气
(22)录:抄写
道理
表达了张溥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也表达了张溥很有才华的精神启示
(1)我们要学习张溥,勤奋学习,认真刻苦。

(2)只要像张溥这样以学习为乐,就能达到这种求学的境界。

(3)努力,兴趣加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张溥嗜学篇2:张溥嗜学原文赏析及译文
张溥嗜学
原文
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倾利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本文又名:《温额外•温录斋》•
译文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用手亲自抄写,抄完朗读一遍,马上烧掉,再抄写,这样六七遍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满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作文敏捷,各方人士向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很有名气。

1、解释:(1)已:;(2)焚:;(3)是:;(4)钞:;(5)草:;(6)毫:
2、翻译:(1)日沃汤数次:
(2)俄顷立就:
3、文中两处“名”字的词性和意思有何不同?①②
参考答案
1、解释:(1)停止,完成;(2)焚烧;(3)这样;(4)通“抄”,抄写;(5)草稿;(6)毛笔
2、翻译:(1)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几次。

(2)一会儿马上完成。

3、动词,命名、提名;名词,名声
注释
(01)嗜(shi):爱好
(02)钞:通“抄”,抄写
(03)已:停止,完
(0 4)一过:一遍
(0 5)即:就
(0 6)焚:烧
(0 7)如是:像这样。

是:这样
(0 8)始:才
(0 9)管:笔管
(1 0)皲(j^n):冻裂
(1 1)沃:泡浸
(1 2)汤:热水
(1 3)名:命名
(1 4)斋:指书房
(1 5)征索:索取
(1 6)草:草稿
(1 7)毫:毛笔
(1 8)俄顷:一会儿
(1 9)就:完成(靠近)
(2 0)以故:因为这个原因
21)名:名气
22)录:抄写
道理
表达了张溥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也表达了张溥很有才华的精神。

启示
(1)我们要学习张溥,勤奋学习,认真刻苦。

(2)只要像张溥这样以学习为乐,就能达到这种求学的境界。

(3)努力,兴趣加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张溥嗜学篇3:张溥嗜学文言文翻译原文
张溥(pu)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做动词,命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
毫,俄顷立就,以故名(做名词,名气)高一时。

翻译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它烧掉。

继续再抄写,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很有名气。

相关背景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转年即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注: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的记载,见于《清世祖实录》卷15,何冠彪《顺治朝〈明史〉编纂考》一文首揭此事。

但清廷何时决议纂修,尚无确切史料证实。

清代官书中亦不见有关纂修《明史》的诏令,《清世祖实录》中仅见几位总裁于顺治二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钦奉圣谕,总裁《明史》”,并提出副总裁及纂修人员名单。

这种“钦奉圣谕”,很可能仅是早朝时的口头指示而已。

以往论著称顺治二年五月“诏修《明史》”,表述确实有所不当,准确言之为: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的纂修人员。

),得到了清廷认可。

其后,大学士冯铨、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为总裁,操办此事。

是年五月,由总裁提名副总裁和纂修官,并设收掌官七员,满字誊录十员,汉字誊录三十六员,揭开了清朝官方纂修《明史》的序幕。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

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

《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

如果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

假如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