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恒定电流 第二节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 为路端电压,I 为干路电流,a 、b 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 、ηb .由图可知ηa 、ηb 的值分别为( )
A.34、14
B.13、23
C.12、12
D.23、13
解析:由电源的U -I 图象可知,若电源的电动势为6U 0,则a 、b 两点处对应的路端电
压分别为4U 0、2U 0,电源的效率η=UI EI =U E ,所以ηa =U 1E =23,ηb =U 2E =1
3
.
答案:D
2.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定值电阻R 的阻值也为r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r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a 端向b 端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C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小
D.定值电阻R消耗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滑片从a端滑向b端,其接入阻值R Pb减小,由“串反并同”原则有,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电阻R消耗的功率增大,A、B、D错误;把电阻R当作电源内电阻(等效电源),则R内=2r,R Pb减小,且R Pb<2r,等效电源的输出功率减小,即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减小,C正确.
答案:C
3.(2016·福建质检)如图所示,灯泡A和灯光B原来都是正常发光的,现在突然灯光A 比原来变暗了些,灯泡B比原来变亮了些,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A.R3断路B.R2断路
C.R2短路D.R1短路
解析:若滑动变阻器R3断路,外电路总电阻增大,路端电压随之增大,A、B均变亮,故A错误;R2断路,外电阻增大,路端电压U增大,干路电流I减小,R3电流I3增大,则通过A 的电流I A=I-I3减小,A灯变暗.B灯电压U B=U-I A(R A+R1)增大,B灯变亮,符合题意,故B正确;R2短路,B灯不亮,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若R1短路,外电阻减小,路端电压U 减小,干路电流I增大,R3电流I3减小,则通过A的电流I A=I-I3增大,U A增大,A灯变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答案:B
4.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M为多种元件集成的电子元件,其阻值与两端所加的电压成正比(如R x=kU,其中k为正常数)且遵循欧姆定律,L1和L2是规格相同的小灯泡(其电阻可视为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R为可变电阻.现闭合开关S,调节可变电
阻R使其电阻值逐渐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L1变暗、L2变亮
B.通过电阻R的电流增大
C.电子元件M两端的电压变小
D.电源两端电压变小
解析:因M中阻值与电压成正比,故M中电流保持不变,故灯泡L2的亮度不变,调节R 的阻值变小,由并联电路分流规律可知,通过L1的电流变小,L1变暗,通过R的电流变大,A错误,B正确;由于电流不变,电源的内电压不变,故电源两端电压不变,D错误;L2两端电压不变,并联电路电压变小,则电子元件M两端的电压变大,C错误.
答案:B
5.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2 V,内阻r=1 Ω,电阻R1=5 Ω,R2=50 Ω,则( ) A.开关S断开时,A、B两端电压等于零
B.开关S闭合,电容器C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10 V
C.开关S闭合,电容器C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12 V
D.开关S闭合,电容器C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与电容大小有关
解析:开关S断开时,电阻R1相当于一段导线,A、B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选项A 错误;开关S闭合,电容器C充电后,电阻R2相当于一段导线,此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
电阻R1两端电压,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1两端电压U=ER1
R1+r
=10 V,与电容器电容的大小无关,选项B正确,C、D错误.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9 V,内电阻r=4.5 Ω,变阻器R1的最大电阻R m=5.0Ω,R2=1.5 Ω,R3=R4=1 000 Ω,平行板电容器C的两金属板水平放置.在开关S与a接触且当电路稳定时,电源恰好有最大的输出功率,在平行板电容器中间引入一带电微粒恰能静止.那么( )
A.在题设条件下,R1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3 Ω,电源的输出功率应为4.5 W
B.引入的微粒带负电,当开关接向b(未接触b)的过程中,微粒将向下运动
C.在题设条件下,当R1的阻值增大时,R2两端的电压增大
D.在题设条件下,当开关接向b后,流过R3的电流方向为d→c
解析:本题考查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意在借助含容电路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选项A中,在开关S与a接触且当电路稳定时,电源恰好有最大的输出功率,可知R1+R2=r,R2=1.5 Ω,则R1=3 Ω,电源的输出功率P m
=E2
4r
=4.5 W,故选项A正确;选项B中,在开关S与a接触且当电路稳定时,在平板电容器
正中央引入一带电微粒,也恰能静止,微粒受重力和电场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而上极板带正电,可知微粒带负电.当开关接向b(未接触b)的过程中,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未变,电场强度也不变,所以微粒不动,故选项B错误;选项C中,电容器所在的支路相当于断路,在题设条件下,R1和R2及电源构成串联电路,R1的阻值增大时,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R2两端的电压减小,故选项C错误;选项D中,在题设条件下,开关接a时,上极板带正电,当开关接向b后,下极板带正电,流过R3的电流方向为d→c,故选项D正确.答案:AD
7.
如图所示为两电源的U-I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①的电动势和内阻均比电源②大
B.当外接同样的电阻时,两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相等
C.当外接同样的电阻时,两电源的效率可能相等
D.不论外接多大的相同电阻,电源①的输出功率总比电源②的输出功率大
解析:
图线在U 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电源电动势,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因此A 正确;作外接电阻R 的伏安特性曲线分别交电源①、②的伏安特性曲线于S 1、S 2两点(如图所示),交点横、纵坐标的乘积IU 为电源的输出功率,由图可知,无论外接多大的相同电阻,两交点S 1、S 2的横、纵坐标的乘积不可能相等,且电源①的输出功率总比电源②的输出功率
大,故B 错误,D 正确;电源的效率η=P 出P 总=I 2R I 2R +r =R
R +r
,因此电源内阻不同则电源
效率不同,C 错误.
答案:AD 8.
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 E 、输出功率P R 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 r 随电流I 变化的图线画在了同一坐标系上,如图中的a 、b 、c 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直线a 表示电源的总功率P E -I 图线
B .曲线c 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P R -I 图线
C .电源的电动势E =3 V ,内电阻r =1 Ω
D .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P m =2 W
解析:电源的总功率P E =EI ,直线a 表示电源的总功率P E -I 图线,选项A 正确.电源的输出功率P R =UI =(E -Ir )I =EI -I 2
r ,曲线b 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P R -I 图线,曲线c 表示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 r -I 图线,选项B 错误.由直线a 的斜率可得电源的电动势E =4 V ,选项C 错误.当I =1 A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P m =2 W ,选项D 正确.
答案:AD 三、计算题
9.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3 V ,内阻为0.5 Ω;电路中的电阻R 1=R 2=2 Ω,R 4=R 5
=4 Ω,R 3=3 Ω,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求:
(1)闭合开关S 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2)R 1、R 4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 1、R 4的电流. 解析:
(1)根据题意画出其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由并联电阻规律得R 1与R 2的总电阻为1 Ω,
R 4与R 5的总电阻为2 Ω,所以外电路的总电阻为1.5 Ω.
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I =
E
R +r

总电流为I =31.5+0.5 A =1.5 A
路端电压U R =
R R +r E =1.5
2
×3 V=2.25 V ,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为2.25 V 根据欧姆定律I =U
R
得通过R 3的电流为I 3=U R 3=
2.25
3
A =0.75 A
所以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5 A -0.75 A =0.75 A.
(2)由分压原理得,R 1两端的电压为U R 1=1
1+2×2.25 V=0.75 V
所以R 4两端的电压是2.25 V -0.75 V =1.5 V
又因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0.75 A ,所以通过R 1与R 4的电流均为0.75
2 A =0.375 A.
答案:(1)2.25 V 0.75 A (2)R 1两端的电压为0.75 V ;R 4两端的电压是1.5 V 通过
R 1与R 4的电流均为0.375 A
10.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 1、R 2均为定值电阻,且R 1=100 Ω,R 2阻值未知,R 3为一滑动变阻器.当其滑片P 从左端滑至右端时,测得电源的路端电压随电源中流过的电流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A 、B 两点是滑片P 在变阻器的两个不同端点得到的.求:
(1)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定值电阻R 2的阻值;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析:(1)题中图乙中AB 延长线,交U 轴于20 V 处,交I 轴于1.0 A 处, 所以电源的电动势为E =20 V ,内阻r =
E
I 短
=20 Ω. (2)当P 滑到R 3的右端时,电路参数对应图乙中的B 点, 即U 2=4 V 、I 2=0.8 A ,得R 2=U 2I 2
=5 Ω.
(3)当P 滑到R 3的左端时,由图乙知此时U 外=16 V ,
I 总=0.2 A ,
所以R 外=U 外
I 总
=80 Ω 因为R 外=
R 1R 3
R 1+R 3
+R 2,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 3=300 Ω. 答案:见解析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 =6 V ,内阻r =1 Ω,电阻R 1=3 Ω,R 2=6 Ω,电容器的电容C =3.6 μF,二极管D 具有单向导电性,开始时,开关S 1闭合,S 2断开.
(1)合上S 2,待电路稳定以后,求电容器上电荷量变化了多少?
(2)合上S 2,待电路稳定以后再断开S 1,求断开S 1后流过R 1的电荷量是多少? 解析:(1)设开关S 1闭合,S 2断开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 1,干路电流为I 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I1=E
R1+r
=1.5 A
U1=I1R1=4.5 V
合上开关S2后,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2,干路电流为I2.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2=
E
R1R2
R1+R2
+r
=2 A
U2=I2R1R2
R1+R2
=4 V
所以电容器上电荷量减少了,减少量为ΔQ=(U1-U2)C=1.8×10-6 C
(2)设合上S2后,电容器上的电荷量为Q,则
Q=CU2=1.44×10-5 C
再断开S1后,通过R1和R2的电流与阻值成反比,故流过电阻的电荷量与阻值成反比.
故流过电阻R1的电荷量为Q1=R2
R1+R2
Q=9.6×10-6 C. 答案:(1)减少了1.8×10-6 C (2)9.6×10-6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