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罗河
一、河流概况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Nile),非洲主河流之父,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东北部布隆迪高原(探险者们相信尼罗河的发源地应该是位于卢旺达境内的纽恩威热带雨林,有关尼罗河发源地的争论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南苏丹、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
干流自卡盖拉(Kagara)河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
支流还流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刚果(金)、厄立特里亚等国的部分地区。
流域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陆面积的九分之一,入海口处年平均径流量810亿立方米。
所跨纬度从南纬4,至北纬31。
尼罗河是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白尼罗河发源于布隆迪高地是尼罗河的主要补给二者在喀土穆汇合)。
尼罗河最下游分成许多汊河流注入地中海,这些汊河流都流在三角洲平原上。
三角洲面积约2400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河渠交织,是古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现代埃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尼罗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则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古埃及诞生在此。
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这里。
因此,尼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
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
8月份河水上涨最高时,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之后人们纷纷迁往高处暂住。
十月以后,洪水消退,带来了尼罗河丰沛的土壤。
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们栽培了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农作物。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上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
埃及流传着“埃及就是尼罗河,尼罗河就是埃及的母亲”等谚语。
尼罗河确实是埃及人民的生命源泉,她为沿岸人民积聚了大量的财富、缔造了古埃及文明。
6700多公里尼罗河创造了金字塔,创造了古埃及,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现今,埃及9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埃及人称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母。
二、流域
尼罗河流域分为七个大区:东非湖区高原、山岳河流区、白尼罗河区、青尼罗河区、阿特巴拉河区、喀土穆以北尼罗河区和尼罗河三角洲。
该河北流,经过坦桑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从西边注入非洲第一大湖维多利亚湖。
尼罗河干流就源起该湖,称维多利亚尼罗河。
河流穿过基奥加湖和艾伯特湖,流出后称艾伯特尼罗河,该河与索巴特河汇合后,称白尼罗河。
另一条源出中央埃塞俄比亚高
地的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士穆汇合,然后在达迈尔以北接纳最后一条主要支流阿特巴拉河,称尼罗河。
尼罗河由此向西北绕了一个S形,经过三个瀑布后注入纳塞尔水库。
河水出水库经埃及首都进入尼罗河三角洲后,分成若干支流,最后注入地中海东端。
三、水系组成
尼罗河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河流,约在6500万年前的始新世就已存在,河道曾发生多次变迁,但它总是向北流。
在更新世,朱巴和喀土穆之间曾是一个大湖,湖水由当时已经存在的青、白尼罗河补给。
后来,湖水高出盆地边缘,通过喀土穆以北的峡谷,向北沿着古尼罗河流入地中海,于是便出现了现在的尼罗河水系。
四、开发利用
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继续修建多年调节水库的同时,采取增水、保水、省水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进行河流的综合利用。
(1)供需矛盾。
随着尼罗河流域各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尼罗河水的需求在逐步增加,水源不足的矛盾日趋严重。
埃及地处沙漠失水区,尼罗河水对于埃及经济乃命脉所系。
一个多世纪以来,埃及的耕地面积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仍赶不上入口增长速度,以致入均耕地面积及种植面积反而逐年减少,并且这种趋势仍将继续。
耕地缺乏、粮食不足是埃及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开发水源、扩大耕地一向是埃及的既定国策。
目前,阿斯旺高坝为埃及提供的尼罗河水份额已不能满足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的紧张程度日益加深。
因此,保护和开发尼罗河水资源已成为埃及制订经济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苏丹自然条件优越,水土资源丰富。
尼罗河流经苏丹国境约3300km,几乎为全长之半,差不多所有重要支流均在苏丹境内汇集,土地辽阔,可耕地面积达8400万h㎡,已耕地不到1000万h㎡,农业生产潜力很大。
苏丹经济一向以农业为基础,重点是发展灌溉,增耕地。
灌溉用水急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渐趋尖锐。
扩大水源、增加尼罗河水份额亦大有必要。
埃塞俄比亚位于季节丰水区上游,本身却季节性缺水,按照气候条件,全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作物,高原上普遍可以一年两熟,农业甚至可以一年三熟,但由于灌溉不发达,因此极少复种。
有限的灌溉面积主要集中在阿瓦什河流域和厄立特里亚(现已独立),尼罗河流域几乎空白。
1978年埃塞俄比亚决定在阿特巴拉河、特克泽河和青尼罗河支流丁德尔河、伯莱斯河筑坝拦水,发
展灌溉,以改变目前水土流失、旱季缺水的状况。
过去未参加签订尼罗河水协议的埃塞俄比亚迫切要求分享尼罗河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此外,位于东非高原全年丰水区的一些国家也纷纷拟订了开垦沼泽、发展灌溉的计划。
如乌干达准备开垦基奥加湖南部沼泽种植水稻;肯尼亚打算开垦维多利亚湖附近的亚拉河沼泽;坦桑尼亚拟在维多利亚湖岸发展提水灌溉,扩大棉花、水稻种植面积,同时还与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合作开发卡盖拉河沼泽,发展农业。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目前尼罗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日趋尖锐,当初签订尼罗河水协议时仅涉及埃及、苏丹两国之间的用水分配问题,而现在尼罗河水资源不仅为多数流域国家所关注,甚至还为流域以外的国家所瞩目,大有供不应求之势。
(2)开源节流的主要措施。
挖掘尼罗河水资源潜力的关键在于减少河水的蒸发损失,包括湖面、河面、水库面和沼泽的蒸发。
比较可行的是减少沼泽的蒸发损耗,尤其是减少苏丹境内大面积沼泽的蒸发损失。
旨在减少杰贝勒河在苏德沼泽失水的琼莱(JongLei)运河计划几经修改后已开始付诸实施。
该工程于1976年7月由法国国际建筑公司承包,采用巨型斗轮式挖掘机施工。
以琼莱以南70km的博尔作为起点,运河全长350km,底宽46~52m,深4.5m,边坡1:2,总共挖掘土方8700万m3,引水能力830m3/s,相当于杰贝勒河在蒙加拉平均流量的四分之一。
运河于1978年6月破土动工。
除了开挖运河外,还在运河首尾分别建节制闸以控制进出水量。
分水运河竣工后由于沼泽:地区蒸发失水减少,尼罗河在马拉卡勒的年径流量将啬47亿m3,相当于在阿斯旺每年净增水量38亿m3,由埃及、苏丹平分。
上述沼泽引水计划一旦实现,每年总共可增水 200亿m3,开发潜力较大。
“世纪蓄水计划”虽因让位于阿斯旺高坝工程而推迟实施,现在沼泽地区分水工程的实现实际上是“世纪蓄水计划”的启动,是进一步充分利用尼罗河水资源所必要的重大措施。
世纪蓄水工程由于能控制东非高原丰水区全年水量并进行多年调节,竣工后将为下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自然径流,从而保证沼泽分水运河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利用沼泽分水运河,世纪蓄水工程才具有实际意义。
除沼泽之外,每年水库、湖泊的蒸发耗水量非常可观。
一旦招泽地区潜力开发殆尽,可以预见下一个目标很可能是设法减少水库、湖泊的蒸发损耗以增加尼罗河水量。
除了上述措施外,其他措施还包括提高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增加水的重复使用串等。
例如,埃及迫于入口增长的巨大压力,必须继续扩大耕地,以使粮食增产。
然而埃及该国境内的尼罗河水资源潜力几于已开发殆尽。
对于如何解决国内用水问题已采取以下对策:一是积极扩大尼罗河水以外其它水资源的利用;二是提高灌水技术,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有效利用耕地,走精耕细作道路。
在这方面已采取的措施有:改善排水系统,将露天排水改为暗管排水;提高河水重复使用率;发展提水灌溉、喷灌和滴灌。
(3)重视环境生态问题。
随着入口增长、经济发展,流域各国对尼罗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活动对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冲击愈来愈大,由此引起的牛态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
这一点在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程度最深的埃及表现尤为突出。
一个多世纪以来,埃及常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渠道长期输水,灌水下渗,地下水位显著上升,从而导致三角洲地区上壤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肥力下降,影响作物产量。
这是开发利用尼罗河水资源引起农业牛态环境退化的事例,为此埃及采取了相应的整治措施: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加强田间排水,推广提水灌溉,控制农业用水。
这些措施既节约了宝贵的灌溉用水,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发展,使农业牛态环境得到保护。
阿斯旺高坝的建成运行给埃及带来厂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工程对埃及的环境、社会也产生了一系列副作用,这充分说明兴建大型水利工程时不仅要考虑技术经济效果,同时还必须兼顾工程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对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事先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权衡利弊、防患未然,对于今后进一步开发尼罗河水资源来说至关重要。
苏丹琼莱运河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工程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产生的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
工程兴建后,使沼泽地区原来的水文情况发生了变化,对渔业、水生生物等具有长期影响,改变了沼泽地带的相对比例和面积,影响了当地部落的游牧生活。
因此,规模宏大的运河工程在全部竣工前仍需对其环境、社会影响作出相应的评价,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使运河兼具良好的技术经济和环境质量效果。
埃塞俄比亚林地面积小.森林覆盖率不高,降雨强度和河床比降都很大,加上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因此今后在开发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流域,发展灌溉农业时必须重视水土保持,开发和整治都不可偏废。
(4)加强国际合作、统一规划、共同开发、合理分配水资源。
尼罗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随着流域各国用水量的增加,水资源的分配已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政治问题。
因此,流域各国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合理地开发水资源。
另外,尼罗河流域是一个涉及许多国家的地理单元,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划。
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尽管矛盾和困难很多,但是流域各国已有经过协商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先例,今后只要进一步加强协商合作,存在的矛盾可望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