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他归隐田园的
原因和心境。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田园风光和宁静氛围。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
感和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白描、对比等。

2、难点
(1)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复杂情感和人生思考。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感受。

(2)提问学生是否向往田园生活,为什么。

(3)引出课题《归园田居》,介绍诗人陶渊明。

2、作者简介
(1)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出身、仕途遭遇和归隐的过程。

(2)强调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诗歌朗读
(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歌解读
(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大意,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2)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方面:
诗人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后如何?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如“方宅十余亩,草屋
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
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的宁静和美好。

5、情感探究
(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如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等。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归隐田园的深层原因,联系当时的社会背
景和陶渊明的个人理想。

6、艺术特色
(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白描手法的运用,“方宅十余亩,草
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田园风光。

(2)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官场与田园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田园
生活的向往。

7、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2)强调陶渊明的归隐精神对我们的启示,鼓励学生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忘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8、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了较深入的理解,能够感受到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感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朗读,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