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历史冲刺试题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2018·贵州凯里一中模拟]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
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
……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
”此规定( )
A.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
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
答案 B
解析材料体现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故选B项。
题干无从体现是专门针对农民或者地主豪强,排除A、C、D三项。
2.[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
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
A.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B.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C.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
D.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答案 D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汉代治水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但南方的浙江也有治水活动,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南方经济获得发展,并且此表无法反映整体经济状况,故B项错误;此表是治水活动情况,反映不了整体农业状况,故C项错误;在唐代浙江治水次数最多,治水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表明东南地区农业获得较快发展,故D项正确。
3.[2017·衡水中学调研]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 )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居世界前列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用磁石“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制瓷业的成就和唐朝瓷器的世界影响,故B、C两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于制瓷业的状况,并没有涉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故D项错误。
4.[2017·河北唐山模拟]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
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 )
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的繁荣景象,说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B、C、D三项,均排除。
5.[2018·广东潮州期末]《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 )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答案 D
解析“政府非常重视”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唐朝的史实,同时材料也未体现,故B项错误;C项对材料理解片面,“天下诸津”包含内河和海运,故C项错误;“旁通巴汉,前指闽越”“控引河洛,兼包淮海”表明唐朝的交通四通八达,“交货往来,昧旦永日”反映商贸往来频繁,正是发达的交通推动了商贸的发展,故D项正确。
6.[2018·河北大名月考]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说明开元时海外贸易繁荣,故选B项。
7.[2018·河北大名月考]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答案 D
解析解题时一是要注意时间:魏晋时期;二是要理解“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这些主张属于儒家思想,由此可知题干反映了佛儒矛盾,故选D项。
8.[2018·湖北宜昌一中期末]有学者评价西晋陆机所写的《平复帖》:“每一个字已不再是生硬的符号,而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顾盼婉转,灵光飞动。
”该评论最能说明( )
A.书法艺术已经走向成熟
B.士人的个性意识已经萌发
C.草书最能表达人的情感
D.当时的书法追求美观实用
答案 B
解析秦汉时期,书法艺术走向成熟,排除A项;由材料“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可知,当时士人的个性意识开始萌发,B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个性意识,排除C项;草书的实用性不大,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9.[2017·江苏盐城模拟]“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
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
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
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状况:商运活跃,富商众多,交易广泛。
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开发山林川泽。
(2)发展: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交通发达、店肆众多)。
新变化:出现夜市;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3)新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
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
(4)因素: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政府政策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概括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从交通条件、商业保障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根据基础知识可从夜市与草市的发展、柜坊的出现等现象作答。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可从商业市镇的数量、密度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可从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
善等角度作答。
第(4)问,从国家统一、政府政策、交通条件、利润刺激等角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