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1.(4分)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嗜好(sìshì)便宜(biàn bián)协调(xéi xié)小艇(tíng tǐng)
筛子(shīshāi)皇上(háng huáng)鱼鳞(lín líng)挑剔(dìtī)2.(10分)看拼音,写词语。

yùn lǜ xiézuò hào dàng fùjīng qǐng zuì fáng ài dīng zhǔ bài tuō jīn bìhuīhuáng 3.(2分)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眉开眼笑举世闻明B.一泄千里众星拱月
C.恋恋不舍勤勤恳恳D.完壁归赵相依为命
4.(2分)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奇珍异宝”的“异”意思一样的是( )。

A.异口同声B.惊异不已C.大放异彩D.异国他乡5.(2分)下列哪个句子不能够表现“栩栩如生”这个成语的意思( )A.这些蜡像生动传神,跟真人一模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B.表弟学起猴子来,那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C.读了这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在泥泞中跋涉的老红军。

D.“鱼游到了你的纸上!”看着青年画的游鱼,围观的人们赞叹不已。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林鸣为了港珠澳大桥的焊接工作呕心沥血,是我们的榜样。

B.王强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任何问题到他那里都能迎刃而解。

C.我们要同心协力这样才能渡过难关。

D.你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做法会使你一事无成的。

7.(9分)补全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内 外患丰 足食民不 生无 之宝
安 乐业路不拾 奇珍 宝金 辉煌(1)用“____”画出指罕见或珍贵的事物的词语。


(2)形容社会风气好,路上没有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的词语是: ,它的近义词是 。

(3)以上词语中形容国家动荡或百姓生活困苦的是: 、 。

8.(8分)按要求写句子。

(1)家乡的桂花很香。

(改为感叹句)
(2)光的速度是最快的。

(改为反问句)
(3)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4)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改为双重否定句)
9.(12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1)盛年不重来, 。

,岁月不待人。

(2)陆游在《 》一诗中写道:“ , 。

”这两句
诗表现了诗人至死都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3)“ 望秋月, 几万条”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绘
了七夕时妇女穿针乞巧的情形。

(4)《少年中国说》(节选)中的句子“ ,其道大
光。

, 。

,鳞爪飞扬”,气势恢宏,慷慨激昂。

10.(3分)口语交际。

ㅤㅤ同学们,学了《少年中国说(节选》》相信你一定会为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
梦想而感动。

作为新中国少年一代的一分子,请和同学们一起谈谈“少年强则中国强”
的感受。

11.(8分)课内语段阅读。

桂花雨(节选)
ㅤㅤ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
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
香的雨呀!”
ㅤㅤ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
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从第一自然段加点的“是件大事”“总是”“遍着”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我”
的心情。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我”哪方面的描写?表现出了什么?
(3)第二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浸”字说明了什么?
12.(8分)挑战课外阅读。

炎夏谈瓜
ㅤㅤ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结交了许许多多农民朋友,老的少的都有,和我交情最深厚的
是三十多岁的“六机匠”。

ㅤㅤ他在离我村三四里地的“西河”,种着一点“河淤地”。

夏天一早,我跟他下“西
河”。

他在高粱地里劳动,我在清清的河水里捉鱼,河水清且浅。

晌午,我们仰卧在河边
树林的沙地上,听千万只鸣蝉的大合唱,其声悠悠,把人催入梦境。

ㅤㅤ傍晚,收工归来,“六机匠”的肩上扛一把锄,锄杆上搭一领破蓑衣,还有一个小小
的牛眼罐。

小路两旁,全是“青纱帐”,远远的一个小瓜栩映入眼中。

我们拨开高粱,走
进瓜棚。

主人身旁卧着一只小犬、旁边有一枝土枪。

这是防备獾、狼和野兔的,也防有
人夜间来“摸瓜”。

我们和瓜地主人聊上几句,道一声摘两个“子瓜”。

主人慢慢起身,
脚步小心地进入瓜地,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最后,一手托一个瓜送到我们面前,用瓦
盆里的清水洗一下,然后用手指弹弹,眼睛看看瓜,再望一望我俩。

我们用指甲在瓜中
间掐一道印子,左手托住,轻轻用右手掌打几下,瓜应声一裂两半,果然是沙瓤。

我们
用手抓瓤子吃,然后,咬下一块瓜皮刮着吃,刮着刮着,一直刮到了“青州”。

瓜,又甜,
又鲜,可口沁心。

吃完了,抹一抹嘴,丢下三四个铜板,道一声谢,便踏上归途。

这时,
夕照烧红了半个天,微风从禾稼声中送来,西瓜在肚里发散着清凉。

ㅤㅤ我们两个人,沐浴着夏风的凉爽,悠悠然走在回家的路上。

“六机匠”的巧嘴给我讲
吃瓜的故事。

我们一面说一面走,一会儿就到了家。

这时候,一钩新月像镰刀高悬在他
土屋的茅檐上了。

ㅤㅤ年老了,在都市里吃瓜,想到儿童时期吃瓜的往事。

一样是夏天,一样是吃瓜,在
北京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吃瓜,是一种享受,但我感觉,儿时在乡村瓜棚里吃瓜却更有浓
厚的生活情趣。

(1)《炎夏谈瓜》是一篇 (记叙说明)文,主要写了作者儿时和 在乡村瓜棚里 的快乐往事,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 。

(2)在文中用“____”画出一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用“~~~~”画出一句运
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3)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浓厚的生活情趣”指的是 。

13.(30分)习作。

有人欣赏某句诗歌,因为它富有哲理;有人欣赏某个人,因为他(她)睿智成熟;等等。

请你以“我最欣赏”为题写一篇习作。

习作时,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在400左右。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4分)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嗜好(sìshì) sì 便宜(biàn bián) bián 协调(xéi xié) xéi 小艇(tíng tǐng) tíng 筛子(shīshāi) shī 皇上(háng huáng) háng 鱼鳞(lín líng) líng 挑剔(dìtī) dì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

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嗜好: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

故“嗜好”的“嗜”读“shì”。

便宜:方便合适;便利。

故“便宜”的“便”读“biàn”。

协调:配合适当,步调一致。

故“协调”的“协”读“xié”。

小艇:小型轻快的帆艇。

故“小艇”的“艇”读“tǐng”。

筛子:用竹篾、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用于把细碎的东西漏下去,并把较粗的成块的留在上头。

故“筛子”的“筛”读“shāi”。

皇上:封建时代称在位的皇帝。

故“皇上”的“皇”读“huáng”。

鱼鳞:鱼身上的鳞片,可以制鱼胶。

故“鱼鳞”的“鳞”读“lín”。

挑剔:严格地选取好的,去掉坏的。

现指故意找毛病。

故”挑剔“的”剔“读”tī“。

故答案为:
sìbián xéi tíng
shīháng líng dì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10分)看拼音,写词语。

yùn lǜ 韵律 xiézuò 协作 hào dàng 浩荡 fùjīng qǐng zuì 负
荆请罪 fáng ài 妨碍 dīng zhǔ 叮嘱 bài tuō 拜托 jīn bìhuīhuáng
金碧辉煌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韵律协作浩荡负荆请罪
妨碍叮嘱拜托金碧辉煌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3.(2分)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眉开眼笑举世闻明B.一泄千里众星拱月
C.恋恋不舍勤勤恳恳D.完壁归赵相依为命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有误,举世闻名:全世界很出名。

故“明”错误,应为“名”。

B.有误,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

故“泄”错误,应为“泻”。

C.正确。

D.有误,完璧归赵: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故“壁”错误,应为“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

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

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
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

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
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4.(2分)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奇珍异宝”的“异”意思一样的是( )。

A.异口同声B.惊异不已C.大放异彩D.异国他乡
【分析】考查了多义字。

“多义字”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

结合词义或者语境判断多义字的具体意思。

【解答】A.“异囗同声”的意思是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

形容意见一致。

“异”是不同的。

B.“惊异不已”的意思是感到非常惊奇怪异。

“异”的意思是奇怪。

C.“大放异彩”的意思是无比的光辉灿烂,奇异的光彩或色彩。

比喻突出的成就。

“异”
是特别的,奇异的。

D.“异国他乡”的意思是远离家乡在异地。

“异”是别的,不同的。

故选:C。

【点评】只有一个意义的字叫单义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的字叫多义字。

在它刚刚创造出来时,总是单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日益丰富,一个字在使用过程中,有些字就有了一字多义的现象。

5.(2分)下列哪个句子不能够表现“栩栩如生”这个成语的意思( )A.这些蜡像生动传神,跟真人一模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B.表弟学起猴子来,那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C.读了这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在泥泞中跋涉的老红军。

D.“鱼游到了你的纸上!”看着青年画的游鱼,围观的人们赞叹不已。

【分析】考查了成语和句义,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句义,判断选项。

【解答】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A、C、D能够表现“栩栩如生”这个成语的意思。

B.表弟模仿猴子像不能表现“栩栩如生”。

故选:B。

【点评】成语是词汇中特有的长期沿用的固定成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林鸣为了港珠澳大桥的焊接工作呕心沥血,是我们的榜样。

B.王强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任何问题到他那里都能迎刃而解。

C.我们要同心协力这样才能渡过难关。

D.你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做法会使你一事无成的。

【分析】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的意思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解答】A、C、D恰当。

B.不恰当,诡计多端:形容阴险狡猾,坏主意很多。

贬义词,用在这不恰当。

故选:B。

【点评】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7.(9分)补全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内 忧 外患丰 衣 足食民不 聊 生无 价 之宝
安 居 乐业路不拾 遗 奇珍 异 宝金 碧 辉煌
(1)用“____”画出指罕见或珍贵的事物的词语。

 奇珍异宝 
(2)形容社会风气好,路上没有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的词语是: 路不拾遗 ,它的近义词是 夜不闭户 。

(3)以上词语中形容国家动荡或百姓生活困苦的是: 内忧外患 、 民不聊生 。

【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近义词、选词填空、词语解释。

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解答】内忧外患丰衣足食民不聊生无价之宝
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奇珍异宝金碧辉煌
(1)奇珍异宝:指罕见或珍贵的事物。

(2)路不拾遗:路上没有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

形容社会风气好。

夜不闭户:夜里睡觉不关门。

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3)以上词语中形容国家动荡或百姓生活困苦的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故答案为:
忧衣聊价
居遗异碧
(1)奇珍异宝;
(2)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3)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点评】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8.(8分)按要求写句子。

(1)家乡的桂花很香。

(改为感叹句) 家乡的桂花真香啊! 
(2)光的速度是最快的。

(改为反问句) 难道光的速度不是最快的吗? 
(3)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搭石不但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而且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4)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改为双重否定句) 秦王被逼得没法,不得不敲了一下缶。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关联词语。

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

这要求我
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解答】(1)本题考查改为感叹句。

陈述句改为感叹句,一般加上“多么”“太”“真”
等词,句末加上感叹词“啊”“啦”等,句号改为叹号;
(2)本题考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加疑问词语气词“难道……吗”,句号改为问号,本句中把“是”改为“不是”;
(3)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

“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和“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之间为递进关系,后一种情况的程度更深一层。

应使用合适的递进关系关联词“不但……而且……”;
(4)本题考查改为双重否定句。

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本句把“只好”改为“不得不”。

故答案为:
(1)家乡的桂花真香啊!
(2)难道光的速度不是最快的吗?
(3)搭石不但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而且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4)秦王被逼得没法,不得不敲了一下缶。

【点评】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9.(12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1)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2)陆游在《 示儿 》一诗中写道:“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至死都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3)“ 家家乞巧 望秋月, 穿尽红丝 几万条”运用了 夸张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七夕时妇女穿针乞巧的情形。

(4)《少年中国说》(节选)中的句子“ 红日初升 ,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 , 一泻汪洋 。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气势恢宏,慷慨激昂。

【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修辞手法。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考查名言警句。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
陶渊明的名句,意思是: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2)考查古诗文默写。

出自陆游的《示儿》,全诗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考查古诗文默写。

修辞手法。

出自林杰的《乞巧》,全诗为: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七夕节的民俗活动,体现出人民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4)考查古诗文默写。

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原文: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故答案为:
(1)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2)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家家乞巧穿尽红丝夸张;
(4)红日初升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0.(3分)口语交际。

ㅤㅤ同学们,学了《少年中国说(节选》》相信你一定会为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而感动。

作为新中国少年一代的一分子,请和同学们一起谈谈“少年强则中国强”
的感受。

《少年中国说(节选》》读后感
ㅤㅤ今天老师领着我们读了好几遍《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其中有几句话我印象最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些句子真是太美了!
ㅤㅤ我明白了:我们少年是小老虎、朝气蓬勃、应当有勇于改革的精神、发奋图强,长大了好报效祖国和人民。

首先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毛爷爷打下的江山、几代爷爷们领导建设的江山,十几年后建设的重任将落到我们的肩上,只有积
极向上,长大后才能建设好、保卫好我们伟大的祖国。

ㅤㅤ其次,要学好书本知识,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掌握真才实学,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ㅤㅤ再次,要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奋斗意识、创新意识。

当今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勇于奋斗,敢于拼搏,不断创新的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ㅤㅤ当然我们还要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身体长得棒棒的。

我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读文章写读后感的能力。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写时要注意结合所读的书或文章,在理解主要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可抓住让你最受感动的一个点、一个场景去写感受。

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

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少年中国说(节选》》读后感
ㅤㅤ今天老师领着我们读了好几遍《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其中有几句话我印象最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些句子真是太美了!
ㅤㅤ我明白了:我们少年是小老虎、朝气蓬勃、应当有勇于改革的精神、发奋图强,长大了好报效祖国和人民。

首先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毛爷爷打下的江山、几代爷爷们领导建设的江山,十几年后建设的重任将落到我们的肩上,只有积极向上,长大后才能建设好、保卫好我们伟大的祖国。

ㅤㅤ其次,要学好书本知识,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掌握真才实学,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ㅤㅤ再次,要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奋斗意识、创新意识。

当今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勇于奋斗,敢于拼搏,不断创新的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ㅤㅤ当然我们还要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身体长得棒棒的。

我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点评】本文能紧紧围绕题目要求,谈自己读《少年中国说(节选》》的感受,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11.(8分)课内语段阅读。

桂花雨(节选)
ㅤㅤ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ㅤㅤ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从第一自然段加点的“是件大事”“总是”“遍着”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我” 迫不及待想摇桂花 的心情。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我”哪方面的描写?表现出了什么? 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出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快乐与忙碌。

 
(3)第二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浸”字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了桂花香气的持久;另一方面说明了桂花在人们生活中重要地位,桂花不仅让空气芳香,更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分析】本语段选自《桂花雨》,这篇课文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解答】(1)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时,要根据文本内容联系。

从“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可见“我”对摇桂花的迫切、急切。

(2)考查了句子的理解。

文中的“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可知,“抱、摇”是动作描写,“喊着……”是语言描写,表现出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快乐与忙碌。

(3)考查了对字词的赏析。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可知,“浸”原意指泡在液体里,这里指被桂花的香气包围。

一个“浸”字说明了两方面:一方面说明了桂花香气的持久;另一方面说明了桂花在人们生活中重要地位,桂花不仅让空气芳香,更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故答案为:
(1)迫不及待想摇桂花;
(2)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出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快乐与忙碌。

(3)一方面说明了桂花香气的持久;另一方面说明了桂花在人们生活中重要地位,桂花不仅让空气芳香,更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点评】语段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2.(8分)挑战课外阅读。

炎夏谈瓜
ㅤㅤ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结交了许许多多农民朋友,老的少的都有,和我交情最深厚的是三十多岁的“六机匠”。

ㅤㅤ他在离我村三四里地的“西河”,种着一点“河淤地”。

夏天一早,我跟他下“西河”。

他在高粱地里劳动,我在清清的河水里捉鱼,河水清且浅。

晌午,我们仰卧在河边树林的沙地上,听千万只鸣蝉的大合唱,其声悠悠,把人催入梦境。

ㅤㅤ傍晚,收工归来,“六机匠”的肩上扛一把锄,锄杆上搭一领破蓑衣,还有一个小小的牛眼罐。

小路两旁,全是“青纱帐”,远远的一个小瓜栩映入眼中。

我们拨开高粱,走进瓜棚。

主人身旁卧着一只小犬、旁边有一枝土枪。

这是防备獾、狼和野兔的,也防有人夜间来“摸瓜”。

我们和瓜地主人聊上几句,道一声摘两个“子瓜”。

主人慢慢起身,脚步小心地进入瓜地,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最后,一手托一个瓜送到我们面前,用瓦盆里的清水洗一下,然后用手指弹弹,眼睛看看瓜,再望一望我俩。

我们用指甲在瓜中间掐一道印子,左手托住,轻轻用右手掌打几下,瓜应声一裂两半,果然是沙瓤。

我们用手抓瓤子吃,然后,咬下一块瓜皮刮着吃,刮着刮着,一直刮到了“青州”。

瓜,又甜,又鲜,可口沁心。

吃完了,抹一抹嘴,丢下三四个铜板,道一声谢,便踏上归途。

这时,夕照烧红了半个天,微风从禾稼声中送来,西瓜在肚里发散着清凉。

ㅤㅤ我们两个人,沐浴着夏风的凉爽,悠悠然走在回家的路上。

“六机匠”的巧嘴给我讲吃瓜的故事。

我们一面说一面走,一会儿就到了家。

这时候,一钩新月像镰刀高悬在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