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5(中国近代文明)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北京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5(中国近代文明)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
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西城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史事中,能够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进行北伐和西征
C.发生了天京变乱D.颁布《资政新篇》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试题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严重脱离实际,与“体现时代发展潮流”不符,故A项错误;单纯的军事行动,与“体现时代发展潮流”不符,故B项错误;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与“体现时代发展潮流”不符,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与“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海淀上学期期末)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 )
A. 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知识点】辛亥革命
【试题解析】湖北军政府成立于武昌起义后,与材料时间轴不符,故A项错误;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黄花岗起义爆发于1911年4月,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清帝退位于1912年2月,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轴,故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与②不符,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间与①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6·西城期末)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
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关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C.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D.开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场【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19世纪60年代,中国出现第一面国旗,说明中国放弃了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故A项错误;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着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开端,因此第一面国旗的设计体现了是中国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的趋向,故B项正确;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在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因此不是全球性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马克思在1853年和1862年对中国的某一事件的评价由高度赞扬变成了极端否定,你认为他评价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晚清洋务运动
C.总理衙门设立D.通商口岸设立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试题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于1851年,在1853年定都天京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代表了农民运动的最高水平,得到了马克思的关注和赞赏,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政府转而与清王朝“和好",成为列强镇压太平天国的急先锋,在英国国内,由于政府的干预和怂恿,掀起了一股反太平天国浪潮,马克思因此也受到了蒙蔽,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与题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总理衙门设立于1861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C 项错误;通商口岸最早设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6·东城上学期期中)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守常而贻害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于中国而不归中国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无穷”的是()
①建立租借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开设工厂④领事栽判权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
【试题解析】“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指片面最惠国待遇,“洋人居于中国而不归中国管理也”指领事裁判权,故②④正确;材料与租借、设工厂无关,故①③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6.(2016·西城上学期期末)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

其研究课题应是()
A.国共十年对峙B.工农武装割据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知识点】解放战争
【试题解析】三件资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45年和1949年,而国共十年对峙是1927—1937年,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工农
武装割据是1927—1937年,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是1937—1945年,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是1945-1949年,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6·海淀上学期期末)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依据所学判断,“新”表现在()
A.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B.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革命C.革命领导力量:工人阶级D.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试题解析】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革命任务由反抗封建统治,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A项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革命面貌的新变化,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于当时中国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不能进行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它的建立表明中国革命进入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中国社会性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没有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

【答案】C
8.(2016·东城期末)国民政府南昌行营公布了《民廿二(22)年封锁匪区办法》.其中的“匪区”是指( )
A.陕甘宁边区B.东北解放区
C.南方革命根据地D.华北敌后根据地
【知识点】国共十年对峙
【试题解析】“民廿二(22)年"是1933年,红军长征于1933年底开始,且与材料中“南昌行营”不符,故A项错误;东北解放区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中“民廿二(22)年”不符,故B项错误;1933年国共进行围剿与反围剿战争,与材料中“民廿二(22)年”“南昌行营"相符,故C项正确;华北与材料中“南昌行营"不符,“民廿二(22)年”也没有敌后根据地,故D项错误。

【答案】C
9.(2016·昌平期末)下表是海关统计的中国进口净值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清政府鼓励发展对外贸易B.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C.中国市场进一步被迫打开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进口从1864年到1871年不断增加,体现了中国市场不断被打开,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看不出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也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故A。

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10.(2016·西城一模)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
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

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尤.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
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
【知识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
【试题解析】从废除下跪请安和带有尊卑观念的用语,可知不再强调上下等级的地位差距,是平等观念的体现,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规范,材料仅体现了废除上下级的称呼和礼节,不等同于三纲五常受到严重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仅是地方政府推行近代礼仪,没有体现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故D项错误。

【答案】A
11.(2016·通州摸底)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提出社会政治进步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先从乱世进入升平,小康社会;第二步再由升平世进入太平世,即“大同”世界。

这位思想家是()
A.康有为B.谭嗣同C.孙中山D.李大钊
【知识点】维新思想
【试题解析】康有为结合儒家大同思想、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和西
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提出了“三世说”,故A项正确;谭嗣同代表作《仁学》,思想上侧重抨击清朝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思想是三民主义,与题意不合,故C项错误;李大钊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与题意不合,故D项错误。

【答案】A
12.(2016·怀柔一模)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

"这表明他()
A.主张“中体西用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知识点】早期维新思想
【试题解析】“中体西用”以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为根本,与“其本在朝廷政教”不符,故A项错误;洋务派以封建伦理纲常为根本,以西方先进技术为辅助,与“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不同,可知作者超越了洋务派的一般认识,故B项错误;从“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可知造船、制器虽为末业,但与西方的政治体制互相配合,促进其强大,故C项错误;从“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可知,作者认识到西方强大的根本,改变了“中体西用"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2016·丰台期末)(22分)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的战略性指导原则和全盘的方针与策略.
材料一伯利克里作为雅典城邦的领导人,在公元前461—前429年长达32年的时间内,担任雅典城邦的执政官,使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他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概括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的真正才能.”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名位便应该轮番,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


(1)结合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史实,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8分)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运作示意图
(2)请写出材料二中皇帝与议会、皇帝与首相之间的权力运作关系,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8分)
材料三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3)依据材料,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的不同.(6分)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辛亥革命【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反映的是人民主权,可以从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民众法庭、五百人议事会对全体公民开放来说明;根据材料一“名位便应该轮番,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反映的是轮番而治,可以从官员产生方式来回答。

(2)第一小问关系,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对德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局限性来回答。

(3)根据材料从政治体制以及权力主体来比较。

【答案】(1)说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2分)
人民主权: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民众法庭、五百人议事会对全体公民开放;轮番而治:抽签选举陪审员和五百人议事会成员,轮流担任公职.(6分)
(2)关系: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首相只对皇帝负责。

(2分)
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权,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和军国主义传统.(6分)(3)不同;《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君主专制,各项权利集中于皇帝;《临时约法》建立三权分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规定了主权在民(6分)(宪法性质可斟酌给分)
14.(2016·东城上学期期中)(18分)探索救国之路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状况及主张.(12分)
(2)戊戌变法期间,建立了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

21年后,以北京大学为先导,掀起了五四运动.请概述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的相同点。

(6分)
【知识点】五四运动;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中体西用思想
【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李鸿章是
在技术落后、民族危机背景下提出,孙中山是在革命思想高涨、清朝面临统治危机上提出,张謇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上提出,毛泽东是在城市中心论失败上提出;第二小问主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2)此题问相同点,可以结合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的背景、性质和影响归纳。

【答案】(1)李鸿章:西方列强人侵,中国落后于西方。

提出学习西方科技,维护海防,
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形势高涨,清朝面临统治危机,主张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政治。

张謇: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但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外国大肆倾销等问题。

倡导轻工业与重工业并举,实业救国。

毛泽东:城市斗争不符国情,接连失败。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每个人物背景2分,主张1分,共12分)
(2)相同:都是挽救民旅危机的爱国运动;同时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