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九年级语文字词复习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九年级语文字词复习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3-02-21T01:26:56.43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9期第9月作者:李圆圆
[导读] 俗话说考场如战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语文字词学习首先应回归教材,学会分类
李圆圆
吉林省通榆县第三中学校邮编:137202
〔摘要〕俗话说考场如战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语文字词学习首先应回归教材,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说明,做到备考有的放矢。

现在各地命题区域性特色不断增强,应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有效地使用练习,强化训练应试能力,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答题规范的意识。

关键词:九年级语文;字词复习;有效性
2022年吉林省中考试卷在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稳字当头,稳中有变,整体上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选材上在突出时代性的同时,兼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贴近学生生活。

设题上坚持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语文应用能力,鲜活具体、力弊套路。

在考点布局安排、考查方式、考查角度、情境选择上呈现了一些与去年不同的特点。

试卷整体结构基本稳定,考点分布均衡合理,能力层级配置恰当,难度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学、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让学生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2022年吉林省中考结束后,很多学生都感觉今年中考语文题难、不好答。

即使这样,通榆县过百的同学仍不在少数。

我认为语文学习在于日积月累,不是一蹴而就的。

以中考字词复习为例,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书写,装点门面。

我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不仅要求默写时不能有错别字,不能多字、漏字,而且要求既能够正确书写,还要书写端正、整洁,力求美观。

因此,在复习时要求学生既要写得对,又要写得好。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书写规范的卷子与字迹潦草的卷子的平均分相差7分之多,中考时0.1分都很关键,何况是7分呢?所以,我告诉学生,书写时不要勾抹,想好再下笔,卷面要保持干净整洁,争取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回归教材,反复记忆。

记忆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在教学中每篇课文让学生提前预习,把不懂的字词画上,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多写几遍。

人们常说,不要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误,可有的学生就是有这样一个毛病:这次写不对,下次还写不对这个字,这次读不准这个音,下次还读不准这个音。

比如“校正”的“校”,[1]学生就读不明白。

于是我除了在黑板上反复强调外,还单独找同学给他解释这个字的含义,我经常把学生容易写错的字记录下来,下次还考他这个字。

三、注意积累,多做练习。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中考按照语文知识的线索展开复习,重点复习语音、文字、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的具体运用。

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中基础的基础,识字写字既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

平时学生要多做练习,运用好错题本,加强积累。

如果是考拼音题,要注意多音字、儿化音、平翘舌、拼写规则,标好声调。

如果是根据拼音填汉字,要根据语境来写。

吉林省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在积累运用中考了“滋养”和“凝结”这两个词。

[2]文言文中涉及实词的解释。

说明文阅读中问了“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中“浪漫”一词如何解释,这道题应联系原文及其寓意来解答。

综合性学习中考的是抄写“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句话。

简单算起来,识字与写字在中考中占了10多分,因此一定要重视字词教学工作。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积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

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无论是中考复习还是平时教学,都要培养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感情,要注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植入,每个中国孩子都应该把汉字写得既规范又美观。

作为老师,我们应从点滴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温儒敏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2].教学考试研究院中考试题研究中心主编《全国中考试题精选》[M],西藏人民出版社,2022年。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