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规划的个案研究——基于对甘肃敦煌“产城文”融合发展的分析
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
![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0f53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7.png)
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敦煌文化调研报告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与莫高窟密不可分。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艺术宝库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将主要介绍敦煌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敦煌文化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长期的交流中,敦煌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
早期的敦煌文化主要受到佛教影响,逐渐形成了以佛教艺术为主要特点的敦煌文化。
莫高窟的壁画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壁画可以看到敦煌文化的艺术风格和宗教信仰。
敦煌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莫高窟的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佛教的理念、以及历史事件,还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文化、文明和信仰。
此外,敦煌文化还以丝绸、文物和音乐等多元的形式表达,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敦煌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合了汉族、回族、藏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其次,敦煌文化也对中国古代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技艺融合了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敦煌文化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20世纪初,敦煌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而享有盛誉。
莫高窟的壁画是敦煌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佛教文化的弘扬。
敦煌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艺术,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参考。
通过本次调研报告,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敦煌文化的价值,对其保护和传承也更加重视。
敦煌文化产业园区策划方案
![敦煌文化产业园区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8ecf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8.png)
敦煌文化产业园区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敦煌市决定筹建敦煌文化产业园区。
本文档旨在提出敦煌文化产业园区的策划方案。
二、目标和定位2.1 目标敦煌文化产业园区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文化创意、艺术表演、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
2.2 定位敦煌文化产业园区定位于国内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敦煌文化为核心,融合当代艺术元素,打造具有特色和品牌的文化产业区域。
三、主要建设内容3.1 基础设施建设敦煌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建设、水电供应、通信设施等,以满足园区内企业和文化活动的正常运营需求。
3.2 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敦煌文化产业园区将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表演中心、文化展示馆、文化商业街等配套设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服务保障。
3.3 企业招商引资敦煌文化产业园区将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入驻,吸引各类文化项目投资,搭建产业交流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四、重点工作4.1 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园区内建设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为他们提供办公场所、培训和孵化等服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4.2 艺术表演中心建设现代化的艺术表演中心,引进优秀的演艺团体和艺术家,举办各类文艺表演活动,提供高水平的文化娱乐体验,提升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3 文化展示馆建立敦煌文化展示馆,集中展示和保护敦煌壁画、文物等珍贵文化遗产,举办主题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弘扬敦煌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4.4 文化商业街打造特色文化商业街,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和手工艺品,推广敦煌特色商品,提供购物、娱乐和休闲场所,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求。
五、保障措施5.1 政策支持敦煌市政府将出台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给予优惠条件和扶持措施,吸引更多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到敦煌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中来。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b0758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9.png)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敦煌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成为全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报告旨在对敦煌文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在历史、艺术和宗教领域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敦煌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由于地处偏远,敦煌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环境。
在东晋时期,敦煌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人才。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敦煌经历了多次兴衰,但其文化繁荣一直延续到唐朝。
三、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宝库”。
这些石窟是在400年多的时间里由艺术家们挖凿而成的,共有492个洞窟,大约有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2100多尊彩塑。
这些壁画和彩塑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四、艺术特色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这些壁画的题材广泛涵盖佛教、道教、儒教等各种宗教、历史和民俗文化。
色彩鲜艳、构图精巧的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技法的独特之处。
五、对艺术史的影响敦煌文化对中国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壁画中展现的丰富多彩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参考。
敦煌艺术还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西方,对西方艺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对宗教的影响敦煌文化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描绘了佛陀的故事和佛教的教义,帮助人们理解佛教的教义和心法。
此外,敦煌莫高窟也成为佛教信仰者朝圣的重要地点。
七、结语敦煌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对中国艺术和宗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对敦煌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1. 陈志刚,敦煌艺术概论2. 李秀华,敦煌文化史3. 刘利宾,世界敦煌文化研究前沿。
敦煌分析报告
![敦煌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4d3f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f.png)
敦煌分析报告1. 引言敦煌是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的一座古代城镇,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艺术著称于世。
敦煌的壁画、雕塑、籍、医药文献和其他文物,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多个时期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交流。
本报告将对敦煌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保护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2. 历史背景敦煌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在汉朝时期,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贸易中心,吸引了来自西域的商人和外国使节。
这些交流促成了东西方艺术、思想和科技的交汇。
在晋朝、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敦煌成为了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
许多著名的佛教石窟、经典和艺术品在此时期创作。
这些作品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并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文化意义敦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敦煌的艺术作品以其精美的绘画技巧、真实的表现形象和丰富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的研究者和游客。
壁画内容涵盖了宗教、历史、人物、风俗等方方面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此外,敦煌也是文化交流和统一的重要篇章。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同时,敦煌也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
敦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于推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保护状况敦煌的确保存有一定的困难。
受天气现象、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敦煌的壁画和石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侵蚀。
此外,游客过多也给敦煌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护敦煌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20世纪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修复和保护壁画、加强管理、控制游客流量等。
同时,国际上也开展了一些合作项目,支持敦煌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然而,敦煌的保护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之下的壁画需求定期维护和修复,但技术和经费方面的限制导致这些工作进展缓慢。
5. 未来发展潜力敦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宝贵的财富,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8e3d08b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3.png)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摘要】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目前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潜力。
本文通过分析甘肃文化资源的特点和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探讨了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提出了实现融合的路径,包括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
未来,甘肃文化旅游产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但需要政府加强扶持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建议加强跨部门协调,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甘肃文化资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特点、现状、必要性、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省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甘肃文化资源包括丹霞地貌、马踏泉、莫高窟等一系列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资源对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尚未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产品差异化不足等问题。
探讨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对于促进甘肃文化产业的繁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分析甘肃文化资源的特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必要性,以及提出未来发展展望和政策建议,探讨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甘肃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1.2 意义甘肃省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反映了甘肃省特有的文化特点,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甘肃省的文化旅游产业也逐渐兴起,并且已经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对于甘肃省而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只有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有效融合,才能实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范文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8399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5.png)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范文敦煌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敦煌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敦煌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报告旨在对敦煌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敦煌文化起源于公元366年,至公元14世纪末逐渐衰落。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上,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敦煌吸收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三、艺术特点1. 石窟艺术:敦煌石窟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共有735个石窟,大约有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面积。
敦煌石窟以“出世空间”为主题,表现了佛教故事和人物形象,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中亚文化和西域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音乐舞蹈:敦煌舞蹈以《敦煌舞》最为著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比较古老的舞蹈之一。
敦煌舞以优美的动作、高亢的音乐和华丽的服饰为特点,展现出宗教仪式和人民生活的美感。
3. 文化交流:由于敦煌地处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在历史上与外国文化有广泛的交流。
敦煌壁画中描绘了大量的外国人形象,反映了当时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敦煌文化的存在使中国与中亚、印度等地产生了深厚的文化联系。
四、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 文化遗产保护:敦煌文化是我国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敦煌文化的保护工作,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敦煌文化的认识和参与度。
2. 文化旅游推动: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敦煌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具有积极作用。
3. 艺术交流与创新:敦煌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现代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敦煌艺术中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等,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促进了艺术交流与创新。
敦煌调研分析报告
![敦煌调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e1e4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1.png)
敦煌调研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一个小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敦煌石窟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
为了解敦煌当地的旅游现状和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敦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倡议。
二、敦煌旅游现状1. 游客数量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敦煌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在2019年,敦煌共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比2018年增长了10%。
这个数字在中国的旅游景区中排名较高,显示了敦煌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的潜力和吸引力。
2. 游客构成和行为特点敦煌的游客主要来自国内,其中以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为主。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敦煌的游客中有50%是年轻人,30%是中年人,20%是老年人。
游客主要参观敦煌石窟和敦煌莫高窟,欣赏壁画和文化遗迹。
此外,游客还对当地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 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敦煌的旅游设施包括石窟群、博物馆、酒店和餐饮等。
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了解到敦煌的旅游设施基本齐全,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设施的管理和运营不够规范,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此外,旅游路线规划和导览服务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三、敦煌旅游发展潜力1. 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敦煌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尤其是石窟艺术。
这些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为敦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2. 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中国重要的旅游之都。
它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为敦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高铁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敦煌的交通逐渐便利起来,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
3. 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敦煌需要进一步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例如,推出定制化旅游路线,提供更多多元化的景点选择和体验项目。
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0f68e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6f.png)
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敦煌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敦煌是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酒泉市的一个著名古城,以敦煌莫高窟而闻名于世。
敦煌文化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敦煌文化的历史、艺术和文化内涵,全面掌握敦煌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推动敦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二、调研方法和步骤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面谈访问等。
调研的主要步骤如下:1. 对敦煌文化的历史进行文献梳理,了解敦煌文化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到敦煌莫高窟进行实地参观,了解其保存状况、文化内涵和保护工作。
3. 深入研究敦煌壁画艺术,分析其艺术特点、题材内容以及影响。
4. 调查当地民众对敦煌文化的认知程度、保护意识和文化传承情况。
5. 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面谈,了解敦煌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政策和措施。
三、调研结果1. 敦煌文化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与中亚、印度、西域等地的文化交流密切。
2. 敦煌莫高窟是敦煌文化的重要代表,壁画艺术堪称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
莫高窟存有大量壁画、雕塑和文物,内容涵盖佛教、道教、儒教等。
3. 敦煌壁画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佛教文化的熏陶,主题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兼收并蓄。
其中,以佛教题材最为突出,表现了佛教故事、佛像和佛教意象。
4. 调研显示,部分当地居民对敦煌文化的了解程度较低,文化传承存在隐忧。
此外,由于敦煌地理位置偏远,文化保护和传承面临一定困难。
5. 通过与相关部门进行面谈,我们了解到敦煌文化保护已成为当地政府的重要工作。
当地政府实施多种措施,包括加强文物保护、推动旅游发展以及加强教育培训等。
四、建议和措施1. 加强敦煌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敦煌文化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和推出相关书籍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并积极参与到敦煌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来。
助推敦煌文化产业园区 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材料
![助推敦煌文化产业园区 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a1ffb0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e.png)
助推敦煌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材料敦煌文化产业园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对敦煌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增加,助推敦煌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交流研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助推敦煌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研讨材料。
首先,要在发展理念上突出特色。
敦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成为文化产业的宝地。
通过丰富的主题展览、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将敦煌的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打造具有敦煌特色的文化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文化产业涵盖了影视制作、演艺表演、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园区内的文化创意企业可以与文化产品设计师、营销团队、影视制作公司等各环节形成联动,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提高产业链的协同能力,推动园区产业的整体发展。
第三,要注重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园区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设学术研究机构和专业培训机构,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
同时,要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进驻园区,通过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持和优厚待遇的吸引,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敦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四,要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交流。
文化产业是一个交叉学科的领域,需要与设计、艺术、旅游等相关行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创新。
通过举办合作交流会议、研讨会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与创新,为敦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资源。
第五,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环境保护。
政府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敦煌文化产业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好敦煌独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助推敦煌文化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敦煌文化调研分析报告
![敦煌文化调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1b3cf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3.png)
敦煌文化调研分析报告敦煌文化调研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市,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敦煌以其丰富的艺术宝藏和独特的壁画而闻名于世。
本次调研旨在对敦煌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以推动其保护和传承。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敦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
2. 分析敦煌文化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3. 探讨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路径。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敦煌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研究成果。
2. 实地考察:前往敦煌市,参观敦煌莫高窟和其他相关遗址、博物馆等。
3. 专家访谈:与敦煌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
四、调研结果和分析1. 敦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特点敦煌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敦煌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交通要道。
敦煌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壁画、佛教造像、音乐舞蹈等。
尤其以莫高窟壁画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
2. 敦煌文化的保护现状和挑战敦煌文化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主要包括:- 莫高窟壁画的保护:莫高窟内部存在着丰富的壁画,但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环境的侵蚀,不少壁画面临严重破损。
需要加强保护修复工作。
- 旅游开发的影响:敦煌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
但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会对文化遗址造成损害,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
- 文化传承的问题:敦煌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承传人不足。
3. 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路径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敦煌文化,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加强敦煌文化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尤其是对莫高窟壁画的保护和修复。
- 在旅游开发中注重保护文化遗址,加强游客教育,提高游客对敦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 加强敦煌文化的传承教育,开展针对年轻人的文化活动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敦煌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372cd7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a.png)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摘要】甘肃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本文通过分析甘肃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探讨了二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政府政策支持。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能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分析了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甘肃独特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甘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甘肃、文化资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政府政策支持、优势、发展趋势、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省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甘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曾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甘肃的文化资源包括莫高窟、嘉峪关、嘉峪关长城、兰州布达拉宫等众多知名景点,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也日益壮大,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目前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甘肃的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探讨如何将甘肃的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融合,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并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部分将着重分析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为后续讨论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分析当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发展路径和建议。
通过对甘肃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分析,旨在寻找促进两者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为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共4篇)
![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ef8ea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2.png)
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共4篇)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论文摘要:通过对软煌莫高窟中壁画的考证分析,从狩猎、军事、祭祀、舞蹈等方面,对西北武术进行了描述,揭示了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西北武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株奇葩.从孕育形成到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现代体育和西方体育的特点,也形成了西北武术的独特风格和完整体系.西北地区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就有与武术有关的各种活动和各种体现了武术姿态的人物.可从敦煌壁画中的狩猎、军事、祭祀、舞蹈等方面,对西北武术进行实证分析.1敦煌现存壁画中的武术敦煌和周围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强悍、勇敢、勤骑、善射、好武的民族风格和习俗,创造了当地特有的物质文化(如箭链、弩)和精神文化(如壁画、经卷等),构成了西北武术独特的风格.西北武术的典型形象多被当时一些开凿石窟的工匠刻画在壁画上,使得敦煌壁画中为后世留存了许多古代的武术形象.1. 1狩猎与武术狩猎是当地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一,要狩猎就要有弓箭和马匹,训马和制箭技术很早就被西北少数民族所掌握.西北各民族早在周代就有训马善骑的习惯.如莫高窟北周第290窟中心柱西坛沿的马夫训马图,就体现了当地民族训马的场面.由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了马就有了交通工具,方便了行走和运输,也方便了人际交往.骑马成为了人们幼时就要了解和熟练的运动项目.马匹为人们插上了可以飞翔的“翅膀”.武术随之也发展起来.莫高窟西魏第249窟狩猎图就是一幅反映狩猎射箭的武术资料.画面绘制了两个骑马的猎人手持弓箭追赶猎物,一人在马上拉满弓玄,向背后一猛兽射杀;另一人则骑马快速奔跑,追赶黄羊.以上两幅珍贵壁画的资料,不同程度的表现了古代西北民族的训马、射箭、狩猎场面.构成了西北民族马上狩猎的完整过程,体现了西北马上民族的强悍、勇敢、勤骑、善射、好武的民族风格.此外,在西北地区还出土了大小不同的箭锨不计其数.这都证明了武术文化是从西北勤骑善射而来,标明了那时西北独特文化氛围,也可以观察到西北武术形成的深刻痕迹.史书记载:“李波小妹字雍容,寨裙逐马如卷篷,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这也有利的证明了西北武术的存在.军事与武术莫高窟第285窟南壁上部的作战图,莫高窟第332窟争舍利战图,莫高窟第217窟的演习图,莫高窟第12窟南壁的作战图,莫高窟第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都表现了武术被军事所用,在军队中武术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述几幅壁画体现了武术在演习、战斗和行军中的形象.从史料记载可以发现西北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古战场,由于战争的需要武术进人了军事之中,统治者们把军队训练成了武艺超群、战术过硬、纪律严明的杀人“武器”.在战争中成长出来的武术,具有了他独特的风格和技术,渐渐的武术就成为了军队和战争所必备技能.战争成为了武术飞速发展的加速器,由于有了战争这个适合武术“生长的养分”,加上西北民族自身个体的强悍创造出了西北特有的武术风格.所以说战争是哺育武术走向成熟的温床,而在武术中锻铸了搏击与审美的特征.祭祀与武术祭祀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融为一体的宗教仪式.敦煌的祭礼活动在壁画和画像砖中可窥见到其踪影,敦煌民间的四时八节祭鬼神的风俗自汉唐一直流传至今.在壁画中的民众化迎神赛社与祭礼活动是敦煌人民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有传承性又有民俗传统互相融化的渗透性.香烟缭绕、牲畜陈列、肃穆虔诚的宗教祭坛,以及祭天礼神时粗犷的呼号、激昂的歌乐、优美的舞姿、精彩的角抵与百戏表演、现实功利性的讲经俗唱、百性聚观的热闹场面等,所形成的广泛而绚丽的宗教信仰,随着历史的沿袭和变异,娱神的诸般伎艺逐步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融化汇合.最后也为武术萌发提供了契机. 2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2. 1传统文化为西北武术的成熟提供了依据传统文化为西北武术的成熟提供了依据,这对西北武术走向完整—自成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中就充分体现出这一真谛.莫高窟428窟中心方柱后壁下部的“对打图”,表现的是两位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武士正在“放对”,这就是西北地区流行的八极拳—“八级对接”.追溯几千年的文化过程中,各个方面都深刻体现出武术的痕迹,及其不断发展的进化过程,壁画中降妖服魔的天王不但表现出了武术的存在,同时也刻画了武者的智慧、力量、健美的武术风格,从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容.总体来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同时也包括了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等,几千年来工匠总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形态,进行开窟造像.这也成为西北武术可以追究的依据,从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容.2. 2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影响西北武术价值观念系统产生于实用技术(生产劳动与作战)的武术的最初动作素材,是以实用为衡量价值标准的,其动作设计必须符合实用需求,做到既简捷又具有实效.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生产方式和作战方式的改变,武术也逐渐演变成具有“活动手足,惯勤肢体”的健身意义的游戏性活动.在武术完成了从功利性向健身性转变之后,其价值观念系统也发生了根本转变.最初的实用价值观念系统已不再适用于新的健身武术的需要.新的健身武术的价值观必须以健身为宗旨.至此,健身武术便顺理成章地得到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论的滋养和规范,形成了“动静相生”、“刚柔相济”、“快慢相同”、“内外合一”等既要明细事物对立双方,又要强调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相互转化的技术特色,2. 3西北武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西北武术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渗透着西北民族的风格、习惯、心理、感情等因素,积淀着深邃的民族文化思想,形成了集技击、健身、欣赏、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价值表现体系.西北武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的传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整个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3结语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关键词] 异质文化;本土文化;敦煌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异质文化输入有两次,一次是佛教的输入,另一次是19世纪末西方文化的输入”。
保护与发展—— 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分析
![保护与发展—— 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756a8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5.png)
精:世界级文化遗产 高:敦煌学具有极高的学术文化价值
第三页,共24页。
1.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P5
多:丝路枢纽城市,资源丰富
敦煌在丝绸之路中占据着“总枢纽” 的地位,堪称“丝路第一枢纽城市”。 同时,敦煌还拥有玉门关、阳关、汉 长城、烽燧、悬泉置和莫高窟以及十 数座古城址等高水平、高密度的文物点,
第十六页,共24页。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P12
体验: 美轮美奂
第十七页,共24页。
售票处分为应急售票处和网 络预定取票处,能有效减少 排队等候时间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P12
体验: 美轮美奂
第十八页,共24页。
国庆黄金周的检票口 提前
30分钟检票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第六页,共24页。
1.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P8
敦煌拥有位势极高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 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有一段名言:“世界上历 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 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 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 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第七页,共24页。
02 敦煌文化产业 现状
旅游 文创 产值
第八页,共24页。
2. 敦煌文化产业现状
P10
旅游景区现状
敦煌目前拥有
1个世界级文化遗产(莫高窟)
1个国家5A级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3个国家4A级景区(阳关景区、雅丹地质公园、玉门关景区)
甘肃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与模式分析
![甘肃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与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75fd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8.png)
甘肃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与模式分析甘肃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与模式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甘肃省的发展中愈发受到重视。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甘肃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与模式。
通过分析甘肃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现状及问题,结合甘肃省的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提出了加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与模式,以促进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路径、模式一、引言文化产业是指利用具有观赏性、欣赏性和审美性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创造和传播的产业。
旅游产业是以旅游为主要内容,以旅游经营者为中心,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采用经营性方式从事旅游服务活动的全过程的经济活动。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提高甘肃省的经济水平和文化底蕴。
二、甘肃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现状分析1. 文化产业的现状甘肃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
目前,甘肃省的文化产业正在逐渐兴起,但总体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支撑政策和经济投入,文化产业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不完整等。
2. 旅游产业的现状甘肃省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巨大的旅游资源潜力。
目前,甘肃省的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景区开发过度,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不高,旅游商品与文化创意产品缺乏结合等。
三、甘肃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可以扩大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服务的融合,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消费需求,增加税收收入。
2. 促进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可以提高文化产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甘肃省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
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087c06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b.png)
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区。
敦煌莫高窟、敦煌石窟和敦煌古城等是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由于受到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的影响,许多文化遗产的原始状态已经受到了破坏,亟需进行保护修复。
其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文化遗产带来了经济利益,但也给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过度开发和游客过多造成的环境破坏。
第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而敦煌市的资源相对有限,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开发敦煌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首先,加强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应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对于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进行惩罚,切实保护好这些宝贵的遗产。
同时,加强遗产的科学保护与修复工作,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于已经损坏的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并防止进一步的损坏。
其次,合理开发敦煌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要根据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避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价值。
可以将敦煌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环境破坏,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
第三,加强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宣传工作。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公众传达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对遗产的保护意识。
同时,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共同促进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最后,加强对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的管理和组织。
敦煌市“多规合一”中空间管制的研究
![敦煌市“多规合一”中空间管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b6c1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0.png)
敦煌市“多规合一”中空间管制的研究敦煌市“多规合一”中空间管制的研究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为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规划管理方式,“多规合一”已逐步在各地推行。
而在敦煌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如何在城市规划中有效地整合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敦煌市“多规合一”中的空间管制策略。
一、敦煌市多规合一的现状敦煌市地处河西走廊,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
多年来,由于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冲突,敦煌市的规划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市规划管理体系存在分散化和碎片化的现象。
各个局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缺乏整体考虑和统筹规划,导致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脱节。
其次,多规合一的机制未能完全实现。
虽然“多规合一”原则被提出,但各种规划之间的协调和整合仍存在困难。
特别是在空间管制方面,往往因为对文物保护的考虑而限制了城市合理发展。
二、敦煌市空间管制的必要性空间管制是城市规划中的一种手段,主要通过对土地利用、用地性质和建设规模的限制,来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
在敦煌市,“多规合一”中的空间管制具有以下必要性:首先,敦煌市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空间管制可以保护这些文物资源的完整性和独特性,有效增强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次,空间管制有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敦煌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土地资源有限。
通过空间管制,可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避免因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
再次,空间管制能够对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规范。
通过灵活的空间管制策略,可以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使城市的功能与文物资源相互补充,实现双赢。
三、敦煌市空间管制策略的研究在敦煌市“多规合一”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空间管制实现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平衡成为重要研究内容。
首先,建立协同机制。
通过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机制,使各项规划能够协调一致,并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敦煌案例分析
![敦煌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c17a5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d.png)
敦煌案例分析敦煌,这座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古老城市,以其灿烂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历史地位而闻名于世。
敦煌莫高窟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的目光。
本文将对敦煌的多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以深入了解其独特之处和所面临的挑战。
敦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它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
在这个过程中,敦煌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貌。
莫高窟中的壁画和雕塑就是这种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
从艺术角度来看,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无可估量。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展现了极高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这些壁画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例如,通过壁画中的服饰、建筑和生活场景,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然而,敦煌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自然因素对敦煌的文化遗产造成了威胁。
风沙侵蚀、气候干燥等使得壁画和雕塑的保存状况日益严峻。
其次,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也给保护工作带来了压力。
过多的游客可能会导致洞窟内的温度、湿度发生变化,从而对壁画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保护方面,加强了对洞窟的监测和维护,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壁画进行修复和保护。
同时,通过限制游客数量、优化参观路线等方式,减少游客对洞窟的损害。
在传承方面,加强了对敦煌文化的研究和宣传,通过举办展览、出版书籍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的文化价值。
敦煌的旅游发展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案例。
敦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文化体验活动、研学旅行等,让游客更好地感受敦煌的文化魅力。
此外,敦煌的发展还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
要提高当地居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从中受益。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87d57d6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1.png)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甘肃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区,有着众多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
为了进一步推动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下面是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概述。
一、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保护甘肃有许多的文化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缺乏整合和保护,很多文化遗产面临着损毁和消失的危险。
因此,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整合。
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推广和宣传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意义,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使得文化旅游产业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业态和形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其业态和形式,使得游客能够得到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在甘肃,可以通过开发和运营文化公园、文化街区等业态来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形式,使得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旅游与文创产品的结合来创造更多的旅游形式和产品,如利用甘肃的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来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和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光顾。
三、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建设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
在甘肃,需要加强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旅游交通、食宿、娱乐、购物等各方面的方便和基础建设。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文化旅游的规划和管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合体和合作机制为了进一步推进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合体和合作机制,加强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合体和合作机制能够将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更加完整和细致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此外,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合体和合作机制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以上是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概述,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探索更多的创新方式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甘肃本地的经济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期
李霁 , 许华 : 区域 文化 规划 的个 案研 究
1 2 5
在 我 国西部 民族 地 区 , 文化 资源 极其 丰 富 , 文 化产业 具 有 治理 性①, 西 部地 区正积 极 探 索一 条 “ 以
文 促产 , 以产 兴城 、 以城扬 文 ” 的互动 发展 道 路. 本 文在 相 关 理论 与 研 究 基础 上 , 指 出在 文化 治 理视 域 下, “ 产 城文 ” 融合 的 问题并 结合 敦煌 “ 产城 文 ” 融合模 式 , 指 出文化 治理 视域 下 “ 产 城文 ” 融 合 的路 径 ,
1 2 4
浙
江
工
商
大
学
学
报
2 0 1 5焦
3 . 打造 主题 品牌 。 而 尽管 “ 主题 ” 理 念 已经 提 出 了很 多年 , 但是 在 西 部 地 区 的旅 游 景 区 中 “ 特色”
来替代 “ 主题 ” 的现 象非 常突 出 。 特色 一般 指 的是资 源 的禀 赋 , 是 一 种 比较泛 泛 的界定 。 而“ 主题 ” 则 是 对资源 进行 分析 和加工 后凝炼 出来 的一 种文 化 内核 , 所 有 涉 及 的硬 件 和软 件都 应 或 为这 个 文 化 内核 的具象 化 表现 , 或 为 主题 内涵 信息 的表 达和传 播服 务 。 “ 主题 ” 可 大可 小 , 可 以是 一个 故事 或者 传说 , 比 如桂林 的刘 三姐 , 也可 以是 一种文 化 现象 , 比如 泸沽 湖 的 走婚 习俗等 等 。 主题 与特 色 最大 的 区别 在 于 排他 性 , “ 特色 ” 是 一个 立足 于一定 地域 范 围的 比较概 念 , 比如在 贵 州 和广 西 都有 侗 族 , 那 么 贵州 的侗 族 可 以说 是特 色 , 在 广西 同样也 是特 色 。 “ 主题 ” 则 包含着 独一 无二 的 内容 , 比如阿诗 玛是 云南 独 有 的 , 而 刘三姐 则是 广西独 有 的。 特色 替代 主题 的后果 就是 景 区雷 同度 几率 大 大提 升 , 这种 雷 同也 会 限制 旅 游 演艺产 业 的发展 。 企业 生命周 期理论 证 明 , 品牌 能够 为企业 提供 忠诚 的客 户群 体从 而 拉长 企 业 的成 熟 期避免 其进 入衰退 期 , 品牌最 基本 的特征 就是 排 他性 , 这一点与“ 主题 ” 的本 质 属性 不 谋 而合 。 从 西 方 文化 产业发 展 的经验来 看 , 打造具 有高识 别度 和鲜 明 主题 的 品牌 , 是 文化 演艺 企 业生 存发 展 的必 由 之路 。 丝绸之 路经 济带 的主题 丝绸之 路是 一个 在时 间 、 空间、 硬件 、 软 件 上都 涵 盖范 围非 常 广 的一个 宏 大主题 , 西部 旅游 演艺产 业可 根据 自身 的资源 禀赋 和历史 沿革 对其 进行 不 同 的拆分 和融合 , 并 加 入创 造性 的地方 阐释 和文化演 绎 , 从而促 进西 部旅 游演艺 产业 主题 品牌 的 打造 和维 护 , 从 而实 现差 异 化竞 争, 提 高产 业整体 利润率 , 推 动西部 旅游 演艺 产业 的平稳 升级 。
作者简介 : 李霁 , 男, 国家 行 政 学 院 经 济 学部 博 士 后 , 主要从事城镇化 , 文化产业研 究 ; 许华 , 女, 中 国艺 术 科 技 研 究
所 基 础 研 究 部研 究人 员 , 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
①胡 惠林 : 《 国家 文 化 治 理 ”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的新 维 度 》 , 载《 学 术 月 刊 》, 2 0 1 2年第 5期 , 第2 8— 3 2页 。
以期望 为丝 绸之 路经 济带 与 区文化规 划 的发展 提供 借鉴 意义 。
一
、
理 论 基础 与 文 献综 述
对 于治 理 的概念 , 简・ 库 伊曼 和 范 ・ 弗 利埃 特 认 为 , “ 治理 可 以 被看 作 一种 在 社 会政 治 体 系 中 出现
的模式 或结 构 , 它是所 有被 涉及 的行 为者互 动式 参 与努力 的共 同结 果或 者后 果 ” 。 格里・ 斯 托克 指 出治 理 出 自政府但 又 不限 于政府 的一 套 社会 公 共 机 构 和行 为 者 。 关 于治 理 的 描述 , 同协 同理论 内涵 相 近 , 1 9 7 6 年 哈肯 系统地论 述 了协 同理论 , 该 理论认 为 , 整个 系统 中 , 各个 子 系统 不 一 , 但存 在 着 相互影 响而 又 相互 合作 的关 系 。 大 量子 系统 相互作 用 而会产 生 的协 同效应 , 协 同的好 , 系统 的整 体 性功 能 就好 , 就 能 产生 1 +1> 2 的协 同效 应 。 反之 , 如果 各子 系统 相互 掣肘 、 离散, 会 阻 碍 子系 统 功能 的发 挥 , 进 而使 整 个 系统 陷于 一种 混乱 无序 的状态 。 联合 国全球 治理 委员会 提 出“ 协 同治 理 ” 的概念 , 指 出“ 协 同治 理 是个 人 、 各 种 公共 或 私 人 机构 管 理 其共 同事 务 的诸 多方 式 的总 和” 。 这 一理 论 强 调 治理 主体 可 以是 政 府 , 也 可 以是 民间组 织 、 企业 , 甚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1 3
基 金项 目 : 国 家 社科 基金 艺 术 学 项 目“ 民 族 地 区新 型城 镇 化 进程 中对 文化 保 护 和传 承机 制 研 究 ” ( 1 4 E H 1 5 9 ) ; 博 士 后基金第 5 6批 面上 资 助 ( 2 0 1 4 M 5 6 0 9 3 3 ) ; 国 家 财 政 项 目《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文化建设指标体 系及采集分 析系统研发 》 ( C A S T I 一 2 0 1 3— 0 3 ) ; 文化部“ 十三五 ” 时期 文 化 改 革 发 展 规 划 前 期 研 究 课 题 : “ 十三五” 时 期 新 型 城 镇 化 进 程 中 文 化 建 设 指标 构建 研 究
其中南街为复古汉唐风格城市群以文化会所茶馆玉器等功能业态为主北街以特色酒吧等休闲娱乐业态为主南北两街城镇功能各有分工设施建设得到充分利用两轴指的是产业发展轴与城市功能轴产业发展轴是指本地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改变旅长游短的局面城市功能轴是指城市空间互联公共服务设施串联城市中心区与公共服务区协作区城市居住区与商业区混合布局区域空间协调
区域 文 化规 划 的个 案 研 究
基 于对甘 肃敦 煌 “ 产 城 文" 融合 发展 的分析
李 霁 , 许 华
( 1 . 国家行政 学院 经济 学部 , 北京 1 0 0 0 8 9 ; 2 . 中国艺术科 技研 究所 , 北京 1 0 0 0 6 1 )
国家文 化治理 是全 面深化 改革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核 心是处 理好 政府 、 市 场 与社 会 在文 化建 设 的关 系。 在 文化 治理 的视 域下 , 如何 推动 “ 产城 文 ” 融 合发 展 , 具 有重 大 的现实意 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