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飞天介绍
敦煌飞天的故事
敦煌飞天的故事敦煌飞天,又称敦煌壁画飞天,是中国敦煌莫高窟中的一种独特的壁画形式,其形象神秘而美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飞天形象最早出现在唐代,成为了敦煌壁画的一大特色。
那么,敦煌飞天的故事是怎样的呢?飞天形象最早出现在敦煌第一窟,也就是莫高窟第一窟,这些壁画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366年至367年之间。
飞天形象通常是以飘逸的姿态出现在壁画中,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乐器,神态祥和,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飞天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敦煌壁画的内容,也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超自然世界的想象和创造力。
在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不同的窟中都可以看到飞天的身影。
据统计,敦煌莫高窟中出现的飞天形象多达数千幅之多,这充分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这一形象的钟爱和推崇。
飞天形象的出现,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代表了古代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祈愿。
敦煌飞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象,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飞天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敦煌壁画的内容,也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超自然世界的想象和创造力。
飞天形象的出现,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代表了古代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祈愿。
在今天,敦煌飞天形象依然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敦煌飞天形象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象,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它丰富了敦煌壁画的内容,也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超自然世界的想象和创造力。
飞天形象的出现,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代表了古代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祈愿。
敦煌飞天的故事,将永远留存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为后人传颂。
敦煌壁画之飞天
内容摘要:敦煌艺术浩瀚无边,光辉灿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敦煌飞天。
对于敦煌飞天的美感研究是了解敦煌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具体的装饰美和线条美的研究,体会敦煌飞天是以歌舞伎为蓝本,大胆吸收外来艺术营养,以促进传统艺术的改变,创造出表达中国思想意识、风土人情和审美特征的吉祥美好的化身。
关键词:敦煌飞天壁画正文:敦煌壁画之——飞天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敦煌壁画中的典型艺术形象是飞天。
飞天又名乾闼婆、紧那罗,是佛教天国中的香神和音神,即专施香花和音乐的佛教专职神灵。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都围绕在说法图、经变画、故事画、以及窟顶藻井、四壁边缘、龛内彩塑周围。
众所周知,飞天的艺术形象在敦煌壁画题材中,是一朵奇葩。
她的渊源来自遥远的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乾闼婆与紧那罗,其翱翔天际的形式又与西方的天使不谋而合,最终在中国将乾闼婆与紧那罗特有的“能作歌舞”的功能,与西方天使超乎自然的灵性相结合,以中国古代神话羽人的理想境界为追求,“满壁风动、气韵生动”的展示其绝妙的艺术特质,具有独特的美感。
一敦煌飞天的装饰美飞天的艺术形象受到各个时期人们的喜爱。
究其原因,这和飞天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民间性,以及富有升腾、开朗、乐观的情趣分不开。
浪漫主义风格与民族形象、民间传统巧妙结合,使得中国飞天独具装饰韵味,不仅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也体现了中国画的装饰感和程式性。
一、飞天“飞动美感”的视觉形式特点1.1、圆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圆”——圆满、圆润。
从飞天自身的形体上来看,饱满的额头、圆润的脸颊、修长浑圆的身躯和四肢,都能体现出飞天作为佛教形象的精神面貌。
此外,飞天飞动时飘逸绵长的丝带,也大多呈现出“圆”的态势,流畅圆润的毛笔线条,勾勒出轻盈的飞动之美。
1.2、流由“圆”而表现出的动态美,是周而复始的流动美感。
敦煌飞天ppt课件
VS
三维扫描与重建
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壁画的精确数据, 进行数字化重建,以数字模型的形式永久 保存。
传承与教育推广
非遗传承人培养
鼓励和培养专业的非遗传承人,继承和发扬飞天壁画的绘制技艺。
教育推广活动
通过开展展览、讲座、工作坊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公众对敦煌飞天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05
敦煌飞天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现代舞蹈中的飞天灵感
要点一
总结词
现代舞蹈汲取了飞天的灵感,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诠释了 飞天的意境。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许多现代舞蹈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编舞者从敦煌飞天 中汲取灵感。他们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和舞台布景 ,生动地表现了飞天的意境。舞者们在空中翻飞、旋转, 仿佛真的在飞翔一般,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触 动。这种舞蹈形式不仅展现了飞天的美,也展现了人类对 自由、对美的追求。
敦煌飞天ppt课件
目录
• 敦煌飞天简介 • 敦煌飞天的艺术风格 • 敦煌飞天的文化意义 • 敦煌飞天的保护与传承 • 敦煌飞天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 敦煌飞天的影响与展望
01
敦煌飞天简介
Chapter
起源与传说
起源
敦煌飞天源自印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逐渐与中 国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飞天形象。
线条表现
流动感
线条节奏
在敦煌飞天的艺术表现中,线条的运 用非常灵活,具有强烈的流动感。线 条的流动与飞天的动态造型相呼应, 使画面更加生动。
线条的节奏感在敦煌飞天的画面中也 非常重要。通过快慢、起伏变化的线 条,可以营造出强烈的动感和节奏感 。
粗细变化
线条的粗细变化也是敦煌飞天艺术的 一大特点。通过粗细变化的线条,可 以表现出物象的质感、层次和空间感 。
敦煌飞天的文
敦煌飞天的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敦煌飞天是中国古代佛教壁画中独具特色的形象之一,它具有独特的造型风格和神秘的象征意义,被誉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杰作之一。
敦煌飞天造型奇特,一般呈现为身穿白色长袍,双手合十,翅膀展开,飞翔于空中的神秘形象。
敦煌飞天是敦煌壁画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敦煌飞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当时佛教传入中国,敦煌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传播地区。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其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在这些壁画中,飞天形象常常出现,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佛教教义和神秘世界的向往和想象。
敦煌飞天的造型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宗教气息,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美术和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敦煌飞天通常被描绘为一个年轻美丽的青年男子,身姿优雅,神情庄重,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神圣气质,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和精神寄托的向往。
敦煌飞天的形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它既是佛教中的神灵,又是人们内心中的神秘化身,代表着信仰、希望和力量。
敦煌飞天被视为护法神,守护着信徒免受灾难和邪恶的侵害,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永恒。
敦煌飞天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符号。
敦煌飞天的形象不仅在中国古代壁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雕塑和文学艺术。
在中国文化中,飞天形象常常被赋予了神秘、神圣和超自然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题材和表现形式。
敦煌飞天的形象通过艺术的再现和传承,得到了永恒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在当代社会,敦煌飞天的形象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敦煌飞天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遗产,它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加以珍视和传承。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_谢生保
有隋代风格的飞天,是第
206、427、404窟的飞天。
3.鼎盛时期。从初唐
到晚唐(618~907年),贯穿
整个唐代,大约300年。 唐
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
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
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
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
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
化的飞天了。
种飞天。这种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
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中国的道教飞
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
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飞
天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
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完
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
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
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其最
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
为香音神的乾闼婆抱起了各种乐器在
空中飞翔;作为天乐神的紧那罗亦飞
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
后来的敦煌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
乐飞天。其代表作如第249窟西壁佛
龛内上方的四身伎乐飞天。
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元荣出任
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
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
是恩爱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
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谢生保 谢 静
莫高窟第 285窟·西魏69 ←
神。唐代慧琳《音义》解释说:“真陀
罗,古作紧那罗,音乐天,有微妙音
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
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
闼婆为妻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
【解读】敦煌的飞天
【解读】敦煌的飞天飞天是佛教造型艺术。
由于它的题材、表现⽅式具有很⾼的艺术情趣,所以世代相传,为⼈们所喜爱,以⾄超出佛教的意义,⽽成为⼀种祥瑞的象征。
⾃佛教传⼊敦煌,开凿敦煌⽯窟起,飞天就是画师们着⼒创作的形象,成为佛国天宫中的最活跃的精灵,其创作与敦煌⽯窟的开凿相始相终。
先来复习⼏个知识点1.飞天来⾃何⽅?“飞天”⼀词,最早见于东魏成书的《洛阳伽蓝记》。
书中记载:“有⾦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垂⾦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天,在佛教概念中,不仅指天国、天宫,还是对神的尊称,如吉祥天、三⼗三天等。
因此,汉译佛经,⽤“飞天”两字很贴切。
它专指天宫中的供养天⼈和礼佛、乐舞的天⼈。
飞天的形象来⾃印度神话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
乾闼婆是诸天伎⼈,随逐诸天,为诸天作乐;紧那罗为天乐神,为天上能歌善舞者。
与乾闼婆形影不离,是恩爱的夫妻。
作为古印度神话中能歌善舞的天⼈,乾闼婆和紧那罗也被吸收进佛教系统。
随着佛教艺术审美和创作的需要,他们的职能逐渐混为⼀体,形象也不断演化,最终合为⼀体,成为体态俏丽,持乐歌舞,翱翔天空的飞天。
2.为什么庄严肃穆的佛国世界有飞天漫天飞舞?宗教有⼀系列严格的教义,并通过制定诸多戒律、仪礼来规范信众的⾏为,具有庄严、神圣的特质。
为了展现佛国世界的美好,佛经中极⼒渲染佛国世界的庄严神圣,但佛经往往晦涩难懂,于是在中国出现了由佛经改编成的讲唱⽂学的 “变⽂”和由佛经绘成画作的“经变”(下⽂会多次提及)。
佛经中虽提及飞天,但并未对其形象有⽣动具体的描述,这给古代画师们的创作留下了⼴阔空间。
画师们⼤胆地加⼊了⾃⼰的想象,让飞天拥有了仕⼥们姣好的⾯容,曼妙的⾝姿。
借⾐裙和飘带显⽰空间和飞舞,画⾯更具天宫仙境的神秘之感,使艺术境界得到升华。
此外,按佛经所⽰,飞天的职能有三:⼀是礼拜供奉;⼆为散花施⾹;三为歌舞伎乐。
这三项职能本来毫⽆情节可⾔,但为了显⽰对佛的崇敬与供养,古代匠师发挥想象⼒和创造⼒,加⼊许多现实世界中的因素,将这个毫⽆情节可⾔的题材表现得琳漓尽致,并逐渐形成完善的程序。
关于敦煌飞天的科普
关于敦煌飞天的科普
敦煌飞天是指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中出现的一种神像形象,常常被描述为身穿华丽衣裳、背部长有羽翼的人形神明。
这种形象在中国古代艺术中非常常见,被称为“飞天”,其寓意是超越尘世,逃脱苦难,达至自由和快乐的境地。
敦煌飞天的形象源于印度教、佛教和波斯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则又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敦煌飞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佛教背景的飞天,这种飞天通常是身穿袈裟、头戴僧帽,是佛陀或菩萨的化身;另一种是具有道教背景的飞天,这种飞天常常是身穿薄纱舞衣,手持花篮或舞蹈道具,是道教的神明或天女。
敦煌飞天的形象非常美丽、神秘,也启示人们思考生命和世界的意义。
近年来,敦煌飞天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在各种文化交流和推广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 1 -。
敦煌莫高窟飞天介绍500字
敦煌莫高窟飞天介绍500字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飞天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种壁画,描绘的是一种神话中的生物,被称为飞天。
飞天是一种神话中的生物,通常被描述为人头鸟身的形象。
在佛教中,飞天是一种神仙,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
在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经常被描绘为在云彩中飞翔,或者在空中演奏乐器,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气息。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壁画数量众多,飞天形象也各具特色。
有些飞天形象是纤弱娇嫩的,有些则是威武雄壮的,有的飞天还带有明显的印度教和波斯风格。
飞天壁画的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在唐代,敦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文化中心,吸引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
因此,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风格和特点,也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面貌。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它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风格和特点,也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元素,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它的存在,不仅是艺术的珍
品,更是历史的遗产,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敦煌壁画中的“飞动之美”
敦煌壁画中的〃飞动之美〃敦煌艺术博大精深,其壁画艺术亦自成体系,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融汇了古今技法,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的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
敦煌还为我们保留了长达千年的审美文化活化石,其间有一种穿透人心、跨越时空的典型符号,那就是“飞天”。
飞天;传入;艺术美一、“飞天”的由来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张大千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曾在敦煌做过一段壁画临摹的工作,这段经历对其后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能给我们以极大启示,那就是:敦煌壁画渊源有自,且直接继承了六朝古风,与草书一样,“笔法飞跃秀劲”,虽有印度影响,却更具有华夏文化传统的神韵,因此才会出现“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飞动”之美。
飞天作为佛教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形象,以她们轻快的动态,流利的舞姿,吸引着广大的观众。
然而尽管飞天在佛教艺术中出现较多,可在佛经中并没有对飞天的纪录,甚至佛经中根本没有出现“飞天”一词。
通俗的看法认为:“飞天”是一种俗称,而不知佛教名词。
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网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
乾闷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
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网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乾阔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回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
乾阚婆一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阿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阔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
这些惊为天人的“飞天敦煌仙女”,从第一眼便保存至今
这些惊为天人的“飞天敦煌仙女”,从第一眼便保存至今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看到这优美的飞天,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便是敦煌艺术。
敦煌492个洞,几乎洞洞有飞天。
佛教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话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
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
道教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天仙”、“赤脚大仙”等。
在古代佛教没传来之时,因道家崇尚自然,所以很少为了刻像毁山裂石,而在中国的飞天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
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现的还有各类神仙。
战国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升仙场景,东汉以后随着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传播更为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不久,当时人们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因而飞天、飞仙不分。
随着佛教的逐渐发展,佛教的飞天与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相互融合。
但在名称上,只有佛教石窟壁画中的天乐神才称为飞天。
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再后来敦煌飞天便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
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在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成而消逝。
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
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
敦煌舞飞天形象,是指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中描绘的一种飞天美女形象。
这种形象长期
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不仅表现了唐代时期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度水平,也传递着人
们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从艺术特征上看,敦煌舞飞天形象主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外部形象上,敦煌舞飞天形象通常呈现为一位裸身或穿着薄纱舞裙的美女,她们长发飘逸,身姿轻盈,
所表现出的美感十分动人。
其次,从舞蹈动作上看,敦煌舞飞天形象的舞姿优美、舒展迷人,通常描绘为她们飞翔在空中,身体自由自在地旋转起舞。
第三,从表现色彩上看,敦
煌舞飞天形象通常采用鲜艳的色彩,例如鲜红、亮黄等色彩,体现出与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那么,敦煌舞飞天形象为什么在唐代敦煌石窟中得到如此广泛的呈现呢?一方面,敦
煌舞飞天形象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敦煌作为丝路要道上的重要节点,早在汉
代时期就有着繁荣的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另一
方面,从宗教信仰上看,敦煌舞飞天形象是佛教思想在唐代中国流传和融合的产物之一。
据悉,唐代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就繁荣起来,而在敦煌,佛教美术得到了较长时间的
发展和探索,从而形成了敦煌石窟中的独特壁画风格,其中敦煌舞飞天形象就是比较常见
的代表之一。
总之,敦煌舞飞天形象是唐代敦煌石窟中的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特征的形象,它既具有
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中国人对美好未来和宗教信仰的向往和寄托。
在今天,敦煌舞飞天形象不仅被视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创作的
源头和灵感之一。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的敦煌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之一。
莫高窟中的飞天壁画是其最富盛名的艺术之一,这些壁画以其形意音韵之美而闻名于世。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微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意音韵之美。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意,首先从其造型上展现出来。
飞天是指佛教传说中的天降神女,她们神态娟秀,身姿轻盈,仿佛翩翩起舞。
飞天壁画以其纤细的身姿、优美的轮廓线和生动的表情,展现了神秘、神圣的形象,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每一幅飞天壁画的姿态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是飘飘欲仙的仙女形象,有的是刚柔并济的武士飞天形象,有的是颇具传奇色彩的神秘飞天形象。
这些形态各异的飞天形象展现出了艺术家对人物形态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
接着,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音韵之美,体现在其色彩、线条和纹样等方面。
飞天壁画的色彩斑斓、艳丽夺目,以红、绿、蓝为主色调,同时加入了金色、银色等,在光线的照射下,色彩呈现出璀璨夺目的效果。
这些绚丽多彩的色彩给人以视觉冲击,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神圣、崇高的美感。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展现了极高的绘画技巧。
线条的流畅和韵律感不仅是对艺术家对形体结构的深刻理解,更是对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表达。
壁画中的花纹纹饰也是别具一格,错落有致,繁而不乱,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意音韵之美,还体现在其图案和意境上。
飞天壁画的图案丰富多样,有的是花鸟虫鱼,有的是云龙凤凰,有的是嵌宝珠宝,有的是幻化图案等等。
这些图案的构图合理、细节精致,展现了艺术家在设计和构思上的才华横溢。
这些图案也富有隐喻和象征,既有现实生活中的寓意,又有佛教神话中的寓意,呈现了一种高度的象征性和趣味性。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意境深远,不仅表现了佛教神话的豪迈和壮丽,同时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美好、激励的心灵享受。
在历经千年沧桑之后,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依然以其形意音韵之美感动着世人。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介绍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介绍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中,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飞天形象,它们以美丽的姿态和灵动的动作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些飞天是敦煌壁画中的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是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是人们对于自由和梦想的向往。
飞天,顾名思义,就是能够飞翔于天空的神灵。
在敦煌壁画中,飞天被描绘成拥有人类形象的神仙,它们通常身穿华丽的仙袍,头戴花冠,手持乐器或花束,表情温和而轻盈。
它们的身姿优雅,仿佛随时都可以在蓝天中翱翔。
这些飞天的形象充满了神秘和魅力,让人们不禁想象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在敦煌莫高窟中,人们可以看到飞天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场景,它们用优美的舞姿和动人的音乐,带给观者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
飞天的形象在敦煌壁画中屡见不鲜,但每一幅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有的飞天手持乐器,弹奏出动人的音乐;有的飞天手持花束,洒下花瓣,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还有的飞天在空中跳跃,姿态优美,如同舞者一般。
飞天的形象不仅仅是艺术作品,也是人们对于自由和梦想的向往。
它们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漫游于天空之间。
它们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慰藉,让人们相信自己也可以像飞天一样,超越困境,追寻梦想。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的体现。
它们以自由和灵动的姿态,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艺术享受。
无论是当时的壁画创作者,还是现在的观者,都会被这些飞天所吸引,为之所倾倒。
在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对于自由和梦想的向往。
它们以优美的姿态和动作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
这些飞天的形象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心灵的寄托。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美妙的世界中,感受飞天的自由与魅力。
敦煌飞天的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敦煌飞天的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敦煌飞天,作为敦煌壁画的代表之一,是敦煌文化的瑰宝。
敦煌飞天以其独特的形象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成为众多研究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介绍敦煌飞天的历史背景,探讨其艺术特点,并深入分析飞天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敦煌飞天是指敦煌壁画中的一种形象,描绘了人身上半部,背后展开巨大翅膀,飞翔于空中的神秘生物。
早在唐代,飞天形象就出现在敦煌壁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飞天形象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飞天形象不仅是敦煌壁画题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敦煌艺术的代表之一。
敦煌飞天的艺术表现具有独特的魅力。
首先,飞天形象通过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展现了生动活泼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飞天形象的姿态多样,有的张开双臂,有的骑马飞翔,有的手持乐器,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形象的创造力和艺术尝试。
再次,飞天形象寄寓着人们对自由、向上和追求的渴望,与壁画整体氛围相得益彰。
最后,飞天形象的绘制技法精湛,线条流畅自然,充分展现了敦煌壁画的艺术水平和创作才华。
敦煌飞天的文化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飞天形象融合了佛教艺术、道教符号和民间信仰的元素,具有较强的宗教意味,对于研究敦煌的宗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飞天形象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具有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艺术特色的融合。
再次,飞天形象的传播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最后,飞天形象作为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充分展示了敦煌的艺术魅力和独特性,对于推广和传承敦煌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敦煌飞天的艺术价值不可低估。
首先,飞天形象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被广泛视为壁画艺术中的珍品。
其次,飞天形象的创作给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了艺术表现的自由性和多样性。
再次,飞天形象的艺术创作不仅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还代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最后,飞天形象作为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研究和保护敦煌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
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
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
”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
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
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
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
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
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
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
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
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
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
”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
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 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
敦煌“飞天”:中印文化的混血儿
敦煌“飞天”:中印文化的混血儿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像是一条流动的长河,文化艺术是河水激荡中跳跃的浪花。
敦煌壁画中美丽灵动的飞天形象,就是丝绸之路上印度佛教文明与中国道教文化,乃至希腊文化元素,交互碰撞所激起的一朵绚丽的浪花。
金庸著名小说《天龙八部》,这是一个佛教化的书名。
八部“天龙”之中,就有“飞天”。
只是她原本的名字叫“天人”。
佛陀诞生,前来祝贺的“来宾”中就有“天人”。
她的真名叫作“乾闼婆”和“紧那罗”,是音乐之神,在空中歌赞、烧香、散花、散水。
傣族的泼水节,就源自佛诞节。
“天人”在空中飞行,被国人称为“飞天”。
“飞天”原本指在空中飞行时的神,是神在空中散花、奏乐、歌舞时的一种状态。
后来动词变成了名词,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
敦煌飞天的形象从印度传入,与中国本土的道教羽化升天等意象相结合,慢慢通过提炼、融合,最终发展为中国式飞天。
像所有的文化交流一样,它经历了引入、吸收、创新的阶段。
西域风格的引入:北魏以前,莫高窟早期西域风格的飞天,都是上身半裸,双手合十或散花。
下身着长裙,露出赤脚,飘带宽短,缺少飘逸感。
在印度、伊朗早期佛教艺术中,作为天人的乾闼婆,体肥身短,是典型的印度舞蹈“三道弯”式的造型,衣服也很朴素,几乎没有飞动的体态。
印度马图拉早期佛教雕刻中,佛光两侧,各有一位表现出飞行状的天人,身体直立,一手托花,一手散花。
中原风格的掺入:北魏晚期,飞天身体和飘带都加长,身体比例夸张,飘带迎风飞扬,已经显露出中原风格的明显影响。
有的洞窟的飞天,脸形已非丰圆而是修长清秀,鼻挺嘴小,面目标致。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讲究羽化升天的道教,有“飞仙”的形象,如王子晋乘着仙鹤,羽化升天。
受到道教“飞仙”文化的影响,佛教“飞天”(飞翔的天人)向体态轻盈的方向转化。
敦煌石窟中还绘制了飞天与道教飞仙共存的现象。
在中原“秀骨清像”的画风影响下,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飞天新形象:有的悠闲遨游,有的跃起向上,有的双手合十,有的俯冲下方。
敦煌飞天的美丽传说故事及由来
敦煌飞天的美丽传说故事及由来敦煌飞天是是敦煌艺术的标志,人们只要想到优美的飞天,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的高超艺术。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敦煌飞天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敦煌飞天传说故事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我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的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
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
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
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
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
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
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
”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是有区别的。
乾闼婆作为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
紧那罗作为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
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
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敦煌-空中的舞蹈
敦煌:空中的舞蹈敦煌地区石窟保存的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到公元14世纪(元代)历时千余年的众多飞天形象,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艺术中璀璨夺目的一枝奇葩。
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
梵语称神为“提婆”。
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所以被译为飞天。
在敦煌千佛洞的壁画里,飞天是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她差不多分布在从北魏到宋元所有洞窟的四壁和洞顶上,那蜿蜒婀娜的飞动之势,使每一个瞻仰者神往。
因此,人们常用飞天作为敦煌的标帜。
飞天——最富于民族个性的造型艺术,是由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酿结出来的,与中国古代的文化心理、宗教意识、审美情趣等都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中国古代舞蹈的关系最为密切。
标签:敦煌;飞天;佛教艺术;空中舞蹈敦煌,是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是一个冲积而成的绿洲。
自汉代以来。
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敦煌地区石窟保存的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到公元14世纪(元代)历时千余年的众多飞天形象,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艺术中璀璨夺目的一枝奇葩。
敦煌藏经洞是灿烂的敦煌文化遗产,敦煌文化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飞天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是不朽的艺术品,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何谓“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
梵语称神为“提婆”。
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所以被译为飞天。
佛教中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
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
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
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
现在,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
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
发展至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
敦煌飞天的象征与寓意
敦煌飞天的象征与寓意
敦煌飞天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它的寓意是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抚慰人们心灵。
而现代飞天,象征着我们祖国的伟大和富强,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扩展资料
艺术形象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
它是佛教天人和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
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时代特点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在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成而消逝。
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
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
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 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 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 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 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 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 地。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 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 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 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 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壁画的 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
飞天在印度佛教中是佛的护法神,传入中土后, 人们将其与道教的仙女或天女混淆,所以飞天 慢慢就变成了佛讲法时在其周围散花或奏乐以 营造气氛的仙子。
壁画中,飞天很少作为主体加以刻 画,多出现在周边的部分,数目繁 多但通常很小。因为年代不同,各 朝壁画中的飞天也呈现出不同体态 和形象。北魏的飞天呈“V”字形, 给人笨重欲坠之感。而唐代的飞天, 则体态轻盈,飘逸潇洒,色彩也更 加明艳,令人对那个自由奔放、惊 才艳艳的年代倍增向往。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 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 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 非常丰富。
敦煌飞天
莫高窟壁画中最闻名于世的形象首推飞天。 飞天是唐壁画引人注目的一方面,她总是配
合佛陀说法而出现,有的飞翔,有的腾跃, 有的扬手散花,有的互相顾盼,给人以遨游 太空的欢乐景象。飞天,已成为举世闻名的 敦煌壁画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