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巴东三峡 同步练习1语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东三峡同步练习1
一、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恐怖()渺小()单于()浣妆()崆岭()秭归()瞿塘()险峻()夔门()
2、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现代、、家。

他是人。

3、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
⑵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
⑶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
4、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⑴巴东三峡巫峡长,。

⑵,也有垂杨也有花。

⑶,生长明妃尚有村。

⑷青滩叶滩不算滩,。

⑸三峡形势险恶:谚语:“,”
5、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6、本文在写景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你能结合实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二、同步解读
第四段是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

距离虽是不长,水势虽没有以前那么急,山崖却更加高峻。

出了峡,山便低平,有一个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妆的地方,叫做香溪。

昭君村离此四十几里,在秭归县东北。

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前人用字之妙。

一个“赴”字,把那里的山势真是写活了。

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所谓“赴荆门”,那形势是一点也不假的。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山的妙处,在不单调。

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

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

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

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地峰顶。

江水冲在山崖上、名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此峡最短,不过十三四里。

山势较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因有夔门
滟濒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

过瞿塘峡,北岸有一峰突起,树木青葱,玲珑可爱,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

那一段古城刘皇叔托孤的悲惨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山顶上有一古刹,为孙夫人庙。

颜色为瓦白色的墙,隐约地从树林中呈现出来。

我们走过的时候,正是下午六点光景,一道斜阳,照在庙前的松树上,那颜色很苍冷。

远远地朝北望去,隐约地可以望见八阵图的遗迹。

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

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

7.上面三段文字分别描述了长江三峡即、、。

8.第一段提到的王昭君生活在朝代。

她最著名的历史事迹是。

9.第一段引用了在工部的两句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请问杜工部指谁?你还能写出他的其他诗歌吗?请举例本段引用的这两句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请用文中词语写出巫峡的特点:。

11.第二段文字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以不同角度描述巫峡。

请找出形容山势的两个句子,分别找出其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绘的角度。

(1)句:修辞手法:
(2)句:描绘角度:
12.第三段文字提到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是,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朝代。

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意在表现。

13.第三段提到了“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英雄落泪”或“游子思乡”的内容的诗句。

14.你认为选文哪一段最精彩,给你印象最深。

请写出你的理由。

三、美文赏读
家园落日
⑴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⑵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⑶……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⑷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

此时起了风。

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⑸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

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

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

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⑹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地吞食。

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

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⑺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

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

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

我说唔,唔唔。

⑻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

一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⑼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⑽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⑾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⑿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

⒀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⒁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⒂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⒃……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⒄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

马驮着驮子。

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

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⒅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⒆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⒇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21)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22)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23)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

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24)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

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25)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26)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注释]
①雾霭:霭,云气、轻烟。

②舐犊:舐,舔。

③旷达:心胸阔大,遇事想得开。

15.“我”为什么认为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16.文中“我”刻画了哪些地方的落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心里体会分别是怎样的? 17.本文体现了作家的怎样一种情怀?
18.“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

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

”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模仿此种手法写一段文字。

19、找出文中一句你认为有哲理的话,请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