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提压增量后富裕煤气除尘及余压发电设备改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炉提压增量后富裕煤气除尘及余压发电设备改造
周家宾
【摘要】对攀钢4#高炉煤气提压增量后干式煤气除尘、发电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BDC差压高、TRT透平机效率低实际运行情况,实施优化、改造,降
低了BDC差压,解决了透平机运行工况不足的瓶颈,改造后取得良好效益.
【期刊名称】《冶金动力》
【年(卷),期】2019(000)001
【总页数】3页(P29-31)
【关键词】高炉;提压增量;问题;改造
【作者】周家宾
【作者单位】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能源动力分公司,四川攀枝花 6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57
引言
攀钢4#高炉原设计煤气除尘采用“双文”湿式系统,后改造为干式布袋除尘系统,湿式系统备用。

配套透平发电机组运行已达17年,炉顶压力150 kPa,煤气发生量24万m3/h。

由于近年来冶炼强度加大,煤气参数发生较大变化,煤气量达到32~36万m3/h;压力150~170 kPa;温度120~330 ℃(最高330℃),现
有干式除尘BDC系统的处理能力和透平机运行工况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1 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干式工艺系统问题分析
(1)随着4#高炉冶炼强度不断提高,煤气发生量由设计的24万m3/h,提高到目前的32~36万m3/h,高炉煤气净化系统的处理负荷提高了30%~50%,系
统长期超负荷运行,设备以及部分配套设施磨损程度已经相当严重,频繁发生煤气泄漏。

据统计2016年至今煤气管道泄漏40次,威胁着4#高炉及高炉煤气除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4#高炉干式布袋除尘器差压长时间运行在5~7 kPa之间,实际过滤风速
1.27~1.36 m/min,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袋式除尘器差压宜小于等于3 kPa,过滤
风速0.3~0.8 m/min的规定值[1]。

4#高炉冶炼强度发生变化后,干式除尘系统
过滤负荷、过滤流速明显增加,导致布袋穿孔、管道磨损泄漏煤气。

(3)瓦斯灰输送采用的机械输灰方式,且设备老化严重,输灰过程扬尘现象严重,在高炉炉料变化时问题尤为突出,多次出现系统排灰困难。

1.2 TRT设备工艺问题分析
1.2.1 原透平机是按干式运行条件入口压力150 kPa,煤气发生量24万m3/h,
煤气温度140℃(最大170℃),透平装机容量6100 kW;湿式运行条件透平入
口压力124 kPa,煤气发生量24万m3/h,煤气温度45℃。

透平装机容量6100 kW,配套7520 kW的无刷励磁发电机,透平出力平均5650 kW。

由于近年来冶炼强度加大,煤气参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详见表1。

表1 煤气参数统计表项目正常值最大值高炉炉顶压力/kPa煤气发生量/m3·h-1炉顶煤气温度/℃150 170 320 000 360 000 120~330 380
从表1可看出,煤气参数均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即现透平的流通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正常情况下约有6~8万m3/h(最大可达10万m3/h)不能通过透平作功输出电能,只有经湿式系统除尘后,再经减压阀组排入厂区管网,造成二次能源的浪
费。

1.2.2 现有透平及油系统均为日本原装引进设备,透平的结构形式与国内完全不同,透平结构是轴向进气,径向出气(进出气均在透平上下平分的中心位置),而国内的透平进气及排气均在下方。

TRT机组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透平机设计寿命为15年,现已运行17年。

(2)透平机能力不能满足现有高炉生产参数需求,综合发电效率仅仅55%~60%,远远低于设计值75%。

(3)设备劣化及疲劳严重。

定修时进行了全面解体检查,已出现动叶、静叶、隔板及部件劣化及疲劳严重,动叶叶顶、叶根及叶片磨损严重,已远远低于设计安全厚度。

第二级静叶探伤有三片静叶根部有局部裂纹,对TRT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构成严重威胁。

(4)透平机属进口设备,存在国产配件无法匹配的问题,送日本进行透平机大修费用昂贵。

(5)透平机油系统及附属设施老化严重。

2 工艺优化方案及实施内容
2.1 BDC系统新增两个筒体方案及实施
选取过滤风速按0.3~0.8 m/min,利用现有的反吹风机旁地形,采用攀钢独具特点的高炉煤气反吹布袋式全干式除尘工艺技术,通过计算,见表2,新增2个BDC筒体,新增2个筒体与原6个筒体并联运行,保证8个筒体运行,增大过滤面积,降低除尘布袋过滤风速,且符合国家标准。

表2 4#高炉除尘系统煤气流量与过滤风速煤气标准流量/m3·h-1煤气工况流量
/m3·h-1BDC入口管道工况流速/m·min-1筒体数量/个240 000164 48717.95 320 000219 31723.94 340 000233 02425.43 8 7 6 8 7 6 8 7 6过滤面积/m2 5064.192 4431.168 3798.144 5064.192 4431.168 3798.144 5065.192
4431.168 3798.144工况过滤风速/m·min-1 0.54 0.62 0.72 0.72 0.82 0.96 0.77 0.88 1.02
2.2 BDC入口管道优化设计
从散热器出来的荒煤气温度较高,一般140~220 ℃,流速快,达28 m/s,含尘浓度10~40 g/m3,对干式布袋除尘器前的弯管道磨损冲刷严重,在干式布袋除
尘器改造设计中考虑合理的现场管道设备工艺布置,并考虑局部管道位置设置导流板、加内衬、管壁加厚、增加耐磨层等措施。

2.3 排灰系统改造方案及实施
干式布袋除尘器排灰采用机械输灰方式,系统一直存在严重的二次扬程,设备故障频繁,不仅影响周边地区环保,而且设备检修、保产难度大。

加之高炉炉料的影响,尤其是ZnO含量波动较大,为2%~26.78%,由于瓦斯灰成分性质决定其状态的变化,从高炉高温到除尘系统的低温温降,使瓦斯灰结垢,机械式输灰出现完全失效的情况,瓦斯灰悬空在粉尘罐上空或板结于设备内壁,无法排灰。

将目前的机械输灰方式设计为先进的气力输灰方式,新增仓泵1套、输灰管道、
灰库及配套的设备。

2.4 TRT透平机组的改造
2.4.1 进出口管道工艺改造
原透平机结构是轴向进气,径向出气(进出气均在透平上下平分的中心位置),本次国产化改造后,对进出口管道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改造,改为下进下出布置形式,进口管道利用曲管压力平衡补偿器,出口管道利用直管压力平衡补偿器进行轴向的补偿。

2.4.2 TRT透平机组设备改造
4#高炉TRT透平机在原设计上作了优化改造,主要解决了下伺服油缸因环境恶劣
造成漏油的问题。

主要技术改造:
(1)该机组仍然采用双油缸力偶驱动,但对油缸进行了优化设计,由上、下反向设计改进为向上对称设计,双缸上部对称布置。

(2)油缸连接改造
取消了绕性接头,油缸两个端头各设计了一个检漏油口,避免油液流入静叶腔,并且方便观察密封损坏情况。

(3)静叶轴承采用高力黄铜加石墨,静叶和静叶摇臂采用铣扁定位,方便更换静叶叶片。

(4)轴端密封、轴颈密封改造
在排氮管道后油封之前增加一道碳环密封,转子密封齿片相应增加,排氮管道管径由DN32增大到DN50。

对氮封氮气差压取压口位置作相应改造,设计在轴端密
封与轴颈密封之间,保证了取压准确,压差准确。

轴颈密封:安装部分改进为调整垫可调整方式,方便备件更换。

(5)动静叶片表面经过渗氮处理。

(6)主油泵腔体的排气管改造,由原来的对空排气改为主油泵腔内部循环排气方式,利用油雾风机排出。

3 达到的效果、效益
通过以上技术革新,4#高炉干式除尘系统工艺运行稳定,BDC布袋过滤负荷平稳,BDC差压控制在最佳工况点,降低了在相同炉顶煤气压力条件下布袋除尘器差压,并且干式运行率可以得到保证。

(1)在原BDC布袋筒体前并联2个筒体,运行布袋筒体形成2+6处理能力,处理煤气量达32~36万m3/h,这样完全解决了目前BDC布袋负荷的问题。

BDC
差压由原来5~7 kPa下降到3 kPa以内,满足生产需要。

(2)BDC排灰系统由目前的机械输灰改成气力输灰,气力输灰能实现干灰排放过
程中全封闭、无泄漏的排放,且为正压浓相输灰,对管道和系统各阀门磨损量极小,整个系统易损件较少,运行经济、稳定,完全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高。

(3)技术改造后,TRT透平机装机容量为7000 kW,发电机装机容量为10000 kW,能满足现有煤气发生量的通过能力,并且把超过正常情况下约6~10万
m3/h不能通过透平作功的部分煤气用于发电输出,完成二次能源利用。

改造完成后,这部分煤气的压力及热能可完全回收利用,新增效益计算如下:
式中,ηG——透平效率(取85%);
ηN——发电机效率(取96%);
Q——煤气流量,m3/h;
C P——煤气比热(取1.365 kJ/m3);
T——透平入口煤气温度,K;
P1——透平入口煤气压力,kPa;
P2——透平出口煤气压力,kPa;
K——煤气绝热指数(取1.37)。

未改造前透平机出力平均5650 kW,改造后的透平机出力平均7273 kW,较改造前多发电1298万kW·h/年。

4 结语
通过对4#高炉干式除尘工艺改造实施,解决了现有干式除尘系统不能全部回收富
裕煤气的难题,完善了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技术。

对TRT透平机进行国产化改造,
该技术已推广应用,建成投运后系统运行稳定,为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GB50505-2009,高炉煤气干法袋式除尘设计规范[S].
[2]王冬雁.杭钢新1号高炉煤气全干式余压透平发电的设计与应用[J]. 安徽冶金职业学院学报,2008(7):5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