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徐闻中学、雷州一中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联考考试试卷 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徐闻中学、雷州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联考语文科试卷答案
一、基础题
1.A(A cìsìzuōzuòwànmàn B pájíjīléilěi C jǐngjīng gōnggòng jiǎn D chánd ān dītítāo)
2.D“火中取栗”指偷取炉火里烤熟了的栗子。
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
“侧目而视”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春意阑珊”指春将尽。
“石破天惊”多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3.B(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
C项杂糅,删“据”。
D主宾搭配不当,删“迎接”。
)4.B先用母亲来对比,故④放在前面,接着转到了父亲的身上,①⑤,又谈父亲代表另一种极端并给予解释,③②。
5.D
二、古诗文
6.C担心。
7.B都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项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后句表转折。
C项前者连词表递进,“况且”,后者副词,“暂且”。
D项介词,前“被”,后“替”。
8.A。
是先皇而不是现在皇帝。
9.意思正确译出,另(1)“少”,“不行”,“成立”要译出,(2)“所以……者”、“非常”要译出,(3)“所以”、“学者”“取”要译出。
10.(1)诗坛地位,无人可比;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也应是正确的。
答对偶的
可给2分。
)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11.略。
三、现代文阅读(一)
12.①多留意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
②经常与学生沟通。
③重新审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
④向其周围的同学了解更多信息。
13.要反映出具体情况,数字材料是最有效的方法,它表达方式简明,反映的内容却十分具体,看似枯燥,但最能说明问题。
可以产生文字叙述难以达到的表达准确、一目了然的效果。
如在说明大学生压力的时候.一系列数字表明,就业、学习、经济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是当代大学生不能承受之重。
“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法是调查报告中最常用、表达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
用来对比的可以是具体事例,也可以是统计数字表。
如本文在说明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及解压方式时,采用了对比手法,表明性别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等,出现的情况就有差别,为后文阐述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帮助学生做了充分铺垫。
14.性别、成绩、家庭背景不同,压力以及解压的方式就可能不同,只要联系目己的实情,言之成理即可。
(二)
15.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一是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冷酷做法。
16.“出人意料之外”意思是说,华为对港湾的打压正体现了冷酷无情的狼性,而收购.违背了这种狼性,因而出人意料;(2分)“在情理之中”意思是说,作者认为华为对港湾的收购表明,华为的企业文化正在从冷酷无情的狼性逐步向宽容公平的人性回归。
(2分)
17.(5分)答案示例:同意。
(1分)我认为华为应该摒弃狼性文化。
(1分)狼的本性是残忍的,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如华为),假如一直使用狼文化到市场去竞争,它可能在市场攻略的初期得到巨大的成功,但当企业进入平稳发展期的时候,就必然会受到制度的制约和道德的谴责。
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张所遇到的困难正体现了这一点。
所以,一个现代企业要想真正成功,就必须引进“牛”文化,一种时刻为人类奉献的物种所代表的文化。
(3分)
四、语言表达
18.清明、除夕、中秋、重阳、端午、元宵
19.(1)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度成正比(或:城乡居民收入越高,对未来生活越有信心)
(2)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对未来生活的悲观度成反比(或:城乡居民收入越低,对未来生活悲观的人比例越高)
另:如答“城乡居民各收入群体乐观度普遍大于悲观度”,也应算对。
20.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中日韩出资最多(或“中日韩出资比例最大”)。
五、作文参照高考要求
附:苏辙传译文
从元佑初年开始,国家政治焕然一新,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
人心已经安定,只是元丰旧党,分布在朝廷内外,常常兴起一些邪说来动摇皇上,吕大防、刘挚很担心这件事情,想逐渐推举任用(他们),来平息(他们)先前得仇恨,称之为“调停”。
宣仁皇后犹豫不决,苏辙当面指出她的不对,又再次上疏说:
最近我曾当面议论过,君子和小人不能够一起相处,圣上的意思好像不认为我说得话是错误的。
但因皇上的龙威就在我眼前,我(心情紧张)言辞急促,言犹未尽,我做臣子的如果不把该说的说完,那么谁来补救陛下的过失呢?亲近君子,疏远小人,那么国君就尊贵,国家就安定;疏远君子,亲近小人,那么国君就会担忧,国家就危险。
这是必然的道理。
我没有听说过,由于小人在朝廷之外,担忧他们不高兴就把他们引荐到朝廷之内(做官),而给自己留下祸患的。
所以我认为,对小人虽然不能把他作为心腹委以重任,但让他们做地方上的州长、太守(之类的小官吏),为一些俗务奔走效劳,(只要他们做事)不偏颇也就可以了(或只要不废弃他们不用就可以了)。
如果把他们引入朝廷做官,这就好像害怕强盗得到自己的财物,而把他们引入自己的寝室,知道虎豹要吃肉,就打开野外的牧场,没有这样的道理。
况且,君子、小人在形势上如同冰和炭,相处必然相争。
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
为什么呢?小人贪图利益,能忍受耻辱,攻击他,但却很难让他离开职位;君子洁身自好,看重道义,败坏他,他就引退了。
古语说:“一种香草和一种有臭味的草(放在一起),结果十年之后仍有臭味。
”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先帝聪明、睿智、通达事理,痛恨颓靡的风气,想以纲纪整顿天下,建立与(太祖、太宗、真宗)三代一样兴盛的功业。
如果我们做臣子的不能顺从(先帝的法规),(却擅自)制定出各种法规,(那么就会)对上违背了天意,在下失去民心。
二位圣主如果顺应民愿,采用先帝之法又适当改变,那么上下都会感到喜悦安慰。
这样一来,那么,前朝的那些旧臣,即使不加以排斥、驱逐,那形势是不可以再留用他们了。
倘若能仰仗
二位圣主的仁慈,能容忍他们在朝廷之外(做官),也已经是厚待他们了。
而提议的人被(元丰旧党的话)迷惑,竟然想招引、接纳他们,和他们一起共事,把这种做法叫做“调停”。
这类坏人如果重返朝廷,难道肯徒然地停止(而不报仇)吗?他们一定会戕害正值的人,逐渐恢复以前的做法,以泄私忿为快。
做人臣的遭受祸患,也许不值一提,而我所痛惜的是祖宗的基业和我们的社稷啊!希望陛下坚定自己的圣明的意志,不要被留言迷惑,不要让小人一做官,然后就有后悔莫及的来发生,那么天下就很幸运了。
奏疏送入宫中,宣仁皇后让宰相在帘前读(给她听),(然后)说道:“苏辙担心我们君臣正邪兼容,他说的话很符合道理。
”众大臣都顺从并迎合太后的话,“调停”的主张终于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