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案参考答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案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案
1、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通过程序,体现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18分)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中央提出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党中央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规划建议,这是坚持科学、民主执政的体现;党中央的建议并不直接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而是通过法定程序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经过全国人大会议批准,整个程序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则体现着依法执政。
(5分)
(2)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
中共中央同民主党派中央充分协商说明了这一点。
(3分)(3)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重大决策由国务院制定草案。
(2分)
(4)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作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中具有最高决定权,重大决策经其批准后,党的纲领、路线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
(3分)(5)全国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为其主要职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向其征求意见,以利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3分)(6)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0分)
国家的角度:(1)坚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分)
(2)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2分)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2分)
公民的角度:(1)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2分)
(2)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2分)
解析:本题以《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我国民族关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一是注意设问角度是如何做;二是要运用发散式思维,分角度思考,既要从国家(或政府)角度考虑坚持原则、制定法律、法规,完善政策等,又不要忽视公民(或个人)角度履行义务,付诸行动等,防止漏要点。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4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分)(2)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3分)(3)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包括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等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分)(4)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
(2分)
4、请结合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切实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使他们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的依据。
(10分)
(1)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分)
(2)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分)
(3)这是由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决定的。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切实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使他们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真正实现各民族平等的权利,共享祖国改革发展成果,从而增进民族团结,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4分)
解析:设问主体是“党和政府”,因此要用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回答。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答案 D A B D B A A D B B
B
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D D C B A B A D B D
题号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D C C C A A D C B A B A
37、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党坚持上述做法的依据。
(10分)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②由党的先进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党一直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
③党对当今时代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充分发扬民主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
④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听取民主党派的建议。
⑤听取群众建议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每点2分,共10分)
【解析】本题属于政治生活归因类试题,首先抓住材料中涉及到的三个主体,一是中国共产党,二是民主党派,三是人民群众。
其次,分析材料中的做法。
我党一直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由党的领导核心决定的,党对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是坚持科学执政,广泛听取了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是坚持民主执政。
另外回答这样做的意义。
38、用政党的有知识分析民主党派向人民政协提交民生提案的依据。
(9分)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享有参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
(3分)
②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3分)
③民主党派向人民政协提交民生提案有利于从不同方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有助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分)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政党的知识,涉及到二个主体,一是民主党派,二是人民政协,因此应考虑到多党合作制度,再分别从两个主体的角度分析原因。
39、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加强民族团结的理论依据。
(9分)
①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课本第9页,3分)
②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课本第75页,3分)
③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课本第74页,3分)
40、(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2分)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每点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8分)
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2分)
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3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分)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
(10分)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
(2分)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支持的结果。
(2分)
③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贯彻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结果。
(4分)
④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是其他地区的无私帮助和西藏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利用本地区优势的结果。
(2分)
【解析】本题以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运用财政的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第(1)问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角度切入,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此问题实际分为两个小问,首先回答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然后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回归课本,结合材料围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来回答第一小问,然后从保障西藏自治区享有广泛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角度组织答案。
回答时一定要将课本基础知识与材料结合,不可相互脱节。
第(2)问属于影响意义类试题,回答时要运用财政的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进行分析,围绕财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科教文卫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角度组织答案。
第(3)问要注意把握知识限定是“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答题方向在于分析西
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
因此组织答案需要将此原理细分,先呈现原理内容,然后用材料语言进行论证。
结合材料和课本基础知识,此题要围绕党的领导、新型民族关系建立、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等角度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