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石蒜科、鸢尾科野生花卉资源种类记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学 2019.06豫西地区石蒜科、鸢尾科野生花卉资源种类记述
崔 维
(河南省三门峡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 要:2015~2017年历时3年对豫西地区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基本摸清了该地野生花卉的分布种类。
文章就石蒜科3种、鸢尾科2种野生花卉的分类地位、植物学特征、生态学习性、利用途径进行简要记述,为野生花卉的驯化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豫西地区;石蒜科;鸢尾科;野生花卉
中图分类号:S682 文献标识码:A
Description of Wild Flower Resources of Amaryllidaceae and Iridaceae in West Henan
Province
CUI Wei
Abstract: From 2015 to 2017, the wild flower resources in west Henan were investigated comprehensivel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wild flowers in this area was basically found out. In this paper, the classification status, 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learning and utilization ways of three species of Amaryllidaceae and two species of Iridaceae were briefly described,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domesti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ild flowers. Keywords: West Henan; Amaryllidaceae; Iridaceae; Wild flower
1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多年生草本,极少数为半灌木、灌木以至乔木状。
具鳞茎、根状茎或块茎。
叶多数基生,多少呈线形,全缘或有刺状锯齿。
花单生或排列成伞形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圆锥花序,通常具佛焰苞状总苞,总苞片1至数枚,膜质;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为左右对称;花被片6,2轮;花被管和副花冠存在或不存在;雄蕊通常6,着生于花被管喉部或基生,花药背着或基着,通常内向开裂;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每室具有胚珠多数或少数,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或3裂。
蒴果多数背裂或不整齐开裂,很少为浆果状;种子含有胚乳。
1.1 忽地笑[Lycoris aurea (L’Her.) Herb]
1.1.1 分类地位 忽地笑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百合亚目(Subordo),石蒜科(Amaryllidaceae),石蒜属(Lycoris)。
1.1.2 植物学特征 忽地笑为多年生植物。
鳞茎卵形,直径约5 cm。
秋季出叶,叶剑形,长约60 cm,最宽处达
2.5 cm,向基部渐狭,宽约1.7 cm,顶端渐尖,中间淡色带明显。
花茎高约60 cm;总苞片 2枚,披针形,长约
3.5 cm,宽约0.8 cm;伞形花序有花4~8朵;花黄色;花被裂片背面具淡绿色中肋,倒披针形,长约6 cm,宽约1 cm,强度反卷和皱缩,花被筒长1.2~1.5 cm;雄蕊略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6左右,花丝黄色;花柱上部玫瑰红色。
蒴果具3棱,室背开裂;种子少数,近球形,直径约0.7 cm,黑色。
花期8~9月,果期10月。
1.1.3 生态学习性 忽地笑喜阳光、潮湿环境,如阴湿山坡、岩石及石崖下,但也能耐半阴和干旱环境,稍耐寒,生命力颇强,对土壤无严格要求,如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则花朵格外繁盛。
1.1.4 利用途径 忽地笑全草含石蒜碱等用于制药的原料,有祛痰、催吐、消肿止痛、利尿等效,但有大毒,宜慎用。
其中,鳞茎为提取加兰他敏的原料,为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
通常在春季、秋季采挖野生或栽培2~3年后的石蒜鳞茎,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
使用时,外用,捣烂敷患处即可。
作者简介:崔 维(1968-),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
园林植物栽培新技术研究与园林植物管护工作。
基金项目:三门峡市科技攻关项目(2015030221)。
-107-
AGRICULTURAL SCIENCE
忽地笑在园林中可作林下地被花卉,花境丛植或山石间自然式栽植。
因其开花时光叶,所以应与其他较耐明的草本植物搭配为好。
栽植密度为株距15~20 cm、行距40 cm,行间种植1行其他常绿植物。
该野生花卉具有花葶健壮、花茎长等特点,是理想的切花材料。
1.2 石蒜[Lycoris radiata (L’Her.) Herb]
1.2.1 分类地位 石蒜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百合亚目(Subordo),石蒜科(Amaryllidaceae),石蒜属(Lycoris)。
1.2.2 植物学特征 石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近球形,直径1~3 cm。
秋季出叶,叶狭带状,长约15 cm,宽约0.5 cm,顶端钝,深绿色,中间有粉绿色带。
花茎高约30 cm;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35 cm,宽约0.5 cm;伞形花序有花4~ 7朵,花鲜红色;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长约3 cm,宽约0.5 cm,强度皱缩和反卷,花被简绿色,长约 0.5 cm;雄蕊显著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倍左右。
花期8~9月,果期10月。
1.2.3 生态学习性野生品种生长于阴森潮湿地,其着生地为红壤,因此耐寒性强,喜阴,能忍受的高温极限为日平均温度24℃;喜湿润,也耐干旱,习惯于偏酸性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最好。
有夏季休眠习性。
石蒜适应性强,较耐寒。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富有腐殖质的土壤和阴湿而排水良好的环境为好,pH值在6~7之间。
在自然界常野生于缓坡林缘、溪边等比较湿润及排水良好的地方,还能生长于丘陵山区山顶的石缝土层稍深厚的地方。
1.2.4 利用途径 鳞茎含有石蒜碱、伪石蒜碱、多花水仙碱、力可拉敏、加兰他敏等10多种生物碱;有解毒、祛痰、利尿、催吐、杀虫等的功效,但有小毒;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肾炎水肿、毒蛇咬伤等;石蒜碱具一定抗癌活性,并能抗炎、解热、镇静及催吐;加兰他敏和力可拉敏为治疗小儿麻痹症的要药。
石蒜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冬赏其叶,秋赏其花,是优良宿根草本花卉,园林中常用作背阴处绿化或林下地被花卉,花境丛植或山石间自然式栽植。
因其开花时光叶,所以应与其他较耐明的草本植物搭配为好。
可作花坛或花径材料,亦可作为贴花材料制作美丽的切花。
1.3 鹿葱(Lycoris squamigera Maxim.)
1.3.1 分类地位 鹿葱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百合亚目(Subordo),石蒜科(Amaryllidaceae),石蒜属(Lycoris)。
1.3.2 植物学特征 鹿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鳞茎卵形,直径约5 cm。
秋季出叶,长约8 cm,立即枯萎,到第2年早春再抽叶,叶带状,顶端钝圆,绿色,宽约2 cm。
花茎高约60 cm;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6 cm,宽约1.3 cm;伞形花序有花4~ 8朵;花淡紫红色;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约7 cm,宽约1.8 cm,边缘基部微皱缩,花被筒长约2 cm;雄蕊与花被裂片近等长;花柱略伸出花被外。
花期 8月,有蒴果,结籽少。
1.3.3 生态学习性鹿葱多生于山沟、溪边的阴湿处。
在自然状态下,鹿葱结籽少,且发芽率极低,所以一般用无性繁殖方法进行扩繁。
1.3.4 利用途径 鹿葱鲜茎含石蒜碱、伪石蒜碱、石蒜伦碱、高石蒜碱、多花水仙碱、新雨石蒜碱、雪花莲胺碱、表雪花莲胺碱、条纹碱、雨石蒜碱、石蒜胺碱、小星蒜碱、紫花石英钟蒜碱和石英钟蒜-S-葡 萄甘露聚糖等药用成分。
性味辛,平,有小毒。
主治解毒、祛痰、利尿、催吐、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瘰疬、咳嗽痰端、水肿、小便不利、食物中毒等。
2 鸢尾科(Iridaceae)
多年生、稀一年生草本。
地下部分通常具根状茎、球茎或鳞茎。
叶多基生,少为互生,条形、剑形或为丝状,基部成鞘状,互相套迭,具平行脉。
大多数种类只有花茎,少数种类有分枝或不分枝的地上茎。
花两性,色泽鲜艳美丽,辐射对称,少为左右对称,单生、数朵簇生或多花排列成总状、穗状、聚伞及圆锥花序;花或几花序下有1至多个草质或膜质的苞片,簇生、对生、互生或单一;花被裂片6,两轮排列,内轮裂片与外轮裂片同形等大或不等大,花被管通常为丝状或喇叭形;雄蕊3,花药多外向开裂;花柱1,上部多有3个分枝,分枝圆柱形或扁平呈花瓣状,柱头3~6,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多数,半圆形或为不规则的多面体,少为圆形,扁平,表面光滑或皱缩,常有附属物或小翅。
2.1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Redouté] 2.1.1 分类地位 射干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百合亚目(Subordo),鸢尾科(Iridaceae),射干属(Belamcanda)。
2.1.2 植物学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20 cm,根茎鲜黄色,须根多数。
茎直立。
叶2列,扁平,嵌叠状广剑形,长25~60 cm,宽2~4 cm,绿色,
-108-
农业科学 2019.06
常带白粉,先端渐尖,基部抱茎,叶脉平行。
总状花序顶生,二叉分歧;花梗基部具膜质苞片,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 cm左右;花直径3~5 cm,花被6,2轮,内轮3片较小,花被片椭圆形,长2~2.5 cm,宽约1 cm,先端钝圆,基部狭,橘黄色而具有暗红色斑点;雄蕊3,短于花被,花药外向;子房下位,3室。
花柱棒状,柱头浅3裂。
蒴果椭圆形,长2.5~3.5 cm,具3棱,成熟时3瓣裂。
种子黑色,近球形。
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1.3 生态学习性 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田野旷地,或为栽培。
大部分生于海拔较低的地方,在西南山区,海拔2 000~2 200 m处也可生长。
2.1.4 利用途径 射干以根茎、花叶入药。
根茎含射干定、鸢尾甙、鸢尾黄酮甙、鸢尾黄酮。
花、叶含芒果甙。
味苦性平,微寒,有小毒。
主治降火,解毒,散血,消痰。
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
射干花形飘逸,有趣味性,适用于作花径。
2.2 马蔺(Iris ensata Thunb.)
2.2.1 分类地位 马蔺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百合亚目(Subordo),鸢尾科(Iridaceae),马蔺 属(Iris)。
2.2.2 植物学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60 cm。
根茎木质化,粗壮,斜升,近地面有大量呈纤维状的老叶叶鞘。
须根粗长,黄白色。
叶簇生,坚韧,近于直立;叶片条形,长40~50 cm,宽4~6 mm,先端渐尖,全缘,基部套褶;无中脉,具多数平行脉。
花茎先端具苞片2~3片,内有2~4花;花梗长3~6 cm;花浅蓝色、蓝色、蓝紫色,花直径5~6 cm,花被裂片6,2轮排列,花被上有较深色的条纹;雄蕊3,花药黄色;子房长3~4.5 cm,直径1~1.4 cm,花柱分枝扁平,拱曲,先端2裂。
葫果长圆柱状,长4~6.3 cm,直径1~1.3 cm,有明显的6条纵棱,先端具喙。
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黑褐色。
花期5~7月,果期6~9月。
2.2.3 生态学习性马蔺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生长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灌丛中、盐碱草甸中。
2.2.4 利用途径 马蔺以花、种子及根入药。
花咸酸、味苦,微凉。
种子和根味甘,性平。
花:清热凉血,利尿消肿。
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痈疖疮疡、外伤出血。
种子: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用于吐血、衄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骨结核、小便不利、疝痛;外用治痈肿、外伤出血。
在园林绿化中可作地被、镶边或孤植等。
(上接55页)
表3 示范片结果经济效益分析
处理每667 m2产量
(kg)
每667 m2产值
(元)
肥料成本
(元)
肥料用工成本
(元)
每667 m2纯收入
(元)
比习惯增纯收入
(元)
习惯施肥115 1 610270120 1 220-
缓释肥125 1 75032030 1 400180
注:缓控释肥3 200元/t,48%复合肥3 000元/t,尿素1 750元/t,氯化钾3 000元/t,磷酸二铵2 850元/t,皮棉价格14 000元/t。
3 结论与讨论
望江县施用48%(18-9-18)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3.1 节本增效
施用48%(18-9-18)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与当地习惯施肥处理对比,施用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与施用常规肥料相比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与习惯施肥区相比,每667 m2分别增产皮棉10.1 kg,增幅为8.77%。
且节本省工,减少施肥次数,缓解农村劳力紧张现状,经济效益明显,每667 m2增收节支180元。
3.2 减肥增效
施用48%(18-9-18)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每667 m2节肥8.6 kg。
虽然缓释肥由于工艺问题,成本增加,但劳动成本减少,因此总体成本下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望江县棉花生产上减氮并一次性施用缓释肥,不仅减少了氮素的投入量,还减少氮素的淋失,同时减少了劳动用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但要注意不能因盲目追求效益而大量减少氮素的投入,导致作物减产。
在棉花生产后期可能有多重原因导致棉花出现缺肥症状,要及时补充氮素。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