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3431290722192e4536f637.png)
制取氧气知识点讲义——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氧气的制取知识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重、难点)1.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步骤及现象】如图所示,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①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所发生现象。
加热高锰酸钾,伸入集气瓶的导管口有气泡生成;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高锰酸钾受热时,会分解放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反应的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4K2MnO4 + MnO2 + O2)【注】高锰酸钾稍微加热就可以释放氧气,但加热时常出现氧气流把粉末吹到导管中的现象,所以用氧气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探究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实验步骤及现象】①在试管中加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②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③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在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见下表速率加快,得到的气体量变大,并且二氧化锰的反应前后并没有质量的增减。
(3)探究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实验步骤及现象】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后装入试管,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集气瓶气体。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用排水法收集到一集气瓶气体,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能够产生氧气。
【注】①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适合于制取较多的氧气,但要注意氯酸钾一定要纯净,不能混入易燃杂质,如碳粉、纸屑等,以免发生爆炸。
②用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在实验前最好也进行烧灼,以除去其中的易燃物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d3953c81c758f5f61f67d8.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
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
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cbc2f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0.png)
《2.3.制取氧气》课题:学科:化学课时: 2授课教师:总课时数:知识与认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响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技能过教程经过研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研究过与学程。
方法目情感标态度经过对催化剂的研究和阅读相关资料,培育勇于创新的科学与精神。
价值观教教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材学分重析点教学催化剂的观点及催化作用难点教学过程备注(教课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时间分派等)导入:1、旧识回首: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将争辩引入课2、研究新课:思虑:实验室采纳什么装置来堂,是一种开放制取氧气?式教课的试试,出示:图 2-17 和图 2-18它表现了新课议论: 1 、在图 2-17 和图2-18 中,使用了哪些仪器?程理念。
培育了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学生的表达能装置,哪部分是气体采集装置?力和合作意识,3、怎样检查发生装置使学生建立辨的气密性?证地看问题。
树4、为何能够用排水法采集氧气?学生陈说:略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重申注意事项:1、第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备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碎。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而后瞄准有药品的部分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刻采集(思虑:为何?),等有大批、平均、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采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而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虑:假如先熄灭酒精灯会造成什么结果?)阅读、议论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15 分钟亲身体验实验一定和鼓舞学生踊跃参加讨论和沟通,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难度,可让学生自主概括总结。
10 分钟板书设计一工业制法二实验室制法三催化剂后记。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e38d4d65ce050877321391.png)
制取氧气导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课前预习复习上节课氧气性质内容。
搜集资料,尝试设计一些从药品中或空气中制取氧气的方法。
阅读课本内容:划出你认为是重要的内容并记下你认为难于理解的内容。
导学过程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教师展示一瓶氧气,提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并让学生上台演示;提问学生:氧气是怎样制取并收集的?(提示:从反应的速度、条件、气体收集的难易等方面考虑);引入本课。
2、引导实验(教材[实验2-5])和小组讨论(1)过氧化氢中不加入二氧化锰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2)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3)讨论:分别比较两个实验的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
(4)讨论:①二氧化锰有没有参加反应?如何来证明?你设计实验来证明吗?。
②教师演示教材[实验2-6]并补充实验:在[实验2-5](2)中再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二氧化锰在实验里起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点?。
3、归纳小结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8页,有关内容,完成下列概念。
(1)反应原理:。
(2)催化剂:。
(3)催化作用:。
4、观察课文39页[图2—16],谈谈催化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1、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2、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三)分解反应合作探究:什么叫分解反应?1、小组讨论课文第35页的讨论题。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述三个反应原理,比较、归纳、小结分解反应的概念。
,叫做分解反应。
3、特点:“一变多”表示为A B + C4、合作学习:如何区分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四)练习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2、在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明显改变,但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和都没有改变,则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分解起了作用,是剂。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2.3.2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2.3.2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3e0559d0d233d4b04e6979.png)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理解分解反应。
【预习检测】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理:____________。
2、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同分离出氧气,在_____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___________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这一变化是__________反应。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属于_____,收集装置______或________。
探究导学案:【探究题型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考查知识点归纳】: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图选择:3、收集装置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氧气的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
7、氧气的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
【探究题型二】:工业制取氧气【考查知识点归纳】: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同分离出氧气,这一变化是__________反应。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
由于液态氮气与液态氧气的__________不同,因此__________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__________,剩余物是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探究总结】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原理、2、装置3、步骤、①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f5df0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1.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催化剂在催化作用中的作用方式;3.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二、知识回顾在化学反应中,通常需要提高反应速率才能满足要求,而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却自身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我们已经了解到催化剂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那么对于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有哪些基本的了解呢?•催化剂是什么?•催化剂的特点有哪些?•催化剂的种类有哪些?三、新知引入1. 催化剂的定义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反应速率而自身不被消耗掉的物质。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起始物质和产物,只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反应路径,使得反应更容易发生。
2. 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本身不参与反应,不被消耗;•可以在多个反应中重复使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
3. 催化剂的种类根据催化剂的形态和相对于反应物的状态可以将催化剂分为以下两类:•均相催化剂: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同相(同一相态);•异相催化剂: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不同相(不同相态)。
四、实验操作1. 材料准备•氢氧化铜颗粒•水•快速燃烧片(可引燃的物质)2. 实验步骤1.将一小块快速燃烧片点燃,放入空气中,观察其燃烧过程。
2.将一些氢氧化铜颗粒放入干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液,摇匀后倒入集气瓶中。
3.用气液分离器将集气瓶中的气体收集到气体干燥瓶中,注意收集过程要在水中进行。
3. 实验观察•观察燃烧片燃烧过程中是否能继续燃烧。
•观察集气瓶中是否生成氧气。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实验中放入氢氧化铜颗粒的试管中产生了很多气体,这说明氢氧化铜颗粒参与了氧气的制取过程;2.燃烧片在氧气的作用下燃烧得更旺,说明氧气具有助燃作用。
根据以上观察和结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推论:•氢氧化铜颗粒在实验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提供了一个新的反应路径,使得氧气的制取过程更容易发生;•氢氧化铜颗粒使得燃烧片燃烧得更旺,说明氧气具有助燃作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 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f7a8bb25c52cc58ad6be59.png)
2.3制取氧气一、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5.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课前预习】1.空气中有多少体积的氧气?2.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写在下面,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观察】请用3分钟仔细观察课本P38~39图2—15和2—17。
(1)在图2—15和2—17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讨论交流】阅读课本P39~41页的《活动与探究》,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一下问题。
(1)加入药品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什么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5)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6)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7)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8)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归纳小结】1.实验室装配仪器的一般顺序是什么?2.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形成全班共识后记在下面。
【实验探究】参考课本P38~40页内容,小组合作制取2瓶O2。
【实验探究】动手做一下木炭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交流】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实验室制取氧气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实验室制取氧气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c88c5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06.png)
5.总结提升: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制取氧气的关键知识点,强化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设计一种安全、环保的制氧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制取氧气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全过程,提高实验技能,加强安全意识。
a.在实验前,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操作规范、仪器使用、废弃物处理等。
b.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b.列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说明原因。
c.比较分析三种制氧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验室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制氧方法。
d.设计一个安全、环保的制氧方法,并简要说明原理。
2.实践作业:
a.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全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b.拍摄实验操作视频,展示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实验室制取氧气复习》,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用途等基本知识,但部分学生对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可能仍存在模糊认识。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学案1新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学案1新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46e68958f5f61fb73666ff.png)
九上《2.3 制取氧气》学案1新人教版第一课时一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的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实验准备(1)试管(3支)、木质垫、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带导管的橡皮塞、棉花、水槽(盛满水)、集气瓶(带有毛玻璃片)、烧杯、坩埚钳(2)过氧化氢溶液(3%)、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铁丝。
三课堂程序(1)回忆与引入:⑴举例说明什么是化学反应?⑵如何检验氧气?(2)活动与探究:认识药品:观察双氧水、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双氧水(H2O2)高锰酸钾(KMnO4)做实验[2-5](3)讨论与交流: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归结与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分析:制氧气的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的特点。
归纳小结:分解反应:反应特点:表达式:(5)实验探究:做实验[2-6]阅读教材:P34-35页原理总结;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教材;P38,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归纳小结: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反思与小结:学完本节课,我的收获和启示五、课外学习:P36活动与探究。
2.3制取氧气学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制取氧气学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a0527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d.png)
课题3制取氧气一.实验室制取氧气(1)高锰酸钾:紫黑色晶体,化学式为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
(2)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3)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连接导管与试管,再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双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2)装入药品和棉花,试管内放一团棉花的原因:防止药品受热冲出导管;3)固定装置,同时将集气瓶装满水在水槽中,瓶底不能有,否则会导致收集的气体。
倾斜,原因:防止,使炸裂试管;稍露出橡胶塞即可,目的:为了方便气体;处。
4)点燃酒精灯加热:先对试管进行,然后对装有的部位集中加热;5)收集氧气:当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6)从水槽中撤离导管;7)熄灭酒精灯: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使试管炸裂。
(1)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3,为无色片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味咸而凉,强氧化剂。
常温下稳定,在400℃ 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2)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注意:二氧化锰(色固体,化学式)不参与氯酸钾与氧气的反应,只是加快了实验的反应速率,起到了催化作用,二氧化锰是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催化剂。
(3)氯酸钾制氧气的装置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基本相同,但氯酸钾制氧气,试管内不再需要放一团棉花。
(1)双氧水: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常用于医用伤口、环境和食品的消毒;纯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是淡蓝色的粘稠液体,可与水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强氧化剂;一般情况下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2)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实验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3)实验步骤1)检验装置的,先由长颈漏斗注水至:锥形瓶内液面没过长颈漏斗,然后夹紧弹簧夹,继续加适量的水,若长颈漏斗中液面,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先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然后由长颈漏斗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长颈漏斗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管口;3)收集氧气;4)检验和验满氧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制取氧气 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制取氧气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991e3881c758f5f71f671b.png)
课题3 制取氧气【点拨·导学】1.学习目标:a)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b)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c)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d)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学习重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学习方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阅资料自学、分组讨论、探究、确定方案,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
【探究·研讨】1.温故知新(1)空气的成份(体积分数)(2)氧气的物理性质:(3)加热固体物质的基本操作:2.新知探究实验2-5(P37)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现象:结论:2、不加热,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现象:结论: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实验2-6(P37)在上面实验结束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现象:结论:【思考】此实验重复多次,好象二氧化锰催化剂(触媒)的概念:【注意点】(一变二不变)明确(1)催化剂不仅能反应速率,有时也能反应速率。
例:防腐剂(2)催化剂只能反应速率,而不能生成物的量。
催化作用:。
【思考】如何描述催化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唯一的催化剂吗?举例说明。
实验2-7(P38)实验1:分别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现象:结论:实验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现象:结论:实验3:待实验2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
现象:结论:【思考】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实验4:演示氧气的实验室制备(P39~41)明确所用仪器装置、实验的操作顺序。
1、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2、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①连:②查:③装:④定:⑤点:⑥收:⑦移:⑧熄:b、注意点:①加热前应先预热试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08975687c24028915fc3ff.png)
2.3 制取氧气目标要求: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认识分解反应。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取和实验操作。
探索导航:1知识回顾(1)检验氧气的方法: ;(2)给固体加热的方法: ;(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氧气: 、双氧水: 、水: 、高锰酸钾: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 、锰酸钾: 。
自主学习、交流合作:(1)制取氧气的药品有: 、 、 等。
(2)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原理: ,是化合反应吗? 。
(3)什么是催化剂: ;为什么说利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
还可以用: 等做该反应的催化剂;制取氧气还可以用: 和 混合共热的方法。
写出该反应的反应表达式: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红色的固体,实验室也可以加热这种药品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是: ;(4)什么是分解反应: 。
特点是: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 B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 C 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 D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
(5)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 ;或者 等。
疑难感悟、尝试训练:1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水 −−−→−tongdian 氢气+氧气, B 一氧化碳+氧化酮−−→−加热铜+二氧化碳, C 铝+氧气−−→−点燃氧化铝, D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
2下列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催化剂能改变某些化学反应速率,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改变,C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D 在任何反应中二氧化锰都作催化剂。
3 神舟6号太空舱能利用NiF 2e O 4将航天员呼出的CO 2转化为氧气。
而NiF 2e O 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该物质在反应中是( )A 反应物 ,B 生成物 ,C 催化剂,D 消毒剂 。
问题探究:1探究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特征,设计试验,探究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1,已知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及氧气难溶于水的性质决定收集办法和装置;4动手操作,体会制取过程,品尝成功的快乐:交流收获、自我检测:1如果想制取比较多的气体,用什么代替大试管:;为了便于随时加入液体应该怎样改进装置:。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版2.3制取氧气导学案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版2.3制取氧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8215e002d276a201292e17.png)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过程。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重点难点】1.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2.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学习内容一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37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放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氧化锰生成。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2.课本实验2-5【讨论交流】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2.收集氧气时,可用什么方法? 【温馨点拨】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2.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名师归纳】实验室加热固体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反馈练习】1.现有下列仪器:①烧杯 ②酒精灯 ③铁架台 ④试管 ⑤托盘天平 ⑥集气瓶,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需要的仪器是(A ) A .①⑤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①②③⑤2.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 .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 B .反应不需要加热C .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 .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3.某同学在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了试管破裂的情况,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D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珠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 ④加热时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 ⑤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学习内容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催化剂【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38~39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讨论交流】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次使用?2.催化剂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温馨点拨】1.向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2.3制取氧气2
![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2.3制取氧气2](https://img.taocdn.com/s3/m/d3bdd6404b73f242326c5f2c.png)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认识分解反应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4.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过程【复习提问】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氧气的步骤是什么?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2.常见的收集气体的方法有哪些?选择气体收集方式的依据是什么?【教授新知】(一)高锰酸钾、氯酸钾加热分解制备氧气【交流与讨论】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以及教师的演示操作,思考下列问题:1.比较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2.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操作步骤是怎样的?3.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4.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5.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6.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7.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冒出时才能收集?8.实验完毕后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有什么后果?9.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如何检验已经收集满?10.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也能够产生氧气,其装置和我们所介绍的双氧水分解制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两套装置中哪一套相似?为什么?11.对比课本P38-39图2-15和2-17,两套装置有何异同?为什么?(二)分解反应1.请写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上看,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课堂小结】分解反应的定义分解反应:【课堂练习】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铜与二氧化碳、氧气、水反应得到碱式碳酸铜 D.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得到四氧化三铁(三)工业上制氧气【拓展阅读】阅读课本P41,说说工业上是如何大量制取氧气的。
【课堂反思】【随堂练习】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版2.3制取氧气学案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版2.3制取氧气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172ba32cc58bd63186bde1.png)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 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 初步建立“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
情景导入: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3.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一、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P38探究】与补充加热实验: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39页,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里,能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还可加入__________;由此可知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止一种。
4.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1.催化剂的作用:2.催化剂的特点:二、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观察与思考】(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氯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2)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氧化锰在(2)中所起的作用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自主学习:(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高锰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2)记住课本37页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默写在下面:讨论交流: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并根据氧气的性质,实验室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所需要的装置是()合作学习:(1)默写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分析以上反应的共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复
习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如何检验一瓶无色的气体是氧气?
一、(提问):工业上是如何值得大量氧气的?
工业上生产氧气要考虑原料是否,价格是否,成本是否,能否以及的影响等因素。
因此工业上采用为原料利用在低温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氮的不同来制取氧气的,这一过程属于变化?
膜分离技术制氧气指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预习内容:
1、实验室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方法制取氧气。
2演示【实验探究】实验2-5、2-6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小结:(1)不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也能放出氧气只不过放出氧气的速度,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放出氧气的速度;
(2)二氧化锰在此反应前后和没有改变。
【阅读】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性质。
完成下列习题。
1.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而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也叫做。
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
2.二氧化锰是该实验中唯一的催化剂吗?。
对催化剂的理解注意点:特点:“一变,二不变”“一变”:改变速率——不是指加快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也不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①催化剂并不仅是指二氧化锰。
②某一反应的催化剂不一定能催化其他反应(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同时某一反应的催化剂也不一定只有一种
3、氯酸钾是色固体,利用它制取氧气时通常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文字表达式为。
4、高锰酸钾是色固体,写出利用它制取氧气的文字表式
5、据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是。
6、分解反应是指反应物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其特点是
公式为。
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公式为
7、在氯酸钾受热制氧气的实验中,若没有催化剂二氧化锰,则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后,反应的速度会(填“加快”
或“减慢”或“不变”),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会(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在反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