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 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古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 。
(杜牧《赤壁》)
(3)《五柳先生传》引用黔娄之妻的话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
(5)《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舍生取义和民族气节的诗句是“______ ?
______ 。
”
二、其他(本大题共4小题,共23.0分)
2.某同学写了篇《魅力语文》的文章。
语文,犹如一kē璀璨的明珠,时时绽放耀眼的光芒;语文,犹如一片温润的碧玉,常常让人爱不释手;语文,犹如一条奔流的大河,在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流淌……
是语文,让我感受到“但愿人长久,•①”的旷达与乐观;是语文,让我领略到“‚②,一览众山小”的坚毅与无畏;是语文,让我体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ƒ③”的执著与奉献……
语文,我深爱的语文,是如此丰富,如此美丽……你的深邃我们无法丈量,你的广阔我们无法斗量,爱你之心难以言尽。
即使山无棱,即使天地合,我也会爱你到永远!
(1)请补写出第二段横线处名句所缺部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kē ______ 流淌.______ 深邃.______
(3)加点词“爱不释手”中的“释”查字典应查______ 部首,意思是______ 。
(4)第三段中划线句有两个词相互混淆,使用不当,请加以改正。
将“______ ”改为“______ ”,将“______ ”改为“______ ”。
3.自然界的风是各具特色的。
请在下面的每个空白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把短语补写
完整。
______ 风拂面______ 风劲吹______ 风徐来
______ 风习习______ 风刺骨______ 风残月。
4.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
我们曾随范仲淹登楼______ 浩淼的洞庭湖,感受它的气象万千;我们曾随郭沫若静静______ 灿烂的星空,领略天街的美妙神奇;我们也曾随宗璞驻足______ 繁盛的紫藤萝,感悟朴素的人生哲理。
A.凝望 B.眺望 C.仰望。
5.综合性学习。
(1)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成语,请写出关于春天的三个成语。
(2)请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
三、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6.名著阅读。
(1)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了______ ,作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刻家______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生活。
(2)罗曼•罗兰在这部作品中写到,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从这些叙述和描写中,我们看到,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依然拥有着______ 的精神。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7.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
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加点词。
①录毕,走.送之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
③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______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选文从哪三个方面记叙了作者求师的艰难?选文是写给马生的赠言,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经历?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8.野菊花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
辣地开。
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
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
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
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
花盆里的名菊。
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
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
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
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
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
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
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
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
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
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
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
儿开就在哪儿开。
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
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ào,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④⑤两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3)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9.五岁的出走①这件事是妈妈讲给我听的。
②上小学以前,我一直被寄养在外婆家。
③五岁那一年,有一次,亲戚给外婆家送来许多螃蟹。
贪嘴的我从螃蟹一下锅就
坐在饭桌旁,一直吃到所有人都离开饭桌了还意犹未尽。
舅舅开我的玩笑说:“行呀,你这陪客的工夫挺到家的嘛!”客人们一下子哄笑起来。
连外婆也跟着笑。
没有人注意到我小小的自尊心已膨胀成一个大气球,在他们的笑声中濒临爆裂。
爆裂的结果是,我义无反顾地下定决心从外婆家出走,生平第一次只身踏上了回家的路。
④从外婆家到我家大约有十四五里的样子,一半的路程要走在一条名叫龙河的小
河堤上,另一半则要走在棋盘一样整齐排列的对虾塘的堤坝上。
总之,沿途处处都是水,充满了诱惑,又布满了危险。
⑤那时三伏刚过,午后的太阳把河堤上的土烤得冒起了烟,龙河里的水清洌得诱
人,一群孩子正在水里嬉戏打闹。
看到他们,我走不动了。
外婆平日里绝对不允许我下水的,可是今天……
⑥我在水里尽情地疯了一两个小时才上岸赶路。
经过虾塘的时候,免不了又和钓
鱼摸虾的孩子们玩上一会儿,和路边的蝴蝶蜜蜂逗上一阵子。
直到天快黑了,我才进了家。
⑦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成功地回家,妈妈明显地有点惊喜,赶紧问我外婆知不知
道我回家的事,我含含糊糊地说声知道,就饿虎扑食般扑向了饭桌。
⑧外婆把镇上的几条街喊遍了,仍不见我的踪影,一家人立即陷入了恐慌。
外婆
瘫倒在地上,站不起来,哆哆嗦嗦地命令舅舅和邻家的几个小伙子带上网沿龙河去打捞,命令二姨到六里之外爸爸教书的学校里找他,命令三姨飞跑到我家看看我有没有回家。
⑨“那时候哪里有电话呀,就是自行车全镇也才有两三辆。
”妈妈说。
⑩舅舅和那帮小伙子到了龙河边,也不知怎么那么巧,头一网下去真的就捞上来一个小孩。
我十七岁的舅舅吓得一头栽到水里,怎么也爬不上来。
邻居一看不是我,赶紧一边掐舅舅的人中,一边找了一口大锅让那小孩伏在上面控水抢救。
⑪外婆在家一听说河里捞上来个孩子,一下子昏过去。
⑫爸爸骑着好不容易借来的自行车,载着二姨回来。
看到河堤上围满了人,重重地摔倒在路上,血刷地从头上流下来。
得知并不是我,他立刻跳起来,飞一般往家里骑去。
⑬快到家的时候,爸爸追上了跑得筋疲力尽的三姨。
不知道是爸爸骑车太生疏的原因,还是心里太慌张,短短的一段路,他们摔了不知多少跤。
⑭一进家门,看到我正和哥哥、弟弟没心没肺地打闹,三姨哇的一声哭起来。
她完全忘记自己从来没有骑过车,抢过爸爸手里的自行车,摇摇晃晃骑上了就跑。
听外婆说,三姨就是这样奇迹般地学会了骑自行车,一直骑到了家。
⑮我猜出是怎么回事,蹩到了门口不敢吱声。
爸爸脸上带着一种我从没有见过的很奇怪的笑容,慢慢地走到我的身边,伸出手摩挲着我的短发,反复地说着同一句话:“你回来了呀,你回来了呀……”爸爸的神情把妈妈吓坏了,抱着他的胳膊一个劲儿抚摸。
好长时间爸爸才恢复正常,妈妈忙着安慰,倒把打我的事给忘了。
⑯晚上,妈妈到外婆家去了。
爸爸一夜没有睡,就坐在屋里喝茶。
觉得热了就拿出凉席铺在院子里,把我们兄弟三个人一个个抱出来躺好,自己坐在旁边为我们赶蚊子。
觉得露水凉,又把我们一个个抱回屋放在床上,自己再坐在旁边喝茶。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抱来抱去,直到东方已白。
⑰那以后,我好像突然懂事了。
哪怕离开十分钟,也要告诉大人自己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来。
(1)“我”五岁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2)第④段写从外婆家到“我”家路上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含含糊糊地说声知道,就饿虎扑食般扑向了饭桌。
(4)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文章对你的启发。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10.题目:“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人生是一次远航。
起锚时的林林总总,那岸上的斑驳,那港湾的纷杂,深深烙进你的心底。
当你在漫无边际的海上漂浮,从心底荡起的思绪便来慰劳你的寂寞;当你在翻腾咆哮的浪谷间争斗,从心底迸发的潜力便来支撑你的肌骨。
人生历程像一本本日历,不同时间段折合成册。
正处于初中阶段的你,在装订你的这段历程时会梳理出怎样的册页呢?
请以“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天涯若比邻;铜雀春深锁二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答案:
(1)天涯若比邻(重点词:涯)
(2)铜雀春深锁二乔(重点词:锁)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重点词:戚、汲)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点词:畔)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重点词:汗)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
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做好本题要保证不出现错别字还要理解句意恰当使用.
2.【答案】千里共婵娟;会当临绝顶;蜡炬成灰泪始干;颗;tǎng;suì;采;放下;丈量;斗量;斗量;丈量
【解析】
(1)根据自己的古诗词积累可知,但愿人长久的后句是千里共婵娟;一览众山小的前句是会当临绝顶;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后句是蜡炬成灰泪始干.
(2)第一个字写作颗.第二个字读作tǎng,第三个字读作suì.
(3)爱不释后的意思是喜欢得不舍得放手,形容极其喜欢.释的意思是放下.查字典时,应查采部.
(4)阅读这个句子可知,深邃应与斗量搭配.广阔应与丈量搭配.据此可作答.答案:
(1)千里共婵娟;会当临绝顶;蜡炬成灰泪始干
(2)颗,tǎng,suì(3)采,放下
(4)将“丈量”改为“斗量”,将“斗量”改为“丈量”
第一小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名句的掌握.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
握.第三小题考查学生解释词义的能力.第四小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名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读写题目,所选题目都是常见题型,也是考试中的常考题
型.学生在作答时,只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题目中的要求,即可作答.
3.【答案】微;北;清;凉;寒;晓
【解析】
作答本题,填写词语是要注意提供语境,如“拂”,应该是很轻的,可以是“微”
或“春”;“劲”,很有力,应该是“北风”.后面几个词语分别要注意“徐”“习
习”“刺”“残”,根据这些词填写正确的词语.
答案:
微北清(春)凉寒晓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必须考虑词语的语境,根据相关的词
语进行天空.
成语误用的六种类型:①褒贬误用:有些成语(熟语)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②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不能断词取义.③前后矛盾.有些成语要看它在整个句中和其他词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④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
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⑤表意重复.成语的意思已经通过句子有所
表述.⑥超出使用范围.成语有适用范围,使用范围以外,不可使用.
此题考查了学生成语的积累,要养成积累成语的习惯,并且要在理解成语意
思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正确书写.大量阅读是积累成语的有效途径之一.
4.【答案】眺望;仰望;凝望
【解析】
“凝望”意思是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仰望”是仰面向上看或是抬头向上看,“眺望” 指从高处远望;然后阅读语句,即可明确望洞庭湖是从岳阳楼的
高出远望,用“眺望”;望星空需要仰面向上,即“仰望”;认真仔细地看紫藤萝,属于“凝望”;据此选择即可.
答案:
(1)B
(2)C
(3)A
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学生要熟练掌握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进行选择,此题难度不大.
近义词的辨析,首先要明确词语的含义,进而结合语境进行分析,选择题还
可以使用排除法.
5.【答案】(1)春光明媚,春华秋实,春花秋叶,春花秋月,满面春风,春意盎然,鸟语花香,柳暗花明,含苞欲放,莺歌燕舞,雨后春笋,姹紫嫣红…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
6.【答案】《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了《名人传》,作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生活.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
罗曼•罗兰在这部作品中写到,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从这些叙述和描
写中,我们看到,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依然拥
有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的精神.
答案:(1)《名人传》,米开朗琪罗
(2)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名著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7.【答案】跑;同“披”披着;年已二十(二十岁);担忧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抄写完毕,跑着赶快还书.走:跑
②句意:同屋住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同“披”披着
③句意: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加冠:年已二十(二十岁)
④句意: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可以相互交往(请教).患:担忧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
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
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假:借
句意: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②重点词有:以:因为
句意: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作答.“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同舍生的豪华生活,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艰苦的生活,形成对比,自己“略无慕艳意”是因为自己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而不是攀比物质.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求师之难;“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写旅途艰难;“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生活之苦.
答案:(1)①跑②同“披”披着③年已二十(二十岁)④担忧
(2)①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作者现身说法,以切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更有说服力.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自己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按期归还.天非常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跑着赶快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可以相互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
望重,向他请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陪伴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是能够获得知识.
当我跟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僵得不能动弹,服侍的人用热水浇洗(我的手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给我)两顿饭吃,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屋住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珠宝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人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文章;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8.【答案】(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找到文中与这一问题相对应的段落,在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提取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作答.文章在第九段直接抒情,抒发了对野菊野性的赞美,在结合前文内容来看,这一段是对七、八两段的总结,是在前两段的基础上抒发情感.第七段表现菊的“不禁锢自己”,第八段表现菊的“不固守现状”,第九段“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则表现菊的不任人摆布.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理解与作用分析.衬托手法,又叫侧面烘托,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根据这一题解,可以看出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是对野菊花勇敢和进取精神的反衬;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是对野菊花野性美的反衬.
共两个要点,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