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的区别及护理和发生并发症和感染率的对比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的区别及护理和发生并发症和感染率的对比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植入式输液港(Venous Port;VPA)与PICC的区别,以及护理措施和发生感染率情况。

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观察组30例患者由应用植入式输液港;对照组30例患者经外周导管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情况与感染情况。

结果:但观察组患者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接受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植入式输液港;PICC;护理措施;感染
近年来,随着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对于恶性肿瘤的患者,除了手术治疗外,还需要采取化疗,从而杀死癌细胞、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1]。

绝大多数的化疗药物,主要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如果反复的穿刺,会增加患者痛苦感,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

因此,临床上采取中心静脉置管,从而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2]。

临床上通常采取植入式输液港以及PICC的置管方式,值得展开深入的研究。

基于此,本次就对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的区别及护理和发生感染率的对比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

组间患者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患者一般资料
组别例
数性别[n(%)]年龄
(±s,
岁)
男性女性
观察组5023
(52.00)
27(48.00) 4.58±2.73
对照组5024
(56.00)
26(44.00) 4.61±2.43χ20.360.524
P0.5480.718
1.2方法
1.2.1观察组
输液港的使用、护理:(1)在植入后的三日内,观察植入部位是否发生红肿、血肿、感染等,并且检查导管是否出现扭转。

切口部位根据标准程序,展开消毒。

(2)输液港在植入72小时后才可使用,观察伤口是否出现渗液等,及时更换药物。

对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在整个过程中,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输液时对皮肤输液做区域进行消毒,戴无菌手套,准确穿刺。

(3)在针尖抵达输液槽的底部后,抽吸回血,保证针头的位置正确后,根据静
脉输液标准进行操作。

(4)每日治疗后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输液,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堵管的现象,在非治疗的输液期间,应当进行冲管。

1.2.2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PICC穿刺。

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由外周导入中心静脉进行穿刺,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情况与感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表1 对比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例

导管脱

感染导管阻

总发生

观察组501
(2.00)
1
(2.00)
(0.00)
2
(4.00)
对照组503
(6.00)
2
(4.00)
3
(6.00)
8
(16.00)
X2---10.322 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表2 对比组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统计[n(%)]
组别例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

对照组5023
(46.00)
19
(38.00)
8
(16.00)
42
(84.00)
观察组5026
(52.00)
22
(44.00)
2
(4.00)
48
(96.00)
2---- 4.000 P----<0.05 3讨论
恶性肿瘤的患者通常需要采取化疗的方式,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改善疾病
的预后。

为了防止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感,临床上通常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植入式输液港[3]。

两种均属于新颖的穿刺技术,通过较为柔软的导管,能够降低
对血管产生的刺激,避免血栓的形成。

另一方面,在进行穿刺时,通常选取锁骨
下缘、锁骨中部1/3处的锁骨下静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穿刺的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既能够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也能够
避免感染的发生[4]。

PICC与植入式输液管都属于新时代的静脉置管技术,其所用
的导管材料为高级硅胶,具有较高的柔软生物相容性,不会损伤患者的血管内膜,能够直接将药物输入到中心静脉[5]。

PICC导管,其需要保留五厘米导管,末端在
体外或与外界直接相通,而植入式输液港全部置于皮肤下,因此植入式输液港,
能够避免外界病原菌的侵入,大幅度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相比,患者接受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由于无需体外置管,并且伤口较为隐蔽,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低
于PICC,并且更利于日常护理工作,会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也能够降低护理人
员的工作量,提升疾病的预后效果。

4参考文献
[1]余李梅,杨艳萍,黄梅霜,等. 植入式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在化疗患者中的长期随访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4):651-654.
[2] 林娟,张燕,顾芳芳,等. 植入式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284-286.
[3] 陶蕾,李伦兰,陈新华,等. 植入式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在化疗患者中长期随访效果观察[J]. 安徽医药,2018,22(10):2037-2041.
[4] 李琳. 基于电子病历信息的优质护理在晚期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
港化疗期间的护理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5):760-764.
[5] 丁新红,戚晓梅.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
应用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2):233-2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