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电极电位的产生与电池电动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池电动势: 正、负极间的电势差。
E = E+ − E−
E = E正 - E负
原电池中的电子由电池电动势驱使,流向正极。
6.3.1 电极电位的产生与电池电动势
一、电极电位的产生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
即两对氧化还原电对之间由于电极电势的不同所导致的电子的转移。
为何电子由锌电极 流向铜电极??
❖ 电极做正极或负极是由它们的电极电位所决定的
何谓电极电位,如何产生?本质?
2
双电层理论
1920 Noble Prize Germany
1864/06/25~1941/11/18
3
金属电极的双电层
(1)
M (2)
M n+ +溶液
(1) > (2)
金属活泼 离开表面的趋势大于沉积趋势
(1) < (2)
金属不活泼 离开表面的趋势小于沉积趋势
电极电位-- 双电层之间的电位差。
4
二、电池电动势
正、负极都电极电位;正极电位高; 负极电位低 。
E = E+ − E−
E = E正 - E负
原电池中的电子由电池电动势驱使,流向正极。
6.3.1 电极电位的产生与电池电动势
一、电极电位的产生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
即两对氧化还原电对之间由于电极电势的不同所导致的电子的转移。
为何电子由锌电极 流向铜电极??
❖ 电极做正极或负极是由它们的电极电位所决定的
何谓电极电位,如何产生?本质?
2
双电层理论
1920 Noble Prize Germany
1864/06/25~1941/11/18
3
金属电极的双电层
(1)
M (2)
M n+ +溶液
(1) > (2)
金属活泼 离开表面的趋势大于沉积趋势
(1) < (2)
金属不活泼 离开表面的趋势小于沉积趋势
电极电位-- 双电层之间的电位差。
4
二、电池电动势
正、负极都电极电位;正极电位高; 负极电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