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3
一. 教材分析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遵守法律的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重
要性认识不足。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法律与生活的关
系,学会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
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它们明白法律对个人和
社会的重要性,自觉遵纪守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在生活中
遵守法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
思考,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解决纠纷、维护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4.讨论交流: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他们自己对生活中遵守法律的看法和经验。
5.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一些遵守法律的生活场景,并进行展示。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7.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法律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
1.法律的基本概念
2.法律的作用
3.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4.遵守法律的意义
八. 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学生的法治观念: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九. 说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内容是否饱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教学评价是否合理,是否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针对教学反思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知识点儿整理:
1.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规范作用体现在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保护作用体现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法律也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批评、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4.遵守法律的意义: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应学会依法办事。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我们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5.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6.公民行使权利的要求: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7.公民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忠实履行义务,需要我们做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8.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道德对法律具有支撑作用,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法治观念的增强;法律对道德具有促进作用,法律意识的增强有利于道德的发展。
9.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10.法治与规则的关系: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就有秩序。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修改和完善。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维护规则的尊严,保证规则的实施。
11.法治与公民的关系:法治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
公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里,我们应当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同步作业练习题:
1.以下哪项是法律的特征?
A.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A、B、C都是
2.以下哪项是法律的作用?
A. 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B. 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
C. 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D. A、B、C都是
3.以下哪个选项说明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A. 法律与生活无关
B. 法律离我们很远
C.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D. 法律是生活的全部
4.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A. 权利和义务相互独立,没有关系
B. 权利和义务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存在
C. 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D. 权利和义务相互排斥,不能同时拥有
5.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A. 法治与自由相互矛盾,不能共存
B. 法治与自由相互独立,没有关系
C.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D. 法治与自由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1.请简要说明法律的基本概念。
2.请简要说明法律的作用。
3.请简要说明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4.请简要说明遵守法律的意义。
5.请简要说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
阅读以下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案例:小明在公共场所捡到一只手机,他决定将手机据为己有。
他的朋友小华告诉他,这是违法行为,因为手机失主会着急寻找。
小明听后,决定将手机交给警察。
1.小明最初打算将手机据为己有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2.小明的朋友小华告诉他这是违法行为,这是正确的吗?为什么?
3.小明最终将手机交给警察,这是正确的做法吗?为什么?
4.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
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5.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规范作用体现在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
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保护作用体现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6.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法律也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批评、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7.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应学会依法办事。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我们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三、案例分析题
1.不合法。
因为小明没有权利将捡到的手机据为己有,这是侵犯他人财产权的行为。
2.是正确的。
因为小华告诉小明这是违法行为,这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即捡到他人财物应当归还给失主。
3.是正确的。
因为小明最终将手机交给警察,这是遵守法律的表现,有利于保护失主的权益,也有利于小明自己避免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