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三下学期历史三月阶段性检测(二)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高三下学期历史三月阶段性检测(二)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 (共20题;共60分)
1. (3分) (2020高一上·乾安月考) 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说明()
A .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 . 商王的权力高度集中
C . 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
D . 宗法制主导政治统治
2. (3分) (2019高二上·宾县月考)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特点是()
A . 重实用
B . 重理论
C . 重探究
D . 重实验
3. (3分) (2020高一上·珠海期中)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颛顼、帝喾、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
这种观念有利于()
A . 消除民族矛盾
B . 促进边疆开发
C . 加强君主专制
D . 强化民族认同
4. (3分)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
A . 缓和土地兼并
B . 遏制社会贫富分化
C . 发展商品经济
D . 强化对社会的控制
5. (3分)(2019·河西模拟) 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 . 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 . 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 . 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D . 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6. (3分)朱熹指出:“一草一木,与他夏葛冬裘、渴饮饥食,君臣父子、礼乐器数,都是天理流行”。
这种思想主张强调()
A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 . 存天理,灭人欲
C . 自然和社会都应遵从“理”
D . 研究事物、认识规律
7. (3分)(2019·桂林模拟) 晚清时期的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图4是1907年的一幅漫画《女学·立宪》(画中字:“自治”、“立宪”、“教育”、“女学”、“讽画”),该漫画反映了作者()
图4
A . 不满进步思想传播受到政府的阻碍
B . 主张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诉求
C . 反对当时各地大兴女学的社会现象
D . 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局限
8. (3分) (2019高二下·慈溪期末) 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能展现时代特有的风貌。
下列四幅图片中的服饰,按其流行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①③②④
9. (3分)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
”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理解,错误的是
A . 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奋斗目标
B .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 . 形成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 . 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10. (3分) (2017高三上·淮阴月考) 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
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
”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A . 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
B .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 赢得了国民革命胜利
D . 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11. (3分) (2018高二上·宁波期中) 孙中山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到:“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
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
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 . 孙中山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B . 孙中山为探索革命道路孜孜以求,体现出他是真正的爱国民主革命家
C . “此种妥协”并非孙中山个人的悲剧,而是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D . 说明孙中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胜利之道路
12. (3分)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有学者在评价抗战某战役时说,此役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持久抗战的信心,对于抑制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危险,时局好转,都起了重要作用。
”该学者评价的是()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枣宜会战
13. (3分)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这种形式优于君主专制的依据是
①多数人比一个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智慧
②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多数人参与不会犯错误
③多数人参政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④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4. (3分)(2017·深圳模拟) 1530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啤酒法》,解除了地方官对啤酒经营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管制,学致了酗酒等社会治安问题,直到1879年,才通过《酗酒法》重新强化地方对酒类的管理权。
这一过程反映了英国()
A . 自由主义理论内涵的渐变
B . 立法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原则
C . 工业化带来议会制度改革
D .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较量
15. (3分) (2017高三上·株洲期中)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 . 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 . 人文主义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C .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 . 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16. (3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下列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 . 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表现
C .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拓展
D . 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17. (3分) (2020高三上·珠海月考) 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在齐国成为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
A . 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 . 礼乐制度逐渐崩溃
C . 齐国独立于周王室
D . 等级制度走向消亡
18. (3分) (2018高三上·南通模拟) 列宁主张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自下而上的,由全国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但由于苏维埃支持临时政府,而群众又信任苏维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号召立即推翻临时政府,那是错误的。
基于这种分析,列宁提出()
A . 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
B . 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C . 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D . 立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19. (3分) (2017高三上·郑州月考) 下表是1930年苏联与西方国家的钢铁产量表【根据《苏联的饥荒》(1929-1934年)绘制】这一表格能够说明苏联()
A . 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B . 开始进行了工业化
C . 发生了很严重的饥荒
D . 工业化任务很艰巨
20. (3分) (2020高一下·永济月考) 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B . “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
C . 科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D . “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其中第21小题13分,第 (共5题;共60分)
21. (13.0分) (2017高一下·万州期中) 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近村纺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
……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
……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
……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
(不超过250字)
2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等
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
(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23. (12分)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
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
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4. (12分) (2019高二上·宾县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学习美国。
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19世纪末,清朝光绪帝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他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这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
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式,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中中国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
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5. (11.0分) (2017高三上·祁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教育始终是由官学和私学交替兴盛、相辅相成的。
后秦设立了第一个专门法律教育机构。
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
由于法律被视为众多维护君主专制工具中的一种,司法始终从属于行政。
在学习者心目中,学以致用比探求真理更为重要,他们所追求的是对已有法律的全面了解和熟练运用,为日后的仕途打下知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法者的这种功利追求制约了他们的学术追求和成就。
在官学中,法律教育始终是传统的阐述式教育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对当朝律令进行讲读和解释,阐发案例,然后学生自己诵读、记忆、理解、意会。
——摘编自吴秋红《论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特征》
材料二:受英国法律教育风格的影响,最初的美国法律教育是开业律师的一项增收的副业,因此美国最早的法律教育有很突出的非官方性。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院校式的法律教育成型。
随着美国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政府领行的法律越来越多,专门研修法律就显得比较重要,长时间的学位制教育迅速发展。
法律院校既有私立的,也有单靠政府资助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函授、夜校性质的。
据统计,美国登记在册的法律专科院校有百七十余,每年的在校学生有四至五万人。
法学院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编著的讲义教学,教师之间互不监督,平时没有什么往来,只对自己负责的课程质量负责。
在课堂上,主要进行法律技能的训练,着重善于处理法律实际问题能力的人。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契约、民事侵权行为,不动产和人身所有权、托管权、商务法、破产法、公司法、税法、行业规则、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犯罪学、国际法等。
——摘编自舒扬《浅论英美的法律教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与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相比,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美国近代法律教育有哪些新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 (共20题;共60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
考点:
解析:
答案:20-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其中第21小题13分,第 (共5题;共60分)答案:21-1、
答案:21-2、
答案:21-3、
考点:
解析:
答案:22-1、
考点:
解析:
答案:23-1、答案:23-2、
考点:
解析:
答案:24-1、
答案:24-2、答案:24-3、考点:
解析:
答案:25-1、答案:25-2、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