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一次调研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元宵节的月相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详解】
元宵节即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农历每个月的十五为满月即该日的月亮是一个大圆月,读图可知只有C图符合题意,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点睛】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知道元宵节的具体时间对于解答本题来说较为重要。
2.“海水稻”是近年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团队培育出的一种耐盐碱水稻。
影响这类水稻能投入生产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是
A.耕作制度B.劳动力C.生产技术D.市场需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
一般来讲海边滩涂因土壤盐度大,不适宜水稻生长,“海水稻”能够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因此“海水稻”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科技,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我国古代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安丰塘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水经注》记载¨芍陂周一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八十里……”由于芍陂周围年年丰收,东晋时期改为“安丰塘”。
芍陂稻田布于西、北、东三面,在芍陂这三面开了4个水门,并开出渠用以灌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安丰塘最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B.泥石流C.旱涝D.滑坡
2.推测该地整体地势为
A.南高北低B.南低北高C.东高西低D.东低西高
3.推测水门从“关”到“开”的月份是
A.6月B.7月C.8月D.9月
【答案】1.C
2.A
3.B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古代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安丰塘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属于淮河流域,其旱涝灾害频繁,修建安丰塘人工水库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旱涝灾害,有利于发展农业。
故C选项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2.水库只能对其下游地区起调节作用。
根据材料“芍陂稻田布于西、北、东三面,在芍陂这三面开了4个水门,并开出渠用以灌溉”。
说明其南侧地势较高故没有开水门,推测该地应该为南高北低,故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淮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梅雨期蓄水,7月中旬该地区开始出现伏旱,芍陂开门放水灌溉,故B 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陆缘冰一般是指位于南极大陆边缘、与大陆相连的浮动冰层,通常在冰河流入海洋的过程中形成。
陆缘冰本身的解体融化对海平面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随着它的解体,原先受其保护的冰河等往往会加速融化,这不仅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还可能对洋流循环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很关注陆缘冰的命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陆缘冰面积最小的月份是()
A.2月B.5月C.9月D.11月
2.与南极陆缘冰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强劲东北风的影响B.干燥气候的影响
C.西风漂流的影响D.大陆边缘海域面积广阔
【答案】1.A
2.C
【解析】
【分析】
1.由材料可知,南极陆缘冰是在冰河流入海洋的过程中形成的,则南极陆缘冰面积最小的时间应该为南半球的夏季,此时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故2月陆缘冰面积最小。
故选A。
2.南极陆缘冰的形成与其严寒的气候密切相关。
南极大陆纬度高,气温低,西风漂流阻碍了南极大陆与低纬度海域的热量传输;南极地区东南风强劲;海域面积的大小对陆缘冰的形成没有影响。
故选C。
【点睛】
在判断南极陆缘冰面积最小的月份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南极陆缘冰面积最小的季节是夏季,夏季的月份是12、1、2三个月。
二是面积最小的月份并不是气温最高的1月,因为气温最高导致冰川融化最多要滞后一段时间,大概是2月。
5.下列左图为我国山东省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右图为一摄形爱好者于10月5日在该地拍摄的一幅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此照片的时间可能是
A.5:30B.6:40C.12:30D.18:10
2.该地
A.该日甲村日出最早B.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C.乙村可以直视丙村D.该日丁村日落西南方
【答案】1.B
2.D
【解析】
1.右图是山东省某地10月5日拍摄的日出或日落照片,10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山东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于6点,A错误,B正确。
日落时间早于18点,D错误。
山东不可能12:30日出或日落,C错误。
故选B。
2.图中比例尺较大,各地南北差距不大,10月5日图示地区日出东南,乙地海拔最高,看到日出时间最早,A错误。
据等高线及指向标判断,可知河流在丙处以南河段是自南向北流,丙处东北方河段是自西南向东北流动,B错误。
乙村和丙村之间有山地相隔,乙村看不到丙村,C错误。
10月5日图示地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正确。
故选D。
6.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图Ⅱ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此时与a点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
A.45°W向西至180°B.45°E向东至180°
C.0°向东至180°D.135°W向西至180°
【答案】1.D
2.A
【解析】
1.根据图的特征可知,在公转图中,地球公转在冬至日附近,极地上空有极昼现象,是在南极上空的俯视图,所以符合的是丁图。
故D正确。
故选D。
2.根据上题判断可知,图示地区是南半球,顺地球自转方向,图中标注经度的两条经线经度数越来越大,所以两条经线分别是90°E和135°E,
与135°E相对应的经线是45°W,该经线刚好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0点经线,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是0
点经线(45°W)向东到180°经线,所以旧一天的范围是45°W向西到180°经线,a位于旧一天范围内,所以A正确。
故选A。
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冻土的影响。
【详解】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A、B错;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C错,D正确。
所以选D。
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谷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断裂陷落带(位置见右图),位于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的冲积平原。
谷地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0mm,南部只有200~400mm,部分地区不到100mm;各地内3/4的降水量集中于12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两季。
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
原来,中央谷地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加州水道系统的共建。
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1)说出中央谷地水资源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加州水道系统建设的不利条件。
(3)说明加州水道系统对南部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4)若中央谷地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夏秋季水资源短缺,冬春季水资源较丰富。
中央谷地为地中海气候,夏秋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蒸发旺盛,此时正值作物生长旺季,需水量大;冬春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此时作物生长需水量少。
(2)引水区降水不充沛。
水量较小;引水线路所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难度高工程量大;线路较长,输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蒸发、渗漏等)较大;
(3)缓解南部缺水状况,增加农业灌溉用水,(使其光热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蔬菜水果产量,促进农业发展。
(4)赞成。
理由:当地生产的水果、蔬菜品质好;临近美国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消费市场广阔。
不赞成。
理由:夏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生产将加剧水资源短缺。
;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
【解析】(1)结合该地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该类气候降水集中于冬季,其降水多少与西风影响时间长短有关。
北部地区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较多;南部地区西风影响时间短,纬度较低,蒸发较大,作物需水多,用水量大,这些都导致南部地区水资源较少。
(2)加州水道属于跨流域调水,工程不利条件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地形、地质、气候、饮水区的水量等条件可能对工程量大小、水源、输水过程中的损耗等的影响,如引水区降水不充沛,水量较小;引水线路所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难度高工程量大;线路较长,输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较大等。
(3)南部地区水资源较少,是受水区,因此工程对该地农业的影响可从缓解农业缺水状况以及优化农业
生产结构等方面分析。
(4)该小题为开放性题目,支持何种观点都应表明态度并提供有力论据。
如果赞同,则从该地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说明理由;如果反对,可从该地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可能造成水资源更为短缺及生态负面影响方面分析。
【点睛】
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9.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增加,将引起()
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③大气逆辐射左右增强④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学生要熟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详解】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增加,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选择C。
【点睛】
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削弱作用增强。
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地球发射的电磁波长因为温度较低而较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的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的温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逆辐射后就会升温,或者说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10.下图分别为“2018年1月2日—5日某市天气预报图”,1月4日某市昼夜温差变小,是因为
A.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增大B.太阳辐射减小,大气逆辐射增大
C.太阳辐射增大,大气逆辐射增大D.太阳辐射增大,地面辐射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读图可知,1月4日为阴雨天气,云层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减小,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增大,保温作用强,故该日昼夜温差变小。
B正确。
故选B。
【点睛】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11.下图为全球首张红嘴鸥迁徙路线图,该图准确记录了红嘴鸥族群迁徙的轨迹和繁殖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红嘴鸥迁徙路线图的绘制使用了“3S”技术中的
A.RS和GPS B.GPS和GIS C.RS和GIS D.RS、GIS和GPS
2.红嘴鸥北迁期间
A.新疆博斯腾湖入湖水量增大B.银川平原盐碱化程度为一年中最轻
C.大量驯鹿向贝加尔湖区南迁D.乌布苏湖区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答案】1.B
2.A
【解析】
1.红嘴鸥个体不大,不断移动,遥感技术很难监测到,因此迁徙路线图的绘制使不会使用RS技术;红嘴鸥位置是人为绑在红嘴鸥身上的定位器发出的信号而确定,因此迁徙路线图的绘制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定位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绘制迁徙路线图表达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GIS)。
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2.图中信息显示,3月上旬左右向北徙,最迟6月到达北部栖息地。
红嘴鸥北迁期间,气温回升,天山地区山地降水量增加,冰雪融水增多,注入新疆博斯腾湖的河水量增大,A正确。
红嘴鸥北迁期间,气温
回升,蒸发加强,降水稀少,银川平原盐碱化程度加剧,不为一年中最轻,B错误。
红嘴鸥北迁期间,随着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温回升,食物开始增多,大量驯鹿应向北迁徙,不会向贝加尔湖区南迁,C错误。
3月~6月,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增长,因此乌布苏湖区日出时间越来越早,而不是越来越晚,D 错误。
【点睛】
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地区,水域总面积800多平方公里(2014年),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处17米。
博斯腾湖属于山间陷落湖,主要补给水源是开都河,同时又是孔雀河的源头。
博斯腾湖流域径流量、水位、降水量及蒸发量等要素月际变化显著;大山口径流量与博斯腾湖降水量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径流量与水位的年际变化较大,水位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降水量较少,年际变化不大,蒸发量较大,呈波动上升趋势。
开都河源区降水量和冰雪融水量是开都河径流量的主要补给水源。
12.影响新西兰降水分布的主要是“世界局地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
【详解】
新西兰是南半球的岛国,受海洋影响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南半球的西风带影响,南半球的西风呈现西北风方向,对应丙风带,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在西风的控制下,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13.涠洲岛是第四纪喜马拉雅期形成的火山岛,是世界热带石珊瑚分布的最北界。
石珊瑚喜欢生长在坚硬的礁石海床上,太冷、太热、太脏都会令它绝尘而去。
它体内寄居的虫黄藻通过光合作用为其提供能量和氧气。
近年来,到涠洲岛旅游的人数大增,越来越多的珊瑚礁被用于建筑取材,工艺品,人工水族箱观赏等用途,至2016年珊瑚覆盖度由原来的80%降到10%。
随后人们开始在涠洲岛大面积“种植”石珊瑚。
据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最可能导致热带石珊瑚分布的最北界向北迁移的原因
A.夏季温度升高B.厄尔尼诺现象
C.火山喷发释热D.冬季温度升高
2.推测珊瑚多分布于涠洲岛的
A.南部B.北部
C.西部D.东部
3.在涠洲岛人工大面积“种植”珊瑚的主要目的
A.探查海洋气候、水质B.扩大涠洲岛面积
C.珊瑚礁生态修复D.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1.D
2.B
3.C
【解析】
1.材料提到太热会令它绝尘而去,因此夏季太热不适宜珊瑚分布,A错误。
厄尔尼诺现象会使海水异常变高,不适宜珊瑚分布,B错误。
涠洲岛今年来都没有火山喷发,因此C错误。
冬季温度升高,使涠洲岛冬季水温不至于太低,因此会影响珊瑚的分布,D正确。
故选D。
2.从涠洲岛的等深线来看,北部海水较浅,阳光能透到水底,使海水水温升高,适宜珊瑚生长,B正确。
故选B。
3.材料提到至2016年珊瑚覆盖度由原来的80%降到10%,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涠洲岛人工大面积“种植”珊瑚的主要目的珊瑚礁生态修复,C正确。
故选C。
14.下图为摩拜单车投放城市最新分布示意图(截止2017年2月20日)。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摩拜单车投放的城市均
A.为省会城市B.位于水运发达地区
C.地处亚热带地区D.位于人口界线以东
2.摩拜单车在投放城市掀起市民骑行热潮,市民选择摩拜单车主要是
A.方便出行B.出行方式多样
C.减少环境污染D.缓解交通拥堵
【答案】1.D
2.A
【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摩拜单车投放的城市均位于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选D。
2.市民选择膜拜单车主要是短距离方便出行,选A。
15.英加水电站(如下图所示)位于非洲刚果河上。
设计总装机容量达1100万千瓦,总投资超300亿美元。
工程建设共分六期,现在所兴建的是该工程的第三期,由中美共同承建,预计在2020年完工,届时将一跃超过总装机容量达2220万千瓦的三峡工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英加水电站与三峡水电站相比最主要的区位优势为
A.河流流量大且稳定B.地势落差大
C.河流无结冰期D.市场广阔
2.非洲建设英加水电站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A.市场狭小B.移民搬迁量大
C.劳动力不足D.资金经验不足
3.英加水电站建成后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改变刚果河上游的生态系统
②减轻刚果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危害
③为刚果(金)的采矿业提供电力
④解决尼日利亚及埃及等国电力紧张问题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答案】1.A
2.D
3.B
【解析】
1.英加水电站位于非洲刚果河上,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刚果河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水量大且稳定,三峡水电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且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比热带雨林气候少,A正确。
据图中等高线判断英加水电站比三峡水电站地势落差小,B错误。
两水电站均无结冰期,C错误。
两水电站均位于人口较多的地区,市场广阔,D错误。
故选A。
2.非洲经济落后,技术不发达,没有承建大型水电站的经验,英加水电站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总投资超300亿美元,工期长,所以由中美承建,因此建设英加水电站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经验不足,D正确。
当地电力短缺,市场广大,A错误。
移民搬迁量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且热带雨林地区闷热潮湿不适合人类居住,搬迁量不会太大,不构成较大困难,B错误。
非洲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充足,C错误。
故选D。
3.英加水电站位于刚果河下游,对上游影响不大,①错误。
水电站可以拦蓄洪水,减轻刚果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危害,②正确。
水电站发电量大,可以为刚果(金)的采矿业提供电力,③正确。
可以缓解但不能解决尼日利亚及埃及等国电力紧张问题,④错误。
故选B。
16.中非合作行稳致远。
1975年坦赞铁路建成通车,2015年- 2017年本格拉铁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目前尼日利亚沿海铁路正在施工,一个由中国标准建设的非洲未来铁路网正呼之欲出。
下图示意非洲大陆中国标准铁路网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经过热带雨林的铁路为
A.亚吉铁路B.蒙内铁路C.坦赞铁路D.沿海铁路
2.中国企业采用太阳能供电技术解决了本格拉铁路运行电力供应难题,采取这一措施的自然原因是该地A.石油蕴藏很少,水能开发困难B.地势崎岖,能源运输不方便
C.受离岸风控制,全年降水较少D.太阳能技术先进,成本较低
【答案】1.D
2.C
【解析】
1.热带雨林带分在赤道附近,图中沿海铁路靠近赤道,大致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受几内亚暖流和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D正确;图中其他几条铁路均未穿过热带雨林地区;故选D。
2.本格拉铁路所在地区位于东南信风带,受离岸风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
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C对;本格拉沿岸,石油资源丰富,A错;能源运输不变并不是主要原因,B错;该地区经济落后,太阳能技术并不先进,D错;故选C。
17.某地理兴趣小组4月初前往皖南某村观赏“油菜花”,发现当地山坡上分布着坡耕地和梯田两种耕地形态(如下图),统计表明开垦初期向阳坡的坡耕地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同等条件(包括海拔、坡向、农作物类型等)下的梯田,但以后逐渐逆转。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初期、坡耕地的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梯田的原因是坡耕地农作物
A.光照条件好于梯田B.水分条件好于梯田
C.土壤条件好于梯田D.热量条件好于梯田
2.随着不断耕作,坡耕地产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A.土壤盐碱化严重B.水土流失加剧
C.植物多样性减少D.地下水位上升
【答案】1.A
2.B
【解析】
1.初期、坡耕地的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梯田的原因是坡耕地农作物光照条件好于梯田;水分条件梯田好于坡耕地;土壤条件梯田好于坡耕地;热量条件是一样的。
故选A。
2.由题可知,坡耕地由于坡度的原因,水土流失较严重,故坡耕地产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坡耕地不易积水,下渗下,地下水位不会上升,土壤盐碱化不严重;植物多样性变化小,即ACD错;故选B。
18.下图中O点到M、N、P、Q四点距离相等且为 6660km,M、N经度相同,P、R、Q位于同一纬线上,O 点太阳高度为90°。
完成下题。
随着O点的移动,关于图中各点说法,正确的是
A.MNPQ四点位于同一大圆B.PR的距离一定大于PO
C.OR距离增大,M点昼渐长D.OR距离最大时,N点可能极昼
【答案】D
【解析】
【详解】
题意表明,M、N经度相同,距离为6660km×2,即跨纬度120°,因此M、N不可能为极点,因此过M、N的大圆是唯一的,就是MN所在的经线圈,而P、Q不可能位于这一经线圈之上,因此M、N、P、Q四点不可能位于同一大圆,A错误。
材料信息表明,O点太阳高度为90°,则O点为直射点。
随着O点的移动,如果O点移到赤道,则R、O重合,PR的距离等于PO,B错误。
随着O点的移动,如果O点移动到R点以南,OR距离增大,即直射点向南移动,位于北半球M点白昼逐渐缩短,C错误。
随着O点的移动,如果O点移动到R点以南,OR距离最大时,当地O南移至15°S以南时,N点纬度为75°S(与O 点距离为6660km,即在O点以南60°)以南,则N出现极昼现象,D正确。
故选D。
【点睛】
大圆是球面过球心的平面和球面的交线。
大圆的圆心与球心重合,半径与球的半径相等。
大圆把球和球面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过球面上不在同一直径上两点,只能做一个大圆;过球面上在同一直径上两点,可以做无数个大圆。
19.当地时间2015年8月6日下午,甲国启动新运河开通庆典。
这一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国家项目”被称为“该国献给世界的厚礼”。
9月1日凌晨5时,中国海军舰艇首次通过新运河。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新运河开通庆典举行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B.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全球昼半球与夜半球面积相等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2.舰艇上的官兵可观测到当天日出和日落的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B.东北、西北C.东南、西南D.东南、西北
3.新运河的通航有利于甲国()
A.提高湿地面积,改变当地气候B.提高通航能力,加大劳务输出
C.提高游客数量,促进旅游业发展D.提高劳动就业率,增加经济收入
【答案】1.C
2.B
3.D
【解析】
1.晨昏线把全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任何时刻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都相等,故C正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A错。
夏季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B错。
太阳直射点正向赤道移动,故赤道与直射点之间的区域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错。
故选C。
2.本题考查日出、日落方位判读。
日出、日落方位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此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故B正确。
ACD错。
故选B。
3.新运河的通航有利于提高当地劳动就业率,增加经济收入,故D正确;新运河拓宽河面,增加吃水深度,主要是为了提高运河通航能力,使更大吨级游轮及货船能够顺利通过,而非加大劳务输出与发展旅游业,B、C错。
新运河的通航不能改变当地气候,A错。
故选D。
【点睛】
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
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20.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地貌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主要有峰林、孤峰、地下溶洞等地貌形态。
施秉喀斯特地貌区位于贵州省东部的施秉县北部,该区城内没有大型的溶洞,地下喀斯特地貌也不发育。
仅在陡崖上分布有一些岩屋和直径小于1米的溶蚀小洞。
该区城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4%。
下图为施秉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