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由计算机控制的系统,该系统可以用于自动化控制各种过程。
与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提高了生产工艺的可重现性和控制精度。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分类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系统,能够实现对所需过程的自动控制。
该系统由计算机、图形界面、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各种工业过程,如自动化制造、机器人应用、温度控制以及数据采集和分析等。
该系统能够提高工业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生产率以及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
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计算机控制系统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半闭环控制系统。
1.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是指在控制系统中只能对输入进行传递和转换,不能对输出进行反馈调整,只能依靠输入来控制输出。
这种控制系统在很多应用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如测量和参数调节等。
2.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是一种的行动监控和自适应控制电路,它能够对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并对输出进行反馈调整。
闭环控制系统通常用于气体和液体处理过程、电力系统、交通系统和电子制造系统等控制领域。
3.半闭环控制系统半闭环控制系统是一种在控制系统中同时采用开环和闭环控制两种技术的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用于对系统进行预先设置,而闭环控制则用于对系统的实时信息进行反馈调整。
这种控制方法通常用于许多高级工业过程的控制领域。
三、计算机控制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涉及了从工业制造到医疗保健,再到军事防务的各种应用。
1.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化工业包括机器人应用、流程控制、光学识别和文本识别等领域。
这些应用都需要高度自动化和可重复性的流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自动化工业的全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医疗保健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医疗保健领域中也有着多种应用。
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存储、传输、处理等能力,在工业自动化或其他领域中对生产流程、设备设施等进行监测、控制、管理和优化的系统。
它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能源、交通、环保、医疗等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外围设备三个方面构成。
其中,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外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控制程序等;外围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通信设备等。
这三个方面相互协同工作,构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智能化和精密控制的系统。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控制执行。
获取信息是指通过传感器等外围设备将生产现场的各种参数和信号收集起来并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中。
这些参数和信号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流量、速度、位置等物理量和状态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时了解生产现场的状态、变化和异常等情况,从而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控制。
处理信息是指通过计算机软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计算机软件可以根据事先编程的控制算法和逻辑规则,对生产流程进行预判和预测,并作出相应的控制决策。
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计算机系统不仅要具备高速的计算能力和精密的逻辑处理能力,还要具备稳定的存储能力和高效的通信能力,从而确保生产控制的精确度和韧性。
控制执行是指通过输出信号控制执行器、调节器等外围设备,实现生产流程的预定目标。
控制执行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包括开关控制、比例控制、逻辑控制、模糊控制、PID控制等。
在控制执行的过程中,计算机系统要考虑操作环境的复杂性、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人机交互等因素,从而调整控制策略和参数,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制造业、能源、交通、环保、医疗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第九章计算机控制系统
(3)工厂集中控制级 它可根据上 (4)企业管理级 制定长期发展现 级下达的任务和本厂情况,制定生 划、生产销计划,发命令至各工厂, 产计划、安排本厂工作、进行人员 并接受反馈信息,实现全企业的总 (2)车间监督级(SCC级) 它根据 调配及各车间的协调,并及时向上 调度。 厂级计算机下达的命令和通过装臵 级报告。 控制级获得的生产过程数据,进行 最优化控制。
1.数字量输入信号处理
计算机不能直接接受生产现场的状态量因此,必须通过 输入通道将状态信号转变为数字量送入计算机。 整形电路 电平变换电 路
数字量通道
信号和接口 信号变换 电路 电路 图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2.模拟量输入信号处理
检测各种非电量过程变量, 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二 采样保持器对模拟信号 放大器将传感器输出的 进制数字信号 进行采样,在模/数转换 微弱电信号放大到A/D转 期间对采样信号进行保 接口电路提供模拟量 换器所需要的电平 持 输入通道与计算机之 间的控制信号和数据 传送通路 将多路模拟信号按 要求分时输出
一个连续时间信号ƒ(t),设其频带宽度是有限的,其最 跟采样回路数和采样时间有关, 高频率为ƒmax,如果在等间隔点上对该信号ƒ(t)进行连续 一般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ƒs≥(5~10)ƒmax 采样,为了使采样后的离散信号ƒ*(t)能包含原信号ƒ(t)的 全部信息量,则采样频率只有满足下面的关系
4 分级控制系统
生产过程中既存在控制问题,也存在大 量的管理问题。 由若干台微处理器或微机分别承担部分控制 任务,代替了集中控制的计算机。 这种系统的特点是将控制功能分散,用多台 计算机分别完成不同的控制功能,管理则采用集 中管理。
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一章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I/O接口电路,通用外部设备,工业生产对象。
2按功能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分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操作指导控制系统,计算机监督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 操作指导系统工作原理: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用来控制生产对象,而只是对系统过程参数进行收集、加工处理,然后输出数据。
在这种系统中,每隔一定的时间,经A/D转换后送入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再进行报警、打印或显示操作。
特点:计算机不直接参与过程控制,而是由操作人员(或别的控制装置)根据测量结果来改变设定值或者进行必要的操作。
4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工作原理:用一台计算机对多个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结果与设定值相比较,按PID规律或直接数字控制方法进行控制运算,然后输出到执行机构,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被控参数稳定在给定值。
特点:计算机直接参与控制,系统经计算机构成了闭环。
5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SCC)工作原理:在DDC系统中,用计算机代替模拟调节器进行控制,而在SSC系统中,则由计算机按照描述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最佳给定值后,送给模拟调节器或DDC计算机,并由模拟调节器或DDC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处于最优工作状态。
特点:SCC系统就结构来讲有两种:一种是SCC+模拟调节器控制系统,另一种是SCC+DDC控制系统。
第二、三章1 模拟量输入通道包括信号测量部分,信号调理电路,模拟多路开关,A/D转换器,输入控制接口。
2模拟量输出通道包括计算机控制接口,D/A转换器,驱动电路,执行机构。
3 A/D转换后得到的数据要经过数字滤波和标定变换环节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4采样保持器有采样和保持两种状态。
5常采用的数字滤波方法:程序判断滤波,中值滤波,算术平均值滤波,加权平均值滤波,滑动平均值滤波,低通滤波,复合数字滤波。
6键盘分为独立式键盘和行列式键盘。
7 LED显示方法有动态显示和静态显示。
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控制系统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理论,通过在工业生产中引入计算机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整,以追求最佳性能和生产效率。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对象和传感器等。
软件部分则包括操作系统、控制算法程序和其他支持软件等。
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
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优点1、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能根据预设程序自动监控和调整生产过程,减轻了人工操作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
2、精确性: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生产数据,通过算法程序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避免了人为误差。
3、优化性能: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优化算法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4、远程监控:通过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方便管理人员随时了解生产状况并进行调整。
三、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各行业的应用1、制造业:在制造业中,计算机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线的控制、工艺过程的优化、设备故障的预测和维护等。
2、能源行业:在能源行业中,计算机控制系统负责对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的生产、传输和分配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3、交通运输业:在交通运输业中,计算机控制系统用于对交通信号灯、地铁列车、航空交通等的管理和控制。
4、农业:在农业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已开始用于大棚种植、畜牧业和渔业等,通过精准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系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来,计算机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适应和协同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复杂多变的生产需求。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计算机控制系统也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自动化和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操作和调试方法;3. 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仪器1. PC计算机一台;2.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3. 传感器、执行器等实验设备。
三、实验内容1. 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与原理;2. 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3. 执行器控制与调节;4. 计算机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设备,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箱的组成及功能;2. 连接实验设备,检查无误后启动实验软件;3.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4.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执行器控制与调节;5. 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调试与优化,观察系统响应和性能;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与原理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传感器用于采集被控对象的物理量,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计算、处理,然后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执行器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
2. 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信号。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如何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及如何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3. 执行器控制与调节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继电器作为执行器,根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开关控制。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设置执行器的参数,以及如何对执行器进行调节。
4. 计算机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了调试与优化。
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使得系统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2. 实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3. 实验人员:XXX、XXX4. 实验指导教师:XXX5. 实验内容: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与原理、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执行器控制与调节、计算机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6. 实验结果与分析:详细描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实验结果7. 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注:以上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和结果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在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若将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的功能用计算机来实现,就组成了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用计算机参与控制并借助一些辅助部件与被控对象相联系,以获得一定控制目的而构成的系统。
其中辅助部件主要指输入输出接口、检测装置和执行装置等。
它与被控对象的联系和部件间的联系通常有两种方式:有线方式、无线方式。
控制目的可以是使被控对象的状态或运动过程达到某种要求,也可以是达到某种最优化目标。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编辑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硬件组成和软件组成。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需有专门的数字-模拟转换设备和模拟-数字转换设备。
由于过程控制一般都是实时控制,有时对计算机速度的要求不高,但要求可靠性高、响应及时。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归纳为以下三个过程:(1)实时数据采集对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并输入给计算机。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表征被控参数的状态量进行分析,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下一步的控制过程。
(3)实时控制根据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这三个过程不断重复,使整个系统按照一定的品质指标进行工作,并对被控量和设备本身的异常现象及时作出处理。
2.计算机控制系统面临的挑战编辑计算机控制系统虽然控制规律灵活多样,改动方便;控制精度高,抑制扰动能力强,能实现最优控制;能够实现数据统计和工况显示,控制效率高;控制与管理一体化,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
但是由于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单变量常系数线性系统,它只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
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传递函数表示,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方法主要是基于根轨迹法和频率法[3]。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采用最优控制、系统辨识和最优估计、自适应控制等分析和设计方法。
而系统分析的数学模型主要用状态空间描述。
随着要研究的对象和系统越来越复杂,依赖于数学模型的传统控制理论难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1)不确定性的模型传统控制是基于模型的控制,模型包括控制对象和干扰模型。
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PLC、DCS)基本原理 2 1P1.当可编程序控制器用一个中心单元不能满足所要求的控制任务时,就要对系统进行扩展。
通讯接口就是用于连接中心单元与扩展单元、扩展单元与扩展单元的模板。
(×)正确答案:当可编程序控制器用一个中心单元不能满足所要求的控制任务时,就要对系统进行扩展。
扩展接口就是用于连接中心单元与扩展单元、扩展单元与扩展单元的模板。
P2.PLC经过自诊断、与编程器等的通信、输人采样、用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这五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称为一个扫描周期。
(√) P3.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彻底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正确答案: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是相对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X1.集散控制系统是利用微型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A)。
A.分散控制B.计算机控制C.分布式控制D.程序控制X2.CENTUMCS 3000R3系统中,(C)是具有工程组态功能的PC机,如可以进行系统组态或在线维护。
A.现场控制站FCS B.人机接口站HISC.工程师站ENG D.实时控制总线Vnet卡件知识4 1P1.SUPCON JX-300XP DCS的主控卡、数据转发卡既可冗余工作,也可单卡工作。
(√)X1.SUPCON JX-300XP DCS数据转发卡的p地址范围是(C)。
A.2-31B.0-31C.0-15 D.1-29X2.在DCS系统供电中,卡件的本身的工作电压是(A)。
A.+5伏B.+24伏C.+25.5伏D.+12VX3.JX-300XP DCS信息管理网和过程控制网中,通讯最大距离是(C)。
A.l km B.5km C.10km D.15 kmX4.在进行报表制作时,每张报表最多只能对(B)事件进行定义。
A.32个B.64个C.128个D.256个信号报警联锁系统逻辑控制知识8 4P1.在配有信号联锁系统的工艺生产过程,当某些工艺变量(如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出现偏差或生产过程不稳定或仪表发生故障等情况时,以灯光和声响引起操作者的注意,或自动停车或自动操纵事故阀门,使生产过程自动处于安全状态,这是确保产品质量及设备和人身安全所必需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3篇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一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中,将工业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它是现代工业控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 实时性强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实时处理传感器信号和执行器指令。
相对于其他工业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灵敏度更强。
2. 稳定性好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消除因温度、噪声等环境因素而引起的误差,从而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灵活性高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对不同的生产工艺、产品进行多样化的控制,同时也可以根据生产过程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4. 信息处理能力强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处理海量的数据,并将数据转化为生产控制的指令,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生产过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5. 维护保养容易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可以进行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保养和升级扩展。
总之,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高效、精密、灵活、可靠的工业控制手段,可以满足现代工业对于自动化、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因此在工业控制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第二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
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多个部分。
其中,计算机作为中央处理器,负责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输入输出设备用于输入控制指令和输出控制结果,传感器用于测量生产过程中各种物理量,执行器用于执行控制指令,并将控制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控制。
软件系统是指控制系统中的程序和算法,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产生控制指令,控制整个生产过程。
软件可以分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两个层次。
应用软件用于完成特定的应用目标,例如生产线的调度、质量控制、设备管理等。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调试工具等,用于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保障了整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有效工作。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系统化的电子系统,通过电子设备和计算机控制软件的相互作用,控制工业、商业、军事和其他应用领域中的各种过程。
计算机控制系统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运动控制器等设备。
软件部分则包括编程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等编程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旨在通过对各种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人员操作和减少错误发生率。
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很多应用,其中最常见的是工业生产自动化,例如制造业中的自动加工设备、汽车生产线以及衣物生产线等。
计算机控制系统还广泛应用于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如导弹控制系统和航空器自动驾驶系统。
此外,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商业、医疗、交通等行业也有着诸多应用,如自动售货机、医疗器械,智能交通信号灯等。
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优点是精准性和稳定性,能在多种环境条件下对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和实时反馈。
计算机控制系统还能帮助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和错误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
另外,它也可以进行协同控制,实现多个设备、程序和系统之间的有效通信,从而使得整个控制过程更加高效和协调。
总之,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有助于将各种流程自动化、精确化和优化化。
随着计算能力逐渐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也将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利益。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过程接口单元(PIU):又称为过程输入输出单元、 数据采集单元、现场监视站、I/O扩展单元等。
它的组成与过程控制单元类似,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的数据采集设备,负责采集非控制变量数据,并将其 数据经过通信系统传递给CRT操作站或上位管理计算 机。
CRT操作站:是DCS的人-机接口,由CRT、微机、键 盘、打印机、存储器、通信控制器等组成。可以显示: 生产总貌和系统主要参数、每个回路的详细控制情况、 当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曲线等。
第九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
定义:计算机控制就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工业生产 过程的自动控制。
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10.1 概述 10.2 集散控制系统 10.3 可编程控制器 10.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10.5 综合自动化系统
10.1 概述 10.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目前,绝大多数PLC不属于开放系统,寻求开放 型的硬件或软件平台成了当今PLC的主要发展目标。
10.3.2 PLC基本组成
PLC基本组成包括:CPU、通信接口、外设接 口、I/O接口等。模块化PLC的应用更广泛,它在 系统配置上更灵活,用户可以根据规模和设计要求 进行配置,模块与模块之间通过外部总线连接,如 下图所示
②扩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 世纪70年代末期。 扩展了数据传送、数据的比较和运算、模拟量的运算 等功能。
③通信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 世纪80年代中期。 PLC在通信方面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分布式的通信网 络系统。缺点是产品互通难。
④开放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优点)
①高可靠性:PLC的主要特点。它在软、硬件方面采 取了一些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引言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生产过程、机械设备、工业自动化系统等的控制。
本文将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原理、组成以及应用进行综述。
概念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某个对象或系统的控制。
它将计算机作为核心元素,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来监测、计算和控制对象或系统的行为。
计算机控制系统通常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包括传感器、执行器、通信设备等,而软件则是实现控制逻辑和算法的程序。
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反馈控制原理。
它通过传感器检测系统的状态或参数,然后将这些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计算机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这些控制信号通过执行器作用于系统,调节系统参数以实现控制目标。
反馈环节可以实时监测系统的实际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控制策略,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
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用于检测系统的状态或参数,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
执行器则用于将计算机生成的控制信号转化为机械动作,对系统进行实际的控制。
例如,电机、阀门、泵等都是常见的执行器。
2. 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计算机如何根据传感器数据生成控制信号。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这些算法根据不同的控制需求和对象特性进行选择和优化,以实现最优的控制效果。
3. 通信设备通信设备用于实现计算机与传感器、执行器之间的信息传输。
常见的通信设备有串口、以太网、无线通信等。
通过通信设备,计算机可以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发送控制信号给执行器。
4.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与人的交互界面。
它提供了人们与控制系统进行沟通、参数设定和状态监测的手段。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采样——将模拟信号抽样成离散模拟信号的过程。
量化——采用一组数码来逼近离散模拟信号的幅值,将其转
2021/1/10 换成数字信号。
7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形式
1. 数据采集和监视系统
模拟量输入(AI)通道
计 算
数字量输入(DI)通道
生 产
机
过
CRT
程
打印机
操作
调节器
人员
图4 数据采集和监视系统
图9 过渡过程的4种情况
13
2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能控性和能观性从状态的控制能力和状态的测 辨能力两个方面揭示了控制系统的两个基本问题。
能控性
系统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驱动系统从某一状态到达指 定的状态。如果系统不能控,就不可能通过选择控制作 用,使系统状态从初始状态到达指定状态。
能观性
4. 分散型控制系统
管理 综合信息管理级 计算机
集中操作监控级
工程师 操作台
操作员 操作台
网间 联接器
监控 计算机
至其它局域网
局部网络 (LAN) 网间 联接器 通信联络
现场
分散过程控制级 控制站
PLC
智能 调节器
其它测 控装置
图7 DCS结构示意图
采用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和综合协调的设计
1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 念、结构组成、特点、分类以及计算机控制 系统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2021/1/10
2
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生产过程 自动控制的系统。
自动控制,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 控制器使生产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第六章计算机控制系统
⊥ a2
an ⊥
Uo
+
倒R-2R型
早期的D/A集成芯片
只具有从数字量 到模拟电流输出量转 换的功能。
使用时必须在外 电路中加数字输入锁 存器(I/O或扩展I/O 口、参考电压源以及 输出电压转换电路
中期的D/A集成芯片 近期的D/A集成芯片
增加了一些与 计算机接口相关的 电路及引脚,具有 数字输入所存功能 电路,能和CPU数 据总线直接相连。
脉冲个数的检测 脉冲频率与周期的检测 脉冲宽度的检测
测频法原理
(a)
(b)
(c)
被测信号fx
脉冲形 成电路
脉冲信号
闸门
(e)
T
fx
N T
门控 电路
(d)
时基信号 发生器
测周法原理
计数器 振荡器
脉冲 形成电路
闸门
被测信号fx
脉冲
形成电路
门控 电路
计数器
6.4.4 计算机测试系统的设计
主机选型
设计任务 输入通道结构
多
电信号经过处理并转换成计算机能
工 业
。 。
道 开 关
识别的数字量,输入计算机中。
对 象
计算机将采集来的数字量根据
需要进行不同的判识、预算,得出
所需要的结果。
A/D
显示
计
算
打印
机
采
样
报警
控
制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分时地对被控对象的状态参数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与给定值
的差值,按照预先制定的控制算法进行数学分析、运算后,控制量输出
企业级经营管理计算机
到其他工厂的生 产数据运输指令
工业级集中监督计算机
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际工作场景进行自动化控制的系统。
这种系统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和精确控制的特性,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采集、处理以及对输出信号进行控制,实现对设备、机器或工艺过程的控制和监测。
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医疗等领域,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负责将实际工作场景中的物理量、参数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传递给计算机系统。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执行器则负责将计算机系统输出的信号转化为相应的动作或工作状态。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动阀门、电机、继电器等。
2. 硬件接口硬件接口是连接计算机系统和传感器、执行器之间的纽带,它负责控制信号的输入和输出。
硬件接口通常由模拟输入/输出和数字输入/输出两部分组成。
模拟输入/输出接口主要用于处理连续变化的信号,而数字输入/输出接口则用于处理离散的开关信号。
3. 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根据事先设定的控制算法生成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执行器。
控制器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软件部分则包括控制算法和运行在计算机系统上的控制程序。
4.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操作人员进行交互的界面,通过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可以监控和调整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设置。
常见的人机界面包括显示屏、键盘、鼠标、触摸屏等。
应用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领域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控制,实现物料的输送、加工、包装等环节的自动化操作。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和人为错误带来的问题。
2. 交通运输在交通运输领域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用于交通信号控制、车辆导航、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
计算机控制系统知识点
计算机控制系统知识点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作为中央控制器来控制工业过程、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领域中的各种控制系统的一种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知识点众多,其中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特点、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的优化等诸多内容。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控制器、执行机构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输入部分通常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器等;输出部分通常包括数字信号输出器、模拟信号输出器、执行机构等。
控制器一般是指由微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或船用控制器等构成的控制模块,执行机构一般指各种电动机、泵、阀门等用来控制操作对象的机构。
二、控制系统的分类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连续型系统和离散型系统。
连续型系统是指控制对象运动过程中的时间是连续的,例如温度、压力、流量等都是连续的;离散型系统指控制对象运动过程中的时间是离散的,例如工艺流程、机具动作等都是离散的。
根据控制系统的算法,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没有反馈信号或反馈信号量不参与控制算法的控制系统。
例如,定时器就是一个开环控制器。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反馈信号量参与控制算法的控制系统,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三、控制系统的特点控制系统的特点包括:系统的控制目标明确、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可编程性强等特点。
四、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控制系统的特点和用途不同,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也各有不同。
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1、比例控制:比例控制是指控制输出量与输入量呈比例关系的控制方法。
比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例如机床加工中的主轴脉冲控制就采用了比例控制技术。
2、积分控制:积分控制是指控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积分运算后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方法。
积分控制常用于工业自动化中的流量控制、温度控制等方面。
3、微分控制:微分控制是指控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微分运算后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方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一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
简单来说,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用计算机来控制其他设备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那么,计算机控制系统到底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它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详细讲解。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1.1 控制器硬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器,它负责接收输入信号,经过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
控制器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部分。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控制器的大脑,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与被控设备进行通信。
1.2 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眼睛,负责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
它可以将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供控制器处理。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
执行器则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手和脚,负责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机、电磁阀、开关等。
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2.1 信号采集和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开始于信号采集。
传感器将外部环境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收到信号后,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处理,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这一过程需要用到一些专门的芯片和技术,如模数转换器(ADC)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2.2 控制策略设计控制策略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灵魂,它决定了系统如何根据输入信号进行控制。
常见的控制策略有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这些控制策略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在设计控制策略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鲁棒性等因素。
2.3 控制算法实现控制算法是将控制策略具体化为一系列指令的过程。
这些指令需要通过中央处理器来执行。
在实现控制算法时,需要注意算法的复杂度、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Kx(1 e ) 当输入为阶跃时解微分方程可得 : 下面讨论一下对象的几个参数 : 放大系数K: h K 当 t=∞ 时 可得出 : x ● K 与变化过程无关,只与稳态值有关,是描述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 ● K 表征了对象输出在输入作用下的灵敏程度。 ● K 与负荷(稳态工作点)有关,在稳态工作点附近变化时可认为是常数
-
控制器
执行器 记录仪
被控对象
测试方法: 注意事项
检测变送器
输出应处于稳定状态,且应为正常工作点 阶跃幅值要适当,一般为流过阀门最大流量的10%(5-20%), 允许的情况下大一些好。 实验要进行到被控量接近新的稳态值。 在额定负荷或平均负荷下重复进行几次,至少得到两次基本相同 的曲线。 扰动要正反方向变化,分别测出正反方向的响应曲线。 要特别注意记录下响应曲线的起始部分。
T dh dt h Kx(t 0 )
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W ( s) K e 0 s Ts 1
控制通道中存在纯滞后,意味着不能及时起到控制作用。
1.3.2 机理法建模
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蒸汽 热水 R1 Tg Cg R2 Tb Cb R3 Tc Cc R4
冷水 冷凝水
两个串连单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x
y
多输入-多输出
x1
d1
d2
dn y11 y2 yn
Y (s) Wr (s) X (s) Wd (s) D(s)
Wr (s)
Wd (s)
x2 xn
为控制通道传递矩阵 为干扰通道传递矩阵
1.3.1 基本概念
对象的自平衡能力
对象受到扰动后平衡状态被破坏,无需外加任何控制作用, 依靠对象本身自动趋向平衡的特性,能自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的性质,称为对象的自平衡能力。
1.3.1 基本概念
对象数学模型的分类:
按照是否线性划分:线性系统模型和非线性系统模型。 按照对象的连续性划分:连续系统模型和离散系统模型。 按照模型的结构划分:输入-输出模型 和状态空间模型。 d d d 输入-输出模型:
1 2 n
多输入-单输出:
Y (s) W (s) X (s) Wd1 (s)D1 (s) Wd 2 (s)D2 (s) ......... Wdn (s)D n (s)
T RC RA
1.3.2 机理法建模
式中 R 对象的液阻,在此与阀门R2的开度相对应,与稳态点有关。 C 对象的液容,C=A 对应水箱的截面积 T 对象的时间常数 T=RC
K 对象的放大系数
K kxR
H (s) K X ( s ) Ts 1
t T
对微分方程求拉式变换可得传递函数:
1.1.2 过程控制系统的类型
按照设定值(给定值)分类:
定值控制系统:控制过程中给定值保持不变的系统。 随动控制系统:控制过程中给定值是变化的但变化的规律 是未知的。 程序控制系统:控制过程中给定值是变化的但变化的规律 是已知的。 常规仪表控制系统:控制器(调节器)采用常规仪表 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器采用计算机
计算机控制系统
主要讲授内容
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常规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 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过程控制系统-针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
τc
t
1.3.2 机理法建模
工业对象的一般表达形式为 :
W ( s) K e s (T1 S 1)(T2 S 1) (Tn S 1)
用等容环节近似有:
W ( s)
K e s n (T1 S 1)
K e s (T S 1)
高阶对象的一阶近似处理: 小结: ①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特性有单容和多容的情况,容量的不同描述 对象特性的微分方程的阶次不同。多容可以认为是单容串连形成的。 ②描述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特性,通常用K T τ 三个参数。三个参数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对象的特征。 ③高阶对象可以用一阶对象近似表示。
制定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进行控制系统调试和参数整定 设计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 设计工业过程运行人员培训系统 指导设计生产工艺设备-从生产工艺角度考虑设备的结构
1.3.1 基本概念
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
机理分析法:根据生产过程实际发生的变化机理,写出 有关的平衡方程,从而获得所需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等)。 特点:简单对象比较准确,复杂对象很难精确表达,往 往需要近似处理。 辨识法:用实验的方法测试出对象在输入作用下输出变 化的全过程,根据变化过程的特性估计参数。 特点:不需要深入了解过程的机理。但必须设计合理 的试验,以获得对象所含的最大信息量。 两种方法可相互补充,比如:先通过机理分析获得模型 的结构,再通过试验数据确定参数大小。
r t y t y t y t y t
衡量控制系统性能的品质指标:
阶跃输入作用下几种典型的过渡过程形式
单调衰减:无超调,调节过程比较缓慢。 衰减振荡:有超调,具有一定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等幅振荡:被控参数在一定幅值范围内波动。 属于临界稳定状态 。 发散振荡:发散振荡,直到系统遭到破坏。
1.2 过程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
x1(t)
t0
Δx
t x2(t)
1.3.4由阶跃响应求取对象的传递函数
根据阶跃响应曲线确定对象传递函数的方法
切线法 计算法 图解法
计
切线法:
通过响应曲线的拐点A作一切线。 在时间轴上的交点为滞后时间τ, 与 y () 的交点对应的时间为 T ,
K y() y(0) X
传递函数为:
衰减比:n=B1/B2 衰减比衡量过渡过程快慢的程度和 稳定裕量。 一般取n=4:1--10:1 最大动态偏差:过渡过程开始后,被控 量的最大值与新稳态值之差。 超调量:最大动态偏差与稳态值之比。 调整时间(过渡过程时间): 从过渡过程开始直到被控量达到新 稳态值的5%(2%)所经历的时间。 静态偏差(余差):过渡过程结束时被 控量与设定值之差。一般用符号 C 表示。 除上述指标还有上升时间、延迟时间、 振荡频率等。
1.3过程控制的对象特性
1.3.1 基本概念
对象特性:被控对象在输入的作用下,输出变化的状态和 特征。也就是描述对象输入与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 研究对象特性的意义:控制系统的性能取决于系统中各个 环节的结构和特性,其中被控对象的特性最为重要。不同 的对象具有不同的特性,只有充分了解了被控对象的特性, 才能根据其特点设计出性能优良的控制系统。其意义可归 纳为以下几点:
dt dt
流入量 Q1 K x x 流出量 Q2 k h 0 稳态点处微分 h 在很小范围变化时,可认为 Q 与h 成近似线性关系 即令:
2
Q2
kh 2 h0
k 2 h0
1 R
即
h Q2 R
或
R
h Q2
联立几式并整理可得: T
dh h Kx dt
1.3.3 试验法(辨识法)建模
矩形脉冲法
x
x(t)
Δx
测试方法:与阶跃响应法相同,激励信号不同。 矩形脉冲响应转换为阶跃响应的原理与方法: 设x(t) 为矩形脉冲信号 则x(t)=x1(t)+x2(t) 而 x2(t)=-x1(t-t0) 即x(t)=x1(t) -x1(t-t0) 脉冲响应可认为是两个阶跃响应的叠加。 设ys(t)为对应x1(t)的阶跃响应 ys(t-t0)为对应x1(t)的阶跃响应 yp(t)为脉冲响应 于是有: yp(t)= ys(t)- ys(t-t0) 即: ys(t)= yp(t)- ys(t-t0)
液体储罐 调节器
调节阀
液位测量仪表
图1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示意图
设定值r + e 控制器(调节器) u 执行器 q 被控对象 被调参数 y
-
ym
测量变送器
图2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方框图
1.1.1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被控对象: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设备。要注意与被控参 数的区别 。 检测变送仪表:对被控参数进行测量与变换。反馈装臵。 控制器:对被控量进行分析判断并产生控制作用。 执行器:控制动作的完成者。 设定值(给定值):希望被控参数保持的值。 e:偏差:给定值与测量值之差。e=r-z u:控制作用:控制器的决策输出。 q:操纵量(调节参数):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参数。 y:被控参数: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参数。通常是表 征生产过程 运行情况的参数。 ym被控参数的测量值。
W ( s)
K e 0 s TS 1
2 常规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2.1单回路控制系统
2.1.1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应用范围
1.3.2 机理法建模
时间常数T: 被控量保持起始变化速度不变达到新稳态值所需要的时间。 ●时间常数反应的是对象受到扰动后,被控量变化的速度。 ●时间常数是描述对象惯性大小的参数。它由容量和阻力决定。 ● 可用4T作为响应时间标准。
阻力R: 物料和能量的传递过程中都有阻力。 Rn dh ●流体传送过程中的阻力 dQ ●阻力大变化过程慢,阻力小变化过程快。 容量C :表征对象储存能力的大小,也叫容量系数。 ●容量C的物理意义:引起被控量单位变化时,对象储存量变化的大小。 ●容量只反应动态过程,因此C只影响时间常数T。
根据控制设备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