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供热工程》第一课_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两项表示通过围护结构的计算耗热量, 后两项表示室内通风换气所耗的热量。 基本耗热量Q1.j
围护结构耗热量Q1
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门、窗、 墙、地板、屋顶等)从室内传到室 外的稳定传热量的总和。
附加(修正)耗热量Q1.x
包括风力附加、高度附加 和朝向修正等耗热量。
小结
不考虑太阳辐射得热量,设计热负荷为:
' Q/ q ' KF (tn tw )
一、室内计算温度tn
室内计算温度 tn :指距地面2米以内, 人 们活动地区的平均 空气温度。 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静 状态时,室内温度20℃比较舒适,18℃无 冷感,15℃是产生明显冷感的温度界限。
按照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主要房间的tn 定 在16~24℃。
第一章 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冷风渗透耗热量 冷风侵入耗热量 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例题 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与经济传热阻 高层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简介(*) 建筑节能及措施(*)
概述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供暖设计中最基本的数据。 它直接影响供暖系统方案的选择 , 供暖管道管径和 散热器等设备的确定,关系到供暖系统的使用和经 济效果。
本章重点及难点
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修正耗热量
供暖设计热负荷与热负荷的区别
第一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在生产和生活中要求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一 个建筑物或者房间可能有多种得热和散失热量 的途径。 当建筑物或者房间的失热量大于得热量时,为 保持室内在要求温度下的热平衡,需由供暖通 风系统补充热量。 供暖系统通常利用散热器向房间散热,通风系 统送入高于室内要求温度的空气,一方面向房 间不断地补充新鲜空气,另一方面也为房间提 供热量。
Q Q Q Q Q Q Q
/ / sh / d / 1 / 2 / 3
/ 10

在工程设计中,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一般可 分为以下几部分进行计算。
' ' ' ' Q' Q1.j Q1.x Q2 Q3
围护结构的 基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 附加耗热量
冷风渗透耗热量
冷风侵入耗热量

1 R n R p j R w
W / (m2.℃)
传统的实心砖墙,传热系数值较高; 从节能角度出发,采用各种形式的空心砌块,或填充保温材料 的墙体,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非匀质围护结构,属二维传 热过程; 通常采用近似计算方法或实验数据。
3、空气间层传热系数K值
严寒地区和高级民用建筑,常用空气间层减小围护结 构传热量。如双层玻璃、复合墙体的空气间层等。 间层中空气导热系数比其他围护结构材料的导热系数 小,增加了围护结构传热阻(见公式1-8)。

不同情况的温差修正系数α可见附录1-2
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围护结构表面换热: 对流和辐射的综合过程。 内表面:壁面与邻近空气和 其他壁面由于温差引起的自 然对流和辐射换热作用。 外表面:由于风力作用产生 的强迫对流换热,辐射换热 占的比例较小。
图1-2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空气间层厚度 (cm) 竖向空气间层 m2· ℃∕W 热流自下向上水平 空气间层 (m2· ℃∕W) 热流自上向下水平 空气间层 (m2· ℃∕W)
1 2 3 5 10 15~30
0.15 0.16 0.17 0.17 0.17 0.16
0.13 0.15 0.155 0.155 0.155 0.16
1、外墙面积的丈量 (1)外墙高度H
从本层地面算到上层的地面(底层除外)。
对平屋顶的建筑物,最顶层的丈量是从最顶层的 地面到平屋顶的外表面的高度; 对有闷顶的斜屋面,最顶层的丈量是从最顶层的 地面算到闷顶内的保温层表面。
五、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
(2)外墙平面尺寸 按建筑物外廓尺寸计算; 两相邻房间以内墙中线为分界线。
得热量Qd :
7、生产车间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Q7 8、非供暖通风系统的其它管道和热表面的散热量Q8 9、热物料散热量Q9 10、太阳辐射热量Q10 11、通过其它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Q11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对没有装置机械通风系统的建筑物,供暖系统的 设计热负荷可用下式表示:
图1-5 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尺寸丈量规则
2、门、窗的面积 按外墙外面上的净空尺寸计算。
3、闷顶和地面的面积 闷顶和地面:按建筑物外墙以内的内廓尺寸计算。 平屋顶:对平屋顶,顶棚面积按建筑物外轮廓尺 寸计算。
4、地下室面积的丈量 位于室外地面以下的外墙,其耗热量计算方法与地 面的计算相同。 传热地带的划分,应从与室外地面相平的墙面算起, 即把地下室外墙在室外地面以下的部分,看作是地 下室地面的延伸。
设计热负荷:定值
第一节
tw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有何区暖的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或房间的得、失 热量确定。
失热量Qsh:
1、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1 2、冷风渗透耗热量Q2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3、冷风侵入耗热量Q3 (加热由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4、水分蒸发的耗热量Q4; 5、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Q5 6、通风耗热量Q6 (通风系统将空气从室内排到室外所需要带走的热量)
i R R0 i 1 i
/ 0 n
R0’–贴土保温地面的热阻,m2·℃/ W(见表1-5); R0 –非保温地面的热阻,m2·℃/W; δi –保温层的厚度,m; i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 m·℃
(3)铺设在地垄墙上的保温地面
1.18R0 R0
五、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
第一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是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指某一室外温度 tw 下 , 是 指 在 设 计 室 外 温 度 tw’下,为达到要求的 为达到要求的室内温 室 内 温 度 tn’, 供 暖 系 度 tn ,供暖系统在单 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 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 物供给的热量 Q’ 。它 给的热量。它随着建 是供暖设计中最基本依 筑物得失热量的变化 据。 而变化。 热负荷:变化的值
0.155 0.18 0.20 0.215 0.22 0.22
4、地面的传热系数
冬季,室内热量通过靠近外墙地面传 到室外的路程较短,热阻较小;通过 远离外墙地面传到室外的路程较长, 热阻增大。
室内地面的传热系数(热阻)随着离 外墙的远近有变化,但在离外墙约 8m 以上的地面,传热量基本不变。 工程上,一般采用近似方法计算。把 地面沿外墙平行方向分成四个计算地 带。
1、匀质多层材料(平壁)的传热系数K值。一般建筑物 的外墙和屋顶都属于均质多层材料的平壁结构。
1 K 1 R0 1
i n i w
1 1 Rn R j R w
围护结构 传热阻 内表面 换热系数 各层材料 导热系数
外表面 换热系数
各层的厚度
注:h —— 肋高(m);s —— 肋间净距(m)。
高度较高的生产厂房,由于对流作用,通过其上部围护结构 的传热量增加。层高超过 4m的建筑物或房间,冬季室内计 算温度tn,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 计算地面耗热量时,应采用工作地点的温度tg • 计算屋顶和天窗耗热量时,应采用屋顶下的温度td • 计算门、窗和墙耗热量时,应采用室内平均温度 tp.j ,
/ / / / / ' Q/ Qsh Qd Q1/ Q2 Q3 Q10 Q1' j Q1'x Q2 Q '3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供暖控制对象:室内温度(干球温度) 空调控制对象: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洁净度
在工程设计中,围 护结构的基本耗热 量是按一维稳定传 热过程进行计算 。
二、室外计算温度tw'
室 外 计 算 温 度 tw' 的 国内外选定供暖室外 确定,对供暖系统设 计算温度的方法,可 计有很关键性的影响。 以归纳为两种: 按稳态传热计算围护 结 构 基 本 耗 热 量 , • 根据围护结构的热惰 性原理; tw'应为固定值。 • 采用tw'值过低,供暖 • 根据不保证天数的原 系统的造价增加; 则来确定。
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厚度、间层设置方向(水平、竖 直)、形状、密封性等因素有关。
间层厚度相同时,热流朝下(水平:热流自上而下) 的空气间层热阻最大,竖壁次之,热流朝上的空气间 层热阻最小。间层达到一定厚度后,反而易于对流换 热,热阻的大小几乎不随厚度增加而变化了。
3、空气间层传热系数K值
空气间层的热阻难以用理论公式确定。在工程设计中,查表1-4:
冬季室内温度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规范》(GB 50019-2003) 规定:
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tn宜采用16~24℃; 工业建筑的工作地点,宜采用 轻作业:18~21℃ 中作业:16~18℃ 重作业:14~16℃ 过重作业:12~14 ℃ 辅助建筑物及辅助用室的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n,见附录1-1。
三、温差修正系数值
• 供暖房间围护结构外侧不是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 而中间隔着不供暖房间或空间的场合,该围护结构 的传热量应为:
q KF(t n t ) KF(t n t h)
/ / w
tn th ' tn t w
传热达到热平衡时, 非供暖房间或空间 的温度。
• 温差修正系数 值大小取决于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保温性 能和透气状况。 • 对于保温性能差和易于室外空气流通的情况,不供暖房间 或空间的空气温度 th 更接近于室外空气温度 tw’,则 值 更接近于1,其他不同情况查附录1-2。 • 两个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 或等于 5℃ 时,应计算通过 隔墙或楼板的传热量。
tp.j=(tg+td)/ 2 (℃) • 用温度梯度法确定td: td tg ( H 2)t H — 屋顶距地面的高度,m; △t — 温度梯度, ℃/m。
对于散热量小于23W/m2的生产厂房,其温度梯度值不 能确定时,可用工作地点温度计算围护结构耗热量,但应 按高度附加的方法进行修正。
实际上,室内散热设备 散热不稳定,室外空气 温度随季节和昼夜变化 不断波动,是一个不稳 定传热过程。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
q KF(t n t ) KF(t n t h)
/ / w
整个建筑物或房间的基本耗热量 Q1.j’等于它的围护结构各 部分(门、窗、墙、地板、屋顶等)基本耗热量q ’总和。
地面传热地带的划分:
4、地面的传热系数的近似计算方法 (1)贴土非保温地面
(组成地面的各层材料导热系数都大于1.16 W/m℃)的 传热系数及热阻,见表1-5。
第一地带靠近墙角的地面面积需要计算两次。
(2)贴土保温地面 贴土保温地面各地带的热阻值,可按下式计算:
(组成地面的各层材料导热系数有小于1.16 W/m℃的保温层)
表1-1
换热系数 传热阻R
表1-2
附录1-3:常用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λ值
附录1-4:常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A R n R w R p j n Ai R i 1 0i
K
1 R0
• 采用tw'值过高,则不 能保证供暖效果。
采用热惰性原理:
规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要按 50年中最冷的八个冬季 最冷的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所确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规定值比较低 。
采用不保证天数方法的原则:
允许有几天时间可以低于规定的供暖室外计算温 度值,亦即容许有几天室内温度可能稍低于室内 计算温度值。 不保证天数根据各国规定而不同,有规定 1天、 3 天、5天等。 我国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