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课(第4~5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练习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练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9f47f92a8e9951e79b892794.png)
2020年上学期XX小学电子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题总结数:第节一、我会填(12分)1.下图中是四边形的是()。
(填序号)2.上面图形中,()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填序号)3.下图是由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号的周长最长。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米,它的长是5米,宽是()米。
5.长方形的()相等,四个角都是()角,正方形的每条边都(),四个角都是()角。
6.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周长是()厘米。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边长是()厘米。
8.4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最短是()分米。
二、我会选(8分)1.把一个长方形剪成2个小正方形后,这两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与原来的长方形周长相比较()。
A.2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长B.长方形周长长C.一样长2.小红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走(如下图所示),这两条路相比较()。
A.第①条路长B.第②条路长C.一样长D.无法比较3.在下图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A.60厘米B.34厘米C.20厘米D.48厘米4.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的边长()。
A.一定相等B.不一定相等C.无法确定三、我是小法官(10分)1.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2.长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4。
()3.长方形的长与宽之和等于它的周长的一半。
()4.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四、画一画(20分)1.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一周。
(9分)2.把下图中的长方形补画完整。
(11分)。
三年级数学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课(3~5课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课(3~5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eca91427c1cfad6195fa7d3.png)
练习课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练习十九”第7题。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分析:本题要区别两个问题所限定的条件:(1)四周围上篱笆,求篱笆长,即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2)如果一面靠墙,要求篱笆至少要多少米,可以使菜地长的一边靠墙,这样所要的篱笆最少。
答案:(6+3)×2=18(米)6+3×2=12(米) 答:篱笆至少要12米。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9米,一面靠墙,如图,其他三面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米?答案:18+9×2=36(米)答:竹篱笆长36米。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87~88页“练习十九”第5、6、8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课堂小结说说学生的掌握情况和不足之处自主交流收获与心得。
教学反思练习课上,主要以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让他们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很好地完成了练习。
教师点评和总结:知识技能(72分)一我会判。
(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2.25g食盐溶解到100g水里,食盐占盐水的。
()3.甲数比乙数多,则乙数比甲数少。
()4. m∶2cm化简后是40∶1。
()5.羽毛球队的人数增加后,再减少,现在的人数和原来的人数相等。
()二、我会填。
(每空1分,共28分)1.修一条长9km的公路,如果1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平均每天修()km。
2.()的是27;60kg是()kg的;300t比()t少。
3.()没有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1.5的倒数是()。
4.()∶7= =9÷()=5.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乙队独做要15天完成。
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是()。
如果两队合做,()天就能完成工程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课(3~5课时)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课(3~5课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07dab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5.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课(3~5课时)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并能够区分它们。
2.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悉公式的运用。
4.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请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请用公式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3. 请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例子,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实际应用,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练习和应用,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
例如,教师可以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能告诉我它们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点。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课课练: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课课练: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https://img.taocdn.com/s3/m/559e19b2ddccda38366baf8a.png)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边形(例1、例2)
基础过关
1.下面图形是四边形的有()
①②③④⑤⑥⑦
2.填空
(1)四边形有()条边,()个角。
(2)长方形的()边相等,正方形的()边相等。
它们都有()个直角。
能力提高
在格子图里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例3)
1.我会描(描出下列各图形的周长)
2.填空
(1)()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所用铁丝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
能力提高
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
A.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大
B.正方形周长比长方形大
C.一样大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例4)
1. 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4分米 8分米 6分米
2. 一段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能力提高
右图中,图1和图2的周长比,结果正确的是( )
A 图1大
B 图2大
C 相等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例5)
基础过关
图1
图2
用12张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拼出的图形的周长最短。
能力提高
把20篇优秀作文贴在一起,做一个“作文园地”。
要在“作文园地”的四周贴上花边。
怎样设计“作文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课(3~5课时)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课(3~5课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4d51c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7.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课(3~5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 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总结它们的性质。
(3)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2)综合练习:设计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思考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年级数学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课(第3-5课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课(第3-5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8c2738a172ded630b1cb662.png)
作品编号:97864512358745963001学校:趣鸟呜市文景镇欧阳家屯小学* 教师:瑰丽艳*班级:恐龙队参班*练习课(第3-5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87“练习十九”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形。
分别画出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动手操作,在练习本上按要求作图,完成后小组交流、订正。
2.完成教科书P87“练习十九”第1题。
(1)动手量出数据,注意准确使用测量工具。
(2)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根据周长计算公式,计算各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可在后面的变式练习中对所学知识运用自如。
二、知识内化,巩固提升1.完成教科书P87“练习十九”第4题。
师:这道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用18个正方形来拼组图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想一想,画一画。
【学情预设】预设1:摆1行,一行18幅。
长:18×2=36(分米);宽:2分米;周长:(36+2)×2=76(分米)。
预设2:摆2行,每行9幅。
长:2×9=18(分米);宽:2×2=4(分米);周长:(18+4)×2=44◎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在操作与计算中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分米)。
预设3:摆3行,每行6幅。
长:2×6=12(分米);宽:2×3=6(分米);周长:(12+6)×2=36(分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 解决问题 (2)
![三年级数学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 解决问题 (2)](https://img.taocdn.com/s3/m/15ada07cc281e53a5902ff5b.png)
作品编号:15635478925896743学校:山黄市鹤仙镇那年小学*教师:戒悟空*班级:蝶舞伍班*第5课时解决问题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5分钟)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图,然后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自己摆拼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画一画,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拼图结果。
老师:还有别的拼法吗?周长最短是多少?对于完成情况好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找到周长最短的拼法。
34分米。
(16+1)×2=34(分米)长8分米,宽2分米,周长20分米。
(8+2)×2=20(分米)边长4分米,周长16分米。
4×4=16(分米)2.学生:只有这三种拼法,周长最短的是拼成正方形,周长是16分米。
3.师生共同总结:拼成的图形的两条边的和越小,所拼成的图形的周长越短。
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正方形的周长=()。
答案:(1)(长+宽)×2(2)边长×42.画出一个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答案:(4+3)×2=14(厘米)(画图略)3.画出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并计算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课堂上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适当给予提示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也踊跃发言,课堂氛围很活跃,在动手与计算相结合的过程中解决了课题内容,效果很理想。
教师点评和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时同步练第七单元第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时同步练第七单元第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2d9154a32d7375a417806b.png)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过基础关】教材知识巩固练
1.填一填,我能行。
(1)用4根长2分米的吸管摆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分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它的周长是()米。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边长是()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厘米。
2.用一条长6米的彩带,围一张长3米,宽2米的桌子,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米?
3.爸爸准备用篱笆围一个一边靠墙的正方形鸭舍,(如图)32米长的篱笆够用吗?
8
米
【过能力关】思维拓展提升练
4.用一根铁丝制作一个长14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框架,如果把它改造成一个正方形框架,这个正方形框架的边长是多少?
5.用三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1.(1)8 (2)20 (3)6 (4)3
2.(3+2)×2=10(米) 10>6 不够 10-6=4(米)
3. 8×3=24(米) 24<32 够用
4. (14+6)×2=40(厘米) 40÷4=10(厘米)
5.(4×3+4)×2=32(厘米)(方法不唯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名师上课课件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四边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名师上课课件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四边形](https://img.taocdn.com/s3/m/fcc6ec7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8.png)
⑴
⑵
⑶
正方形
长方形
返回作业2
8.(竞赛题)你知道下面的图形中有 多少个四边形吗?
一共有10个四边形。
返回作业2
返回目录
(7)
(11)
(12)
请你画出一个长为3格,宽为的 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3格的正方形。
4.(易错题)判断对错。
⑴减去长方形的一个角,就只剩3个角。( × )
⑵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
( √)
⑶四根小棒一定能围成四边形。
(× )
返回作业2
5.(情景题)小红去外婆家所经过的河里有 各种形状的石块,只有把四边形的石块连 起来,才能过到河对岸。你能连一条都是 四边形的路线,帮助小红过河去外婆家吗?
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
⑨
长方形:① ④ ⑦ ,正方形:② ③
,
平行四边形: ⑥ ⑧ 。
返回目录
作业1
作业2
作业设计
要认真呦。
返回目录
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2题
作业1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 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把序号填出来。
长方形: ① ④ 正⑦方形: 平行四边形:⑤
②⑥
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3题 3.信封里装的是个四边形,猜一猜可能是什
三年级数学·上 新课标[人]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习新知
随堂练习
作业设计
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学习新知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 现有哪些图形?
有梯形、圆形 和三角形。
长方形、正 方形和平行 四边形。
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5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含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5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含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cd8dc8caaedd3383c4d3f0.png)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5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一、小熊家的窗户坏了,想换一个窗户(如图所示),这个窗户一共要用多长的木条?下面是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解法。
请你在正确的答案后的里画“√”。
二、我会填表。
三、画一画,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个。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
四、王爷爷要用篱笆围一个一边靠墙壁,长10米,宽8米的长方形鸡圈,可能需要多长的篱笆?
五、毛毛家准备装修房子,要为客厅的天花板贴一圈石膏线,客厅的示意图如下。
毛毛家要贴多长的石膏线?
六、爷爷要靠墙围一块长5米,宽4米的长方形菜地。
(如右图)
1.如果长的一面靠墙,另外三个面需要多少米的篱笆?
2.如果短的一面靠墙,另外三个面需要多少米的篱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一、(16+8)×2=48(分米)√
二、20米4厘米28分米9厘米
三、16÷2=8(厘米),长方形画法不唯一,只要长加宽等于8厘米就可以了。
16÷4=4(厘米),正方形边长为4厘米。
四、8×2+10=26(米)10×2+8=28(米)
五、(7+10)×2=34(米)
六、1.5+4×2=13(米) 2.5×2+4=14(米)。